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到处的水乡小镇都长得一模一样
先给大家看四张古镇景区图
如果不加特别说明的话,你可以区分得出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其实这四个地方分别是:苏州同里古镇、上海朱家角、嘉兴西塘、苏州七里山塘
我前段时间去的西塘古镇,和以往我去过的古镇长得都差不多,目之所及都是白墙黑瓦的建筑,小桥流水的景色
去了几个古镇之后,就会对类似这样的景区失去了兴趣和新鲜感
因它们从里到外,从白天到晚上,从吃的到玩的,都太相似了.....

01
为什么全国古镇长得都一样
它们如同一个个可复制的特色小镇,有着相似的建筑风格。无外乎这三个元素: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房屋

江浙一带的古镇长得相似我也就忍了
可我在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城市,都能找到这样的古镇
这是广西的三街两巷
这是北京的北水古镇
房屋在外形上是清一色的黑瓦屋顶和粉成白色的墙面,木构部分多是褐色、黑色,与白墙灰瓦相映,显得素雅,屋身低矮,只有两层高
如果有水的话,这类建筑都是依水势而建,往往在沿着河畔的两岸,河流之上都搭有小桥,一个个船只从桥下缓缓划过

建筑建得比较密集,导致房屋门前的街巷都非常窄,地面也都是石头铺的,坑坑洼洼
走进去显得很拥挤,缺少足够舒服的空间感

白天如此,到了晚上,古镇其实也差不多
统一挂起红色的灯笼,小桥亮起灯带,一家家商铺灯火通明

为什么会有这么相似的古镇
在旅游资源匮乏的时代,古镇形成一种特色景点,加上交通、基础设施完备,这些年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景点
或许是太受欢迎了,古镇之间相互模仿,也因此古镇建设变成了统一复制的模式,缺乏了新意
古镇的建筑形式和审美风格都很相似,是因为这类建筑在建设中本就是模仿来的
全国最早开发的古镇是南方的西塘、乌镇,所以各地在建造古镇时往往会参考它们,这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大部分古镇建筑类似于苏州园林、徽派建筑这一类的

古镇一般出现在南方城市,建造成江南水乡的感觉其实是很符合南方人的审美
而且,古镇呈现出的文化风貌都是很久以前南方人的生活习惯
当然了,由于这些建筑年代久远,其实现在来看已经并不适合居住

南方城市利用了本地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发了一个个特色古镇,一个古镇做的好,就会有模仿出来的第二个、第三个…
仿佛一个个复制品,且它们不仅在外在建筑形态和审美特色上相近,更在内容层面大范围相似

02
古镇为什么都要卖烤猪蹄、臭豆腐?
长得一样也就算了,古镇就连吃的东西、卖的商品都大同小异
就拿古镇都会有的美食街来说

一定会有这些吃的:北京老酸奶店、奶茶店、烤猪蹄店、臭豆腐店、烧烤店...
现在还多了个螺蛳粉店
不管是不是本地特色,仿佛全国餐饮都聚集在此
尤其是这些连锁品牌也一定会出现:七分甜奶茶店、X甘锅盖、九九鸭脖,正新鸡排,甚至星巴克也有
千篇一律,大家到古镇游玩的时候,可以把这篇文章拿出来看一看,如果以上超过3种没有出现的,你来找我

去过古镇商业街的有没有发现这些古镇景区
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卖丝绸的、卖银饰的、卖汉服的、卖印着文字的陶瓷缸和T恤
然后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还会发现大量的义乌小商品
逛古镇的时候,游客总是想带点什么东西回去,但在古镇内逛一圈你会发现在每一条街道上很多是这样的十元小商品
或许也是因为发饰、书签、小玩具这些小商品能够保存时间久,卖不出去也可留到下一年、下下一年
不论是小商品还是服装首饰,经常会积灰尘,一看也是放置很久了,尽管如此,价格上却不低,而且总有人会买
要么就是手工制作的银制首饰、珍珠饰品;苏式丝绸服饰类
也不缺乏风格比较美的真花香水装饰品,这些旅游纪念品处处可见,它们有着同样的的货源
难怪有人这样吐槽:中国人旅游的第一站应该去义乌小商品市场

认真观摩一下义乌小商品的包罗万象,就不会被古镇景区里的“特色商品”而割韭菜了

最为常见的应该是景区内一排排汉服专卖店,店内提供明制、宋制等传统文化的丝绸、旗袍以及汉服这样的商品
其实也是为了让游客看到古镇文化,更好的融入古镇的氛围里
但当走进每一家店铺几乎都能找到同样的汉服,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来到了汉服批发市场
很多商家提供的体验服务也是一样的,租借汉服 装造跟拍服务
我们看到的古镇,其实在任何一个商业化景区都能找到同样的场景
其实也是因为古镇过度商业化了,仿佛改造古镇想要带动经济,总要依靠商业化的模式来吸引游客消费

03
经过旅游业多年的开发,古镇早已遍地开花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去了丽江旅游,觉得哇原来是这样,然后去到大理,觉得哦还是这样、又去了西塘古镇,咦怎么还是一样...
等到再有一些新的所谓古镇、水乡开发起来,还有人会想去吗
同质化带来的灾难是,久而久之,靠古镇撑起来的旅游经济一定会支撑不下去
在所有古镇里,我认为差异化做得最好的要数六大古镇之首乌镇
乌镇每年十月份都会有举办一次盛大的戏剧节,截至2021年已经举办了八届乌镇戏剧节

乌镇戏剧节有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以及特邀剧目等,既有专业的戏剧表演,又有小镇本地的文化交流节目《小镇对话》
在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由此展示了一个小镇的文化自信,其传达的文化与艺术,吸引众多游客到此参观体验,感受乌镇的文艺慢生活...
只有不断创新,植入不同的内容,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前往
因为能够给予我们不同的体验
或许乌镇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那么其他古镇呢
虽然第一感觉的确挺美好
如果一直在用同一套模式来打造,难免让人审美疲劳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团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旅特色小镇:浙江模式考
江南古镇,如何打好“文化牌”
从默默无闻到国家名片,乌镇操盘手纵论乌镇发展的这17年
乌镇陈向宏 | 对历史的诚恳,让乌镇经得起审视
方塘大讲堂丨冯嘉:陈向宏和他的特色小镇方法论
如果你还以为中国所有的古镇,就是在一片仿古建筑里售卖义乌小商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