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08班优秀作文—中国文人合集

中国文人合集

2208班

导语

中国文人是中国传统的精神命脉,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以文字为媒,吟诗作赋,歌咏大千世界,抒写真情实感。

他们的文字,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勾画着时代的风情,传达着自我的人格。古代文人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群体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自信、文化情怀。

请欣赏以下文章,均是同学们用自己的真挚文字来表达对中国文人的欣赏与思考。

何为“中国文人”

2208班蒲黄家和

何为“中国文人”

文人,中国文人,字面意思就是“有文化的中国人”。诚然,中国文人均“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我认为,仅仅有文化是并不足以称之为“文人”的,而是应当有下面几个标准。

首先,中国文人大多都是“有趣”的,相比于外国许多文学作家,中国有许多文人都具备着一些独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苏东坡纵使被多次贬谪,并无常人之闷闷不乐,而是向世人高呼“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哪怕身居荒凉之地,也能够发现所在之处的有价值的事物,这体现的便是苏轼并不过多在意世俗纷纷扰扰,而只关注于自己的小世界。“不顾外界如何,我做好我自己”,便是苏轼开朗豁达的人生境界,也是他独有的生活情趣与有趣的灵魂。而相反地,有一些文人并没有苏轼那么活得通透,但仍然有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柳宗元被贬永州,自然怀念北方故国与朝廷,便有“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我们并不能评判乐观豁达是文人必须达到的境界,毕竟文人也可以拥有人性,也可以有不愉悦的时候,而他这样的人生态度,不也是一种独特的情趣吗?

当然,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情趣远远不够,文人还应当回归于“文”,在文字中展现自己非凡的才能,也就是“有才”。王勃能够将鄱阳湖景描绘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动一静,使秋日晚景仿佛变成一张图画,置于读者眼前;又有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虚实相生,展现出愁苦之无穷无尽;还有谢道韫咏雪之时将雪喻作因风而起的柳絮,灵动可感。中国古代的一众文人以他们高于平人的智慧与才能,在一段段文字当中展现出文人们的“有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便成了评判中国文人的重要标准。

光“有才”、有学识、有文化同样不够,如果文人不能真真切切地向世人展现自己内心真实的心境,而仅仅写好看的文字,并不会引起读者太多的好感,因此,这就意味着一位优秀的文人需要真实地展露自己的情思,也就是要与读者引起共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时,能够感受到辛弃疾为保卫国土的赤胆忠心,又能够联想到当今世界许许多多守卫边疆,保卫祖国的人民;读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们也能联想到时光易逝,感慨世间哀愁;读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也能想到自己完成一项了不起的事情后兴奋激动的心情。由此,优秀的文人需要将自己的才华与流露的真情实感相融合,能够不仅有趣、有才,还有情思。

除此之外,中国的文人还是“有气节”的。这一份气节是文人对中华民族坚贞不屈

的骨气。陈独秀等人提出用新文字的力量来启蒙人民大众的思想,尽管许多人曾与他们为敌,他们却从未想过放弃启蒙人民思想的想法,这映射出的就是一批批新青年为了国家的崛起,为了人民的自由而愿意付出一切的观念,这背后也正是中华民族文人的民族气节。一句句新青年们坚定的话语,一步步实干的足迹,便是有气节的文人最好的印证。

文人,中国文人,他们有趣、有才、有情思、有气节,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观念、他们的行动,无一不为现在的我们指引着方向。我们也许无法做成文人,但至少,我们可以朝着他们的方向迈进。

二安,难安

2208班李兰菲菱

二安,难安

易安,幼安,均历经南宋的破落不堪,终是难安,一个漂零他乡半生愁苦不得身安,一个满怀赤诚壮志难酬不得心安;而二人均在这倾颓的时代下愤恨而终,怕是魂灵都难以安息。

易安,是生于太平繁华的一汪清泉,一缕月照。在这北宋的繁华间尽展最纯真最纯粹的自己,她对姿容自信,坚信自己胜于花客;她率真自在,饮酒打马样样精通;她生活幸福,即使赵明诚不在也能感受到两人互相的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是李家那个快活的少女,也是生活美满的人妇,即使有别离,她也不孤寂。因为这时的家庭,这时的北宋是她心安之处,是她的家乡。只惜祸不单行,乌台诗案苏轼获罪,其门生亦被牵连:北宋覆灭南宋倾颓,太平转为不息的动乱;丈夫离世,改嫁遭欺,昔日才女在牢中度过九天。此时,无处可让她心安。她寻觅半生,可却找寻不到那个欢乐的少女,期盼不到那个完整的北宋,等待不到那个理解她的人。最终在那西风中言愁,无心在冬雪中赏梅;见残花觉得熟悉,像极了自己。听雨声陌生,愁损了北人自己。她再无安身之所,易安终难安。

