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亭风采·创作感言】陈巧令——古为今用 寻本溯源

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我省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巧令入选。陈巧令成长于南方,求学在辽宁,他将南北文化巧妙融合于笔墨、篆刻,别有韵味。


陈巧令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陈巧令的创作感言:

我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艺术较为全面继承后产生的自我判断和理解,继而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感知自我、寻求自我、表现自我的过程。

陈巧令作品


此次兰亭奖的创作,我思考了很久。是以宽度为呈现方式表现一个书家的综合素养,还是以深度或高度为呈现方式去表现一个书家对艺术的深层次认识,以此作为创作基调,也一直没有定夺。在书法篆刻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要对行草楷篆隶和篆刻全面学习,要把书法和篆刻的脉络主线找出来,找到规律。

陈巧令作品


以“古”为“今”用,“寻本溯源”方可通晓变化之规律,方能说是对艺术的探索,组织属于自己的“中国书法史”。找到这其中的“法”,而又不能囿于“法”,反而要有反叛的思想,这个反叛的思想也定有其规律,定有其本源,也定有其脉络。学习书法的本身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不然,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基于上述的理解,我常想,此三幅作品给诸位老师汇报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应是“观千剑而识其器”的深度。不满意处定然不少,可让我有几分宽慰的是,还是有不少突破。

陈巧令作品


此次活动,我选择了篆刻印屏、行书中堂、篆书对联。“印从书出”“以书入印”这是篆刻的主旋律,篆刻必须要有良好的篆书基础外,还需要打通书刻间的相互影响,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乃至形成符号。在这种体系下,选择行书和草书创作成为了我的难点,时常难以兼容,或许是自己还没能力打通之间的“内核”关联,只好选择“篆籀”体系下的“颜行”,诚惶诚恐。即使在“颜行”的体系中,也感觉到驾驭吃力,需大量的补课。或许,这正是我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常想,书法是一种精神、是一双眼睛,让你看到天地间自己本来的样子,感受到世间的情感,洞察浩瀚宇宙之古往今来……

陈巧令作品局部


陈巧令在兰亭奖书法展现场


简介:

陈巧令,1981年生于江苏铜山,渤海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国成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导师工作室导师,北京人文大学兼职教授。

入展获奖:

第七届全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七届篆刻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展优秀奖,全国首届篆书展三等奖,第三届兰亭雅集42人展及兰亭论坛,首届中国书法院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首届手卷展、第二届手卷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记者 : 凌鹤

编辑 : 张卓   审核 : 戴春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奖获奖作品全放送(含获奖作者照片及创作感言)
兰亭奖获奖作品全放送(含获奖作者照片及创作感言)(八)
第七届兰亭奖入选作者作品选登(三)
【系列】孙晓云上台后的七届兰亭,一起欣赏六届铜奖,七届金奖的王玺书法作品
看看,滨江书协三位十二届国展入展书家作品!
【聚焦国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上海入展作者谢言付、任行志、张光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