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 | 月下观山沐心光 ——李晓松访谈录(中)

李晓松 《长清写生系列作品之六》 50cm×25cm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2018 年

画乃心印,初衷不忘。

中国画的一点一墨,宣纸上的笔痕墨迹,

都是传统里面的东西,

是靠笔墨功力和人文精神支撑的。

当这种内在的精神达到一定高度时,

中国画的这种意境、味道就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

李晓松 《长清写生系列作品之三》 50cm×25cm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2018 年


从“古风今雨”到“月下观山”

张荣东:你到了北京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你的画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那时你经常画一种夜景,现在我感觉你又从那一种风格中走出来了。

李晓松:我的山水画基本上有三个发展过程。最早咱俩来往比较频繁的时候,那个系列是“古风今雨”。主要是学习传统,技法也好、意境也好,比较唯美,借古人的笔墨抒自己的性情;第二个系列是“云烟供养”,把所有类型的笔墨融合到一块儿,强化某些语言符号,水墨感很强,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传达内心的想法;这几年做的是“月下观山”系列,觉得这路画风比较适合自己,月下朦胧、静谧的氛围,能让我的心沉淀下来。“月下观山”实际上就是心 光笼罩之山。虽朦胧如幻,却灿烂之极。我希望以这种形式感、 光感,强化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 种内心的表达,更是一种心灵之光。

张荣东:你在“月下观山”之后,进入了一种“重返山林”的状态。虽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状态,山水物象皆成心象。你原来宅在家里不太出门,现在写生明显增多,天南海北地跑,你的画面在写生过程中不 自觉地就发生了变化,这不是你能控制的。比起“月下观山”,你画面中的生命力更强了,离自然更近了。

李晓松:原来写生也蛮多的,只是画面中很少出现这些建筑性的东西,不愿意让画面太过于喧嚣。最近几年我一直 想做这一块,所以地域性的建筑就经常出现在画面里了。写 生来源于生活,但是作品中写生的东西还是不能太多,得有 个比例。除了保留主体创作对象,其它的都得尽量减,因为 画面还是得保持寂静之感。我认为寂静是大美,就看怎么去 用了。

张荣东:这和你的生活状态绝对有关,你的“月下观山” 系列基本上是空山。

李晓松:空山无语。

李晓松 《露凝为霜》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14 年

李晓松 《霜天欲晓》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14 年

张荣东:和你那时候的状态是一样的,一个人自由自在。 现在你有了家、有了孩子,再加上你带着学生去面对自然, 你画中的山就不再是那种孤寂至深的场景,能从中看到一种 很潇洒、很自在的状态,生活还是滋养了你。

李晓松:这几年随着环境的改变,我的画面是有一些变化,但还是在原先固有基础上的改变。我在慢慢地探索另一 种语言,山水画的符号也好、意境也好,都在不断强化,把 梦境慢慢变为现实。

张荣东:你带学生走了那么多路,有什么新的感受?

李晓松:每次带学生外出写生,总看到有的学生面对自然景象无从下笔,有的学生画面零乱,见什么画什么。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画面的把控和整合能力不足,欠缺对自然景象的取舍;还有就是功力不到,山石、树木的皴法和安排缺少规律。画画要笔笔写出,笔与墨合,虚实相生,墨韵才能 生动。气韵中含有古意,这来源于画家对古画的理解和临摹 的基本功。如果功力不够,以速写用笔去画,横拖竖拉,远 看画面还可以,近看却失笔性本意,画面呈现出来的是浮笔 烂墨,也就是黄翁所讲的“猪墨”,这是画画的大忌。写生对画家来说也是一种创作,有些东西画得不完整,想拿回家再改,可能那种鲜活的感觉就没了。古人的写生观是对景生情,黄公望观察了富春山四年才创作了《富春山居图》,他是把自己对景物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画里。我写生 则更多的是对景抒情,把山川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状貌和自 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引入到自己的遐想空间,加以描摹。将 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想象、加工,移山挪树,自在取舍,既有理性概括,又有感性抒发。

李晓松 《高怀故人思》 61cm×143cm 纸本水墨 2011 年

张荣东:你还是坚持中国传统,对笔墨的运用非常讲究。 我前一段时间和韩国榛老师聊天,他最早是从素描入手,到 晚年发现了写意之美,屡次强调写意是最伟大、最高级的。 但是我给他提了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书写的 时代了,不是说书写本身有问题,书法用笔肯定是中国画的 灵魂,但是随着时代的更替,一个非书法时代早就来临了。 而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我们的书法很难达到之前的高度。像 京剧一样,我觉得京剧始终在走下坡路,下一代唱老生的, 哪有超过马连良的?唱小生,哪有比叶盛兰好的?实际上那 个高度、那种状态是很难维持的,要改变的话还是要在精神 上脱胎换骨。

李晓松:其实临习古画不仅是研习其笔墨技法,也不止是其间架结构,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以及 艺术本质的最原始的推动力——创造。要想画得更深远一些,格调更高一些,除了必须具备很扎实的基本功外,不要过多 受到客观事物的约束。把传统的笔墨打破、分解、重新组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表现方法并将之呈现出来。但前提是必须遵循中国画的“大理”。

现在年轻的这一代画家不愿意像我们那个时代那样去临摹了。当然,有些年轻人对画的感觉还是比较敏锐的,但是多缺失了笔墨这一重要元素。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如果我们不继承,就和京剧里面没有了京腔一样,那就不叫京剧、不 叫国粹了。我们对从唐宋元明清以降的这些绘画的继承、发 展和创新,要依照一个清晰的脉络。这个脉络不能乱,你可 以有突破,但是路子不能偏离太多。你可以尝试换点别的感觉,但是那种中国画中的韵味必须得存在,它是一种独特的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多老的一句话,也是最对的。你把 老祖宗真正需要传承的东西弄没了,中国画就不存在了。

张荣东:中国画写意性的用笔方法,其实是一种观察世 界的方法,这与中国的文艺传统、诗歌传统是一致的,是很 诗意的、充满了象征、隐喻,是一种委婉而非直白的表达方式, 这是中国文艺的总传统。如果说单纯只有用笔,而没有这种 情感的含量,那还不是传统的味道。

李晓松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四》 46cm×34cm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2018 年

李晓松:写意画的用笔方式是“写”,画里面你得有起笔、落笔。现代人画画多以制作为主,真正“写”的东西越来越少。 有些表面上是在“写”,其实是在过于理性的情况下的再制作。 其实“写”是一种精神,它代表一种心性、一种激情,更多 的是放松、快乐的感觉,在愉悦中完成自己想要达到的理想 境界。

张荣东:平常人对写意画有很大的误解,好像用笔很荒 率、草率就是写意。其实,中国的工笔画也是写意的,里面 生旦净末丑全有,有非常精致的如空谷幽兰的小生,也有非 常豪放的老生。这是一种观察世界的体系,而我们现在把它 降格为一种技法,这是有问题的。中国现在的绘画之衰,其 实是东方式的观察世界、体会世界的方式之衰。


李晓松

1968年生于山东淄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画家、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李晓松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晓松 | 当你凝视田野时
方向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馆展“高峰之路” 艺术家推荐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封面人物:刘云
光影与水墨的完美融合——李可染的山水绘画艺术【壹树山鉴赏】名家赏析40
「笔墨新时代」安一辉 | 觅得青山作画屏
全国艺术名家邀请展—— 倪凤祥水墨山水画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