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2)

前言:

2019年史学研究公众号将继续编选历史学新书单,本期为2019年第32期新书单。为保证书单的质量,公众号将主要通过专业的评选团队选书。新书单以当年的新书为限,不推荐通俗历史读物,每期选书不超过15本,每个出版社选书不超过3本,以历史学的学术专著为主。荐书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谁的历史

书名: 谁的历史

著者:鲁西奇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78元

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史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纯粹的学者——王国维》《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历史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章,分为 “思考”“评论”“讲谈”三组,围绕历史进程与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人、空间与时间,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文章涉猎广泛的主题,总体上是以历史上的“人”为中心,将历史看作生命的体现,叙述并分析了历史过程的六个方面:生存—生计—经济、交往—关系—社会、控制—权力—政治、求知—学术—思想、死亡—仪式—宗教、不从(抗拒)—革命或改良—进步等,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个体关怀。本书也是一位历史学者治学道路的反思:何为历史?谁的历史?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可信吗?那已湮没在时间中的“史实”与我们今天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三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逐步破除历史学中的迷障。

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

作者: 裴安平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9-7-1
页数: 740
定价: 138

《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套装上下册)》是国内外一次以考古发现为基础和线索,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中国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等五大历史问题的专著。不仅研究方法新颖,一次将史前有关历史问题的研究置于血缘组织与聚落群聚形态的平台上进行考察,还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城市起源方面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认识,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想与方法。

裴安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先秦考古,尤其对我国史前考古和史前农业考古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发掘了湖南澧县彭头山与八十垱等史前著名遗址,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

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重塑往昔

作者: 练春海 
出版社: 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出版年: 2019-9
定价: 68.8

本书主要研究艺术考古的属性、研究方法、学术呈现、现实意义问题,以及在研究时应当如何取用材料等话题。全书共五章,另有导论、余论、图录、参考文献、后记。

练春海,艺术学博士,加州伯克利大学艺术史系、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艺术考古、器物美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出版专著《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汉代车马形像研究——以御礼为中心》,编著《制器尚象:中国古代器物中的观念与信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陈礼忠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刘立忠卷》等。

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作者: 孙昌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9-7
定价: 63元

“古文”是唐代散文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内容展现了唐代散文史的一个方面。在书中,孙昌武先生介绍了“古文”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成就,以唐代“古文”反映整个“古文”发展的主要成就。通过对“古文”发展的探讨,使读者对“古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古文运动”的规律有个基本的、大致的认识。

孙昌武,南开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

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设官为民和君臣道合-唐代官论研究

作者: 商爱玲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9-7
页数: 383
       定价: 76

本书以唐代官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政治思想史意义上的系统化解读,构建了包括中国古代官论的终极依据、基础理论、思维特征、本质属性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其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考察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统治思想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唐代官论。

商爱玲: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其中《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获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持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建设项目,参加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等。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重庆市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西南政法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首届“西政好老师”。

6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父母等恩

作者: 萧琪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副标题: 《孝慈录》与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实践
出版年: 2019-8-1
定价: 52.00元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最高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史上最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萧琪,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文化与性别。著有《评介邱澎生、陈熙远主编〈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等。

7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邊疆與帝國之間

作者: 連瑞枝 
出版社: 聯經
副标题: 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
出版年: 2019-9-4
页数: 624

連瑞枝在《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一書中,以中國西南之白人治理階層以及周邊鄰近人群為研究對象:識文與信仰佛教的白人精英階層曾維持六百年的佛教王權,在明朝統治下,成為帝國治理西南的重要中介者,他們在推動西南人群社會與歷史的形塑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書中沿著二個軸線,一是地方社會,一是帝國制度,討論不同人群如何在帝國身分制度下選擇成為僧人、士人與土官,並在土官與流官二元政治架構中,後續產生人群結群與社會聯盟對象之分流與變化。 西南人群為了申明身分而做出一系列的行動與選擇,而身分選擇的背後都有其政治與宗教的考量。書中主要以儀式權與儀式化機構的角度來討論人群與社會結盟的機制,這些精英階層為了尋求儀式權的合法性,也使其社會的整體精神隨著身分分流而產生歷史敘事的歧異與分化,包括大理白人世族的身分流動與移徙;土官聯姻、政治聯盟與「盜匪」動亂;乃至於在明朝儀式改革下,不同身分的人群如何透過一套儀式框架與政治語言來追求身分的合法性。 全書以地方人群的流動與階層重組、口傳到文字書寫、正統儀式權與歷史話語權等角度,來描寫一段族群政治流變與族群形塑的歷史。是一本致力於從邊境人群角度重構歷史的學術作品。

