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全国卷III范文:漫画材料,读懂了才能下笔
时事 2019-6-10 

2019全国卷III范文:漫画材料,读懂了才能下笔

壹笔·作文 汇编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考题解析>

这个材料讲述了一件事,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讲了一句能触动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句话。这是我们在审题时首先要明确的,然后是要知道作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说“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那就是在写作的内容上进行了规定,要写老师对同学的关心和不舍,或者是老师这个举动所体现的某些规律或道理。再比如作文要求“明确文体”,那就是说并不规定文体,但自己要明确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通过阅读材料所言之事来明确作文内容,通过阅读作文要求来确定文体,审题环节大概就完成了。“审题”只是要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能不能把文章写好,那还要看“立意”漂不漂亮。

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呢?它为什么能令人感动?老师这样讲合不合适呢?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成功“立意”意义深远。“立意”就是在阅读材料之后,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这个环节考验人的“三观”和认识水平,一般情况下,只有“三观”端正和认识能力强的人,才能得出高远的立意。“你们再看看书”,一个“再”字,体现的是关切之情,临考了,老师还是不放心。“我再看看你们”,又一个“再”字,体现的是不舍之情。这两句话,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都写尽了,所以这个材料是一个“师爱”的话题。如何看待这种“师爱”,多数人都会选择赞颂的态度,这就成了文章的“意”。文章的“意”,其实就是自己对材料的看法和观点。

这两句话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很多人感到似曾相识,他们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老师,这个材料唤起了他们的回忆。所以,有些人就会用联想的办法,讲述自己老师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扬、感恩和怀念。那么,讲完老师的故事,就成了一篇记叙文。当然,在写作内容上,应当选择能够体现“师爱”事件,而不是毫无选择地任意叙写老师的事迹。也有人会选择抒情散文的形式,以直抒胸臆为主,利用形象性和主观性都很强烈的语言,将自己对“师爱”的直观感受和盘托出。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写议论文,论述“师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以上各种写法,虽然文体不同,但是态度都一致,对材料中的“师爱”都抱着支持赞扬的态度。这种态度是肯定材料之“事”的,是“顺着写”。这种态度跟从一般人的思维,因而也比较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但是,持这种态度而得到的结论不容易让人佩服,难有新意。如果“反着写”,即从质疑的角度来写,可能会取得另辟蹊径、耳目一新的效果。

“师爱”还能质疑吗?任何事物都可以质疑,“新课标”强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就包含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老师对同学们的责任心和真挚感情固然令人感动,然而,那两句话放在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上来讲,真的就恰当吗?我们不但需要讲感情的老师,同时也需要讲智慧的老师。在高考前的最后一课,同学们需要的可能不是煽情,而是真真实实的帮助!“同学们再看看书”,说明老师的课都没备好,还有些时间无事可做。“我再看看你们”,好似生离死别!大战之前,统帅应当沉溺于个人感伤,还是指导士兵奋勇作战?是应该把将士们的情绪压抑下来,还是让他们的情感高亢上去?所以,在最后一课上讲这样的话,可能是否真诚的,但并不是明智的。

这样的思维,就是“反着写”的思维,质疑的思维。不过,完全质疑并不是批判性思维的初衷。批判是为了完善和建设,如果质疑是为了打倒对方、推翻对方的观点,这就背离了批判性思维的初衷。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寻找真理,而不是为了争论输赢。

在质疑“师爱”的基础上,同样可以触动感情、引发联想和启迪思想,与“顺着写”不同的是,它获得了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时还创造了深刻的可能性。

<下水作文>

(一)论述类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师长

东甫

“你们再看看书”,是您对学生学业含而不露的深沉叮嘱;“我再看看你们”,是您对即将离别的深情告白。知识,装我们脑海;我们,留在您心里。我要大声对您说:“老师,您也在我们心里。”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师长;考场作赋,是所望于群莘。虽千万里,吾往矣,因为弟子走得越远越顺,您越开心。老师,谢谢陪伴,谢谢您——眼里的锐光,手中的戒尺,心头的柔情。

老师眼里有锐光。传道受业解惑,师者之一贯。看看书,刷刷题,背背诗文记公理,老师的要求,最后一刻不降低。看书,三分钟未翻页,没能逃过您锐利的目光——“是不是有烦心事?昨晚没有休息好?本文很难懂?”考试又犯低级错误,您耳提面命,言之谆谆!但是,您的母亲病了,您忘记送孩子到小学校了,您却深深的潜藏起焦虑的目光。我们愿意自己认真早读,也要您把孩子先送学校,我们——真的愿意——我们有许多老师,您只有一个妈妈,孩子只有您一个爸爸!

