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唐第一宰相宋齐丘:身后有余忘缩手

南唐第一宰相宋齐丘:身后有余忘缩手

文/老张在路上

01

宋齐丘(887年 ~859年)初字超回,后改子嵩,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卒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由于他多次退隐九华山,封青阳公,因此又称九华先生、青阳公。

从宋齐丘的名和字可以看出来他的自命不凡,他要超过颜回,和圣人孔丘相提并论。关于宋齐丘的籍贯,《五代史补》、马令《南唐书》及《玉壶淸话》称'“豫章”人,陆游《南唐书》谓“世为庐陵人”,《全唐文》云“庐陵淦阳人”,《江南野史》则确载“世为庐陵淦阳闇皂山人”,且曰:“父诚因巢寇之乱与南昌钟传同起于草野,唐主不能制。时高骈镇淮南,遂表传为洪州节度使,寻封南平王,以诚为副使,卒于任所,齐丘因是以为故里。”

豫章为现在江西南昌,庐陵现为江西吉安。吉安市在隋朝成为庐陵郡,故吉安古时又称庐陵。宋齐丘为江西人应该是无疑问的。

宋齐丘的父亲叫宋诚(又有称宋讷〉,曾任唐洪州节度使钟传的副使。

按说,宋齐丘大小也算是个官二代,在那样一个武人横行的乱世,他本该有好的前程,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老爹在钟传手下当官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去世了。父亲早逝,宋齐丘“家计荡尽,己在穷悴,朝夕不能度,”钟传可能是喜欢少年宋齐丘,也可能是看在故人的面子上,就让宋齐丘寄居在钟家。

寄居钟传家,虽说是寄人篱下,宋齐丘很聪明,父亲在世时读了几年书,又加上在钟家耳濡目染,听到不少有关历史人物的逸闻奇事。身为割据洪州的军阀,钟传周围聚集了各类人物,宋齐丘通过这些人的言谈了解了当时局势的发展变化。

年轻时的这段经历对于未来的宋齐丘的影响是深远的,史载宋齐丘“少时梦乘龙上天,颇以此自负。”

天祐三年(906年)四月,钟传去世。钟传的去世,使宋齐丘失去了生活上的唯一所托。这时宋齐丘已经20岁,他决心自己出去闯下一片天地。

宋齐丘变卖了手头上的一点家产,东下昇州(今南京),成了“东漂”,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回拼搏。

宋齐丘离开洪州来到昇州后,带的钱很快就花光了,穷困落魄时,只好栖息于一位姓魏的妓女家中,靠魏氏养活。魏氏父母早亡,被叔叔卖入青楼,沦落风尘。宋齐丘为人聪明好学,尤其喜好纵横辩论之术,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又加上相貌不俗,魏氏不但没有嫌弃宋齐丘,反而爱上了他,认为他必非平凡人,有朝一日,一定会飞黄腾达。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只是暂时没有人发现而已。所以魏氏宁愿花钱养着宋齐丘,还倒贴上自己一个大美人。

一个自命不同的大男人让女人养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宋齐丘听说淮南骑将姚洞天正在招贤纳士、招揽宾客,决定去投奔姚将军。

宋齐丘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姚洞天,如何让姚洞天发现自己,是个比较困难的事。宋齐丘打算写一封自我推荐信,投递给姚洞天,希望可以引起姚洞天的注意。

写自荐信,对于宋齐丘来说,没有任何困难,困难在于,他穷的连笔墨纸砚都没有,找魏氏要钱,又张不开口。

魏氏女看出了宋齐丘的烦恼,于立即拿出自己的数缗私房钱,送给宋齐丘。宋齐丘慷慨激昂地写了一篇自荐信,投递给姚洞天。 这封自荐信的原文如下:

某学武无成,攻文失志,岁华蹭蹬,身事蹉跎。胸中之万仞青山,压低气宇;头上之一轮红日,烧尽风云。加以天步陵迟,皇纲废绝,四海渊黑,中原血红,挹飞苍走黄之辨,有出鬼没神之机。