而幼安,是战场上寒光凌厉的一柄利剑,一腔热血,在那抗金的战场上,少年将军驰聘骋,单枪匹马战斩首提印而归。那时的辛弃疾,少年意气与爱国热情均在战场上体验现得淋漓尽致,在军营中展示出了他的豪情壮志。与将士们围着篝火,他张嘴嚼着大块烤肉,举起满溢的一碗酒一饮而尽。空气中弥漫着笑、肉香,酒液滴在地上不一会就被炽热的火焰烤干,那时,幼安真的在少年之时一展英雄本色,安心于军旅生活。不料,世事无常,一纸诏书将他从战场上拽出,扔到别处;朝廷无情地转手中利剑,只丢下一支羊毫软笔;经年的调动不过是政治上的秀,到老都再未重返疆场。廉颇虽老,仍有人挂念;幼安六旬,无人再赏识他,此地,无时令他心安。他化利刃为笔,转热血为墨,留下荡气回肠却又愁苦难销的诗篇。他拍遍栏杆,尝尽辛酸,虽号为稼轩但梦里的仍是那吹角连营。梦醒时分,鬓边白发道尽事实,爱国之心终未有用武之地,幼安再未安。

易安为婉约派的清流,却仍能留下通三千里、压十四州的豪气;幼安是豪放派的蛟龙,却仍能发出欲说还休的感慨。二者难求的心安与身安,便俱在这不安的时代,用不朽的文字书写了他们一生难安。


苏轼的真情

2208班杨淞

苏轼的真情

历史如同浩瀚宇宙中的璀璨星河,无数文人墨客于茫茫暗夜中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而唯有一束光叩响了我的心门,在心之一角,熠熠生辉。那,便是苏轼。

不似诗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傲不羁;也不似诗圣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沉郁压抑。苏轼有的仅是一颗比常人忘性大的心,一个平凡而有趣的灵魂。我愿称他为一个纯粹的、可爱的闲人。他穷其一生都掏出了自己炽热而滚烫的真心,用自己的方式,豁达的活着。为所到之处、所待之人,留下了温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苏轼对妻子的一腔深情。在王弗陪伴他的十一年里,一人心思细腻、处事周到,一人随心所欲、天真单纯,可谓是天合之作。据说,在王弗去世后,苏轼在她埋骨之地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对于我们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对于苏轼来说,是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思念与牵挂。如此,“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苏轼,用情至深的苏轼,用真情换来了真心。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不了因”是苏轼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苏辙。以送来的饭中有鱼为约定标志,当苏轼以为自己处境不妙,要被处死时。他依然挥墨洒泪,为弟弟写下两篇感人肺腑的诀别诗。也正是“诀别”之作经狱官之手传给宋神宗,让苏轼被赦免。许是他对于弟弟的真情也让上天动容了吧。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苏轼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在被贬后一个月夜深人静的夜晚,苏轼正要入睡,恍然望见一轮明月,便欣然叫上友人张怀民,兴冲冲地与其一同赏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苏轼的自嘲之叹,也是慰藉友人与自己之词。如此随性率直的苏轼,何不让人想亲近,与其共谈人生的慨叹呢?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是苏轼对百姓的深切关爱。喜雨亭、苏堤等等,苏轼为所治理之地留下的,的是智慧、幸福与安宁。在他被贬杭州时,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山水。”当听闻当地百姓饮水的水质不好时,他立马召开听证会,筹集资金,为百姓凿井。这哪是六口井,有着甘甜、清澈的水的井,这还是苏轼对于百姓真切的关爱与温情啊!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对生活的赤子之心。政治上他被一贬再贬,但他并不似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般郁郁寡欢,反倒振奋精神,在雨中拄着竹杖踏着木鞋,一步一步,于泥泞中向前走。他并不会为被贬而感到过于的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纯真、超脱、热爱生活的心,用真情,发光发热。

