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国尧 | 我为什么要推荐《七音略校笺》

凡是学过音韵学的人都知道,音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就其内容而言,有三元组合说和四元组合说。前者是指音韵学由“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三部分组成,或者说,可以分为上述三个分支学科;后者则是再加个“北音学”。这两说都少不了“等韵学”,“等韵学”可以称为中国传统的汉语音系学。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才知道“等韵学”起初叫“切韵学”,唐、五代、辽、宋、夏、金、元甚至明初都如此,明、清、民国至今叫“等韵学”(详见拙文《〈卢宗迈切韵法〉述评》)。如果要简省,可以叫作“宋元切韵学”和“明清等韵学”。

南图藏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京大学景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

我们通过《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等目录书和某些敦煌遗书残卷、《居士集》、《梦溪笔谈》等古籍,可以了解到唐、五代、宋时期,切韵学是相当盛行的,流派繁衍,“师法多门”,争奇斗胜,各有千秋。可惜的是,这些切韵学文献绝大多数散佚不传,有些只留下些片断和痕迹,如《梦溪笔谈》“切韵之法”条就是个包藏多种切韵法残片的“黑匣子”(详见拙文《沈括〈梦溪笔谈〉所载切韵法绎析》)。深藏于日本而长期不为音韵学者所知的《卢宗迈切韵法》是当时若干切韵法的汇集,其背景是某种《集韵》系切韵图,惜乎该图不传。完帙的宋元切韵图只有《七音略》《韵镜》《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五种。宋高宗绍兴之末是汉语切韵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郑樵(1104—1162)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成了巨著《通志》,《通志》的精华是《二十略》,其一是《七音略》,《七音略》的编成时间,有可能是绍兴三十一年,但也有可能是绍兴三十年,而在绍兴三十一年,张麟之第一次刊印了《韵镜》。

郑樵是位博学大家,以史学见长,但他也致力于文字、音韵之学。其《寄方礼部书》云:“樵于是为韵书,每韵分宫、商、角、徵、羽、半徵、半宫,是为七音,纵横成文,盖本浮屠之家作也,故曰《分音》。”其《通志·艺文略》云:“切韵之学,起自西域……中华之韵,只弹四声,然有声有音,声为经、音为纬。平、上、去、入者,四声也,其体纵,故为经。宫、商、角、徵、羽、半徵、半商,七音也,其体横,故为纬。经纬错综,然后成文,臣所作韵书备矣。”郑樵所说的“韵书”跟通常说的将字按四声和韵编排的韵书如《广韵》《集韵》不同,所指更广,泛指音韵之书,他所作的“韵书”名叫《分音》。郑樵《七音略·七音序》云:“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今作《谐声图》,所以明古人制字通七音之妙;又述内外转图,所以明胡僧立韵得经纬之全……今兹内外转图,所以别音声……”郑樵用字似有用心:“《谐声图》”是“作”,而“内外转图”是“述”。郑樵所述的“内外转图”就是《通志·七音略》,它是在梵语悉昙学影响下的汉语切韵学著作,即四十三转的切韵图。

《七音序》疏解

《七音略》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前其声名居于“司马光《切韵指掌图》”之下,待到学界辨认出司马光乃是托名的时候,《七音略》又为《韵镜》所掩。这儿要说一下,《七音略》和《韵镜》虽然有差异,也许还不少,但是,自其异者视之如胡越,自其同者视之若兄弟,二者同根同源,都是《广韵》系的切韵图。《韵镜》自清光绪年间从扶桑回归祖国以后,名声大噪,一直被学者们奉为等韵学的圭臬。对《韵镜》作研究的人很多,校注的人也多,就我所知,中国学者做过校订、注释的就有龙宇纯、李新魁、孙玄常三位先生,前两位的书在三四十年前先后问世,影响深广。而《七音略》的遭遇则相形见绌,只有罗常培先生写过一篇论文《〈通志·七音略〉研究——景印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序》(1935),其主要内容为《七音略》和《韵镜》的比较,以及对《七音略》三种版本的校勘。罗先生是音韵学大家,他的这篇文章在学界很有影响,任何一种音韵学论著,只要涉及宋元切韵学,没有不引以为据的,可以说,这是一篇权威性论文,甚或是经典性文字。但是以今日视之,它对《七音略》的校勘还不能称作完善,还有待补苴。这不足为奇,章太炎先生说的“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的确是学术史上的一条定律!

