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潜伏在金国朝廷中的“王牌特工”,竟然是北周皇族的后裔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李商隐《北齐二首·其一》

公元577年,春秋鼎盛正值壮年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经过几年的试探作战已经彻底了解宿敌北齐朝廷主昏臣弱外强中干的现状,乘攻下晋阳之势,全面发动灭齐之役,以闪电之势攻下齐都邺城,随后捕获仓皇逃亡的齐后主高纬,历时一个月便灭亡北齐战火纷飞饱经纷乱的中国北方,在时隔260年后重新获得统一。

北周武帝宇文邕影视形象

彼时的宇文邕将视线投向偏安一隅的南陈,建康君臣醉生梦死文恬武嬉的谍报纷纷传到案前。他微微一笑,仿佛一统华夏的梦想终于要由自己实现,而大周将成为整个寰宇新的主宰。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伐突厥途中患病,六月因病重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三十六岁。而他励精图治一力振兴的大周,也在三年后被杨坚攫取了胜利果实而土崩瓦解。曾经威震天下的北周宇文氏皇族也因起兵反抗杨坚,近支宗室被诛杀殆尽,只剩下少数远支残存下来。

此后的宇文氏,在隋唐两朝的腥风血雨中沉浮,命途多舛。

宇文恺因才干得到赏识,躲过了杨坚的屠刀,之后奉命营造隋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和东都洛阳城;尚书右丞宇文弼,隋炀帝时以“诽谤朝政罪”随同光禄大夫贺若弼、太常卿高颎一起被杀;冒姓宇文的宇文化及兄弟,在隋唐之交乘势而起;宇文节、宇文融祖孙官至唐朝宰相,前者因卷入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流放桂州(今广西桂林)而死;后者被弹劾流放崖州(今海南三亚)而亡。唐代时宇文氏大多入地为籍,散布中原,逐渐被同化。

宇文恺主持营造的大兴城

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进入了北宋中期。在仁宗、英宗、神宗等众位明主的治理下,大宋一时文武鼎盛,政治昌明,国泰民安。而本文的主角宇文虚中也出生于这个时代。

宇文虚中影视形象

宇文虚中,原名宇文黄中,字叔通,号龙溪居士、龙溪老人,成都府广都县(今四川成都双流)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祖先是北周皇室。唐文宗太和(827-835)年间,有谏议大夫宇文籍在四川任职,其子孙遂定居蜀中 。宇文黄中才学广博,通琴棋晓诗书,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他在地方任上得到历练,历官州县有声名,政和五年(1115年)入京为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通直郎中书舍人,颇受宋徽宗的欣赏。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等朝中重臣谋划乘辽金相争之机,与金人缔结“海上之盟”,从辽人手中夺回失去已久的燕云十六州。当时宇文黄中入童贯幕府参赞军机,任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司参谋,经过巡边对北宋边防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于是愤然上疏,指出宋军存在财用不足、将士缺乏训练、器械缺乏等种种弊端,要求朝廷放弃征辽,改为联辽抗金,以辽为藩篱抵御金、夏,建议与辽天祚帝议和。后来因为朝中大臣贪功冒进,为了继续燕云之役,宇文黄中的多道奏疏被尽数匿下,宋徽宗并未见到,“数不报”。宇文黄中因此被挟嫌报复,贬出京城,以集英殿修撰出知檀州(今北京密云)。后来他再次出知庆阳(今甘肃庆阳),成为环庆路帅臣,被道君皇帝赐名“虚中”

当时朝廷想让高俅统军进攻西夏,宇文虚中认为这时的北宋已是危机四伏外强中干,不宜再兴兵戈,上疏力谏,高俅也不敢带兵,最终征夏计划取消。宣和七年(1125年),宇文虚中再次入京任翰林学士,以兵财两虚无力防守为由上疏力争,使宋徽宗拒绝了童贯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的建议。可以看出,宇文虚中建议加强武备而后再图辽、夏,对于当时的宋廷具备十分清醒的认识