齐丘很快发现情况不妙,问题就出在这封自荐信的内容之中。大概是太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或是太想摆脱目前的穷迫状态,宋齐丘的这封自荐信言语措辞十分狂傲自大,完全一幅不得志的狂生形象。

这篇自荐信到了姚洞天那里,由于没有看准上官所好,激怒了以武功自恃的姚将军,他“怒其言大”,不予接见,宋齐丘得到教训,为取得姚洞天的同情,宋齐丘调整了思路,再次写了一封信,这次的内容极其低调谦逊和平和:“有生不如无生,为人不若为鬼,其为诚恳万端,只为饥寒两字。” 还有《江表志》上说的:“城上之呜呜晓角,吹人愁肠;树头之飒飒秋风,结成离绪。”简直就是乞怜的口气了。

由于宋齐丘的这次上书正好迎合了姚洞天的心理,他“始悯之,渐加以拯救。”从此,宋齐丘开始了他在杨吴的仕宦生涯。

后来,宋齐丘在南唐出人头地,为报答散乐女魏氏对他的“宿惠”之恩,向朝廷上表愿“以散乐女为妻”,得到朝廷的准许。

02

宋齐丘在姚将军府中为谋士之时,徐温养子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随着徐温的权势日重,也开始崭露头角。

吴天祐六年(公元909年)三月,徐知诰任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在昇州训练水师。天祐九年(公元912年)因训练水师有功,徐知诰任昇州刺史,成了主政一方的朝廷封疆大员。

徐知诰上任,“求遗书,招延四方士大夫,倾身下之,虽以节俭自励,而轻财好施,无所爱吝”, 这恰好给宋齐丘提供了天賜良机。

宋齐丘在姚洞天门下,因为确实很有才能,很快取得姚洞天的信任,“旦夕相为醼饮,因访时务”。不久,姚洞天因病将死,在死之前,他留下遗书,把宋齐丘推荐给徐知浩

宋齐丘初见徐知诰,是陪同徐刺史一起游昇州名胜凤凰台,游览结束,宋齐丘写《陪游凤凰台献诗》献给徐知诰。

此诗先写凤凰台的雄伟和金碧辉煌,然后暗示徐知诰,开凿池塘是为了畜养蛟龙;栽下梧桐树,是为了让大鸟来栖落。梁上的燕子,在教它的雏鸟学习飞翔的本领;石头缝里的蛇,为了成长不断脱壳。要像培养鲜花一样爱护贤士,要像拔除恶草一样清除恶人。“凿池养蛟龙,栽桐栖鸑鷟。梁间燕教雏,石罅蛇悬壳。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

诗的最后,表示雄心壮志:“我欲烹长鲸,四海为鼎镬。我欲取大鹏,天地为矰缴。安得生羽翰,雄飞上寥廓。”

这首诗写得气势不凡,同样心怀天下的徐知诰一读,果然引为知音,从此“待以国士”,任为谋士。

宋齐丘还有一首《陪华林园试小妓羯鼓》

切断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

因逢淑景开佳宴,为出花奴奏雅音。

掌底轻璁孤鹊噪,枝头干快乱蝉吟。

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

宋齐丘这首诗写他自己陪一位将军欣赏一个年轻妓女打羯鼓。以“开元天子”李隆基来奉承这位将军,现在虽不知这位将军为谁?但细品诗中之意,将军即为徐知诰也八九不离十。

宋齐丘进入徐知诰刺史府,以他所擅长的王霸之术辅助徐知诰谋国夺权,一开始是尽心尽力的。

陆游《南唐书》记载:“烈祖为筑小亭池中。以桥度。至则撤之。独与齐丘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书灰为字。旋即平之,人以此刘穆之之佐宋高祖。”

