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目100(之二)

26  《四库全书总目》

这是我曾经非常用心地看过的一套书!没错,非常用心地看过!

我甚至想用研究它来做我的博士论文题目。

当年我的读书笔记

《四库全书》修纂于1772年,工程浩大,如果我没记错——前提是我不用百度或电脑检索而只凭记忆——应该是3457种。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成,“四库全书”的馆臣就会写一篇“提要”放在前面,包括书的大致内容、卷数、版本、得失等等。

李慈铭说,经部的提要出自于戴震之手,史部出自于邵晋涵之手,子部出于周书昌之手,“皆各集所长”。随后,总纂官纪晓岚和陆锡熊二人加以删订和润饰,于是,就产生了一部专门以“提要”为主的大书,共有二百卷之多!

读它的好处是,1772年以前的书,90%以上你都基本了解了。

进一步阅读:《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以及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

27. 《史记》,中华书局

如果说《春秋》是第一部编年史,《史记》则是第一部“通史”!

除了《春秋》,《国语》、《战国策》是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而《尚书》则是夏、商、周的文告档案史。

《史记》,以司马迁(前145?-前86?)的一己之力,综合了以上所有类别,所以怎么称赞他,都不为过。

据司马迁的自述,《史记》全书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共130篇。但是《汉书》司马迁传却告诉我们,司马迁身后,缺了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亦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传靳列传、后来褚少孙给补了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并不是司马迁的原貌。

《史记》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匈奴、西域、朝鲜、东越、南越和西南夷的史料。

我买中华书局版《史记》10册,定价19.80元。后来别人告诉我,当年还要便宜,只要11元。我记得80年代中期,在沈阳古籍书店看到明刻的《史记》,足有二尺高,定价才50元!

延伸阅读:梁玉绳《史记志疑》,崔适《史记探源》,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陈直《史记新证》,钱穆《史记地名考》,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

28. 《汉书》,中华书局

读过《史记》,当然不能不读《汉书》,就像读完《老子》不能不读《庄子》一样。

《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班固的爸爸班彪不满意司马迁《史记》中对于汉代历史的写法,因而写了数十篇。54年班彪死后,班固接手《汉书》的写作。班固卒于92年,此时,“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定稿,班固的妹妹班昭(48?-116?)最终完成了这些部分。

此书一共一百篇,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起于汉高祖刘邦,终于王莽,因而叫《汉书》,也叫“前汉书”。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艺文志”,刘歆(前46-23)编纂了皇家藏书目录,在此基础上,班固写了《艺文志》。李零有一本《兰台万卷》,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中国的断代史写作,始于班固。对于班固而言,《汉书》就是“近现代史”。后来他的遭遇证明,研究近现代史的人,往往是“危险”的。

进一步阅读:王先谦《汉书补注》,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杨树达《汉书窥管》。


29. 《后汉书》,中华书局

作者是范晔,死的时候只有48岁。

史载他妈妈在上厕所时生下了他,地砖碰破了他的头,因而小名叫“砖”——但是这个“砖家”却是名符其实的才子,满腹经纶,又放荡不羁。

全书上起东汉武帝建武元年(25),止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一共196年。

范晔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综合了七部后汉书史料,所以所有叙述,十分动人。

北宋时,有人把晋人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为今天的《后汉书》。

《后汉书》的贡献,在于在帝纪之后将后妃写入正史,其次,《后汉书》又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为以前史书所无。

30. 《三国志》,中华书局

作者陈寿。

一提起《三国志》,人们最熟悉的当然是《三国演义》了。

陈寿的父亲曾经做过马谡的参军,诸葛亮军泪斩了马谡,也处分了陈寿的父亲,所以给他留下了很长的阴影吧。

《三国志》有《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六十五卷。按理说,生活于四川的陈寿应该多写一写《蜀书》,但仅占全书的六分之一,既单薄又贫乏。

在《三国志》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撰史模式,比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之类,但《三国志》有纪、传而无表、志,所以想要研究三国其时的典章制度,《三国志》反倒用不上。

延伸阅读:裴松之《三国志注》。当然,也可以对照《三国演义》看,更会明白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演义”。

31.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作者司马光,不,应该说是主编司马光!