同年,金军俘虏逃亡的辽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金以宋“违规接纳降人、擅开边衅”为借口,由国相粘罕(完颜宗翰)、二太子斡离不(完颜宗望)分兵两路南侵,直指汴京。十月,燕山府沦陷;十二月,粘罕迫近太原。面对金兵的破竹之势,宋徽宗惊慌失措,便让宇文虚中等起草罪己诏,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宋钦宗)

徽、钦二帝影视形象

宋钦宗继位,听从宇文虚中的建议,起用隐退的老将种师道担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又任命宇文虚中为资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使,负责指挥熙河经略使姚古、秦凤经略使种师中以及京西两路兵马防守京畿。他受命即出,昼夜不休,往来河阳、泽州、隆德之间,布置河东路、太行山一带的防线,此时金军骑兵已至汴京城下,并劫掠郑州一带。宇文虚中忧虑汴京防务薄弱,收集汴京附近的二万多溃兵交由名将李邈指挥,与其统领部队沿汴河前往京城勤王。

金军南下示意图

虽然宋军在汴京城外屡次击败金军,宋钦宗却在主和派宰相李邦彦等人蛊惑下,同完颜宗望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同意割地、赔款、以康王赵构等为人质,宋金议和,金将完颜宗望撤汴京之围,退守孟阳。宋将姚平仲得钦宗旨意,贪功夜袭金军被击溃,金军随即复围汴京。此时宋钦宗也没有办法,只好遣使议和解释原委并看望康王。

自劫寨后,金人只要看到宋使便处死 ,所以众臣都畏惧不敢前往金营,唯有宇文虚中自告奋勇出使。从二月二日到七日,宇文虚中先后三次奉命出使金营,宇文虚中脱去甲服、朝章,令随从张盖扬鞭,大呼“宇文资政”(宇文虚中时任资政殿大学士)而出城。金营中刀枪环列,宇文虚中面无惧色而入,先拜见康王赵构,而后见金军主将完颜宗望。他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完颜宗望,完颜宗望下令当着宇文虚中的面,烧毁了金军的全部攻城器具。完颜宗望开始承诺四月退兵,宇文虚中坚持谈判,从辰时至申时,终于使完颜宗望同意在二月十日退兵。宇文虚中还把康王赵构及吕颐浩等七位陷于金营的大臣安全带回汴京。事后,宋钦宗嘉奖宇文虚中之功,晋升他为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获此高职,宇文虚中诚惶诚恐,四次拜辞然后才接受。

在与东路金军完颜宗望部议和后,宋廷又开始粉饰太平,不修战备,对虎视眈眈的完颜宗翰西路金军视而不见。宇文虚中再次上书:“主和者不修守备,主战者则不自量力,浪战丧师。当初畏金如虎,如今却视金人如孩童女子,必致误国而成大祸”,将朝上的主战派和主和派都得罪了,遭到宰相唐恪等嫉妒、诬陷,他借机自请外放,被贬为青州(今山东青州)知州。宇文虚中离开汴京后,他所起用的宿将如孙安节等都被闲置一旁,宇文虚中所执行的防御计划被主和派付之一炬,而这也间接导致汴京的最终沦陷。宇文虚中因为在青州做了大量针对金人的战前准备工作,上书称青州因与金人隔海相望,应当加强防备。他的这些行为再次被政敌落井下石,被贬为宫祠闲职。而他则苦于报国无门,整日苦闷度日。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军完颜宗望、完颜宗翰部攻破汴京,掳走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大量宗室、朝臣、百姓、财物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仅存的徽宗后裔、时任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登基后,主战派李纲再次出任宰相,大肆贬斥排挤靖康年间参与宋金和谈的官员,三次前往金营的宇文虚中自然没能逃过此劫,被贬为安远军节度副使,韶州(今广东韶关)安置。