“时江淮初定,守令皆武夫。专事军旅,帝独褒廉吏,误农桑,求遗书,招延四方士大夫。倾身下之,虽以节俭自励,而轻财好施,无所爱吝。以宋齐丘,王令谋,王翊主论议,曾禹,张洽,孙饬,徐融为宾客。马仁裕,周宗,曹倧为亲吏。”

在宋齐丘等一班谋士的辅助下,从公元909年步入政坛,到公元937年受禅称帝,徐知诰用28年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孤儿、养子到皇帝的逆袭,而这其中,不能不说有宋齐丘贡献的一份力量。

03

公元937年,徐知诰受禅称帝,先是国号为“齐”,三年后,改国号为“唐”,复姓李,改名李昪,是为南唐烈祖。

宋齐丘是李昪早年创业谋国时最重要的亲信之一,他在李昪徐温明争暗斗的夺权过程中,曾经起到过很关键的作用。

宋齐丘是一个性格缺陷很严重的人物,他自命不凡、自视甚高,参与烈祖事业谋划,投机性很强、急功近利。一旦个人心愿无法达成,则多偏激之举、邀功请赏;而一旦得到朝廷重用,则个性强烈,善忌护短,结党营私、广树亲信、培植势力、党同伐异。

史料记载:“然齐丘资躁褊。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烈祖谢之,乃已。”

陆游《南唐书》:“俄而义祖殂。自殿直军判官。擢右司员外郎。进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居中用事。且倚为相。齐丘自资望尚浅。或不为国中所服。乃告归洪州改葬。因入九华山。累启求致仕。不许。元宗已为大将军。烈祖以吴主命。命元宗躬往迎之。于是齐丘托不得已而起。遂拜中书侍郎。迁右仆射平章事。”

徐温没有去世的时候,反感宋齐丘,徐知诰一直没有升宋齐丘的官。后来徐温死了,徐知诰自己能做主了,就提拔宋齐丘到了更重要的官位上。谁知宋齐丘不知是待价而沽还是耍性子,以资历尚浅为由,自请归隐池州青阳九华山。徐知诰大概知道宋齐丘的心思,再三派人去请他回朝,最后更是派大儿子李景通,也就是后来的南唐中主李璟亲自去山上相请,宋齐丘才肯下山回朝。宋齐丘的故作姿态,在当时的吴国传为笑谈,

这是宋齐丘一生中第一次隐居九华山。

杨吴大和六年(公元934年),此时徐知诰在杨吴地位稳固,早就扎深了根基。此时,宋齐丘在广陵辅助徐知诰大儿子李景通。

“初烈祖权位日隆,举国皆知代谢之势。吴主谦恭无失德,烈祖惧群情未协。欲待嗣君,与齐丘议合。已而都押衙周宗,揣微指,请急至都。以禅代事告齐丘,齐丘默计,大议本自己出。今若遽行,则功归周宗,欲因为钓名。乃留与夜饮,亟遣使手书切谏以为时事未可。后数日,驰至金陵,请斩宗以谢国人,烈祖亦悔,将从之。徐玠固争,才黜宗为池州副使。玠乃与李建勋等,遂极言宜从天人之望,复召宗还旧职。齐丘由是颇见疏忌,留为诸道都统判官,加司空。”

只因为禅代不是自己先提出来的,怕别人争去功劳,就想要借徐知诰之手杀死先提议之人,宋齐丘抬高自己身价,和徐知诰勾心斗角的心思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徐知诰受禅不是自己首倡,除了和周宗的过节外,宋齐丘在徐知诰受禅过程中表现得很是耐人寻味。宋齐丘消极对待禅代这一重大事件,还对积极参与的人冷嘲热讽:

“李德诚周本自广陵持吴帝诏来,行传禅。齐丘谓德诚子建勋曰:'尊公吴室元勋,今日扫地矣’。独称疾卧家,不预劝进既受禅。” 李德诚到金陵率领百官劝进,宋齐丘不在劝进表上署名。