連瑞枝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包括邊陲人群與族群歷史、傳説與歷史敘事、歷史人類學、宗教與地方社會,研究地點主要在中國西南地區與台灣。著有《隱藏的祖先:妙香國的傳説與社會》(2007)、《客家、女性與邊陲性》(合編)(2010)、〈女性祖先或女神〉、〈神靈、龍王與官祀〉、〈土酋、盜匪與編民〉、〈大理山鄉與土官政治〉等論文。

8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作者: 白谦慎 
出版社: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以吴大澂及其友人为中心
出版年: 2019-9
页数: 328
定价: 78.00

本书是“吴大澂与中国文人文化的现代命运”这一整体研究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以吴大澂及其周围的官僚群体为中心,探讨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收藏活动的社会机制。晚清官员收藏活动得以展开,涉及多种社会因素,包括藏品买卖的信息传递、交通运输和支付方式,以及晚清官员的收入和支出、官场各种礼金往来的规俗等。作者利用大量未曾刊布的稿本、信札等材料,细致还原了整个收藏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与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若干理论进行对话,其背后所蕴含的思考方向,更是值得研究者引起重视。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2015年6月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职。2015年7月后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

9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亚里士多德在中国

作者: [英]罗伯特·沃迪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Aristotle in China
译者: 韩小强 
出版年: 2019-6
页数: 202
定价: 39.00

《亚里士多德在中国》探讨的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它的一个中心议题是,成就于古希腊语中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语言谱系上毫无亲属关系的古汉语中被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可能性。  这是一本潜心研究的成果,在很多方面极具启发性。它把中西方比较哲学中对许多核心问题的争论带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毫无疑问,汉学中的语言相对主义确实存在着各种缺乏足够理论支持的假设,甚至谬误。沃迪对它们较为系统的清理使我们看到了不少以前忽略掉的问题。他对《名理探》的细致分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汉语里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独特机会,而且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中国读者感到,亚里士多德完全可能成为我们并不陌生的诸子百家中的一员。

罗伯特·沃迪(Robert Wardy),英国剑桥大学古典系教授,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专家,同时具有相当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和丰富的中国哲学知识。除本书外,其著作还有《修辞的起源:高尔吉亚、柏拉图及其后继者》《变化之链: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七卷研究》等。  韩小强,哲学博士,现执教于加拿大湖首大学,研究兴趣为形

10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汉字民俗史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陆锡兴
出版年: 2019-7-1
页数: 323
定价: 79

《汉字民俗史》是汉字民俗历史的专题性著作,作者以丰富的文献、翔实的论述,揭示了汉字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奇风异俗。全书正文共十三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二章是汉字崇拜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字谶纬;第三、四章是拆字起源、依靠迷信活动谋生的测字以及扶乩;第五、六、七章是道符起源、道家秘文、天文以及道家书法;第八章是民间秘密字;第九章是字谜、隐语、离合字及神智体;第十、十一章是织锦回文诗、璇玑图、画中字;第十二章是拆字令、拆白道字;第十三章是吉祥文字以及字舞。

陆锡兴,上海市人,文学博士,南昌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文献学、古代器物学研究。198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1989年出版“汉代简牍草字编》,1991年此书获第四届王力语言学奖;2018年出版《汉字传播史》,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字传播史》韩文版已由韩国民俗社出版。同时致力于古代器物研究,主编12卷本“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已出版多卷。从事多种国家大型辞书编纂,担任《辞源》(第三版)分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委,担任《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编审工作。

1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

作者: [美]马克·本德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
译者: 李东鹏 

在长三角地区,观众在书场里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人说书和弹唱。故事每周都在书场里上演,主题一般围绕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一传统至今仍在上海和有“园林之城”之称的苏州蓬勃发展着,《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是对这一迷人的口头叙事传统所做的全面介绍。  说书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可以与戏曲和其他表演形式相媲美。在当下,苏州评弹是世界上*有生命力的说书传统之一,在长三角地区仍活跃着数百位说书人。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对传统说书艺术的鉴赏,马克·本德尔运用民俗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聚焦语境化的叙事表演,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关于传统艺术的概述。除了提供历史和相关的社会背景,本书还探讨了如何在表演中打开和探索口述领域,为不了解说书传统的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

