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绩平平的我,如何在一年内考上北大?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误)

讲在前面的话:

高考除了勤奋、实力,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如果让我重来一次,也不一定还能上北大。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觉得有些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本文并不只适用于想要考北大清华的人,而是适用于任何人。只要目标明确、定位清晰,你就能成为那个跳一跳摘到苹果的人。

本文是严肃的方法论,不是妖术也不是魔法。努力很重要,不要幻想着睡一觉起来学渣变学霸,这不可能。

各地高考情况不同,且每年的政策都不同,此文仅供参考。请先仔细了解当年当地高考政策,再选择性地参考模仿。

好了,以下进入正题。

背景交代

高考地区:上海

就读高中:上海市大同中学(市重点中的拖拉机,学校排名在全上海大概10左右)

学校历年升学情况:当年大同中学每年考上复旦交大的人数大概在70左右,北大清华则要看运气,每年保送+高考大概有2-3个。

当年上海高考还是3+1+小综合,满分630分。我在升入高三时是理科,选的是化学。后来改选了文科,考试科目为历史。我们全年级大约400多名学生,全年级排名只看语数外的成绩。

我在升入高三时排名为100左右,一整年的排名也都在50至100之间来回。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我的分数大约是460分左右,成绩非常普通,最多算是中等偏上吧。

我的高考成绩:语文132,数学139,英语134,历史132,综合25,总分562,年级排名第一。当年上海的重点线460左右,北大文科录取分数线540+,在被北大录取的上海文科考生里,我的原始成绩排名第2,仅比当年的上海文科状元低2分。

一个市重点里中等成绩的学生,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成为高考黑马,考上北大?我自己总结了一下,觉得以下3点是最重要的。

研究自己

在刚升入高三时,我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上的决定,从理科转到文科。我认为这是我能在第二年考上北大的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我死磕理科,就算再努力,发挥再超常也肯定上不了北大。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为什么要坚定地转文科,因为我在暑假里对自己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首先分析目标。我想跳一跳尝试一下的目标是复旦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系,我翻看了该系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发现在过去的三年,该系的文科录取线大约在525-530之间,理科录取线在555-56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要考上这个系,我的化学要比历史高30分。而以我当时的水平,化学考140简直难于上青天,历史考110甚至120都是看得到希望的。

再来分析我自己。我的理科其实不错,物理和化学都还可以,如果这两门加在一起排名,我的排名应该是OK的,但如果只选其中一科,那我不管是选物理还是化学,都没办法排到前列。基于我的目标是复旦分数非常高的专业,我必须排到前列才有可能。

选文科就不一样了。首先,因为是文科,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管是选历史还是政治,最高分和最低分都不会差距太大,那我中等的分数和最高分的差距就更小。

其次,我的数学很好,而文科生普遍数学较弱,我的数学成绩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不仅是分数优势,还有心理优势,这会在下一条里详细说)。并且文科的数学卷会相对简单,意味着如果选文科的话,我的数学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数。

最后,我不知道其他省市情况,但当时上海的市重点中学大多理科强,学校的大环境是:老师普遍觉得成绩还可以的学生都应该选理科,只有成绩不好、物理化学都不行的学生才选文科。我分析了一下,如果我选理科,我的竞争对手就是市重点的精英学生,如果选文科,竞争对手就是市重点的普通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基于这点,我认为选文科更有希望在全市范围内排在最前列。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坚定地转了文科,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就像我刚才说的,老师们都觉得理科差的不行了才应该考虑文科,成绩好的学生也大多认为选文科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因此我的决定毫无意外地受到父母和老师的一致反对。

我先和自己的父母沟通,把我分析的事实都摆出来,感谢我的爸妈,从小到大就算再反对也会最终支持我的决定。之后班主任找我谈了很多次话,希望我留在理科班,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这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之一。我想说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话有的时候可能并不全是正确的,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那个人,明确目标、找到自己的优势,好好分析大环境。选择对了,你会事半功倍。

调整心态

心态有多重要,相信大部分的考生和家长都了解。我的好心态源于以下两点:

先说短期的。高考前我已经获得了复旦的A档艺术加分,只要考到一本线就可以进复旦,再加20分选专业。我的成绩虽然普通,但考一本线还是比较稳的,所以我想着随便怎样都能进复旦了,就特别放松。

我周围有很多乐器很牛的同学,但获得A档加分的人不多,我觉得我能拿到A档,可能和我学的乐器比较冷门有关。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问题,关于艺术特长对升学的帮助,以后另开一篇写吧。

再说长期的心态保持。前面提到,我的数学很好,转到文科班以后这个优势更加明显。我很感激我高三的数学老师,他在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之后就跟我说,“我觉得你就是考北大清华的料”,但其实我当时的成绩也就年级排名100左右。

之后数学老师也常常鼓励我,每次家长会都点名表扬。大家都知道高三的生活很辛苦,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有老师时刻鼓励和表扬自己,其实对学生来说真的特别重要,会更自信,也会觉得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而好好努力。