即便这样,宋齐丘仍然以南唐开国功臣自居,要求南唐烈祖回报自己。“俄而齐国建,犹以勋旧为左丞相,而不预事。”

南唐烈祖先是任宋齐丘为司徒、左丞相,宋齐丘不满足,竟以辞职相要挟。

《资治通鉴》记载:丁酉,加宋齐丘大司徒。齐丘虽为左丞相,不预政事,心愠怼,闻制词云“布衣之交”,抗声曰:“臣为布衣时,陛下为刺史;今日为天子,可以不用老臣矣。”还家请罪,唐主手诏谢之,亦不改命。久之,齐丘不知所出

南唐烈祖当然明白宋齐丘心里所想的高官厚禄,他先是对宋齐丘不理睬,耗了他一阵子,后来宋齐丘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就直接对南唐烈祖皇帝提出要求,希望权力更大些、官位再高些。

“唐左丞相宋齐丘固求豫政事,唐主听入中书;又求领尚书省,乃罢侍中寿王景遂判尚书省,更领中书、门下省,以齐丘知尚书省事;其三省事并取齐王参决。”

宋齐丘一入尚书省视事,大权在握,就开始广招宾客,结党营私,扩充个人势力。马令《南唐书》:“悉取朝廷附己者,分掌六司,下及胥吏,皆用所亲吏视事。”

南唐烈祖李昪出身于社会底层,精明强干,政治经验丰富,对于宋齐丘的结党行为了如指掌。昇元六年(公元942年),寻了个机会,整治了宋齐丘一回。

“齐丘视事数月,亲吏夏昌图盗官钱三千缗,齐丘判贷其死;唐主大怒,斩昌图。齐丘称疾,请罢省事,从之。”

南唐烈祖对宋齐丘网开一面,只是罢去他的尚书省职位,任他为镇南节度使,出镇洪州。

宋齐丘临行前,烈祖皇帝赐宴为宋齐丘送行,“齐丘酒酣,辄曰:陛下中兴,实老臣之力,乃忘老臣可乎。烈祖怒曰:太保始以游客干朕,今为三公,足矣。齐丘词色愈厉曰:臣为游客时,陛下亦偏裨耳,今不过杀老臣,遂引去。烈祖悔,明日手诏曰:朕之性,子嵩所知。少相亲,老相怨可乎。”

宋齐丘出镇洪州,“至镇,起大第,穷极宏丽。坊中居人,皆使修饰垣屋,民不堪其扰,有逃去者。初赴镇,烈祖曰:衣锦书行,古人所贵,赐以锦袍,亲为着之。遂服锦袍视事。”

办公时都穿着皇帝亲赐的锦袍,堂堂的宋大节度使,心里大概很是得意一回。

04

昇元七年(公元943年)二月,南唐烈祖李昪去世。当年三月,李璟继位,改元保大。宋齐丘被召回朝廷,为中书令。

李璟为东宫太子时,宋齐丘曾辅助过太子,任过太子属官。然而太子时期的李璟对宋齐丘并不满意,也不太亲近。据有关史料记载,宋齐丘还曾经试图干预过李昪立嗣的大事。

马令《南唐书》记载,杨吴大和六年(公元934年),徐知诰(李昪)召徐景通(李璟)到金陵,改派次子景迁到广陵。宋齐丘认为景迁年幼容易控制,就推荐自己的亲信陈觉辅助景迁,还在徐知诰面前称赞景迁而贬低景通,企图以景迁取代景通为太子。《资治通鉴》也记载南唐建立后,宋齐丘第一次失势时,也在李昪面前称赞受到李昪宠爱的景迁。最后还是李昪提高了警惕,仍立景通为嗣。

这事传到李璟耳朵里,就算是李璟一开始无意为嗣主,但对宋齐丘产生恶劣印象是肯定的。

“元宗即位,召拜太保中书令,与周宗并相。齐丘之客,最亲厚者陈觉,元宗亦以为才。冯延巳、冯延鲁,魏岑,查文徽,与觉深相附结,内主齐丘,时人谓之五鬼。相与造飞语,倾周宗,宗泣诉于元宗,而岑、觉又更相攻,于是出齐丘为镇海军节度使。”

