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十三关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但是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十三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共经过了五个省市,包括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和甘肃。

其中,有13个关口是万里长城的著名景点。这些关口是历史留下的见证,也是旅游者们感受长城魅力的重要地方。 


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代秦皇岛城墙的主体建筑,是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和终点。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邻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第二关:黄崖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时建。

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修整。

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

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第三关: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

“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四大重要关卡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燕京八景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京”或“燕台八景”等,产生于金代明昌间,而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遂名闻遐迩。

这八景名称历代也有变化:

  • 金代称: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 元明两代及清康熙朝燕京八景名目均与此八景景名大同小异,明代亦称燕台八景、京师八景、北京八景,

  • 清代亦称京畿八景,清康熙年间尚有称“宛平八景”。

第四关: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的紫荆岭上,始筑于战国时期。

此关秦汉以前称为上谷关,北魏时称作子庄关,东汉时称为五阮关,宋朝又被称为金坡关,到元代始被称为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陉”的第七陉“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

紫荆关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

紫荆关多为明代建筑。原关有4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城门、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城门门额石匾下层题 “紫荆关”。

第五关:倒马关

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

最初于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原关城全长约2.5公里,城池占地约7万平方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

关城为条石和自然石加青砖筑成,东西二门上有城楼,外以沟壕环绕,南面依山,北临唐河,城垣上列敌楼台7座。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东门称“居仁”,西门称“由羲”,北门称“宣威”。

东西门外各设瓮城,东瓮城设有南北二门。西瓮城仅设南门一座,出南门往西约百米处唐河岸边设水关战台楼一座,楼下设有关门,是由下城通往上城的惟一通道。

北门外原设战台楼一座,民国二十八年被洪水冲毁。

城内正街宽12米,十字街正中原来建有两层的阅兵楼,楼上设有十字通道,楼北为官署所在地,有大堂、二堂、三堂。

第六关:平型关

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平型岭脚下,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

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南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址尚存。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平型岭上,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

这里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长城区遭到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第七关: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位于偏关县黄河边,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俯而得名。

“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

第八关: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

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

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第九关: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 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阳昭公主 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现存的关城则是筑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

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匾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

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第十关:杀虎口关

杀虎口,也称西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

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紧邻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

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

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是明长城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第十一关: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

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第十二关: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景区现存有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寿昌城遗址、汉长城塞墙遗址、汉代渥洼池遗址、西土沟(唐无卤涧)遗址、古墓葬群、古陶窑等汉代时期的众多文物遗迹。

第十三关:玉门关

说起玉门关 ,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了人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至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现存的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西四大名关
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有十三关,指的都是哪十三关呢
万里长城十三关,别说你只知道山海关!
万里长城禁区被发现!彻底震撼国人!
长城十三关,最多的关口在甘肃,这些你知道吗
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有十三个关口 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