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维修实践与修程修制改革



内容导读 ID:gaotiexinhao
   维修实践需要一种思想观念作为指导,称之为维修思想,在一定的维修思想指导下,制订出的一套规定与制度(维修计划、维修类型、维修方式、维修等级、维修组织、维修考核等),称之为维修制度。

一、以“预防为主”的维修制度

计划预防维修制是指对机械设备的修理是有计划进行的,其要点是通过对机械零部件损伤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把机械设备上不同损伤规律和损伤速度的零部件,科学的划分成若干组,并确定出不同零件损伤极限,从而规定了不同修程的修理期限和修理范围。这样,使机械设备在运用中能得到有计划的修理,亦即零件尚未达到极限损伤之前就加以修复或更换,所以是预防性的计划修理。

实现计划预防维修制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通过大量的统计、测定和试验研究,确定出机械设备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

(2)根据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同时考虑一般零部件的修理,合理地划分修理类别等级和修程。

(3)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修理技术标准检修限度和修理技术要求。

(4)具备按职能分工、合理布局的修理基地。

计划预防修制以机械设备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中耗损故障起始点来确定修理时间。由于把机件磨损或故障作为时间的函数,因此,定时维修、拆卸分解就成了这种修制的主要方法。

计划预防修制的具体实施可概括为“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

计划预防修制的关键是确定装备及其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合理划分修理等级及修理周期结构,制定维修的规程与规范。

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制度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在计划预防修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并不是维修越勤,修理范围越大就越能减少故障,相反,会因频繁拆卸安装而出现更多故障。设备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制造所确定的,有效的维修只能保持其固有可靠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制度则提出按照设备各机件的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和故障后果来确定需要做的维修工作。提出了维修方式的”逻辑分析决断图“,对重要维修项目逐项分析其可靠性特点及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影响来确定应采用哪种维修方式。

三、维修方式

维修方式是指对设备维修时机的控制。也就是说对维修时机的掌握是通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来实现的。目前的维修方式有三种:

1.定期维修(又称计划修)

定期维修是以使用时间作为维修期限,只要设备到了预先规定的时间,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维修工作,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预防修理。定期修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维修周期。正确的维修时机应该是偶然故障阶段的结束点,即在故障率进入耗损故障期急剧上升之前。

2.视情维修(又称状态修)

视情维修是指对设备参数值及变化进行连续、间接或定期的监测,以确定设备状态、检测性能下降,定位其故障和失效部位,记录和追踪失效的过程和时间的一种维修。

视情维修认为大量故障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是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最后形成故障状态的过程,总有一段出现异常的时间,而且有征兆可寻。因此如果找到跟踪故障迹象过程式的方法,将观察到的设备运行状态和规定标准进行比较,则可以采取措施预防故障发生或避免故障后果,从而决定设备是继续使用到下一个检查期还是需加工修理后使用,或进行零部件的更换或报废。

3、事后维修(又称故障修)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机件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修理,它不是控制维修时间。实践证明,有些机件即便发生故障也不会危及安全造成恶果,它们或是故障规律不清,属于偶然发生,或是虽属耗损型故障,但不值得大动干戈,事后维护更经济。

四、维修方式的选择

选择维修方式应该从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和经济性的影响来考虑。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均属于预防性维修,可以预防渐进性故障的发生,事后维修则是非预防性的,多用于偶然故障或用于预防维修不经济的部件。定期维修是按时间标准进行送修,视情维修是按实际状况标准,而事后维修则不控制维修时间。三种维修方式各有其适应范围。从这个意义讲,它们本身并没有先进落后之分,然而应用是否恰当,则有优劣之分,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根据维修的具体情况,正确的选择维修方式。在现代复杂设备上往往三种维修方式并存,相互配合使用,以充分利用各个机件的固有可靠性。

五、信号设备检修周期设置的想法

参照《维规》关于设备检修周期设置的相关要求,原则上不轻易改变其设备检修周期。因为修程修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规章和各级制度的要求制约,也涉及相关的安全责任,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数据验证和理由的情况下以分步稳妥实施为宜。关于设备检修周期的问题可三步实施,第一步:在设备检修的手段、优化设备等级管理、非安全故障率可容忍设备实行故障修上进行改革。第二步:在设备检修的具体内容上进行完善改革,同时积累设备状态变化的科学数据,为设备检修周期设置改革提供依据,第三步:在检修周期设置上进行改革。

