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的守望者——我与毕节学院文学的那些往事
——我与毕节学院文学的那些往事
守望者文学社社员合影(李娟 供图)
写诗作文之余,社员也偶尔小聚,享受家的温馨(李佳凤 供图)

    真诚希望《流沧河诗歌报》、雅风诗社,走出自己的特色,无愧于“流沧河80后诗群”这个自称的称号。守望者文学社2011年夏季刊(总第19期)很不错,古典大气,170页,很厚重。这也是我在毕节学院见到的最厚重的文学刊物。守望者文学社打出的招牌是“毕节学院校园文学大观”,这足以说明其在毕节学院文坛上的地位。愿守望者文学社在今后越办越好,因为,我也是——

    甘做文学守望者

    也许我注定不该是沉默的。这时我结识了贵州民族学院的刘国琪,他很讲兄弟情意,介绍我加入了贵州乡村文学杂志社,做了小小的编辑,从此,我的活动中心和重心都放在了校外。在贵州乡村文学杂志社里,我认识了卢吉刚、王冰、谢朝政等兄弟,虽然在创办《高原文学报》的问题上发生了些争执,但兄弟终归是兄弟,打破了头还是兄弟,为了同一个梦想,我们一直在努力。在此期间,我也发表了几篇文章,譬如发表在香港《新文学》杂志的《青春记忆》、广东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品》(网络版》的《别了,大学(组诗)》以及黔西县文联主办的《花都》杂志上的《二中的菊花(外一首)》。这算是我从大二开始文学写作以来的最大成就。

    我真诚希望《流沧河诗歌报》、雅风诗社,走出自己的特色,无愧于“流沧河80后诗群”这个自称的称号。守望者文学社2011年夏季刊(总第19期)很不错,古典大气,170页,很厚重。这也是我在毕节学院见到的最厚重的文学刊物。守望者文学社打出的招牌是“毕节学院校园文学大观”,这足以说明其在毕节学院文坛上的地位。

    愿守望者文学社在今后越办越好,因为,我也是文学的守望者。

    □记者  孙大敬

    心怀忐忑进社团

    现在的毕节学院有5个文学社团,四个综合性的——守望者文学社、秋水文学社、三叶草文学社、山泉文学社,一个专门针对诗歌的——雅风诗社。记得是在大二的时候,守望者文学社原社长李金贵让我进他们的文学社,因为李金贵不认识我,所以是我们班的邱晓燕转告我的,我当时就同意了,觉得这是一份很大的荣耀,这是别人对我能力的认可及肯定。

    进守望者文学社时,他们给我发了个聘书,说是聘请我当编辑,其实很多事我都没做,现在回想起来很惭愧。大二结束的时候,李金贵叫我们几个去吃烧烤,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吃,吃的时候商量了守望者文学社的换届问题。我一直都没说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没资格,没对守望者做出什么贡献,当个听众比较适合。

    第二天,守望者文学社发行2010年夏季刊(总第17期),我参与了这次发行工作,这也是我进守望者文学社做的第一件事。发行的时候,李金贵、韩磊以及后来的主编梁海红推荐我做社长,我虽然答应了,但很害怕,怕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够做好,怀着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情度过了一个暑假。

    大三刚开学的时候,守望者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宋朝老师叫我们几个去开会,商讨相关守望者文学社的事宜,因为这时的守望者文学社的负责人基本都退了。过了几天,听说基本职务都安排下来了——罗运欢任社长、梁海红任主编、我很荣幸地任副社长、李娟任副主编,这就是当时守望者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了。

    流沧河畔编小诗

    但就在此时,我受原《流沧河诗歌报》主编邹亮邀请加入了《流沧河诗歌报》,做编辑。就在第三周的时候,因为本学期的第一期《流沧河诗歌报》的问题,邹亮让我做主编,盛情之下,我答应了。

    当时的《流沧河诗歌报》只有我和中文系的另一位诗人——冯毅,我和他都不会编辑排版,加之稿子严重缺乏,曾经辉煌一时的《流沧河诗歌报》在我手中面临着创刊以来的最大考验。

    就在这时,我也面临着上大学以来的最大选择——要么在守望者做副社长,要么做《流沧河诗歌报》主编,当时的我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同时也很难抉择。我和守望者文学社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但如果我选择了守望者文学社,那么《流沧河诗歌报》怎么办?考虑到守望者文学社人才济济,而《流沧河诗歌报》人才凋敝的现状,最终我选择留在了《流沧河诗歌报》。

    因为我刚接《流沧河诗歌报》就遇上招新,我主编的第一期便在招新派上了用场。在雅风诗社,我认识了2010级的胡江、赵荣、覃燕、杨武棕、卢国龙等一些比较喜欢诗歌,同时也在诗歌上有一定“建树”的校园“诗人”。特别是胡江,他很优秀,无疑是2010级文学爱好者的中的佼佼者。在大三第二学期也就是2011年上半年的时候,我让胡江、赵荣、覃燕、杨武棕、吕绍琴等人进入《流沧河诗歌报》做编辑。不久便让胡江出任《流沧河诗歌报》主编,我退出了《流沧河诗歌报》。

    记得我通知《流沧河诗歌报》换届的事宜的时候,竟有点想哭的感觉。《流沧河诗歌报》没有在我的手中消失,也算是我对《流沧河诗歌报》的一点贡献吧。


乌蒙新报  2012-01-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仓河畔人与诗
剑锋作品《浅秋》
《故乡的路》 一一高山流水
《文学中国》杂志2022年约稿
心河文学社丨同题“春”(古风)
二月文学社2019.3.10活动纪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