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大勇:哈佛大学如何培养研究生?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情况*

牛大勇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2]62号和83号文件精神,我们对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了解到的情况初步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学校概况

 

哈佛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1636年创建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理科教授中产生过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文科教授中产生过三十多位普利策奖得主。以上获奖者尚不包括从哈佛毕业但已离校工作的人。在美国历史上,哈佛的毕业生中产生过六位总统,还培养出众多成就杰出而举世公认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等。在权威机构和媒体历年对全国大学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估中,哈佛大学总是名列前茅。

 

该校位于欧洲大陆移民群体最先到达的北美新英格兰地区麻萨诸塞州的康桥(Cambridge,又译剑桥)市,典雅的校园沿着清澈秀丽的查尔斯河下游顺流铺开。目前共有10个学院、1个高级研究院、1个继续教育部。其中,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sciences)是全校的核心,其余9个是专业学院(schools):商学院、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神学院、建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各学院都有自己的研究生院,却没有通管各学院的校级研究生院,只有一个以文理学院研究生院领导成员为核心、由各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组成的全校博士项目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调各博士项目,提出改进建议,评审新设项目的申请。

 

作为私立大学,哈佛2002年筹得的办学经费为23亿57百万美元,支出22亿86百万美元。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1、政府拨款或国家基金,2、民间基金,3、校友、企业和其他私人的捐款。以2002年为例,所获经费的77%是联邦政府提供的,15%由基金会提供,8%由企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其中联邦政府拨给哈佛的经费有77%是国家卫生部所属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提供的,8%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提供,4%由国防部提供。

 

与此相应,联邦政府拨到哈佛的经费,41%流到医学院;29%流到公共卫生学院;24%流到文理学院。哈佛的科技项目经费主要是从联邦政府申请而来。社会科学项目的经费大约一半从政府申请,一半从民间基金会或捐款得来。人文学科的项目经费主要靠民间基金和捐款。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各方筹款。所以,在每年一度的校友返校庆祝大会前,人们必定可以看到校长站在会场入口同排队入场的校友们逐一握手寒暄,笑容可掬地给每人送去几句亲切问候。这次活动往往就是校友捐款的高峰。

 

二、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概况

 

全校在校研究生约12800人,国外留学生占34%,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博士生学制一般为6年(医学院研究生为8年制),但很有弹性,可以提前毕业,更多的情况是推迟毕业。因为学位论文要求很高,学生在此期间的打工负担又比较重,所以往往不能完成研究和写作。有些学生延期太久,以至学校1994年做出新的规定:十年仍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取消哈佛研究生的资格。

 

2001年哈佛大学授予博士学位508人,绝大多数是PH.D(其中生命科学146人,人文科学111人,社会科学86人,物理学71人),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不足百人。同年全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是40744人,从数量上讲,哈佛在各高校中排第12位,加州伯克利大学以751人排第1位。

 

哈佛文理学院的在校博士生约3500人,近年每年招生660人左右。该院一般不专门培养硕士生,只是把硕士作为一个出口,授给完成了前两年的课业而出于各种原因不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其他的专业学院则大量培养专业硕士生,学制一般为12年,几乎没有3年制的硕士生。这主要是因市场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使然,培养3年制的硕士,投资多,就业难。

 

硕士毕业意味着具备了专业基本知识,包括基本问题上的争议,基本资料,专业学术史背景等等。但是在美国,没有博士学位是进不了高教和科研机构的。而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算好。他们中大约有一半以上没能进入学术界,而是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型企事业单位谋职。哈佛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例外,去应用领域做事的比在学术领域搞科研的要多。

 

顺便指出,哈佛在校本科生约6700人,集中在文理学院。因为美国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是通识基础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所以除文理学院外,其余的专业学院一般只培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培养本科生。

 

研究生教育管理架构以文理学院为例,其研究生院设院长一人,行政副院长一人,负责招生和资助的副院长一人,学生事务院长助理一人,招生、资助、注册、宿舍等工作的主管若干。全院共26人。研究生教育的大政方针由文理学院决定,另有一个由资深教授组成并包括研究生院主要领导在内的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研究讨论一切重要的政策和战略问题,给文理学院和研究生院领导提供咨询。研究生院的主要领导组成以院长为首的行政理事会,由院长主持全面工作并负责在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等机构的指导下制订政策,行政副院长负责实行这些政策。

 

在招生环节上,研究生院只负责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然后分送各有关院系,最后再对院系确定的录取名单进行复审。中间的考选与录取工作都由院系组织进行。在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上,政策由上述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制订,各院系负责执行,研究生院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培养事宜,研究生们也几乎感受不到自己在学习时同研究生院有什么关系。但是,各院系的培养工作已经形成了非常严格的规范,有整套的质量保障措施。

 

全校研究生中获得资助者达50%90%,比例依专业方向的不同而定,但总体说来获资助者的比例是很大的。一般对处于前期学习阶段的博士研究生,哈佛一般会提供每月为11001400美元的奖学金(以理工科为主的邻校MIT的研究生奖学金每月为17001900美元)。工科博士生的奖学金主要由导师提供,文理科的奖学金多由学校提供。研究经费充足的导师,每年招生也就会多一些。