首先可以在减少上道检修时间和频次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在采用的设备检修手段上,采用设备检修周期的上下限上进行等级管理,采用非安全故障率可容忍设备实行故障修方面的修制改革提供一点建议:

(一)从减少设备巡视时间上进行改革

(二)从设备等级管理上进行改革

(三)从非安全故障率可容忍设备实行故障修进行改革

六、信号设备周期选择的原则

1、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减少上道巡视时间。

2、实行等级检修次数管理,减少检修频次。

3、非安全故障率可容忍项目实行故障修,减少检修时间次数

为满足上述几条原则性需求,需做好以下4项工作:

(1)列出非安全或故障率可容忍设备实行故障修的项目或设备。

(2)划定电气特性变化趋势值或接近指标的初步限界值。-------各段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定。

(3)确定正线或关键设备与侧线分等级修

------各段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明确每年一次和季节性全面强化计划检修的内容。

七、结合实际进行设备检修周期改革试点

1、通过科技手段代替人工检查,减少设备上道巡视时间

根据《维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信号工夜间上道作业时间大约60%以上是进行设备巡视,如果我们研制出一种可不到现场,且能看清现状;不需人工检查,且有指标评判的固定和移动视频巡视系统,通过采集定位和图像比对,智能分析,提高巡视质量;通过巡视,扩大巡视范围和项目。从而达到自动采集,由人工视觉分析转为自动或部分自动程序识别判定。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现场人工巡视时间或不上道巡视的目的,同时为电务设备修程修制改革提供有效手段。

室外设备视频巡视系统我局高铁段已进行了视频巡视系统的研究,根据目前的情况,只要通过科技攻关解决视频巡视系统定位和图像比对、设备变化点集中报警等问题,集中全局电务系统的力量,不断完善,扩大试验,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利用视频巡视系统代替人工检查,从而减少上道巡视时间,既可大大释放现场的劳动生产力,为掌握设备状态实施状态修积累科学数据提供有力保证,也同时大大减轻了夜间作业的劳动强度。

室内机器人设备巡视系统我局上海电务段也进行了偿试,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巡视方法,当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也是一条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巡视检查的有效手段。

当然通过视频或机器人设备巡视系统不可能完全解决《维规》要求的所有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完善设备巡视系统优化补点设置或人工补点进行解决,不论如何可以解决大部分靠人工视觉巡视的内容基本可以完成。

2、实行等级检修次数管理,减少上道检修频次。

根据目前信号集中监测功能的不断增加,智能分析不断完善,适度延长设备检修时间的时机基本可行,按照《维规》的要求,如道岔转换设备集中检修普速每2~3月一次,采用3月一次,高速每2~4月一次,采用4月一次等等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大大减少上道检修频次。

3、非安全故障率可容忍设备实行故障修

具有自动监测、设备复示终端、具有故障报警的设备日常检修或巡视没有实质性的检修或巡视内容,也是靠监测,靠科技手段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检修也未必对设备运行有多大的作用,为此实施故障修尝试。对非安全故障率可容忍设备要进行梳理,当然对于这些设备尽可能做到能通过设备检测状态的,不用依靠人工测试状态,符合这些要求的可以进行故障修改革。

4、开展设备电气特性状态修试点

根据各段各站的实际情况,划定电气特性变化趋势值或接近指标的初步限界值。按照划定的指标进行状态修,然后根据试点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电气特性变化趋势值或接近指标的初步限界值,目的是摸索经验,积累数据,为逐步推进状态修提供经验和科学数据,为以后的修程修制改革打基础。

当然在设置设备检修周期时,要按照计划修、状态修和故障修的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考虑。如某项设备可以尝试设备的机械部分计划修,电气特性部分状态修,电子设备故障修等方式,不一定一项设备一种方式,要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要集思广益。

总之,修程修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变化是风险,涉及标准、规章,也涉及劳动生产率等多方面的因素,改革的标准是保证设备安全、设备故障率在容忍范围,关键是现场能够实施,然后逐步推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点检定修制——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做不好这几点就别想做好设备管理!(重中之重!)
设备管理试题与答案 选编(1)
设备管理知识
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一)
信息化管理计划打算 基础和日常大如天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