同年十月,宋高宗下诏寻找可以出使金国的使者,宇文虚中慨然应诏并成功入选。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宇文虚中经历两年多的流放生涯后,至此复任资政殿大学士,被任命为祈请使,出使金国奉命迎回徽、钦二帝。不过宋高宗内心当然并不想真正迎回父兄,只是做做样子,而金朝更不可能释放这两位“重量级”人质。可想而知,宇文虚中的出使必然劳而无功。此时宋、金关系有所缓和,和谈后金人也放宋使回去。可宇文虚中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在使命受挫后自愿留在金朝做人质,表示“奉命北来,意在祈请二帝,二帝不返,虚中不可归”。

金人此前已扣留王伦、朱弁等宋使,而宇文虚中也被完颜宗翰扣留在云中(今山西大同)的左副元帅府,其他同行使节得以归国。金人多次派人劝告宇文虚中出任伪齐官员,侍奉傀儡皇帝刘豫,但他每次都极力拒绝 。

滞留云中府期间,宇文虚中就不断暗中给宋廷提供金国准备进攻陕西、四川的情报,为宋廷组织防务提供了准备时间 。《续资治通鉴》记载:“闻金将侵蜀,遣使臣相间行,以告宣抚处置使张浚。”绍兴元年(1131年)南宋大臣吕颐浩在奏章中称:“观宇文虚中密奏,虽未可尽信,然虏骑连年不至淮甸,必有牵制”,以此鼓励高宗北伐 。当被押宋使王伦于绍兴二年(1132年)归宋时也说:“虚中奉使日久,守节不屈。”本来宇文虚中本來也在放还之列,但宇文虚中因得知侄女嫁与南宋名将张浚,张浚又是四川绵竹人,二人有同乡之谊,他便改变心意,愿意继续协助张浚,作为其在金国的内应。

天会十二年(宋绍兴四年,1134年),宇文虚中被转移至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由于宇文虚中仪表堂堂、才识渊博、文采卓然,金太宗爱其才艺气节,“加以官爵,(虚中)即受之”。在金国,宇文虚中负责撰写词命,金熙宗继位后,由于非常仰慕汉族文化,对宇文虚中格外优待。宇文虚中逐步掌理机要,在天眷年间(1138~1140)累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国公。因为他给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作《太祖睿德神功碑》碑文,金国统治者非常感动,将其进阶为金紫光禄大夫,之后更是加特进,迁礼部尚书,金朝的官制、禄格、封荫、谥讳等制度都是宇文虚中依照唐宋规章所制定,就连金朝册封宋高宗的诏命亦由他撰写。金国人敬称宇文虚中为“国师”,甚至称:“得汴京时欢喜,尤不如得(宇文)相公时欢喜”。

宇文虚中虽然在金朝一时风光无两,但在汉人和宋廷君臣看来,他的这种“变节”行为无疑极其可鄙,同样被扣留的宋使洪皓(1129~1143年间被扣金国)和朱弁(1127~1143年间被扣金国)均以气节自重,就极其鄙视宇文虚中。绍兴和议后洪皓遣归南宋,仍指斥宇文虚中“卖国图利,靡所不为”。实际上宇文虚中怀有更大的抱负,他忍辱负重,以成大事,利用高级官职掩护,曲线救国,以向南宋传递更多金国内部有价值的情报。他利用职务之便与宋钦宗取得联系,寻求营救故主并将其送回南方的方案。与此同时,宇文虚中还积极联系滞留金朝境内的宋人,帮助他们寻找南归机会。同时,他发现东北地区汉人和契丹人都愤恨国土沦丧,于是暗中与他们结盟,以便日后宋军北伐时从金朝后方举兵响应。

