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长沙,每天有几万游客去橘子洲头看望毛主席,包括好多外国友人

在1925年的深秋,当时32岁的毛泽东,站在湖南长沙湘江上的橘子洲头,凝视着苍茫大地,思考着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思考着国家和人民的出路在何方。

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全国革命热情高涨,革命运动此起彼伏,国民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州更是热火朝天,但孙中山的逝世,已经让国共合作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虽已是深秋,但湘江两侧依然是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望着岳麓山上的层层红叶,望着湘江上的百舸争流,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由此诞生。

在《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感叹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场面,发出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叩问。

此时的毛泽东,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中国人民正处在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和买办财阀的压迫之下,主宰这片土地的究竟应该是谁,毛泽东对“谁主沉浮”这一叩问,给出了自己坚定地回答,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历史,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今天的橘子洲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词为主线引领全洲,讲述着当年湖南革命青年的热血往事,江中耸立着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俯视着滔滔江水,向世人展示着伟人风华正茂、心怀人民的历史风姿。

橘子洲头与毛泽东的青年时代

湘江上橘子洲头的形成可追溯到1万年以上,是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内河沉积绿洲,甚至有传言说长沙的命名也是因为这片沙洲。

这片沙洲后来被称为橘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长沙城市记忆乃至整个湖湘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篇章,它西边是著名的岳麓山,东边是天心古阁,绵延十里,素有“天下第一洲”之美誉。

橘洲最早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是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当时橘洲正式形成,在江心与两岸隔绝,犹如世外桃源。

之后橘洲逐渐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唐朝时吸引了杜甫、张九龄等著名诗人登州留下诗文,描述橘洲美景,抒写文人情怀;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张轼借道橘洲往来于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湖湘学子在橘洲留下了他们求知的身影。

元代以后,橘洲的记载开始不再专属于文人墨客,岛上开始建设水陆寺、拱极楼、杨泗庙、洞庭宫、古财神庙等,宗教场所的兴建使得橘洲香火昌盛、热闹非凡。

清末开始,橘洲成为了外来官员、商人、传教士等的侨居之地,如今依然幸存的领事馆、洋行别墅等展现着那个年代殖民主义的傲慢与奢华。

毛泽东与橘洲的渊源始于1913年,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他主要在长沙工作学习,橘洲成为了毛泽东等一批青年革命者求学时期孕育革命思想的摇篮。

从1913年到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渡过了他时期的求学生涯,当时他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读书讨论,共同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组建新民学会,并逐渐走上了信仰共产主义的道路。

其中毛泽东和何叔衡同为中共一大代表,蔡和森也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当时,他们经常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到橘子洲头开展各类活动,面对寥廓的湘江,他们共同立下了打破旧世界,为中国人民寻得新出路的志向。

为人民奋斗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1917年秋到1918 年夏,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组建了一支游泳队,同学们每次去练习游泳,他都是最积极的一个,放暑假时,除非他不在长沙,否则每天都要到橘子洲边游泳。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在橘子洲头留下了无数的足迹,除了在湖南一师的求学时期,毛泽东后来团结湖南有志青年,在长沙建党建团的过程中,也常在橘子洲头活动。

1920 年9月,长沙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正在酝酿成立,10月,毛泽东收到了上海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他因此开始肩负起一项特别重要的秘密使命,就是寻找“真同志”,建党建团。

从 1920 年的秋天到 1921 年的秋天,毛主席广泛团结身边的有志青年,共同组织读书等各类活动,还以新民学会基础,组织了星期同乐会。

星期同乐会是组织青年们,每逢星期日到长沙近郊名胜古迹等地聚会游览,作诗文,交谈个人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毛泽东等信仰共产主义的骨干分子,还会通过各人的友谊关系,邀请一些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来参加他们的集会。

橘子洲头就是星期同乐会常常聚会的场所,周世钊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的同班同学和挚友,曾与毛泽东同学长达五年半,他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经历。

“中秋的夜晚,他们还坐着划子到湘江中去赏月。皓月当空,清风拂面,一个小小的划子,载着他们的歌声笑声,载着他们的豪情壮志,缓缓地围绕着长达十多里的橘洲打圈圈。直到夜阑人静,才兴尽回家。”

在共同娱乐、共同谈论中,参加的青年们不知不觉间受到启发和影响,逐渐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大部分都成为了毛泽东在长沙建党建团的革命成员。

1921 年下半年,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湖南以后,就以中共湖南支部书记的身份组建正式的党组织,橘子洲头见证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

在这之后,毛泽东还同时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又与何叔衡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并开始深入工农一线,来到安源煤矿调研并开展工人运动,他此时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工人运动,自然也很少有时间再去橘子洲头了。

