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鹰社】日本僧兵
userphoto

2023.01.21 天津

关注

转自微信公众号 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Warrior系列第70号:日本武僧(公元949-1603)-Japanese Warrior Monks 949-1603。原作者Stephen Turnbull, 绘图Wayne Reynolds。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比睿山或奈良的僧兵,约1100年
本图展示了公元1100年前后一名奈良或比睿山僧兵的典型形象。他上身穿着整体外观类似宽袖长睡袍的整套和服,下身则穿裤子。内衣是白色的,搭配外面的白色、茶色或是黄褐色的罩袍。外身和服的外面则是一件通常为黑色的外套,材质往往是硬化的透纱。另外,本图所绘的例子中和服没有搭配套袖。鞋袜包括了草鞋和白色的分脚趾短袜以及长袜筒。我们可以看到僧兵所穿的铠甲部分暴露在和服之外,其中包括了笼手和草摺(护腰甲)。另外,这名僧兵的武器是薙刀和长刀。
1.从另一个视角看到的白色头罩。这里他的佩戴方法不同,首先是对折然后系在头上,再遮住嘴巴只露出脸的上半部分。
2.不戴头罩但额头上系着白色头巾露出剃光的光头的僧兵。
3.木制的佛教念珠,尺寸大小不一。
4.一双通常被描述为武僧专用品的木屐。每只木屐都是用一整块木头雕刻出来的,鞋面之下的底台可以让脚面凸出于地面。这些木屐可以是涂漆的,也可以是裸露不上漆的。
5.刀刃朝下的这种刀是武士刀的其中一种。携行它的带子的样式如图所示。
6.不同类型的薙刀,从左到右依次为:
I.外形非常中国式的宽刃薙刀。
II.刀刃和刀柄长度几乎一样的长卷式薙刀,12世纪时,这种武器很受欢迎。
III.带有沉重的铁制底轴的短刃薙刀。这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更现代化的一种武器。
B:火烧奈良,1180年
本图展示了奈良僧兵在做最后的绝望冲锋——在宇治川之战(1180年源氏与平氏家族之间源平合战中的一场战斗,最终源氏惨败,译者注)后,平氏的武士袭击了他们的城市。僧兵们挥舞着自己传统式样的薙刀,从燃烧的东大寺的南大门冲出。这些武僧穿着全套“战袍”。其中包括各种简单的胴丸甲和大铠以及沉重的臑当(护胫甲)。
C:训练中的根来寺僧兵,约1570年
本图是根据目击了根来寺僧兵的神父卡斯帕·维莱拉的描述绘制的。背景中的传统寺庙建筑参考了根来寺保留至今的建筑古迹。左手边,一些僧侣正在用火绳枪做射击练习。前景中,两名修行僧人正在用木制的训练用“长矛”进行练习。“长矛”顶端的木制球体可以减少事故伤害。这种“安全头”有些被皮革包裹。在他们身后,另有两人在用木剑做练习,这是今天剑道中使用的竹剑的祖先。僧侣们只穿着最简单的长袍。和穿便服的武士一样,他们用襷——一种袖带——将袖子固定住,同时用腰带将挽起的裤腿固定以方便行动。
D:石山本愿寺的日常生活,约1570年
这张鸟瞰图试图展示石山本愿寺建筑群所扮演的“堡垒大教堂”的角色。这些建筑是对现代重建的石山本愿寺的忠实还原。净土真宗的和尚们正在参加一名住持的佛教葬礼。所有人都穿全套的僧侣服装,当然队伍两侧守护的火绳枪队除外——石山本愿寺在早期以使用火器而闻名。
E:比睿山的武僧引领他们的神舆游行在京都的街道,1146年
对于延历寺(比睿山一寺庙名,译者注)的僧兵来说,搬运山王神舆(可移动的神龛)游行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了。神舆由大约20名男子抬杆前行,任何对神舆的攻击行为都被视为对山王本尊的冒犯。每个和尚都带着佛珠,随时会颂念经文诅咒任何冒犯山王的人。本图中,神道教的“神主”们从日吉神社抬着山王神舆到达受恐吓的市民们面前,这是他们作为神社精神守护者的特权。走在他们前面的是延历寺的一众怒相毕露的自信僧兵。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的屁股挨了和尚的薙刀刀柄头的一记打。另一名和尚则手持念珠颂出一段庄严的咒语,而他的薙刀显然能带来更快的报应。最后,一众和尚中的首领高高挥舞他的长柄薙刀。由于他们的任务只是去恐吓那些吓坏了的朝臣和市民,所以僧兵们穿的都是最低限度的铠甲。他们赤脚穿着木屐同时穿着轻薄的颜色各异的“透视”罩袍。