老师手中握戒尺。戒尺,只是形象的比喻,您严格的要求使我们从心所欲而不能逾矩,做人与为学都精进。鲁迅的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您,就是这样的先生!在一切规则为我所利的时代,熊家长逼迫“体罚”学生的老师下跪道歉,逼掉的不仅是教师职业尊严,还有那一脸惶恐“惹事”熊孩子的心灵纯澈,这是毁灭尊师重教的道德失范。教师手中有戒尺,为的是民族未来;让教师手中有戒尺,是时代为时代负责。

老师心头含柔情。一千个老师有一千个表情,有疾言厉色醍醐灌顶,有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相有异,道本常。每一个表情的背后,都是爱,是责任,是担当。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柔情,比生命还重要。当那小小毛头,长成大大青年,老师眼里的幸福,就如妈妈“喝着她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的柔情,我的厚意。

最后一节课,您说“这间教室再也不是你们的了”,但我们一定会常回家看看;我们说“这间教室还是您的”,请您——珍重!

今当远离,临卷涕零,不知所言。(作者为成都七中高中语文教师)

(二)文学类

虽千万里,吾往矣

东甫

埋首书山题海,看看老师最亲。最后一节课,天籁两句音。老师一席话,燃爆我们只装着远方的小小的心。书早已看熟,我们抬起头来,把您看个真!看看您的黑发白了几根根,镜片厚了几分分。

专注听课时,也曾分神于您嘴角挂着两粒白沫、板书时多变的腰肢,擦汗时额头的粉笔印、你夹着粉笔像抽烟的姿势。

上课分神时,更曾警醒于您紧锁的眉头、夸张的手势、突然提高的声音,或者您缓缓走到身边,用书脊轻叩我的肩臂。

你们再看看书

“再”字含情,您的叮嘱。无数次听您说“看书、看书,书中自有玄妙在”,今天一个“再”字,光阴飞奔留不住,情在骏奔暗涌动。我向您检讨,我真的不是一个痴迷于看书的人,您让读的很多书真的只是看看而已。您让我读金评本《水浒》,我只记住了戴宗给李逵套上甲马飞奔的搞笑和金圣叹五处“恶极”之评的快意。您让我们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我只是记住了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您让我们读您亲自编印的《时评材料》,我现在竟然一则都想不起来。还有那痛饮酒文士熟读的《离骚》,全都幻化为今日家家户户桌上的粽子。我想写完作文就回家,粽子里有红枣花生瘦肉块。老师,回家吧,今天是端午佳节,您却陪伴我们,守在考场外!

今天,考场里,我们,不看书!

我再看看你们

还是“再”字,您的深情。不是您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我们,而是在您的眼里,过去的我们总是缺点比优点明显。我们总是像那叽叽喳喳的山雀,打打闹闹的泼猴;对食堂饭菜总爱哼哼唧唧的猪猡,一到体育课总找理由请假的卧槽马。您在德育课批评着,我在小组内偷笑着。也许,在最后一节课里,您相信我们会像《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终于理解您!是的,我们理解了,懂得了,长大了。前面的道路千万条、每条道路千万里,有您指点迷津才不会走弯了、走跌了,有您的陪伴我们才能够虽有坎坷但也平安的走过高中三年、再冲往辽远的未来!您再看看我们吧,记住我们稚嫩的模样,直到我们长须及肩您还认得出来谁是谁!待到我们的孩子叫您“师爷爷”,您还叫得出我的小绰号!

今天,考场里,我们,都爱您!

您鼓励在心,虽千万人,吾往矣,全不惧;您目光相送,虽千万里,吾往矣,最难舍。(作者为成都七中高中语文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中考作文优秀范文
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举一反三读懂材料,作文立意不难寻到
孩子遇到材料作文不会写时,家长别着急,看完这6个写作技巧再说
老师猜中高考作文题,我把范文背上了,会判雷同卷吗?
2022年中考作文重点猜押:感恩亲情类(写作指导 10篇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