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计算机系工作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苏州职业大学学生工作网
计算机系工作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2007.12.24       阅读: 554 次
( 苏州市职业大学  杨永娟 )
关键词:职业化人才  职业素养  横断性课程群
Abstra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from the need of enterprise.for talents. It takes a try to bring up a training scheme of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that is based on the group of crossing courses for professionalization talents. Professionalizatio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Keyword: Professionalization talent,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the group of crossing courses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生存危机和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地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以迎接高职高专的水平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争优创优。水平评估为优的高职院校又在忙于冲刺2006年教育部推出的“卓越计划”——“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尽管如此,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高等职业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没有因为评为“优秀”和“示范”而迎刃而解,高等职业院校自身也不会因为是“优秀”和“示范”而免于市场检验,正如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职业人而非持有学历证书的大学生一样。要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产品”适销对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入研究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方案,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职业化人才的摇篮。
一、职业与职业化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因此,职业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客观性、物质与精神双重性特征(对于个体来说“职业”是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一方面个体生存以职业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活动发挥个人才能,从而体验成就感获得精神寄托与享受。)。
“职业化”中的“化”顾名思义是转变、转化的意思,因而“职业化”就是将职业变成其本身的全部活动过程。是职业本质规律被揭示和展露的过程,是人类探索社会自然事物本质的活动过程。“化”的主体是人,并因此赋予了职业生命的活力,融入了职业人文精神。职业因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诞生、消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必然产物。因此,个体对职业的认识应该和人类探索其他自然界事物一样,“职业化”要求人们对待职业的活动过程必须坚持尊重、学习、客观的态度。“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技能规则。图1为职业化要素构成示意图:
图1.职业化基本要素图
由图1可见,以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行为规范以及职业技能即整体职业素养的专业化培养与训练,形成职业素质的过程就是职业化。其中,职业技能是外在表现,也是一个职业人能够被企业雇用赖以生存,低则要求谋生、高则谋求事业发展的前提;职业相关知识与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技能的基础;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就是如何看待工作,分清工作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价值判断体系以及什么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职业道德判断体系,因而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是职业化的根基。
“职业化”外延产品是一整套规则和流程,内涵则是经过长期训练内化养成的个体品质,是一种精神和力量。
如果个体仅仅把职业看作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个体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就难以体现其主观能动性,也不能体现个体作为一个人的作用(机械的接受指令,充其量是一个机器。甚至机器不如,因为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疲劳磨损,接受指令时就会打折)。即使经过长期重复训练,也只能使个体的行为动作表现为机械式条件反射的熟练,而这种职业特征只能适用于简单劳动合。对于当今信息化社会来说,职业岗位的静态机械工作性能比例日趋减少,动态个性化、人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人对职业本身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用身心去探索、体会和感悟职业规律特征,力求个体与职业的“融合”甚至“化合”,个体与职业达到一体化状态,就能顺应职业岗位的动态特性。
把职业对学生的要求,提前放在学校教育中,在基本职业素养即职业化要求基本共同需要点的培养上下功夫,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职业化素质养成从日常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训练开始。
二、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在深刻认识职业化和职业化人才的基础上,我们来讨论制订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就有了充分依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完成相关职业的职业化人才的基本职业素养训练”。对于一个社会职业人来说,不变的是社会对于其职业化关键能力的要求,可以变化的是职业专项技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纵向延伸能力为辅,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i]。以横向扩展能力为主的能力素质要求高职学生具有相对宽而浅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应该着力于培养横向扩展能力的知识群与相应技能训练体系的架构上,而这种知识群与相应技能训练体系的架构必须以个体职业化素质养成训练为目标。
1、课程知识体系结构设计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有形载体。过去由于缺乏对于职业化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沿袭着纵向学科化的知识体系结构设计,对职业岗位间横向扩展能力所要求的横向知识与技能训练没有连接的渠道。高等职业教育中常用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体系划分方式,虽然层次分明,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高职学生来说,要他们高屋建瓴的抓住前后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时间跨度大容易顾此失彼)不是一般学生能做的事。近年来关于课程结构模块化设计的改革实践[ii],主要是基于以行业技能为培养为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组合。行业技能训练虽然得到了强化,但是对于模块化组合培养起来的学生,即使拼凑得很象,也不是真正的一体化打造或职业化训练的“产品”。
(1)、增设职业素养知识与技能训练横断性课程群
在教学计划中增设横断性课程群,削弱或去除相对孤立的与职业素养要求关系不紧密的知识性课程。横断性课程是贯通各分科的学问,通过整合、融通各种专业知识,架起横向能力拓展的桥梁。
l         《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课程,专业是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来划分的,职业是社会职业岗位来划分,大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社会需要的职业知识能力之间的通常没有直接沟通渠道。为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架起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之间的桥梁。该课程作为启动职业关键能力训练项目,从认识专业教学计划开始,学习、练习制定各种计划,最终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门课程已经在我系大一新生中成功开设一学年,极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在职业关键能力的训练(计划和沟通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经过课程训练的学生感悟作品被系刊录用;一个受训新生班的辩论赛团队,在我系组织的辩论赛中轻松击败所有对手,以绝对优势夺得辩论赛冠军。大一新生的训练结果为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横断训练课程群的开发指明了方向。课程还强化了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学习训练,为职业素质养成奠定了基础。
