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贤伦|法度、性情与风格

1月15日,40后-80后当代书法研究展在青岛城市艺术馆举行,同期举行了题为“走出唯技术时代”的专题研讨会,鲍贤伦先生因故未出席研讨会,此为鲍贤伦先生书面发言。





法度、性情与风格


鲍贤伦


书法实践看似林林总总、眼花缭乱,概而言之无非两块基石——求法度和养性情。风格其实是在两者碰撞中的幸运之果。

法度指一门成熟艺术的技术规范。法度在古代,不在当代;法度在遗物遗迹中,不在理论中。“语境”的变化,使入古极为困难。入古的关键两点:解读能力、转化能力。入古的目的:把法度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真正入古了,出新也在其中了。入古之行伴随终生,并非“打进去、打出来”两段论。

技术规范的法度固然很重要,但艺术之“术”异于科学技术之“术”。科技之术“标准化”,千人一统;艺术之术“人性化”,千人各异。科技之术追求物质生产的高效,艺术之术为了人性表达的深入。




“书如其人”,就是如其性情,就是作者修养、才调、风度、人格、气象在作品中的生发。

性情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我们无法选择“与生俱来”的那部分性情,但后天的自我养育很重要。比如通过文史哲的学习和为人处事的实践来涵养自己的心性。

性情会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和反映出来,这就是作品的“气息”。学问主要是通过“性情”这个中介转换才作用于书法创作的。

法度不能替代性情,性情也不能替代法度,但性情有时选择法度:选择契合性情的审美倾向,选择符合审美倾向的技法。




古人所谓“学书在法,其妙在人。”人的丰富性是书法多样化的内在依据。

如要寻找传统书法的当代价值,“风格”是比较可靠的选择路径,因为它是内生的,而非外部输入的。

风格不仅是形式倾向,更是旗帜鲜明的价值判断:开拓审美新领域,提供审美新经验。

风格的产生既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是主体意识不断选择、提炼、强化、调整的过程。

风格产生在法度与性情的缝隙之间。是共性与个性、客体与主体间的互相纠缠、碰撞、妥协的产物。

风格的雏型产生于瞬间,是在两者“博弈”中的取舍、定夺。(不是理所当然,不容犹豫不决。)风格产生也无所谓早晚规律。风格一般是在“自家面目”上的发展完善。风格之路充满风险。




确立个人风格需要宽阔的眼界、严谨的思维、敏感的心灵、训练有素的肌肉神经以及果敢的勇气。其中有理性的因素,也有感性的因素,最关键的是‘史’的意识。风格需要在足够的纵深和足够的宽泛框架内才可言说。光写字是写不出风格来的。

书法创作既是书法(法度)问题,也是人(性情)的问题,风格是人、书相互成全的结果。人与书法在相互作用中完成文化的人文意义。

我愿以此与各位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度 性情 风格 | 鲍贤伦
鲍贤伦:书法修身的大传统与书写风格的个别化
专访丨鲍贤伦:“最入古最风格”是文化创造性的时代探索
创作 | 浙江省书协书法创作研修班第二期开班
倾盖录——刘一闻鲍贤伦书学对话
鲍贤伦《池长庆书法实践与主体性 》| 看“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