苏轼闲,并不是他无所事事,而是他一直以闲然有趣、淡然豁达的心,竭尽所能,用自己所热爱追求的方式,好好的活着,为己、为人、为社会坚强地活着。这种活,便是不朽。


他笑时风华正茂

2208班王思霁

他笑时风华正茂

在中国文人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好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他不若是文人中的武将辛弃疾终归还是没“了却君王天下事”,南宋担不起他的一腔赤忧忠心,但他依旧是一位英雄。

他深知蝼蚁虽微,变力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比于萤而亲子夏日,所以他一直在尽自己的一历力,无论是大漠狂沙的拼杀中,还是赋闲于家的渴望中,他向来不是风来随风挡,雨落顺水流之人,辛弃疾是宁愿死在奋力搏杀中,也不愿坐以待毙,束手无策,也不愿看到山河论陷,国家灭亡。他坚信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没了这口气行尸走肉尔!可南宋终归未将他重用,我仿佛可以看到千年前, 那唉声叹气而忧愁无奈的老者,扼腕捶足,郁郁寡欢。

但他是一个英雄,生逢乱世,护一人为自身,护百人为乡亲,护万人则为天下,他要守着的,不仅是他的故土,更是他的尊严,他的执着,他时战斗是为了保护,而不是欺凌,我相信他的心中,有一声声“我在”。

“我在”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啊,它存在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中,他于南宋这漂泊的一叶孤舟中,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在对真相与正义坚定信念,在担当。他的抉择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

辛弃疾这个名字,存在于历史中,他身上可能并无书卷气,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一种文人身上特殊的豪气,我能看到千年前战争上踏马而行的少年,怒吼冲天向前拼杀,笑时风华正茂。辛弃疾这一生,喜忧参半,他能文能武,一生却始终无法了却自己的心愿,他已长眠于故土之下,我相信他一定如当初那个少年郎般,永远风毕卫茂.

唯愿他守候的国土之上,再无硝烟,人间炊烟不断,千里绵延。

中国文人

2208班姜可心

中国文人

南朝帝子辞宫愁,登楼寻月亦西流。功过无非青史事,后人惟叹断肠秋。

——题记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人如群星闪耀,其中有“谪仙人”李白、有忧国伤时的杜甫、有才华横溢的苏轼,也有弃医从文的鲁迅,作为“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的李煜是其中特别的一个。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煜,有照耀之意,表达了李璟对于这个帝王相儿子能像舜帝一样照耀南唐晦暗的前程的希望,可惜李煜只适合做个潇洒自在的王爷,一个吟词作赋的文人。

李煜的悲剧命运似乎很早以前就注定了。他生于南唐升元元年七夕,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猜忌。为避祸,他醉心经籍,不问政事,日常靡华豪奢。《五国故事》记载“尝于官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他从小未受过储君教育,可能也从未想过会当上储君。可命运注定了他不能置身事外,太子毒害叔父后在宫中暴毙,李煜不得不承担了这个后主之位。(李煜即位不只是因为兄弟接连去世,也有很多政治原因:李璟在位时为图生存向周世宗称臣,周世宗不希望南唐出现强势的君主,因此李璟不得不选择了文弱的李煜。)

李煜即位三年后,大周后逝世,从李煜为她写的挽词“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中不难看出,在他心中,大周后不仅仅是一位美人、一位王后,更是他在这个“役役鱼龙”的世界里的一个知己,抑或是过去那些自由自在的美好回忆的映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之后他的母亲去世,国势也江河日下。王国维曾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可李煜的那些经典词作恰恰是他经历了生命中重大事故后所写,这能说明王国维的话错了吗,其实“阅世”不一定是经历挫折与磨难,而是指见过太多人事后,综合的考量变多了,情感也不再纯粹。李煜生于深宫长于深宫,即便造化弄人、命运多舛,他对命运的感情也始终是至真至性的。

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是极浪漫之人。他与大周后、小周后的爱情却被许多人诟病,不可否认的是,李煜曾深爱过大周后,否则也不会在她生病时亲自侍奉汤药,在她死后,年年写诗悼念,睹物思人。可在此同时,他也给大周后的亲妹妹小周后写了不少艳词。