F:宇治川之战中的僧兵,1180年
根据《平家物语》中记载的著名三人组五智院但马、筒井净妙和一来法师在1180年宇治川之战中的表现绘制了本图。为了展示僧兵所使用的装备和服装的范围情况,我们将着装装备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人并排绘在一起,这其实和文本资料中三个人依次行动的实际记载不同。本场景展示了三井寺的武僧们和源赖政领导下的源氏家族的武士是如何通过宇治川上的桥梁撤退的,并且他们毁掉了桥上铺的木板防止敌军前进。在清晨的大雾背景中,这些人正面对着平氏家族的军队。右边人物代表了来自三井寺的筒井净妙,他只穿着僧袍,正准备通过长弓放出一支箭。中央站立的和尚穿着宽松长袍,手里拿着一柄看起来非常凶猛的薙刀。左边的角色穿着全套的大铠(不戴头盔)。
G:守卫京都的法华宗武僧抵御一向宗僧兵的攻击,1528年
1528年,在一向宗教徒进攻京都时,法华宗(又称“日莲教”,以其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市民军队自发武装起来,在日莲教的旗帜下进行游行,同时念诵《妙法莲华经》的经文。随后一向宗的部队发动进攻,但被武士、僧侣和市民组成的联盟成功击退。本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华宗的武士们在稻草和秸秆堆成的路障后面进行防守,与他们并肩的是富有同情心的武士将军细川晴元。在他们身后的院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尊该教派的创始人日莲和尚的雕像。日连宗的写有“南无妙法莲华”文字的旗帜非常显眼。他们的部队穿着火器引入之前16世纪早期的典型式样的盔甲。为了展示这支令人困惑的联盟的组成模式,我们在街垒后面还描绘了一些来自比睿山的武僧的形象,当然在几年后,他们会反过来攻击京都的法华宗武士。进攻的一向宗部队的僧兵们的穿着与武士们的非常相似。他们的装备详情参见图H。
H:长岛一向宗的一名僧兵,约1574年
这是长岛狂热的一向宗的一名追随者,该宗派曾以长岛为根据地和织田信长对抗了四年。来自石山本愿寺(一向宗门徒的聚集地,译者注)的部队在外观上很相似。图中这名农民兵的形象与比睿山的僧兵相比很不一样。可以注意到他剃得光头上已经长出一堆毛茬。与赤着脚穿着式样朴素的裤子的形象形成对比的是一套由坚固的水平向甲板组成的设计精良的现代化铠甲。这名战士携带一支火绳枪和一把武士刀,装大米口粮的袋子绑在身上。
1.火绳枪及其附件:底火药瓶(1a);导火绳(1b);弹丸袋(1c)和枪口装火药瓶(1d)。
2.年轻时曾与德川家康作战的一名三河一向一揆(1563年-1564年间,位于今爱知县的三河国地区发生的一次一向宗起义,译者注)僧兵的头像。他的头盔上的牌子上写着“进者往生极乐,退者无间地狱”。
3.同样展示着“进者往生极乐,退者无间地狱”格言的一向宗旗帜。
4.织田信长围攻石山本愿寺时来自福善寺的一向宗军队携带了这种红底金色浮屠塔图案的旗子。
5.同样在织田信长围攻石山本愿寺期间,一支来自加贺地区千光寺的一向宗队伍手持了绘有两只鹤图案的旗帜。千光寺是一向宗的根据地之一。
6.从社会层面看,一个极端现象是大名们其实也拥有佛教僧侣的身份。他们穿着特定的服装来显示他们宗教上的从属关系。本图中上杉谦信(1530-78)穿了一身经过改良的僧侣式头罩,这一形象几乎出现在他的所有肖像画中。
7.上杉谦信的对手武田信玄(1521-73)是另一位武僧。图中的他没有戴头罩,反而戴了一顶精致的头盔,它采用中国风格的“吹返”和马毛冠饰。作为佛教用品的袈裟则围在他的铠甲上。
8.这支武士刀带有反向的太刀式悬挂系统,这样携行时它的刀刃是朝上的。通常情况下,武士刀只是简单地别在腰带里携行,但在战斗中它需要额外的支撑设计让自己能牢固地绑在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14世纪的日本武士
僧兵旧闻谈
薙刀与经文 | 凶狠残暴的日本僧兵
本願寺顯如
大阪东京大不同
武僧正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