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究竟】书是什么?什么是书?

书籍是一种知识产品,它是人类最重要和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迄今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它的概念也在发展变化,有过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典册、典籍、载籍、图籍、文籍、编、卷、书卷、书册、书本等。

在现代汉语中,“书籍”同“图书”和“书”有时通用,但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区别的。“图书”包含图和书,在一般场合下泛指书籍。但分类统计时,“图书”的外延大于“书籍”。我国现代图书出版数量分书籍、课本和图片三类进行统计,“书籍”不过是“图书”的一个种类。“书”表示个体概念和普遍概念,“书籍”是“书”的总称,表示集合概念。从概念上说,书籍是把课本包含在内的。

在我国,“小册子”指篇幅小的书,但篇幅小到什么程度才称为“小册子”,没有具体的规定。许多国家以页数的多寡来区分“书”和“小册子”,但具体的页数各国过去的规定并不一致。“书”的最少页数在日本、意大利、爱尔兰等过规定为100页,匈牙利为64页,丹麦为60页,黎巴嫩、南非为50页,加拿大、芬兰、挪威为49页,比利时为40页,捷克为32页,冰岛为17页,少于上述数字的均为“小册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第十三次大会通过《关于书籍和期刊出版统计国际标准化的建议》,提出“一本书(a book)是在某一个国家出版、使公众可以得到、不算封皮至少有49页(pages)的非定制印刷出版物”,“一本小册子(a pamphlet)是在某一个国家出版、使公众可以得到、不算封皮至少有5页但不超过48页的非定期印刷出版物”。该组织所统计的“书籍”包括“书”和“小册子”,但不包括图片。

例如,地图集统计,单幅的地图和图表等不统计。《建议》所讲的“书”(英文用单数名词,前面有数词“一”),表示个体概念和普遍概念,指一本本的书,页数可数。如译成“图书”就不符合原意,因为“图书”代表集合概念,页数不可数,而且“图书”的概念包含小册子和图片,而《建议》给“书”下定义时把小册子和图片排除在外的。课本列入书籍之内进行统计。

图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书史和图书馆学常常按广义来使用,把古代的甲骨文、金石铭文、手抄卷轴,近代的报纸和杂志,现代的音像制品和缩微读物等都包括在内。狭义的图书在我国是指国家出版行政机关列入图书类统计的出版物,分书籍、课本和图片三类。

中外书籍自古以来一直以卷册为主要形式,由此形成了对书籍的传统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第2卷、《汉语大词典》第5卷“书”条的释义均为“装订成册的著作”。《牛津英语大词典》1989年第2版对“书”的解释为“用多页纸张或其他材料书写或印刷并装订在一起以构成一个物质整体的一篇或一组作品”。在现代,仅仅看是否装订成册不足以使书籍同其他出版物区别开来。杂志也大都是装订成册的。成册的地图和单张的地图如果分配标准书号,在我国都作为书籍统计。

1985年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的国家标准GB-3792—85《非书资料著录规则》规定:非书资料是指以音响、图像等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包括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多媒体非书资料、缩微制品、图片、模型、智力玩具、机读件等。区分“书”和“非书”的标准主要看是不是印刷读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图书性质的非印刷出版物,传统的图书界限开始被打破。近几年人们对“录音书”(audiobook)、“磁带书”(book on tape)、“软盘书”(book on diskette)、“电子书”(electronic book)等说法已不感陌生。各地陆续开设的销售音像制品的商店通常称为“音像书店”,说明过去被列入非书资料的音像制品有相当大一部分现在也被承认是图书了。

书籍是信息和载体的结合,缺一不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书籍下不同的定义。从编辑出版的角度看,书籍是用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体和结构系统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现代书籍多用纸张印制成册,不定期出版,可修订增删再版;除印刷版外还有用胶质、磁性、光学或其他材料制作的缩微版、录音版、录像版、多媒体版等。书籍以非印刷形式出版,通常列入非书资料,另行统计,但也可以认为是书籍的新形式,如一些光盘读物被分配国际标准书号。

出版物的内容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所有书籍都具有系统性,各篇章之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用一个题名(书名)来概括。报纸和杂志的内容庞杂,除杂志的专辑外,一般不可能用一个题名来概括。报纸的市场寿命较短,重印或出合订本时内容不能修改。

与报刊比较,现代书籍的主要特点是:

A.每种书都有单独的名称,不像报刊各期均以同一名称出版;

B.以提供知识为主,主题集中,具有系统性,论述较深入,内容较稳定,寿命较长。有些名著已流传几百年,甚至超过一两千年,仍有生命力;