李煜在诗词上的成就是无可替代的。他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部分词作中也有沉重的哀愁;后期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极富艺术感染力。他在词发展上主要有四点贡献:一、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的风格;二、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将自身惨痛经历泛化,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的体验和审视;三、语言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用白描抒写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对又情味隽永;四、风格独创,不同词作具有不同风格,与一般花间词和南唐词不同。他同时在书法、绘画等方面有许多成就。

“南朝帝子辞宫愁,登楼寻月亦西流。功过无非青史事,后人惟叹断肠秋”。这就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浪漫的、多情的、独一无二的李煜。


十八线杜甫:一个痴情的情圣

2208班刘文笑

十八线杜甫:一个痴情的情圣

写下这篇随笔前,读了梁衡的《来生嫁给苏轼》,我不由想到了杜甫。杜甫有一外号——情圣。这个外号是梁启超给起的。在我们心目中,“唐代诗人”和“风流才子”其实几乎可以画上等号了,如裴度的“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又如李白的“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然而杜甫看起来应当是一股清流了——在杜甫的诗中,稍有风流迹象的,也只有一句“越女天下白”和一句“佳人满近船”了。既然如比,看起来如此不解风情的杜甫又为何会被称为“情圣”呢?我们所知,杜甫一辈子只娶了杨氏一位夫人的,他们在一起短则二十七年,长则三十多年,是唐代诗人中最伉俪情深的一对。杜甫没有蓄妓,没有纳妾,没有包二奶,没有过任何花边新闻。翻遍他一千四百多首诗,几乎一句撩妹的都没有。甚至就连杨氏夫人都曾怀疑她是否嫁与了一个假诗人。

可事实上,杜甫真的是如此那般不解风情吗?我想,他或许就是不屑于那媚俗罢了。

杜甫曾写过一首诗《佳人》,这首诗似与八百多年前汉宫内的一首小诗《李延年歌》相呼吁,可杜甫又将这首小诗变得有了血肉,更加丰盈。《佳人》开篇“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以硕大的力量感将读者拉入故事情境;随之,我们会不禁发问:这位幽居的佳人来历如何?诗人告诉我们,她“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当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掀开,诗人以不动声色的平静语调,将其生平娓娓道来:“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那么,父亲是高官又如何?“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昔日的锦衣玉食都已不再,“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就连那婚姻的美妙都已灰飞烟灭;“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那高贵的女郎,不愿屈就,不肯低头,只是去到那山间修一间小屋,“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她高雅,时尚,“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最后的最后,她“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般清高的女郎,孤高而非如今的“白莲花”,美好而缥缈。而杜甫若仅仅是同情那样的女郎,那不叫“情圣”,顶多是“圣母”。杜甫是她的知音,理解她的独立,赞赏她不放弃追求美丽,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他非不解风情,实际上他甚能欣赏好。

可为何说他不屑于那媚俗呢?

我们知道,杜甫是个文明人,极少口出恶言,写诗骂街。看看李白,婚姻不幸福就气得破口大骂:“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反观杜甫,一生几乎没有说出过如此“雅言”。可实际上,杜甫也是有讨厌的女性的。

一年的三月三日,在首都长安的 5A 级风景名胜曲江池旁,有一群趾高气昂的少妇携来春游。她们仪仗奢侈,盛气凌人;她们穿着华贵的衣裳,上面绣着金丝的孔雀,银丝的麒麟;她们的长裙上装点着奇异的珠宝,发鬓上缀着翡翠的花饰,一个个活像仙宫中的人,这样一群美若天仙的女郎,享受着路人惊羡又小心翼翼的目光,她们就是杨贵妃家中的女性。在这纷纷避开的人群中,有一个暗访的记者,翻着冷冷的白眼,默默地写下了一则通讯《丽人行》,读过这首诗的人,大约都会为杜甫的冷静、克制所惊叹——他是一位专业的记者,他懂得新闻写作的规矩,他对骄奢的杨家姐妹没有一句褒贬,没有一句漫骂,却又句句是褒贬,句句是讽刺,他淡定地向你描绘着她们的仪仗,吃穿,却又无处不在告诉我们——她们是真的媚俗。

