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都成联创作每日晨读对仗篇之十三 | 散文对(王一中、王博、王细平)

【编者按】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偶是对联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仗是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在骈文、律诗、词赋中常见。首先从本质上说,“对偶”是修辞格,而“对仗”是诗词、对联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其次,从包涵的内容上说,“对偶”要求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应、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对仗”则要求诗词、对联在“对偶”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声调平仄相对,并且尽量避免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中联会制订的《联律通则》中提出对联的六个基本规则“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率对拍、平仄对立、形成意联”,前5个基本属于对仗方面的要求。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今人则总结为“六要素说”。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否则,无以名之对联。

     对联有多少种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模式,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大多已约定俗成。为帮助各位联友全面掌握对联的对仗方法,联都成联创作每日晨读对仗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面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通过撷取联都盛宴同题创作、大中华擂台、三味奇时事成联创作中的一等奖作品以及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2018年《佳联三百副》中的优秀作品中对仗的运用进行分类点评讲析,希望对提升各位联友的成联创作水平有所启迪。(蜀山剑客)

联都盛宴重开第62题

一等奖作品

●白话文对

题王伯大

●王一中(珅)

舍小我方成大我,无执无争,为眼障除尘,三教之中开妙悟;

传家风以正民风,何留何戒,于心田播种,千秋而后有余香。

联作点评(王雪森):此联“小我”、“ 大我”、“ 家风”、“ 民风”的对比关系写出王伯大的豁达胸襟,十分抢眼。特别是“何留何戒,于心田播种”可谓联眼。最后用“余香”点出他的不朽丰功,十分贴切。

对仗点评(蜀山剑客):散文对又可分为两种,古文对与白话文对。王一中联友这副联以白话入联,两起类俗语起句,二分句骈句承接,三分句亦平白语,两起和中分皆散句,二分句骈句承接,两结以律结,振起有力。整联句式节奏张驰有度,气脉贯通,虽平白散语入联,亦不显拖沓。此外,一二分句复叠的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联都三味奇时事成联擂台

总第117场一等奖作品

●文白结合

题叶嘉莹

●王博(过尽千帆)

降世已九十四年,教书便七十四年,论散叶开枝,岂止三千桃李;

酬勤虽取之于校,捐助又用之于校,此有容无欲,真为一等风流。

对仗点评(蜀山剑客):王博联友这副联前二分句自对的白话入联,三四分句转合以骈句,文白结合过度自然,并不显突兀,的见手段。此外两起数字与文字的重字隔句自对似不对而实对,亦为新巧。

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

2018年《佳联三百副》入选作品

●白话文对

腊味合蒸

●王细平(小麦公主)

物须出农家,时须逾冬至,再逢些朗日好风,般般趁意,还须使竹屉柴薪,成就色香味触;

玉不胜绵软,糯不似滑弹,每绕于舌尖齿上,岁岁钟情,莫不是乡亲故土,挂牵游子旅人。

联作点评(原著评委):上联写蒸腊味的过程,不遗巨细;下联由腊味自然过度到游子之情。以楹联写日常,倍感亲切。

对仗点评(蜀山剑客):腊味合蒸是湖南地方传统名菜,属湘菜系。是以腊猪肉、腊鸡、腊鱼、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 ,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做法简单,但做精亦见工夫,写出味道来更见手段。王细平联友这副联堪称是大白话的散文对佳作,用名位家庭主妇的平实家常语娓娓道来,骈散结合顺畅自然,尤其是竟能做到平仄不失谐,生发有度,诚属不易。“说明书”有时也能成就佳联,就看您的手下功夫了。

邀请函

联 都

尊敬的各位师友:

     联都成联创作《每日晨读》专栏作品征集共分为三个阶段,历时三个月,分别为立意篇、修辞篇和对仗篇。

     2019年09月为立意篇发布阶段,09月30日前完成征集;  

     2019年10月为修辞篇发布阶段,10月30日前完成征集;  

     2019年11月为对仗篇发布阶段,11月30日前完成征集。  

    《每日晨读》将在联都网站、公众号及联都微信、QQ各群发布推广。       

     1、请选取您在成联立意、修辞或对对仗方面最有心得的自创作品,进行自战解读,与联友共同分享您的创作心得。
     2、每篇创作心得200字左右,撰写完成后发蜀山剑客微信或联都网站邮箱:

lianduluntan@163.com,联都网站将择优在站群每日晨读发布。
     3、作品按邮箱或微信投稿顺序择优发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欢迎投稿分享您的创作心得

联都有你更精彩!

联都网站

2019.8.20

经典链接

散文对

    散文对又可分为两种,古文对与白话文对。清代俞樾喜以古文句式入联,不工而化,登峰造极。无独有偶。近代陶行知则喜以白话口语入联,通俗易懂。

    俞联联作如: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浩浩落落,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作对联为从事旧学之基础,但搞得不好,皆成陈辞套语,容易千篇一律,无真意可言。有时为求对仗与音韵,以文害意,更是难免。用白话文作对联,不但比较自由,而且读者也容易理解。

     白话文入对联始于五四前后。军阀混战时期,有一副盛传一时的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勿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为愤世嫉俗之作,愤“民国”,斥“总统”,把全国一团糟的状况,一举而渲泄以出。

      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当时校方对体育课很不重视,连每天上午10分钟的课间操也不搞,繁重的课程压垮了同学的身体。这一年,竟病死了7个。在为死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一副对联:

为何死了七个同学?

只因不习十分钟操。

      1931年9月15日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红军高级将领黄公略不幸中弹牺牲。在追悼大会上,毛泽东满怀哀痛,亲笔撰写了一幅挽联,悬于会场两侧: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斗,好教后者继君来。

      毛泽东的白话文对联,虽不象他的诗词那样严律,但仍不失为革命的号角,战斗的武器,联中的珍品。

      1931 年诗人徐志摩乘飞机在济南遇难,出身翰林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反平时为人温柔敦厚,严谨“拘墟”之态,写下了一幅挽联:

读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参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此联豁达自然,如谈玄理,颇有魏晋风度,是白话文对联的上乘。

      1927年北伐期间,一次武汉国民政府邀请冯玉祥将军出席会议,时间订于某日下午三时正,冯玉祥按时到达会场。可一看,会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只见桌上摆满高级香烟和糖果,琳琅满目。直到下午五点,国民政府要员才慢腾腾地走进来。 冯玉祥很是气愤,当场作一对联:

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应该如此。

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忘了前敌将士饥饿未曾。

     几句口语,明白如话,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国民政府大员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作风,读来令人解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歌散文
对联知识
欣赏学习中国楹联必读 陆震纶 《对联结构》 上
诗词初学者必备 | 什么是“对仗”,有什么讲究?
诗钟的格律
王步高教授《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