李璟继位后,开始大量任用过去太子府的属官,李璟为元帅时的掌书记查文徽、冯延已,校书郎冯延鲁、校书郎魏岑、陈觉都进入中枢,成为新的当权派。

然而这些人在朝廷中根基不稳,他们急需得到朝廷元老重臣的支持。而宋齐丘也正好要利用这些新进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企图,而且这些人中有几个本来就是宋齐丘旧时同党。所以这些人一拍即合,结成一党,被时人称为“五鬼”,以宋齐丘为总后台。南唐党争之患,就此形成。

马令《南唐书》宋齐丘传对此记道:“文武百司皆布朋党,每国家有善政,其党则但言:'宋公之为也。’事有不合群望同曰:'不用宋公之言。’每举一事,必知物议不可,则群党竟以巧词先为之地,及有议论者,皆以堕其计中。”

李璟对宋齐丘一伙结党也并非一无所知,所以把宋齐丘从洪州召回朝廷没过多久,又让宋齐丘出镇镇海军节度使,宋齐丘称病不去就职,又一次回到九华山隐居。

这是宋齐丘平生第二次隐居九华山。

宋齐丘这一次在九华山隐居,一共两年时间。他的党徒甚众,人虽然在九华山,对南唐的政局却是了如指掌。

李璟为人疏懒,不热衷于权势,当初被立为太子时,他曾经再三上奏,希望父亲不要那么着急立他为太子,甚至他还推荐让立他三弟景遂为太子。烈祖对儿子这一点很是欣赏,最终还是立了李璟为东宫太子。

李璟继位后没有多长时间,忽然传下诏书,想把皇帝之位让给弟弟景遂,然后景遂当一段时间再让给下面的弟弟景达等人。这样的做法史无前例,不合规则。所以大臣们一致反对,连远在九华山隐居的宋齐丘也上表反对此诏。景遂、景达等人也退让不从,李璟只好收回诏书。

宋齐丘遥控朝政,他的死党怂恿李璟弟弟齐王景遂出来替宋齐丘讲情,元宗先是派冯延巳前去九华山相请宋齐丘出山,宋齐丘端足架子不出。元宗又派弟弟齐王景遂前去传诏,宋齐丘才回到朝中,“拜太傅中书令,封卫国公,赐号国老。”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八月,枢密使陈觉擅自调发汀、建、抚、信等州军队进攻福州,李璟惟恐有失,命王崇文、魏岑、冯延鲁等率军共同攻取福州。

保大五年(947年)三月,由于诸将争功,加上吴越军的增援,南唐军大败,损失惨重。四月,李璟下诏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宋齐丘、冯延巳等从中斡旋,几人竟得免死,陈觉流放蕲州,冯延鲁流放舒州。

御史中丞江文蔚上表弹劾宰相冯延巳、魏岑怂恿进攻福州,应该治罪,结果反被贬为江州司士参军。

南唐攻闽之战,宋齐丘与冯延巳鼓吹开疆拓土,对李璟违背烈祖遗训,发动这场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韩熙载与徐铉上表纠弹宋、冯二人与陈觉、魏岑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并请求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以正国法。李璟不得已,贬冯延巳为太子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但是不久魏岑就官复原职,而冯延巳被任命为昭武军节度使。

宋齐丘与冯延巳等人本来就对韩熙载不满,韩熙载此举更加深了他们的忌恨。数日后,由宋齐丘亲自出面诬告韩熙载嗜酒猖狂,其实韩熙载并不善饮酒。因为宋齐丘党的势力甚大,李璟不得已,只好将韩熙载贬为和州司士参军,不久又调任宣州节度推官。