除了设法营救钦宗和被困北方的汉人外,宇文虚中还时刻关注金朝军事动向,一旦发现南侵的意图,便以“费财劳人,远征江南荒僻,得之不足以富国”等理由予以劝阻。而金国军事贵族此时也逐渐腐化,沉溺于声色犬马,不愿征战沙场,这也让偏安一隅的宋廷得到喘息之机。

皇统二年(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完颜宗弼(兀术)掌权后,金朝为了控制这些原为宋人的汉臣,向南宋索要汉臣家属。宇文虚中派人密奏宋高宗,请求千万不要将家属送到金国,可以假称家眷在乱军中离散所害。令人心寒的是,宋高宗和秦桧担心宇文虚中在金国阻挠和议,坚持把他的家人从闽中抓走,派人监押如数送到金国,以使宇文虚中投鼠忌器,彻底断绝归宋之路

宋高宗、秦桧君臣影视形象

宇文虚中滞留北方十八载,虽然受金朝君臣的崇高礼遇,但还是始终把自己视作大宋之臣,不因荣华富贵而改变心志,因为得不到理解无处言说也十分苦闷。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汉人开始缓和对他的批判力度。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灭门惨祸却突然降临在他的身上。

皇统六年(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宇文虚中被告谋反后灭族。具体细节不同史书却有争议:《宋史》《金史》本传认为宇文虚中死于罗织诬告,因为宇文虚中恃才放旷,不把女真贵族官员放在眼内,说他们是粗鲁之辈,因此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贵族们于是罗织罪名,称宇文虚中家中图书等都是谋反工具,因而被判灭族。这情节看似是一起失德文人被构陷因藏书获罪的“文字狱”。

而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金元好问《中州集》、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均持其他看法,具体细节稍有不同,大略是称宇文虚中是密谋谋反,准备趁金熙宗祭天之时加以劫杀,并带宋钦宗南归。宇文虚中先派人送蜡丸书给宋廷要求提供外援支持,但秦桧洞悉高宗根本不想迎回宋钦宗的心思,加之憎恨宇文虚中先前屡屡阻挠宋金议和进程,同时担心宇文虚中若立此大功会威胁到自身地位,所以便致信完颜宗弼,将该计划全盘透露给对方。完颜宗弼当即对宇文虚中及其家人严密监控。情知事情败露,宇文虚中急切之间发兵拼死一搏,金熙宗几乎就要被活捉,后来完颜宗弼率精兵赶来,宇文虚中才兵败被俘,之后被灭族。这情节惊天地泣鬼神,却是南宋忠臣才应有的行为。

此外还有数则不见于正史的资料,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太学生程宏图上疏高宗请正秦桧之罪,其中说道:“宇文虚中有反虏之谋,计策已就,乃以谕桧,桧意忌其功在己上,既匿不上闻,私遣首者告之虏酋,遂致宇文族诛。今者要令有司正秦桧之罪,追夺官爵而籍其家财,追赠宇文之爵而为之立祠。”

南宋文献中有关宇文虚中案的最详细的记载是《宇文虚中行状》,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成书于宋孝宗时。另外一件比较权威的文献是宇文虚中留在南方之女于淳熙六年(1179年)向朝廷请谥的陈请状,其中称:“故父于建炎年间奉使金国,抗节不屈,被虏人锁系北去。至绍兴十六年,故父与氏亲兄师爰同为翰林学士高谭等结集徒众,欲候虏主祭天,就行劫杀。志期恢复,不幸败露,致虏人将故父全家尽行杀戮。”

那么为何不同史料中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宇文虚中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呢?