《七音略》需要作精密的校注,然而罗文之后六十多年迄无人校注。我手头有一部《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5年),是由历史学家王树民“点校”的,可是翻开“七音略”部分一看,校语寥寥,大失所望。也难怪,章学诚《文史通义·申郑》认为“七音”之学等,“诚所谓专门绝业”,通常的说法是,音韵学是绝学,《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对“绝学”的解释是“极难掌握的学问”。音韵学的书确实不是一般的文史专家所能校注的,这只有等待造诣精深的音韵学人来担任了,诚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999年杨军同志自西部来金陵访学,他对《韵镜校证》已经下了很大工夫,写了几篇论文,他在南京继续钻研《韵镜》。他的素质、功底、好学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建议他:“何不也对《七音略》做个校注?”他乐于接受拙见,在南京搜集了大量中外资料,于是在南京即着手校注《七音略》,他对《韵镜》的积年研究自然也有助于他对《七音略》的校注工作。他回到贵州后,又锲而不舍、孜孜矻矻,终于在2002年夏完成了大业。

杨军同志的这本书是《七音略》刊行以来的第一本校注,而且是详注,是杨军同志的综合学力的体现,是多年心血的结晶,这本学术著作的出版,必将得到海内外汉语音韵学界的赞誉。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元大德间三山郡庠本《通志·七音略》

我要指出,这本书使用了好多当今中国音韵学界难以见到的宝贵文献,这也是超迈以前的韵图校注及研究专书之处。这要感谢我的老友——香港中文大学黄耀堃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平田昌司教授和东京大学斋藤希史教授的巨力帮助,他们不断地将自己多年搜集的珍贵文献航空邮寄到南京,还特地向其他学者征集有关资料寄来,他们的“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高尚精神应该受到大力表彰。

我过去(1992、1993、2002)曾经指出,《韵镜》《七音略》这类早期切韵图,是层累地造成的。韵图在流传中,会有人根据自己的学识、爱好、师承,为求“完善”不断对它加工,犹如民间文学一样,好多韵图的作者无从知晓,所以张麟之只得感叹:“其来也远,不可得指名其人。”“自是研究,今五十载,竟莫知原于谁。”切韵图的层累性是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现存早期韵图本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这些韵图的问题,所以不能、也无法回避。杨军同志采纳我的观点,他在校注的同时,还尝试对《七音略》作了一些剥除层累成分的工作。由于该书层累的情况相当复杂,还不能说这项工作已经做得很对,做得很好,但这毕竟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希望这种尝试能够得到学术界同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希望更多的音韵学家从事这项工作。

这本厚厚的书,千余条校记、注释,叫人生敬的同时,也令人生畏。为何?不像那些科普书、通论书,这本书绝无趣味性、绝无可读性。读它,潇洒不得,需要摒绝杂务,全神贯注,还要不停地查案头的一堆参考书。设身处地想想,作者撰写这一条条校注时,是如何地费尽移山心力?惟其艰难若此,因此我也可以肯定,这些校注中必有一些因思虑不周而不能称作无缺的,读者会有不同看法,甚至引起争论,这是好事,这将吸引、迫使作者和读者不断努力地去完善它,这是学术的必然历程。

·文章源自《七音略校笺》序,作者鲁国尧。内容有所删节,现题目为微信编辑所拟。

(宋)郑樵 著

杨军 校笺;李红 补订

2022年7月版

定价:358.00元

ISBN:978-7-5506-3600-2

32开,繁体竖排

【内容简介】

南宋郑樵的《通志·七音略》是早期等韵学著作之一,杨军教授搜集了多种版本价值极高的日本古写本、刻本《七音略》,在此基础上比勘诸本并求证于韵书、字书,区别正俗、辨析错讹,定各韵图列字之是非,揭示出早期切韵图是“层累地造成的”这一真相。《七音略校笺》以南京图书馆藏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京大学景印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为底本,并将所见《韵镜》各本(包括仅在日本流传之各种写本、刊本)异同复列于书后以资读者参证。末附南图藏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京大学景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影印本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元大德间三山郡庠本《通志·七音略》全彩影印本。

【作者简介】

杨军,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古音韵及等韵学,有《七音略校注》《韵镜校笺》《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杨军卷》等学术著作。

李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古音韵学及等韵学,著有《朱熹<仪礼经传通解>语音研究》《宋本<切韵指掌图>研究》等学术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皇朝通志 卷十七
音韵学简介ppt专用课件.ppt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主要变化
《汉语音韵学》笔记(龙庄伟编著)
韵书
什么是音韵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