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从婴幼儿开始训练记忆力?


一直以来,神童般的孩子,最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超群的记忆力了,因此,在日常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中,更是会把孩子的记忆能力,作为判断孩子聪不聪明的关键指标。


一说起谁家的孩子聪明,第一句话就是他家孩子还很小,就能背多少唐诗,多少经典,多少台词等。所以,也确实有很多的父母都有咨询我,要不要从小开始背诵诗词歌赋经典?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我每次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才算是好,每次我也都会想起发生在北宋一则相关故事——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当地的老百姓都羡慕他,纷纷开始效仿,当孩子大致能念书时,家人就开始逼着他们去熟读《五经》。


可是我们的孩子是生性好玩的,不肯好好背记。当地的父母们,竟然想出了把这些个贪玩的孩子,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上,使得孩子们玩耍不成的惩戒方法。


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本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奖赏。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在当时真是苦不堪言,有的还被活活逼死。


看来我们从古人开始,就喜欢把那些幼而敏慧,记忆力特别好的孩子称为神童加以重视,炫耀,传扬。可以足见“记忆力”这个东西,我们父母是多么地重视了。


但是对于孩子该从多大开始训练记忆力?又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其实大家并不太了解,不过心理学者们却早早开始研究了。


图谱记忆


婴幼儿一开始识别母亲的方式是天性——从母亲体味来辨别母亲的存在,而不依赖眼睛辨识的能力,这是哺乳动物的一种生理本能反应,不能称之为记忆力。


当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一个个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的面孔,越来越多的接触,尤其是能够长期反复出现的面孔,孩子开始有了最简单的记忆——在连续地反复重现刺激中,孩子对熟悉的面孔会发出微笑的信号,表示心情愉快。


我们就称之为孩子已经认识谁了,当然,只要这个被孩子认识的人,一段时间没有连续反复地重现刺激孩子,孩子又会忘记——这就是孩子出一趟远门回来就会又认生的原因了。


心理学者发现:这个时期孩子的记忆与其他时期孩子的记忆方式不一样。但是是孩子记忆力的最基本技能,也是我们人成年之后,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强行记忆的最本方式——图谱记忆。这是时期,也被称为图谱时代


孩子之所以能在一瞬间分辨出妈妈,分辨出熟悉的人,并不是对每个人的面孔细节,甚至关键细节特征有什么观察和记忆的能力,而是在过去反复的重现刺激中,孩子把整个他人的整个面孔,包括服饰发型等形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整体记忆,印入了他的大脑中。


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大约3岁前,常常不能接受母亲在装束上,发型上有太大的变化。一旦发现妈妈穿的衣服,或梳妆的发型,或夸张一些的彩妆之后,孩子会大哭,非常不安地要妈妈抱,并要求妈妈立刻脱下这些在他看来奇怪的服饰,改换这个奇怪的发型等,他需要妈妈立刻恢复“原貌”才能安心,安静下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约为0-3岁)就被称为“图谱时代”。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训练记忆力,就要多利用图谱(图形卡片——苹果,汽车,花鸟,走兽等一张张图片卡)来反复训练孩子的图谱记忆能力——这是人类记忆的最基础能力,也是最接近本能的记忆方式哦!




观察与联想记忆


三、四岁以上的孩子,就会进入到记忆力的第二个阶段——观察与联想记忆


也就是可以通过引起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需求的方式,让孩子对很多事物有更多细节,甚至功用方面的认识和记忆。


不过,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孩子的“图谱时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会走过去的,如果在三岁前,未对孩子的“图谱记忆”做足够的训练,长大后是很难对他进行补充训练的,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在增强,对细节的观察会自然快过对整体形象的观察,整体记忆的构建能力常常会被越来越多的细节所打搅。


三,四以上的孩子,开始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事物有了更多的观察和记忆,尤其是对食物的辨识能力,可以从外形的一些细节不同,来辨识食物的味道是不是自己过去喜欢的。