初旭认为《金史》和《宋史》均为元末大臣脱脱主修,采信的多是宋金官方主流文人的实录史籍笔记等。从宋方来看,宇文虚中在传统儒家礼法制度下属于政治“失节”,再加上宋高宗和秦桧当政的缘故,在宋朝的官方史料中,从不提及宇文虚中在金朝的潜伏事迹和真正死因。从金方来看,己方政府高层人人敬仰的“国师”出现如此的间谍行为,而多年没有被统治者发觉,瞒过了金朝初年一众英杰的耳目,可说是奇耻大辱,因此更不会明确记载,只会语焉不详称其谋反所以宋金双方官方史料一致对他没有好感也在意料之中。

而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金元好问《中州集》、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属于距离事发时年代并不算久远的一次史料,尤以南宋施德操年代最近,其人活动于南宋绍兴年间,引述当时南北见闻,可称同时期史料,可信度相对较高,清代文学家袁枚、《四库全书》等也采信此说

皇统六年(1146年)六月,宇文虚中全家老幼百口同日受火刑,死状极惨,史称“天为之昼晦”,虽在白天行刑,但天色漆黑如夜 。宇文虚中时年六十七岁 。

由于宋高宗和秦桧的缘故,当宇文虚中被灭门的消息传至宋廷后,宋廷并未对他进行褒奖追封,甚至还在士大夫中制造舆论,将宇文虚中定性为变节叛逆者。直到秦桧病死、宋孝宗登基后的淳熙六年(1179年),主战派重新占据上风,朝廷致力于北伐金朝,为拉拢北方汉人,采信宇文虚中为国尽忠冤死之议,下诏为宇文虚中平反,并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肃愍”,与此同时,宋孝宗还把宇文绍节(宇文虚中的族孙)立为宇文虚中的后嗣,并升官为签书枢密院事。

待到宋宁宗即位后的开禧九年(1205年),又是因为时任主战派宰相韩侂胄准备北伐的关系,宇文虚中被宋廷加赠为少保,宇文虚中子宇文师瑗受赐姓国姓赵氏此时距离宇文虚中遇害已近六十年。而宇文虚中兄弟宇文粹中、宇文时中及其各自子孙也是满门忠烈,作为南宋的肱股之臣,继续忠君爱民,活跃于南宋中期政坛。

宋孝宗像

宇文虚中擅长诗文,在金国与同为被扣宋使的吴激齐名。金代著名学者赵秉文称“本朝百余年间以文章见称者,皇统间宇文公、大定间无可蔡公、明昌间则党公”,可见其文学地位。他现存诗作五十余首,收入《中州集》和《全金诗》。宇文虚中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写于两宋时的作品存留不多,诗风较为平淡,主要抒发个人的羁旅闲愁。入金被囚期间诗风一变,或写思乡之情,或痛恨金人背盟,与前期作品形成鲜明对照。

正如下面的这首《在金日作》所能体现出的怆愤之情,力透纸背:

满腹诗书漫古今,

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

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

胁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安在,

不斩妖邪恨最深。

试问如此爱国情深、思乡满溢的诗句,又怎可能是卖国求荣、变节负义之人能够写出?

由此透过史料、诗文的迷雾,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思乡爱国的孤勇者。可怜宇文虚中空怀孤忠孤勇,不但生前被自己忠心耿耿效力的朝廷多次出卖,死后还因为各种各样的政治原因,被官方民间士人误解抹黑,塑造为反面教材。他是真正的王牌特工,也是真正的孤勇者。这样的英雄不应只是在吉光片羽中偶尔被人读到,他应该被时代铭记,更应得到正名

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如今在河北、陕西、山西、浙江、四川等地有少量分布。而宇文姓历代先人先后辅佐为之奋斗的各个政权和民族,也都成为今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面对历史我们更应多一分敬畏,而不是人云亦云。也许,这也正是厚重的历史教会我们的东西吧。

那么大家对于宇文虚中的事迹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宇文虚中:宋朝孤胆英雄,潜伏金朝18年被尊为国师,终被秦桧害死
中国历史地图 宋金对峙
秦桧到底是不是金国间谍?他究竟如何在金人的监视下逃回南宋的?-今日头条
曾经强大的金国,怎么到了第八位皇帝完颜珣的手上就迅速衰落了?
偏安江南:一张图看懂南宋疆域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