 

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每年约27000美元。近年还略呈上涨的趋势。

 

三、师资建设与研究生在科研中的作用

 

文理学院的教师有600多人,其中教授占大多数,各系也往往是教授占多数。如果经费紧张,首先就缩减助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人数。因为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是靠一流的教授队伍来支撑地位的,若靠副教授以下师资为主的队伍来支撑一流研究型大学,显然不行。但是,在这些大学,只要获得了博士学位,即使当助教授,也有资格带博士研究生,在教师队伍中没有“博导”这种特殊阶层。

 

哈佛各院系为了保证师资的多样化和高质量,坚持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招聘教师,很少直接从本校毕业生中留人任教。哈佛教师中确实约30%是本校的毕业生,但其中很多人是到校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取得出色的学术成就后,又被“挖”回来的。有些在本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外校教师,被哈佛看中后,便直接聘来任终身教职。其他非终身教职者,一般都实行合同制。到期若校方没有提前表示续聘之意,即等于解聘。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哈佛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在学界的优势地位,看准一个聘一个,成熟一个聘一个,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学者成长初期,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盲目聘入。在这种机制下,哈佛大学诸多学科一直保持着举世公认的一流教师队伍。

 

哈佛大学的优势学科是人文、物理、生物、医学、经济、政治、法律、管理、东亚研究等等。

 

要想在科研方面保持领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学科发展趋势的预见性,至少应预知未来5年的新热点。在这方面,研究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招博士生的目的,一是靠学生帮助探测学科前沿,在探索中给导师以启发,二是为导师的科研项目出成果,好继续不断地申请新的项目和资助。师生关系也由此而定,导师往往是自觉地从学生那里学习东西。一般导师对学生的最高评价是:“这个学生教给我的知识比我给他的多得多”;而对学生最低的评价是:“这个学生没有给我任何新的知识”。由于理工科博士生的经费、课题往往都是导师给的,学生等于在帮助老师做课题,所以这些学生也往往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尽管如此,最良好的师生关系仍然是一种能平等交换不同意见、互相激发探索的伙伴关系。

 

四、教学与培养

   

造就能独立思考、有原创性的人才,是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在哈佛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Bishop Mandell Creighton). 哈佛大学课程指导书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善于思索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一个明显标志。

 

哈佛大学的PH.D学位共分51个专业领域(discipline),其中41个在文理学院,12个分布在专业学院(个别的同文理学院的学位重叠)。在这些专业领域进行学位教育的单位,除院系外,还有一些跨院系跨专业的学位教育委员会,相当于我国大学中的虚体单位。除了PH.D以外,哈佛还提供其他专业博士学位教育。

 

各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研究生入学后要在导师指点下,制定前两年内满足专业综合考试(Qualify,又称博士资格考试)所要求的选课计划。

 

博士生一般应在前两年的四个学期内修完至少九门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有两门课要跨出本专业之外去选修,以拓宽知识面,适应未来的教学科研需要。每门课成绩都要达到“B”等或更好。每年因课程成绩不合格而遭淘汰的学生占同一届学生总数的近30%。美国大学的成绩一般不采取百分制来计算,而采取AA-B BB-C C的等级制,以减少在小分高低上的无谓竞争。

 

研究生的课很少有制式教材,教授们认为一本教材编成后,书中的知识往往已经是5年前的了,所以更重视写出有自己创新性的研究专著。文科尤其如此。教授们一般是给每门课开列一大堆文献目录,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阅读原著。也有教授从若干本原著中复印出一些重要部分给学生读,让学生产生兴趣后去细读原著。研究生每选一门课,就意味着每星期要读几百页文献,还要找出问题拿到课上去讨论。如果每学期选三、四门课,每星期阅读和思考的量就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他们对前沿成果的熟悉和对基本文献的掌握程度,是我国的研究生比不上的。

 

学校比较注意从各个环节上培养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各类论文甚至课堂讨论均要求学生讲清楚哪些是自己的独到见解,哪些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一点也不能含糊。论文的注释必须合乎规范,一般的作业也至少要有资料索引。从本科阶段开始,一切作业和论文都要努力追求原创性,用二手资料东拼西凑是不允许的。

 

文科博士生必须具备至少两门外文阅读能力,有的专业方向要求更高。如古代和拜占廷史方向的研究生,要会法文、德文、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外语(非英语)能力是录取新生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比GRE成绩更重要。第一学期开学后,即要通过第一外语考试。第二学期一开始,又要求通过第二外语考试。这对新生是最大的压力。外语考试如果未通过,以后可以再考,但外语课至多只能计为两门学位课。若毕业论文开题前仍未达到专业方向的外语要求,则不批准开题。

 

