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三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老人们说这样的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有一种说法叫“三岁定八十。” 意思是说,一个孩子成年之后将会是怎样的性格,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大致能看出了。而这个孩子在将来老年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在7岁左右基本就能判断了。
很多父母认为这是迷信的说法,但实际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开始为这样的论断加持。
比如,有科学家认为,大脑是人类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这段时间内,大脑会建立700-1000个神经连接、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那么,是什么在帮助大脑建立这些连接呢?是视觉和听觉。
这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所见所闻会极大影响其大脑的发育、性格和行为。也就是说,孩子在此阶段接收的负面词汇越多,学习的负面情绪越多,接受的正面词汇越多,学习到的美德就多。你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在无时无刻地学习你的一言一行,并且对一生产生影响。
所以,你还敢在孩子面前什么都说吗?你还认为孩子3岁之前什么都不懂、不需要教育吗?为了孩子的成长,3岁之前,这3点必须要教。
1
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成长到一岁后,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宝宝就一去不复返了。一岁后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也就是说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 会懂得拒绝不想要的,也会开始想方设法得到想要的。
哭闹、赖地是孩子在遭遇拒绝后常见的表达不满、做最后争取的方式,此时家长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有所松动,那么孩子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哭闹和赖地有了作用,下次仍然会使用这一招。只有家长坚持,他们才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个事情是不行的,这个东西是得不到的。
在孩子面前将“不”进行到底,不单是杜绝孩子养成耍赖的习惯,更多的是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不如意、有求而不得的事情,他需要接受事实。
02
帮助孩子建立对因果关系的认知
孩子成长到一岁左右还有一个“坏习惯”——扔东西。读过育儿书籍的父母都知道,这不是孩子在胡闹,而是在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扔东西,孩子会渐渐明白,把东西扔出去是因,扔在地上发出声音、或者摔碎了是果,从而将食物联系在一起。
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家长便不再阻止孩子扔东西,而是跟在孩子身后捡东西。如果说不阻止是帮助孩子建立因果关系,那么捡东西就是破坏了孩子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要知道,3岁以前,不仅要让孩子明白事物间有因果联系,还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自己扔了的玩具不会因为睡一觉就回归原处,自己砸碎的心爱的玩具无法自愈,自己顽皮摔倒就必须承担疼痛……家长们不要替代孩子承担这些后果,而是需要不断引导他捡起扔出去的物品,爱护心爱的玩具,做任何事情前想一想后果——这才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的认知。
03
让孩子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孩子整天嚷着买玩具,对于拥有的东西不珍惜……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无法获知得到任何东西都必须自己有所付出——因为付出这个环节完全由父母替代了。
难道要和孩子谈钱吗?说不出口……很多父母的内心OS都是这样,不谈钱,也有很多简单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付出。
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让他知道家里的宽敞明亮、整洁卫生的背后都是妈妈付出的劳动力。带他去父母的单位参观,建立爸爸妈妈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赚得薪水。更为直接的方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赚取小红花,再用小红花来换得自己喜欢的玩具。
让孩子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他才会懂得珍惜,也更懂得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
不要小看三岁的孩子,其实他们明白的、懂得的远远超乎你的想象,把他当做大人一样平等看待,教会他应该明白的道理,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应培养孩子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智商高”的孩子, 从小有这些特征! 表面上是臭毛病, 实则是金子
0-6岁宝宝智力的培养
这5个好习惯,家长们请一定要“逼”孩子养成!受益终生!
我培养考上985大学的儿子的方法: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培养(二)
两岁前抱多了,孩子可能就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