马克·本德尔,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民俗和表演。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广西大学任教,后因贡献突出,被中央电视台“来华外国专家”专题片报道。1991年9月获得立项资助来到苏州大学师从孙景尧先生研究苏州评弹,其间与孙景尧先生合作,耗时四年将20万字的《苏州评弹选》译成英文。他在世界各地发表了大量与评弹相关的英文论文,并出版专著《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这是英语世界评弹研究文学类唯一一本著作。

1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美国奴隶主史

作者: 王金虎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8-1
定价: 98

《美国奴隶主史》审视了美国奴隶主的兴亡历程。书中指出:美国奴隶主兴起于英属北美殖民地开拓时期。独立建国时期美国的国父们容留了奴隶制。建国后奴隶制在北部逐渐消失,成为南部地区性制度。为了维护奴隶制,内战前经济上处于顺境的南部奴隶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争斗,他们在林肯当选总统后领导蓄奴州做出了脱离联邦的抉择。南部的分裂联邦行径引发了内战,而战争的进行恰恰导致了奴隶制的毁灭和南部奴隶主的灭亡。《美国奴隶主史》作者查阅了大量一手文献和二手资料,系统梳理了美国奴隶主史的情况。

王金虎,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世界史和美国史教学研究。博士论文获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万心惠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著作《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获200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虚构的以色列地

作者: [以] 施罗默·桑德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从圣地到祖国
原作名: The Invention of The Land of Israel
译者: 杨军 
出版年: 2019-7
页数: 328
定价: 68

《虚构的以色列》沿袭了作者严谨而坦率的著作风格。桑德的这本书将目光聚焦在以色列建国合法性和巴勒斯坦殖民化的问题上,修正了由犹太复国主义者撰写的以色列官方历史,通过对一手资料的掌握和理解,作者试图涤清蒙在以色列和犹太群体之上的民族主义污垢。本书出版后,因延续前作《虚构的犹太民族》的争议性,又在西方世界掀起一番激烈讨论。

施罗默·桑德,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46年生于奥地利林茨,是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波兰裔犹太人,幼年生活在难民收容所,1948年举家迁往雅法。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法国知识分子历史、电影史等。其代表“虚构三部曲”《虚构的犹太民族》《虚构的以色列》《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在以色列和西方学界引起轰动。另著有《知识分子、真相和权力:从德雷福斯时间到海湾战争》《词语和土地:以色列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神话》等。

1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

作者: 赵省伟 编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译者: 聂书江 / 赵开放 
出版年: 2019-9
页数: 736
定价: 228.00元

本书取材于英国《图片报》、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意大利《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等。共收录500余张版画及原刊报道19万字。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版画,不仅填补了日俄战争影像在出版领域的空白,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这段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历史。

赵省伟:“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1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作者: Huaiyin Li 
出版社: Routledge
副标题: 1600–1950
出版年: 2019-9-1
页数: 384
定价: USD 42.70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1600–1950 offers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from the mid-17th century to the mid-20th century, providing refreshing and provocative interpretations on almost every major issue regarding modern China’s development. The book explores why today’s China is unlike any other nation-states in size and structure. Mor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its position as the only country in today’s world that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former empire both territorially and demographically, and how it has remained the only authoritarian state among the major powers and one of the few communist states that has survived into the 21st century. In doing so, the book addresse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everal key issues, including geopolitical strategy, fiscal constitution, and identity building as the key variables in shaping the outcome of state transformation. Enhanced by a selection of informative tables and illustrations,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1600–1950 is ideal for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studying East Asian History, Chinese history, empires in Asia and state formation.

Huaiyin Li is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He is author of Village Governance in North China, 1875-1936, Village China under Socialism and Reform: A Microhistory, 1948-2008, and 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43)
2018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6)
新年书单 | 64位名校历史学博士推荐200本史学名著
一年借书5983本!真的看得完?这位“学神”现身了...
20位史学达人开列200本历史书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