C.装帧形式有独创性,开本型号一般比报刊小,在正文前有扉页;

D.篇幅不固定,出版不定期,出版周期一般较长;

E.可以修订再版。

书和期刊没有绝对的界限。年度出版物(如年鉴等)和某些丛刊等是介于书和期刊之间的出版物。有些出版社给自己的年度出版物同时印上书号和刊号。例如《1986年英国在版书目》的国际标准书号为ISBN0850211727,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0068—1350。

文字可以记录在石头、泥板、甲骨、竹木、树叶、金属、布帛、纸张等各种载体上。但只有那些记录在供携带的载体上的作品才能作为书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古埃及人的纸莎草纸卷、中国的简册虽然笨重,但可携带,属正式书籍。古代刻在石头(石壁、石棺、石碑等)和钟鼎上的作品,不是供携带用的,其内容不可能同载体一起在读者当中流通,因为不是正式的书籍,但可以认为是历史文献。

书籍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主要社会功能是传播思想、科学和文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思想、科学知识属广义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书籍可概括地称为文化传播媒介。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发展最集中地反映在书籍的内容和形式之中,所以书籍被认为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代积累的精神财富在书籍中得到最全面、最充分的体现。

把书籍看作文化传播媒介比列入大众传播媒介更符合它的本质特点。“传播媒介”是传递、获取、交流、存储信息的工具、手段和渠道。这个用语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 media。英语动词communicate,产生于1526年,源自拉丁语communicare,本义为“使……成为共同的”、“共享”,后引申为“交际”、“传播”。信息传播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在本世纪20年代始于美国。英语“大众媒介”(mass media)一词首见于1923年,《牛津英语大词典》1989年第2版从1923年出版的普拉伊格编《广告与销售》一书所举出的实例有“一种大众媒介的几百万读者“。大众媒介通常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唱片等,尤指前三种新闻舆论工具,受传者为数众多,包含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们。

美英有影响的词典对“大众媒介”的词义作如下解释:

(1)“旨在达到人民大众的一种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第九版1983年版

(2)“达到并影响众多的人的传播媒介,尤指报纸、大众化杂志、广播、电视。”——美国《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1968年版

(3)“尽可能以最广大的受众为对象的传播媒介。”——英国《朗曼现代英语词典》1976年版

(4)“指新闻和舆论传播给众多的人的现代化手段,尤指广播和电视。”——英国《朗曼当代英语词典》1978年版

学术界和出版界,特别是西方早期的传播学者当中有人把书刊也列入大众传媒,这代表对书刊性质的一种观点,但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可。上述四种词典及西方其他大多数词典都没有把书籍作为实例列入大众媒介。美国《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把杂志列入,但只限于大众化杂志。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现代杂志以专业读者为对象的已占多数,以大众为对象、各行各业的读者都看的一般性杂志只占少数。

书籍绝大多数也有特定的专业读者对象,适合大众阅读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学术著作一般只印几百册至几千册,很少超过一万册,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因为图书的读者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和购买能力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人数不可能像广播和电视的受众那样增长很快。相反,图书多以特定范围的读者为对象,读者人数相对固定,同类书品种多了,读者的选择性加强,平均销售数自然会减少。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图书性质的了解。

在各类图书中以课本的发行量较大,但平均印数也不过几十万册,课本是分学科的,只适用于一定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学生,不属于大众读物。各国人口数量不一样。国外有的出版学研究者提出:衡量一种书刊是否属于大众媒介,要看其发行量是否超过本国人口的1/100。仅仅超过本国人口的1/100能不能称为“大众”暂且不论,就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出版的图书发行量目前要达到1200万册才能超过我国人口的1/100。建国以来发行量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书屈指可数。畅销不衰的语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已销售20年才达到2000多万册。美国出版家约翰·德索尔不赞成把图书看做“大众商品”。他说,一部风靡全国的畅销书,总销售量若达到200万册,购买者还不到美国人口的1/100,因此,他认为“在美国,图书还没有真正地拥有大众——在任何意义上说都没有”。

不管发行量有多少,以大众为对象的图书是存在的,如通俗销售、一般语文词典、生活用书、年画等。但这些图书只占种类繁多的图书的一小部分。如果把图书作为一个整体列入大众媒介就会模糊对图书的性质和主要社会功能的认识,不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来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西文善本?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胡洪侠| 夜读钞:莱比锡·小册子·阅读分类
养生书如何辨识 无一种方法能治所有病
进口图书杂志清关流程,海关申报要求,进口备案批件
出书时说的CIP数据到底是啥?帮你解决所有关于CIP数据的疑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