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万小时定律”被打脸:练习并没想象中那么重要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重复了1993年的一项颇具影响力的、针对一所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学生的研究。

当初的发现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那些被认为是精英的最优秀、最专业的演奏者,练习最为刻苦。研究结果表明,刻意的练习是获得精英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比基因或性格等特征更重要。

后来,这一观点在记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Outliers)一书中得到了推广。他称之为“一万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写道,“一万小时是个伟大的神奇数字。”他引用了一些著名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和披头士)的轶事,也引用了1993年的那篇论文(根据谷歌学术的数据,这篇论文被引用了9800多次)。

在重复的研究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的布鲁克·麦克纳马拉和梅加·麦特拉使用了比1993年的那次研究更大的样本,并且实施更严格的研究控制。他们发现,练习对提升表现确实重要,但并不像最初那篇文章所宣称的那么重要。令人惊讶的是,练习对精英表演者的效果不尽相同。

研究论文作者写道,“事实上,大多数最优秀的小提琴手的独自练习量要少于良好的小提琴手的平均水平。”练习仍然很重要:在造成良好的小提琴手与较差的小提琴手之间的差异的因素中,练习占26%。但最初的研究声称,练习占比高达48%。

多年来,各种研究一直在一点点削弱“一万小时定律”的说法。

2016年,麦克纳马拉还在《心理科学透视》(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联合发表了一篇综合分析,分析了33项有关刻意练习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练习并没有那么重要。更准确地说,分析发现,在造成运动员的表现差异的因素中,练习占18%。

所以说练习并非无关紧要,但这也意味着许多其他的因素——如基因、性格、生活经历等——造就了大部分的表现差异。

练习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再多的练习,也不太可能帮助资质平平的运动员弥合与天生的超级巨星之间的差距。

因此,一万小时定律被拆穿让一些人觉得完全解脱了。因为这条定律暗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贬:如果我们不能取得成功,那只是天生的。

2016年,Vox科学记者布莱恩·雷斯尼克(Brian Resnick)写了一篇关于综合分析的文章,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在运动方面是多么地糟糕。他会花几个小时练习长曲棍球,但一直都没能取得进步,因此自己、父母和教练都感到无比沮丧。他说,如果他当初意识到自己的运动协调性本身就不大好,练习再多也无法赶上优秀的球员,那么他能免受多少失落情绪的煎熬呢?

一万小时定律延续了一个让人筋疲力尽的想法: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我们全身心投入的任何事情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它让我们看不到平庸也能快乐。

直到今天,雷斯尼克还是一个缓慢、笨拙的徒步旅行者。但他喜欢户外活动。他是个不错的画家。但有时候,拿出一块画布,让大脑的非语言部分参与进来,他会享受其中。他说,当他让自己摆脱期望的束缚时,他可以变得很好,可以开始享受乐趣。

在他看来,如果你不是这个房间里最聪明、最优秀的那个人,也并不意味着你一无是处。如果你不擅长运动,你仍然可以通过户外运动来锻炼身体。我们应该能够享受我们不擅长的事情,而不应该给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压力。

那些拆穿一万小时定律的研究倒给出了一个乐观的结论:当我们用心去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取得进步,但我们不必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万小时定律”被推翻,最成功的人真的不是最努力的
实验证明:刻苦努力并不一定就会成功!结论推翻“一万小时定律”
10000小时的练习也许并不能让你出类拔萃
一万小时定律
健闻 | 一万小时定律?冠军没那么容易
一万小时的神奇威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