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下止后周显德六年(959),一共记述了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

版本推荐:中华书局。

如果嫌这个内容太多,可以看《纲鉴易知录》,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的缩略版。我小时候,有一老先生就说,你要看《纲鉴易知录》,如果看了,和读过《资治通鉴》也差不多,于是我就跑到古籍书店花5元钱买了一部石印的《纲鉴易知录》,上下两函。

延伸阅读:王夫之《读通鉴论》,近人柏杨有《白话资治通鉴》,作为参考资料是可以的。

32 《世说新语》

此书版本极多,我最推崇的是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近有《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三大册,可参考。

延伸阅读:鲁迅:《论晋人》与药与酒之关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按:宗白华这篇论文的手稿,曾经在我的案头放过一段时间,毛笔小楷,极工稳,而引文部分,是从四部备要本《世说新语》上面剪下来贴在稿纸上的)

33. 黄宗羲主编:《宋元学案》

这本书是了解宋元时期学术思想史的必读参考书。

黄宗羲在此书进行到第十七卷时去世,他的儿子黄百家和全祖望一起,将此书修到一百卷。

后又有王梓材、冯云濠《宋元学案补遗》。

同类归项:黄宗羲主编《明儒学案》,以及徐世昌主编《清儒学案》,和杨向奎主编《清儒学案新编》。至此,“学案”成为一种写作的“体”。

34. 《曾国藩家书》

此书一共分三个部分,与父母,与兄弟,与子孙。

教子书部分,尤其要细读。我说,曾国藩是我的“精神教父”,可见此书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35. 皮锡瑞:《经学历史》

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是研究中国经学史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读物。不过,因为皮锡瑞是今文经学,因而用了今文经学这把尺子称量经学历史,总有不妥之处。然而,这仍然是一本无法代替的书!

此外,可参考他的《经学通论》,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学论著选编》,以及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的基础》。

36. 章太炎:《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有三卷,上卷小学十篇,中卷文学七篇,下卷诸子学九篇。

我曾经说,章太炎是近代最合格的国学大师,而王国维,只能算“半个”。

延伸阅读:《国故论衡疏证》,中华书局版。

章太炎的书,是一定要读的,当年我四处寻找章太炎的著作,真是费力之极。近日所出《章太炎全集》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人问我:章太炎读得懂吗?我答:章太炎是要我们“供”起来的。

延伸阅读:《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这部书的版本很多,也足見影響之大。

另推荐阅读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

37. 王国维:《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

这是王国维一部自选文集,共二十四卷,分“艺林”、“史林”、“缀林”,乃现代国学的奠基之作,对中国现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之大,无以言表。可以说,中国现代学术,没有王国维是无法想象的。

河北教育出版社版,上下两册,又收入《观堂别集》和《观堂外集》。

至于《人间词话》,想来大家都读过了。

延伸阅读: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

38.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920年,梁启超写了《清代学术概论》,这本来是给别人写的一篇序——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史》——结果他越写越长,长到不得不单独印一本书出来。

在此书中,他把清代学术分作四个时期:“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和“衰落期”。对于清代学术,他发明了一个原理:“以复古为解放”。

除本书,1924年他又写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可以一并读之。朱维铮曾有《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新校本,读来方便。

 延伸阅读: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此书依据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以活泼的文笔讲述出来,可读性极强。又此书三联版正值大陆“学术史热”之际,因而影响甚大。 

39.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

在现代学术史上,大概陈寅恪的名声是最响亮的了,人们说他懂梵文、巴利文、波斯文、吐火罗文、佉卢文、突厥文、西夏文、蒙文、藏文等等古语文。当然,陈传席教授一直怀疑陈寅恪的外文只是一个传说,不止一次和我说,我们研究一下,陈寅恪的外文究竟如何,如何?

陈寅恪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大概就是《柳如是别传》了,这是他在眼睛不能阅读以后,凭记忆和口述费十年之功所写成的“呕心沥血”之作。

延伸阅读:陆健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40.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这虽然是一部大学教科书,但是仍然见出钱穆不同寻常的史学见识。尤其是开篇两句:

“凡读本书者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只是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咋办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报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缷于古人。

四,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 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此书作于抗战中,现在读来,言犹在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时期的游侠
通读过二十四史的人绝迹,那排名前四的“四史”你没理由不读
《春秋》、《左传》与孔子的史学地位
潘铭基:《史记》、《汉书》关系新议
中国历史要籍
二十四史扫盲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