总结一下这一条。对于学生自己来说,给自己减压和主动的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必要的时候我不排斥做一些迷信的事情,比如去烧香拜佛许愿、比如我在高考当天全身穿得红通通的去参加考试,觉得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后来这身衣服第二年高考还被人借走了)。只要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觉得都可以尝试。

对家长和老师来说,要时常鼓励学生,在他们压力大的时候灌输积极的正能量。尤其是家长,不要看到孩子成绩有起伏就在他们面前表现出焦躁的情绪,孩子自己心里都知道,家长这样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从这个优点本身给予鼓励,这样的效果更有针对性。另外学校和家长也要收集各种有利的政策信息,如果能把握住一些加分的机会,对高考时的心态也有积极的作用。

这点我爸妈做的特别好。我妈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如何成为高考黑马”的文章,看完之后特别兴奋地跟我说,“你看这上面写的每一条都跟你特别符合,成绩中等但稳定、心理素质好,我觉得你之后就能成为黑马”。当时我愉快地翻了她一个白眼,但没想到我妈说的话真的成为了现实,我的高考分数比最后一次模拟考高了100分。

临阵磨枪

本身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学习上的人,我在高三的时候还每周两晚参加学校乐团的排练,去了日本演出,为了考艺术加分还要时常练习和去音乐学院上课。我更倾向于劳逸结合,而不是一门心思死读书。写几点我觉得比较重要并且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习成绩的小Tips,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要把你的目标分数明确化。我的目标是复旦的广播电视新闻系,过去三年录取分数线在525左右,我给自己细化的目标分数是:语文110,数学140,英语125,历史125,综合25。

这个目标的细化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合理的预期,而不是给自己定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之后的每一次考试都对比你的目标,看看有哪些科目是最需要加强的,以此来合理分配时间。“木桶理论”大家都知道,细化目标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你最短的那块木板并尽快补齐。

第二,学会自己梳理知识点和考试脉络。每个地方的高考都是有考试大纲的,老师会帮你梳理,但那是老师的思路,我觉得每一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来重新梳理。

我自己因为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离高考已经没多久了,我就只仔细梳理了历史科目的考试脉络,根据大纲和自己的思路把所有知识点整理了一遍,最后历史分数比平时的成绩都要高不少,我觉得整理知识点、加深印象是有用的。

第三,好好利用考前两周。考前两周学校放假,让大家回家复习,对于能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来说,这比在学校统一复习的效率要高的多的多。这两周我是这样做的:先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和时间表,关键是要完全按照高考时间来复习。

比如8点到10点考语文和英语,我就在每天早上8点到10点复习这两科,每天8点听听力,让身体和大脑都适应高考的节奏。剩余的时间对答案,梳理和完善知识点。数学则是在每天的高考时间做一套模拟卷,培养感觉。这样过了两周,你的身体和大脑已经完全适应了高考的节奏,到了高考当天,就不会太紧张了。

另外我还使用了一个偏方,但纯粹是运气,并不一定实用,仅供参考。考前老师都会预测一些作文题,我在考语文的前一天觉得没什么太多东西可以复习了,就开始背觉得可能会用上的好词好句。当天背了好多我觉得特别美的句子,第二天写作文的时候全用上了。

我平时语文成绩都在100上下,高考时前面的古诗词和阅读分析也错了不少,最终能上130,我自己觉得应该是作文得了比较高的分数。但切记不要为了好词好句而偏题,要合理有逻辑地使用,不是瞎用。

3个重点都写完了,其实这3点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第1点最重要,只要你合理分析了自己的情况,找到自己的优势,等你优势发挥出来的时候,就能获得第2点的良好心态。再加上第3点的助攻,基本上就能实现“跳一跳摘苹果的愿望”。

写在最后

以上为干货,最后我不可免俗地说一句,高考只是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我身边有很多普通学校毕业的牛人,甚至有半路辍学的牛人,都比我厉害很多很多,许多时候眼界和格局是从小培养的,并不全靠四年的大学教育带给你。然而,名校能给你的东西也是无法否定的,既然还有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再努力一把,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环境?至少以后想起来也不会后悔。

对于那些喜欢否定名校,天天拿北大清华毕业生买不起房或者卖猪肉来说事儿的人,我想说,名校毕业并不意味着高薪,北大给我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我的同学们,有的从事着高薪工作,有的做着薪水很低但很有趣的事,有的在家做家庭主妇,还有的出家当住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别人没有任何权利去批判和评价。

最后,祝愿每一个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也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速看,青岛高考“学霸”出炉!还没查到分,58中小嫚接到了北大的电话……
浙江高考最高分出炉!理科749文科733
专访吉林省高考文、理科高分学霸!看看他们怎么学
高考一本线是怎么划定的
2019高考, 阜阳一中10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7浙江高考分数一分一段表及成绩排名查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