在这点上,我们的孩子真的是非常强大!如果我们父母还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更细致地观察各类食物、玩具等孩子喜欢物品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与味道、乐趣、游戏感受加以联系起来,孩子的记忆力就会随之进入越来越抽象化的境界。


抽象化的记忆力——就是孩子能“见一斑而知豹”的记忆再现能力,即可以从局部细节的观察获得整理记忆的唤醒,参与辨识思考。


是与观察和思考紧密相连的,而单独地进行记忆训练,对孩子的记忆力提升并没有更大好处,甚至会让孩子因为感知不到记忆所带来的生命快感,而产生厌倦,或者潜意识拒绝导致孩子故意放弃记忆,而让自己的思维停留在感受里不出来。


比如孩子喜欢玩耍玩具,或者与小伙伴一起追逐,但他并不想收拾玩具,或者有对什么玩具产生特别的喜爱兴趣,或者对于那几个小伙伴有特别的期待,希望经常见到他们,与他们一起玩。对于潜意识产生了拒绝记忆的孩子来说,有的玩就可以了,至于跟谁玩,或玩什么都不重要。


因此, 我依然不建议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开始强行进行诵读背记经典的训练。除非,我们有办法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能一直有他们所期待的乐趣和快感陪伴。


宋高宗曾要求他的朝廷在全国各地选出一百多个“神童”,加以赏赐,可是这些“神童”最终都没有成大器,对国家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宋高宗就问大臣们“为什么赏赐过的神童,没有一个登科显名的呢?”


臣僚们回禀:“这等童子仅仅能诵读背记,却不懂义理作文。”


记忆力训练的第二阶段——最重要的是训练我们的孩子将观察与思考带入记忆的活动中而它最大训练动力是兴趣和快乐




孩子到了五、六岁之后,就进入记忆的第三个阶段

想象力记忆


孩子进入想象力记忆阶段的一个前提是——孩子开始喜欢给我们的父母讲他的故事的时候,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动作。


孩子总想给我们成年人讲故事的时候,是因为他已经被自己记忆中的想象情景所兴奋,愉快起来,这个时期的记忆力,具有很高级的水平了,也就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单词,对话,情景等激活孩子大脑中的大量储存记忆而获得各种丰富的感受。


因此,孩子的记忆力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能力水平,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可以通过对文字的记忆,来激活、关联过去所有的记忆,进而不断地丰富自己内心的感受。此时,我们的孩子在文字的阅读和记忆中,往往都可以得到难以想象的快乐和激动。这也是我们孩子可以正式开始学习经典,读诵背记经典的好时机了!


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关于记忆力的重要秘密——记忆的相抑制性。


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 后遗抑制;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 倒摄抑制。比如我们背诵有五段文字的中长篇文章,往往我们更容易记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文章,而中间的三段常常容易记忆混乱掉,对吗?这就是因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单向的记忆抑制,而中间三段却接受着双向多重的记忆抑制。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就知道了:我们在督促孩子学习背诵课文,诵记经典的时候,不能总是要求孩子集中时间段读诵,而是要多给孩子制造一些“分布识记”机会,让我们的孩子将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多次分割,分组,分时来进行有计划的读诵、记忆,那么我们孩子的记忆效率就会提升,记忆力也会随之提高,更重要地是愉快的心情会增强我们孩子记忆自信心。


好了,关于孩子记忆力的训练,我就从这三个阶段来与大家分析分享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非常多的父母,甚至老师都很强调第三阶段的记忆训练法,但很少注意到我们孩子最基本的第一阶段图谱记忆和第二阶段的观察联想记忆的训练,而第一,二阶段的记忆训练却对未来第三阶段的记忆力及记忆力快速提升影响极其重大。

本文转自聊爸,由思敬诚知行整理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注意力,一直流传两个训练方法|记忆概论
孩子学习、记忆不好?“记忆大师”有高招,教你训练记忆力!
三岁半小孩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堪称记忆小神童
提升记忆力可以这样训练,掌握这个方法,孩子记忆过目不忘
农民父亲教出记忆神童
造就天才有方法:3大记忆秘术,炼就记忆神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