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区别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农作物栽培中,无论粮食作物,还是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病害发生,既然会有病害,就需要我们去防去治。

在防治病害时,首先要分清类别,辩证施治,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防治效果。找准病因、分清类别,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作物少生病,甚至不得病,才是种植高手!

很多农户不能很好的区分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去区分这两种病害。

生理性病害

由于不适宜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引起的病害,叫做生理病害,它的病因,主要是气候条件不适宜时,以及水分条件、土壤状况、肥料等不适合时,作物就会引起或出现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可以按照“三性一无”的特点进行区分: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

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传染性病害

农作物受到生物侵染时引起的病害,叫做传染性病害,引起传染性病害的因素主要是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

病原物侵染到作物时,作物还不一定能够发病,病害能不能发生,还取决于作物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作物植株抗病能力强,则不发病,或则发病会很轻。

因之,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重中之重!作物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株后,病害能否发生,它还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好坏,所以我们在生产管理中,一定要积极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可以按照“三性一有”的特点进行区分:

传染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有轻、中、重程度的变化过程,病斑在初、中、后期其形状、大小、色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田间可同时见到各个时期的病斑。

局限性:田块里有一个发病中心,即一块田中先有零星病株或病叶,然后向四周扩展蔓延,病、健株会交错出现,离发病中心较远的植株病情会有减轻现象,相邻病株间的病情也存在着差异。

点发性:除病毒、线虫及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没有规律性,其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

有病征:除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外,其他传染性病害都有病征。如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有脓状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锈状物、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等。

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创造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温度、整枝、打杈、吊蔓、修剪等措施管理。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病害的预防,除了选择品种是关键,预防都需要加强土、肥、水、温度等环境条件的管理,结合农药的使用,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辨别蔬菜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生理性病害全解
【植保】快速识别真菌、细菌、病毒、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收藏分享。
如何区分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一名植保员的30年工作总结(不可不看)
怎样识别农作物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生理性病害
如何区别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生理性病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