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金管理

在前一节中,我们介绍了凯利公式,它试图适应系统的特征,单纯地根据统计数据来调整投入资金的数额,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并没有考虑最不利情况,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实现利润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得防范风险。接下来我们将要介绍的几种方法正是从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即该系统迄今为止的最差纪录)出发,并试图利用这一最差表现的各项数据,来调整入市数额,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固定分数法(Fixed Fractional)是资金管理中最为流行,同时也相对简单的一种方法,它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是建立在同一原则基础上的,就是要限定每次交易的风险比例,即所谓的“分数”或者f。假设风险比例为2%,意思是说,对于每一次交易,最多允许账户余额2%的资金存在风险。

(一)公式定义

固定分数法与凯利公式不同,它并不涉及到交易系统的各项参数,却要考虑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及其可承受的损失数额。固定分数法的公式为:

风险资金=可用资金×风险比例

合约数量=风险资金/止损额

其中,

(1)风险资金,为可用资金中可能遭受交易损失的部分,所占百分比称为“风险比例”,即 f 。

(2)止损额,可以设定为单笔合约的理论亏损额。

(3)用风险资金除以止损额,即可得到我们能买进的合约数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10万元,设定系统的止损额为1250元,也就是说每笔合约的理论亏损额为1250元,

(1)如果我们可以承受的风险比例为10%,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承受的风险资金为1万元,那么我们可以买进8份合约(10000/1250=8)。

(2)如果我们可以承受的风险比例为7%,风险资金即为7000元,那么我们可以买进5份合约(7000/1250=5.6,采取保守做法,忽略小数部分)。

(3)如果我们可以承受的风险比例为1%,风险资金即为1000元,那么我们可以买进0份合约,即不能参与交易(1000/1250=0.8,采取保守做法,忽略小数部分)。

(4)当然,我们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比例为100%,风险资金即为10万元,那么我们最多可以买进80份合约(100000/1250=80)。

(二)固定倍数

在固定分数法中,风险比例f指的是风险资金占可用资金的百分比,是一个固定分数,

f=风险资金÷可用资金

如果对f求倒数,可以得出,

1/f=可用资金÷风险资金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f称为“固定倍数”,它表示:可用资金是风险资金的1/f倍,每1份风险资金的背后需要有1/f倍的可用资金予以支持。因此,固定分数法也可以称为“固定倍数法”。

例如:假设系统的止损额为1250元,风险比例f=10%,则1/f=10,

(1)如果投资者想要买入1份合约,则需要承受的风险资金为1250元(1份止损额,1×1250),那么投资者需要的可用资金为12500元(10倍的风险资金,10×1250)。

(2)如果投资者想要买入2份合约,则需要承受的风险资金为2500元(2份止损额,2×1250),那么投资者需要的可用资金为25000元(10倍的风险资金,10×2500)。

(3)如果投资者想要买入5份合约,则需要承受的风险资金为6250元(5份止损额,5×1250),那么投资者需要的可用资金为62500元(10倍的风险资金,10×6250)。

特别的,在第一种情况中,我们把投资者买入1份合约需要的可用资金12500元,称为“最小投资额度”。它的意思是说,买入一份合约最少需要12500元。投资者的账户每增加12500元,就可以多买进一份合约。

由于可用资金是风险资金的1/f倍,而1份合约的风险资金正好等于止损额,所以,最小投资额度的计算公式为:

最小投资额度=(1/f)×止损额

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提前设定好了止损额、风险比例f,投资一个合约所需要的资金——最小投资额度——就是一个固定金额,即1/f倍的止损额,所以固定分数法又可以称为“固定金额法”。

(三)最大损失

固定分数法是利用假设的止损额确定操作的合约数,在以上例子中,使用的是系统的理论亏损额,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总是合适的,因为实际亏损额经常会由于股市的开盘缺口、市场的快速下跌和系统管理的技术问题等,超过理论亏损额。为此,1989年拉瑞·R.威廉姆斯(Larry R.Williams)提出将系统的最大亏损额应用于“固定分数法”。

风险资金=可用资金×风险比例

合约数量=风险资金/最大损失

假设你的账户资金有3万元,可以承受的风险比例为10%,那么对于每笔交易,你愿意承受3000元的损失(30000×10%)。如果你采用的策略的最大损失(或者预计最大损失)为2000元,那么你只能买入1份合约(3000/2000=1.5,采取保守做法,忽略小数部分)。

(四)市场波幅

与“最大损失法”不同,“市场波幅法”把市场的波动幅度视为风险,并利它来确定合约的数量。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1983年在其著名的海龟(Turtle)交易系统使用了这一方法。范·K·萨普(Van K Tharp)博士1999年在其畅销书《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一书中也介绍了这一理念。

风险资金=可用资金×风险比例

合约数量=风险资金/市场波幅

市场波幅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市场波动情况,一般可以采用ATR指标来衡量。ATR指标(Average True Range平均真实波幅),是由威尔斯·威尔德(J.Welles Wilder)1978年在其《技术交易系统的新概念》一书中发明的。ATR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1、TR(True Range,真实波幅)是下列3个等式的最大值

(1) TR=H–L

(2) TR=H–Cl

(3) TR=PC–L

其中,

H:今日最高价High;

L:今日最低价Low;

PC:前一日的收盘价Previous Close;

真实波幅TR取3个等式的最大值,是为了将市场跳空开盘造成的缺口也考虑进去。如下图所示:

2、ATR是TR给定时间内N(默认为14天)的移动平均值

关于N的取值,不同的使用者习惯不同,10天、20天、30天乃至60天都有。最好是将衡量波动幅度与交易时间期限相匹配。短期交易者可以使用日作为衡量标准,而长期交易者可以使用周、月作为衡量标准。

ATR指标的代码如下:

TR1 :MAX(MAX((HIGH-LOW),ABS(REF(CLOSE,1)-HIGH)),ABS(REF(CLOSE,1)-LOW));

ATR :MA(TR1,N);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假设账户资金有10万元,可以承受的风险比例为5%,则风险资金为5000元。如果某个股票当前14天的平均真实波幅是3元,那么投资者最多可以买入5000÷3=1666.66股,取整则是1600股,即16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市场波幅法”的逻辑是:交易的合约数量会随着市场波幅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波动剧烈,幅度变大,则减少交易数量,因为市场充满风险。反之,当市场开始走稳,幅度变小,则增加交易数量,因为市场正在改善。

“市场波幅法”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方法,当市场波动幅度变大时,不管波动方向对投资者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它都降低仓位数量,这就严格控制了账户风险,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它也放弃了市场波动方向有利时的大幅利润。

比较“最大损失法”和“市场波幅法”,前者更加通俗易懂,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也要求投资者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新浪博客@超简交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货成功必备的几种资金管理办法!
期货交易中三种重要的资金管理方法
《超简交易》41:资金管理-固定比率法
范-K-萨普《资金管理特别报道》(中)
《资金管理特别报道》中
[转载]独孤十九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