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要过综合考试的大关。可以是平时在各学科的多次考试中累积成绩,也可以是连续几个半天的笔试,或者是一次性的两三个小时的口试。前两种考试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科目和题目的自由,但如果B以下的成绩达到一定次数,就要被淘汰。后一种考试由3位教授主考,应试者必须回答相当于我国23个二级学科专业领域中的各类问题,还要回答1个相当于我国跨一级学科的问题。考试并不深究百科全书似的细节,但要求熟悉该领域的基本文献和重大问题,注意文献之间的关系。凡此种种,目的皆在使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和厚实的基础,成为真正的“博”士。

 

综合考试失败,一般即意味着失去继续读博士的资格。但如果考试委员会同意,可以再考一次,再失败就被淘汰了。在这个环节上的淘汰率为1520%。只有通过综合考试,才算博士候选人,才可做学位论文。一般应在考试通过一年内选定论文导师和指导委员会,提交选题报告,六年内应完成论文。

 

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原创性。这其实才是从学生走向学者的起点,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达到要求,实属不易。然而研究生们在通过综合考试后,都会有“熬过来了”的感觉。这时,往往课程压力也没了,奖学金也没了,当助教、助研的机会却多了。于是又要谋生计,又要“轻松潇洒走一回”,一不抓紧,七八年写不完论文的“老候选”大有人在。以至哈佛大学1994年不得不规定:十年未完成学业者,不再予以注册。

 

学位论文写作的每一进展都应向导师报告。负责任的导师往往在学生每写出一章时,就及时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完稿后由导师请两三个评阅人,同时也是答辩委员。答辩会的程序与我国没有重大不同,也是由答辩人公开演讲、接受听众提问,然后听众退场,答辩委员提问、评议、表决。美国的教授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讲人情关系,但是据统计,哈佛每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答辩中未获通过者占10%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

 

哈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与本科教学相比,研究生教学的内容更强调前沿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本人即置身于学科前沿,密切追踪学术发展的新动向,及时给教学内容注入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其课程不太追求体系上的平衡,只求能引导学生在一个专业方向的前沿上有所突破。所以,教师各展所长,开出一些新颖而又有前沿性的专题课。有利于揭示学问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一、两个课题的深入学习,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本学科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这也可能造成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

 

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教学重点不在于传授自己的道统,而在于介绍各家不同的流派和学说,让学生在不同学说中寻找新前沿新知识。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书评的制度,学生不仅要会读书,更重要的是能够批评名家的高论。在这方面,中国的学生往往只会很好地总结别人的论点,不善于挑战别人的论点。

 

教学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然后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干脆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轮流做报告、大家讨论,教师只是加以指导。这些方法都是着眼于研究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培养能进行独创性研究,又能同别人交流并影响别人的Leaders。相对说来,虽然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一般比美国学生好,但美国学生更善于摸前沿,长于思辩,能说擅写。

 

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注意培养讨论的风气。学生每学期都要在不同的课上不同的范围做各种级别的报告,引起讨论。学生们通过讨论学到的知识比读书得到的知识更细化,理解更深刻。

 

至于研讨课,主要由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这种课在一学期内往往要求学生写35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业或论文,对学生阅读、思辩、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有的研讨课,每星期都有一批书目给学生,其中至少指定一本必读。一学期要写8篇短论文,每篇5页,要比较相关论著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劣短长。

 

考核评分的办法,是根据到课率、历次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几方面的情况而定,不会只凭期末一纸考卷定优劣。这种评分办法,使学生平时的课业压力相当大,但考试的压力较小,作弊的动力随之也小。

 

研讨课一般没有考试,成绩主要由到课率、阶段作业和课程论文来决定。例如某门课的考核成绩,可以是到课率占30%,两篇短文各占15%,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书评文章(对23本书的比较评论)占40%

 

在这种方法下学习,对知识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一般说来,美国的研究生比较能独立思考,善于辩论和写作。


为了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具备最重要的基本学术素质,学校一般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教学生怎么读文献,怎么迅速掌握要点并会批判,还可以教你怎么写论文和各种各样的申请。

 

限于时间和能力,以上的考察只能算浮光掠影,仅得皮毛而已,其中难免有不准确不深入之处,尚乞大家补充教正。

 

主要参考资料:

[1]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Summary Report 2001, by 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 NORC at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linois, 2002

[2] Financial Report to the Board of Overseers of Harvard College, Fiscal Year 2001-2002

[3] 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Handbook 2002-2003, by Official Register of Harvard University 

[4]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illiam C.Kirby, Dean of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university, December12, 2002

[5]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Peter T.Ellison, Dean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University,December 11, 2002

[6] Interview with Guanglin Liu, ZhiyingChen, Zhuoying Li, Wenhua Di, Chuo Chen etc, Chinese Graduates studying inHarvard and MIT, December 11 & 12, 2002

[7]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12002,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of Arts and Sciences

[8]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y inHistor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

*本文原载《学术界》(合肥),2003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0doc网文摘手
那满是红色修改痕迹的论文,是他们写的一封封“情书”
十佳致谢 | 特等奖:牟桃
上好五类课程 推进科研育人
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主要有哪些大学?
哲学博士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