1925年深秋的《沁园春·长沙》

直到1925年那一年的深秋,毛泽东又来到了湘江之上的橘子洲头,此时,他的心情要更为复杂。

当时的毛泽东身处反动军阀的通缉中,但他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中国革命的前途。

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组织了多个农民协会,引起了封建反动势力的恐惧,在封建地主们的要求下,当时的湖南省长、军阀赵恒惕下令逮捕毛泽东,对他进行了通缉,毛泽东因此准备离开长沙前往广东。

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空前高涨,但也引来了反动军阀和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而孙中山的去世,又为国共合作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上海另立伪“国民党中央党部”,宣布撤消毛泽东、李大钊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职务,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破坏统一路线,这一切都给尚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挑战和考验。

在这关头,即将离开长沙的毛泽东俯视着涛涛江水远去。

正值风华正茂年龄的他,不禁回想起他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之后建党建团的革命经历、走访湖南各地所见到的民生疾苦、亲身经历的湖南反动军阀与封建势力对革命的联合绞杀,还有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大革命,这一切都让他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因此,1925年深秋,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写下了《沁园春·长沙》的诗篇,这其中,有对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追忆,有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最后,他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追问。

此时的毛泽东,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宰,只有深入工农群众,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前途。

这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全中国受压迫的人民站了起来,用手中的笔和枪,在前赴后继的战斗中,坚强地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也真正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主席这一篇《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从此成为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洲”,毛泽东对这首诗词也情有独钟,1963年,经毛主席亲自审定、正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沁园春·长沙》位列第一。

毛泽东对橘子洲和长沙的热爱,伴随了他的一生,从1954年开始,毛泽东每次回湖南,只要时间允许,他都要重游橘子洲,或在湘江中游泳,或从江中直接登洲,或从湘江大桥乘车上洲,从新中国建立到他去世,他共登上橘子洲头8次。

今天游人如织的橘子洲头

橘子洲头的红色文化遗产,今天以更现代、更具表现力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引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

在毛主席116年诞辰时,在橘子洲头上,修建了中国至今为止最大的一座伟人纪念雕像—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

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与橘子洲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突出表现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

雕像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整座雕像的原材料,全是来自福建永定出产的“永定红”花岗岩,这种岩石材质坚硬,正好符合毛泽东革命者那岩石般坚定的意志。

雕塑根据当年的留下的影像资料,还原了青年毛泽东那一头飘逸的大背头,还根据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的建议,为雕像下巴加上了一颗痣。

整座雕塑宽大的肩膀犹如一座巍峨高山,扛起了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他深思的表情、飘逸 的头发、深邃的目光、微皱的眉头展现了湖南青年革命者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担忧,以及青年一代肩负起改变国家命运的责任。

他双眼眺望对岸的长沙城,仿佛是伟人对这片故土的怀念和关注。

现在,这座雕像不仅成为了长沙的标志性建筑物,也吸引了千千万万市民游客前来瞻仰伟人风采。

在橘子洲头上,如今还能见到当年毛泽东就读的湖南一师第八班的风采,湖南第一师范将当年伟人所在第八班的教室原貌很好的保存了下来,橘子洲头景区的管理人员,根据一师的教室原貌,将它原汁原味地还原到了橘子洲头。

毛泽东在一师就读时,曾在第八班的寝室中,和同窗们一起共同商定了 “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关系”的三不谈室规。

求学期间,他和同学们很少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从来不会沉湎于儿女情长,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前途而上下求索,苦苦思考,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是在一师第八班时期的思考与求索中就已打下的基础。

为了还原红色伟人的求学生涯,在橘子洲头的新八班教室中,可以看到和当年一模一样的讲台、黑板和课桌,走进其中,当年毛泽东和同学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风采,似乎一幕幕都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橘子洲头的新八班,游客们还能领略到《谁主沉浮——仰天长问的永恒魅力》、《从毛泽东诗词找初心》等红色经典课堂,当年的爱国情怀、红色火种,播洒进新一代年轻人的心中。

如今的橘子洲头,游客如云,每年都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上洲游览,瞻仰主席雕像,缅怀红色精神,每天的游客数量都在数万名,这其中更有着很多来自海外的外国友人。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外国人们,无论对中国的那段历史有多少了解,都怀着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的,都对那一代中国革命者的崇高志向敬佩不已。

参考文献:

《橘子洲头:仰天长问,巨变作答》,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021年2月10日

《高32米毛泽东雕塑亮相橘子洲 上万市民驻足观看》,《潇湘晨报》,2009年11月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运玲:红色之旅—游橘子洲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一伟人最霸气自信的一首词,豪情万丈,是五四青年节最该读的词
行走丨诗意风情橘子洲
潇湘原创之家‖熊英 游橘子洲头
最全橘子洲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