l         《职场典型事件与行为优化》,根据职场典型事件(普通类、沟通类、计划类)分析了行为要点和相应的职业行为优化途径。为在校学生的职业行为训练提供了具体项目指导,实现了职场通用行为训练前移。
l         《信息科学与专业技术导论》,由于信息科学广泛的横向渗透性,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是形成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
l         《职业技术文档处理》,以行业的技术文档规范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通晓技术文档的通用格式、规范的能力,以及基本掌握技术文档的写作技巧。是职业化基础训练环节。
l         《职业英语》,以职场典型行为事件为基本素材的英语学习不断线。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外向型企业的职业岗位需要。
(2)、采用“做中学”课程教学模式
“做中学”模式的特点:专业设置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以职业素养为本位;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课程编制以项目设计为基点;课程实施以工程实践为基础;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这种模式可将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知识传授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不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重于整体职业素养培养的广泛性、融合性、延续性和实用性。
行为习惯是在“做中学”体会、养成。职业素养的根本训练途径“做中学”。
(3)、按照职业化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课程是学生学习训练的主要载体,职业化不是靠设置几门必修课程就能训练养成的。职业化是全程化、全面化、渗透化训练。所以在知识课程体系中除了设置职业素养横向课程群外,更重要的是职业化思想贯穿各个教学环节。各课程都应该按照职业化养成专业化训练要求制订课程标准,规范课程知识体系。各门课程(包括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增设或强化相关职业素养训练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作独立要求,纳入课程必考必过的教学与考核内容要求。训练与考核的方式应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实践效果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2、文化环境设计
“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言传的(explicit)知识,一种是意会的(tacit)知识,意会的知识比言传的知识更根本。”[iii]学者们纷纷感叹现在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文化[iv]。什么是文化?通俗的说法文化就是群体的行为习惯!文化中更多的是需要意会的知识。而个体的行为习惯就是通常说的个人素质。可见文化不是什么抽象名词,我们从制订群体行为习惯规范起步,从个体行为习惯训练开始,就能蔚然成风形成一片文化!可见,设计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及其养成训练体系是关键。
因此,职业化素养训练除正常课程相关教学训练外,要纳入学校与系科对师资队伍建设、各种文化环境设计、各项运行制度、各项活动中,各类硬件环境的设计与配置也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按照职业化要求制订各种规章制度,首先要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对课程课堂进行针对性设计、制订教学计划,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用德行感染学生。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化训练(严格规范教学时间分配表的制订、教学环节设计、课堂内外的沟通训练),才能保证教师达到职业化行为标准和境界。学校规章制度还包括学校各项政策、组织结构、教学管理方式及其评价机制、学生活动的安排方式等。
(2)文化墙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让每一堵会说话墙述说职业素养所需要的人文精神与职业技术理念,使固化的硬件焕发出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风貌。让文化墙陪伴刻苦求学的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活泼向上的情绪,形成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校教育是面对群体学生的,文化环境设计除必须具有切实有效的行为规范(操作层面刚性)以外,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渗透(有滋润效用的柔性),才能真正体现职业化精神。职业化的本质属性是刚柔并济的和谐。
图2. 大学阶段职业化训练流程图
3、职业素养训练流程
综上所述可以用图2表示大学阶段职业化训练流程。横断性课程群设置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奠定职业素养基础,同时也确保职业化训练时间的最大化;课程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实训都是教学计划中显示的(显性课程),是学生主要学习活动参与项目,需要认真设计;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是潜移默化(隐性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需要学校及其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学生经过大学阶段职业化设计流程训练,达到初步职业化。
三、职业化是核心竞争力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中国中小企业达到了2160万家,2004年达到2200万家,到2005年末,中国中小企业将达到近2400万家,而且以后每年新增企业约200万。中国约80%以上的企业都还是中小企业。中国60%以上的企业生存周期在4--12年之间。近年来,企业生存周期逐渐缩短,中国企业的生存周期平均只有1.7年[①]。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家族式经营没有职业化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等职业院校经历了近十年的迅速发展,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凸现出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严重不匹配的矛盾。企业渴求的是职业化人才,职业化为我们回答了学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理应也必须成为职业化人才的摇篮。在2008年后生源转入低谷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探索设计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杨永娟,女,1965-,苏州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传感技术与自动化控制,高职教育及其改革。
作者通讯地址与联系方式:苏州越湖路1158号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职业大学A1楼416室,电话:13616214010,0512-66503532,邮编:215104,E-mail:yyj@jssvc.edu.cn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问题研究述评,2006-10-26,http://www.zjdfc.com/xw-article_view.asp?id=392
[1]  搂一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1] 转引自夏军著《非理性世界》,第1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一版
[1] 警惕大学教育“去职业化”趋势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06/12/content_4682188_1.htm
[1] 企业员工究竟应该培训什么,2006-05-29,http://hr.asiaec.com/repository/train/608833.html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后台登录]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工处(部)网站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越湖路1158号国际教育园   邮编:215104   联系电话:0512-66503826   电子邮箱:webmaster@jssvc.edu.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杜绝“泛职业化”现象出现
陆宇正: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与行动路径
职业课程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高职学校教师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讲义【高职专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