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作者:张黎宁
    现在流行着一种理念,往往要求职业教育同企业生产岗位“无缝对接”。然而,这种行动策略非但难顾眼前,而且也难全长远。从职业院校毕业生已就业的岗位情况看,很难做到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大量案例研究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初始就业时不逊色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但从后续发展来看却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受所学专业限制,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方面低于普通高校学生,岗位的迁移能力和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都相对较弱。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这些机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目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好如下问题: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机制不相适应。物质决定意识,人们的观念必定在一定的社会机制中形成。社会分层等问题是客观存在,要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感兴趣并自愿接受,还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二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相当多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的终身学习。三是有些职业院校总体办学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尚未引起高度重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难以达到不断变化的新经济模式和高新技术职业岗位的要求。四是要从体制上解决好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目标、内容、要求、考核标准等。五是有些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较松散,缺乏应有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机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淡化各类教育边界,将职业生涯意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渗透到非职业教育中
    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个体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落实到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各阶段的学习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业自觉地为走向职业人生做好准备。
    在中学教育阶段,要循序渐进地以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渗透为主,引导学生在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形成较强学习能力的同时,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宽泛的职业实践,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
    普通高等学校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同时,要把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有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发展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与合作创业的能力。
    要从制度和政策上打破“类别教育”的壁垒,使各级各类教育在坚持各自本分和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时,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形成普教与职教、中职与高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等纵横畅达的教育“立交桥”。
    2、职业教育应把学习能力培养放在突出地位,让学习能力支撑起学生的职业人生
    知识和技能可不受年龄限制而习得,但学习能力却须及早培养。一项面向中职生的测试显示,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令人堪忧,他们的数学和英语未能达到小学毕业和初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学习能力对于人的职业能力的获得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职业教育不应被理解为单纯的动手技能教育,而应把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让青少年“学会学习”应成为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我们应该正视职业学校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的现实,采取积极措施,对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实施补偿教育,使他们达到专业教学的起点要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育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职业的变化往往不是数量简单的增加或减少,而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发展而更迭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职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每次工作变动必然需要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新和提高。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取决于他的知识结构状况。个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就业方向,个人的知识积累决定着工作中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劳动者具备由各类知识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整合、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多元知识构架。因为经济活动和岗位劳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有着多方面的联系,需要综合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加以分析解决。所以,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完善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不应单纯针对企业具体岗位和工种的需要,而应扩大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要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艺术的学习和道德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真正提高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促进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职业大类的通用技能教育,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职业领域需要更高和更宽泛的技能组合,即跨行业的通用技能。理想的职业教育并非细分的专业和技能教育,更不是指向具体企业及其工种的技能教育,而应是若即若离的“大类专业”的通用技能教育。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人适应职业岗位不断变换的基本知识、能力或专长和技能的总和,它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教育的着力点不是放在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上,而是只盯着某个具体企业或生产线上的单一技能,那么,未来的劳动者就很难获得职业发展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中外知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世界名校的教育实践表明:母语与外语沟通能力、数学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与创新能力、人际交往及跨文化交往能力、道德领悟与自我管理能力、创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经济社会和社会生活最需要的核心能力。因此,面对未来社会,学生要对自己将来的职业、人生作出长远打算,使自己具备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能力,而学校的教育使命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学生就业的目标,而是要培养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5、把人文素养教育摆上重要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今后的人生更精彩
    人是生产力,但人不能被看作是为追逐企业利益的一种有头脑的物化工具。谋求职业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问题是现实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学校简单地看作是发展经济的工具,把学生按“工具”来培养。追求与向往“至真至善至美”的终极关怀似乎离学校越来越遥远,职业教育的质量指标似乎只剩下几项硬梆梆的“技能”,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和能力的深度开发、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的培育,包括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基础和广泛的情趣爱好、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对道德人格追求的培养等,都在一种片面追求“就业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被淡化了。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但现在具体而务实的举措还不多。斯坦福大学创始人利兰·斯坦福先生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受过技术教育的青年未必是成功的实业家。为了人生的成功必须发展和培养创造力,一个人如果不会创造,他也就不会建设。我认为,人文科学对提高人的心智和实业能力特别重要。”人文的力量不能低估,它可以支撑人的价值追求、涵养人的精神、塑造完整的人格。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让一批又一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的优秀学生走向未来的职业和生活。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校生:人生可以同样精彩
论高职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给职业院校带来哪些启示?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追求能力的可视化
经济学家: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未来65%将从事不存在的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