自以为得意的宋齐丘,在韩熙载被贬后不久,又一次“复使镇洪州”,为镇南节度使。

05

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柴荣先派李谷统领韩令坤等十二位将军出征南唐。从这时开始,到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征南唐的淮南之战前后打了三年多。淮南之战以南唐失败而结束,南唐被迫献上江淮之间的土地。李璟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南唐改用后周显德年号,奉周正朔。李璟为避周讳,改名为“李景”。

关于宋齐丘在柴荣征南唐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史料记载:“周侵淮北,起齐丘为太师,领剑南东川节度使,进封楚国公。与谋难,齐丘固让,仍为太傅。建议发诸州兵。屯淮泗。择偏裨可任者将之。周人未能测虚实,势不敢轻进,及春水生,转饷道阻,彼师老食匮。自当北归。然后遣使乞盟,度可无大丧败,元宗惶惑不能用。又力陈割地无益。与朝论颇异。及明年暑雨。周弃所得淮南地北归。议者谓扼险要击。可以有功,且惩后。齐丘乃谓击之怨益深。不如纵其归以为德,由是周兵皆聚于正阳,而寿州之围,遂不可解。”

南唐本来素以大国自居,淮南之战的失败彻底改变了南唐元宗李景的心态。军事上的惨败终于使李景下了决心,解决南唐朝政上的党争问题。而要解决南唐由来已久的党争,最主要的是要拿宋齐丘开刀。

李景在东宫为太子时就对宋齐丘不满,宋齐丘甚至曾经试图干预立太子的朝廷大事,南唐烈祖没有听从。元宗继位后,因为执政基础不稳,不得不对宋齐丘一党有所依恃,致使朝廷中“五鬼”当权。

南唐兵败后,宋齐丘一党并没有觉察到形势对己不利,反而把战败当成进一步取得朝廷大权的砝码。

柴荣第一次亲征返回大梁后,李璟派遣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率兵抵御后周部队,同时任命陈觉为其监军,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其后应。中书舍人韩熙载认为亲王当元帅,带兵还要派监军是极度的不信任,李璟没有听从韩熙载的这个正确建议。

柴荣第二次亲征南唐,取得寿州紫金山大胜,齐王李景达和陈觉从濠州跑回了金陵城,元宗李璟召入冯延己等,会商军事,元宗李璟甚至流了泪,枢密副使李征古竟然对元宗说:“陛下当治兵御敌,奈何作儿女子态,徒对臣等涕泣,莫非是酒醉不成,还是由乳母未至呢!”

淮南之战结束,李景痛定思痛,在朝廷上询问何人可以托付国事。李征古先答道:“宋公齐丘,系再造国手,陛下如厌弃国机,何不举国授与宋公!”陈觉从旁插嘴道:“陛下深居禁中,国事皆委任宋公,先行后闻,臣等可随时入侍,与陛下同谈释老了。”

李景下决心解决宋齐丘一党,命枢密使殷崇义,草诏惩奸,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罪恶,放宋齐丘还九华山,谪陈觉为国子博士,安置饶州,夺李征古官,流戍洪州。

陈觉与李征古被贬出京,在途中接到李景敕书,赐令自尽。南唐“五鬼”,陈觉为首,还有魏岑、查文徽,前已病死,此外只剩二冯。

宋齐丘到了九华山,这是宋齐丘平生第三次退隐九华山,不过这一次宋齐丘再也没了回头路。

李景命人锁住宋齐丘宅院,不准他自由出入大门,在房屋墙上挖个洞,由看守之人每天递送饮食。宋齐丘叹道:“我从前为李氏谋画,幽住让皇帝族于泰州,天道不爽,理应及此,我也不想再活了!”

于是宋齐丘解下腰带悬梁自尽而死,死后谥为“丑缪”。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泌
后晋纪四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天福七年(壬寅、942)
大臣病重算命,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不算了!(下)
资治通鉴纲目卷五十七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十七:李林甫入主枢密与张九龄被贬出京
唐朝最传奇最神秘谋士——李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