对比《佳人》和《丽人行》,这像是两幕戏剧,杜甫对前者有多怜惜,对后者就有多鄙视。

这就是杜甫,他喜爱坚强,独立,他厌恶奢靡,寄生,他可以把最热情的倾慕献给可爱的异性,也能把最犀利的讽刺送给金玉其外的俗物。

这就是杜甫——那“情圣”杜甫。

说完“情圣”杜甫,我们可以回到先前说他的“痴情”。公元 741 年,杜甫在而立之年,顺利脱单了。杜甫把杨小姐娶回了家。据研究,杜甫比杨小姐大十一岁,这样的年龄差放在今天,杜甫应该叫人家小甜甜才是。可杜甫的嘴巴特别不甜——他称呼杨小姐,统统是一个特别没有美感的词——“老妻”。“老妻书数纸”“老妻忧坐痹”“老妻寄异县……”,好像根本不知自己更老一般。偶尔,杨氏夫人也会问他:“朋友都说你才高八斗,就不能给我写写情诗?”而杜甫只会挠挠说:“诗,我写是会写,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放你身上也不合适呀…”李白写诗,动不动写女人,写吃喝嫖赌,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信手拈来。但杜甫对女人从不油嘴滑舌。

我想,杜甫是极爱杨氏夫人的。

起初,杜甫为了夫人努力学习,刻苦上进。在天宝六年,朝廷发通知宣布搞一次特别高考,量才授职,决不食言,骗人是小狗。杜甫精神一振,踏上征途。在许多个日夜的翘首以盼后,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杜甫等人一拥而上,却发现结果是:一个都不录取!没错,这不是阴谋,是阳谋,这是宰相李林甫为证明“野无遗贤”而进行的“游戏”。夜晚,长安的小旅馆里,杜甫拿着“手机”看着夫人的头像辗转反侧。正踟蹰着,杨氏夫人发来消息:都听说了,别难过。早点回来,下次加油。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带着妻子逃跑,先是“火车”,结果“火车”停运了;又坐“汽车”,结果“司机”跑路。最后他们改坐驴车逃到廊州。杜甫安顿好妻子后,出去寻找出路,结果被叛军抓回了长安。在那样的时代,杜甫由感而发写下了《月夜》。他以为自己不会写情诗,她亦以为他不会写情诗,然而在乱世之中,他挥笔一写,一不小心,写就了唐朝最动人的情诗。后来,他们再次重逢,他们相看着,乱世里的重逢,都觉得仿佛一场梦。

往后的日子里,他们一直过着奔波的日子。她跟着他,颠沛流离,鹑居鷇食,一个人操持着家庭。而杜甫的诗像一本家庭日记,写满了这些点滴,这天,他沉重地写下:我回到家看到她又用碎布给自己和孩子做衣服——“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有时,他又写:我和她分居两地,真的好牵挂——“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他还写:她又为我的身子操心了——“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有许多欢乐的时候。比如她化妆时,杜甫虽然穷,但他还是想办法给她搞来了化妆品,弄到了一些好衣服,于是“瘦妻面复光”,青春又悄然回到了她的脸上;比如晚年的时候,他带着她划着小船,于江上徜徉,有时她画个棋盘,他就陪她下棋……

他去世的时候,是在一条漂泊的小船里,她守在身旁。

对不起,他说,还是没混出名堂。

杜甫一生,总觉得愧对于她。他对朝廷是无愧的,对朋友是无愧的,可他总觉愧对于她,时不时念叨:“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杜甫一生,也始终依恋她,频繁地把她写到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很多诗人,在他们面前,女人就和好酒、名马一样,是附属品。但杜甫不是,老妻对他是伴侣,是知音。

最后,她活了四十九岁,走在杜甫后面。

你可以说杜甫对不住她。他没能混出名堂,年轻时吹牛不上税,说自己要建功立业“凌绝顶”,要做大官“致君尧舜”,要财务自由“白鸥浩荡”,结果一生穷困潦倒,让女人孩子跟着吃苦。

但你也可以说,他没有辜负她。

不能说全是因为穷。唐朝诗人,又穷又花的也多。卢照邻也穷,也在四川留下一个郭小姐。只能说,杜甫就是这么个人。

他不是不会写情诗,不是不解风青。在他那朴素的诗句里,满满都是相依为命的艰辛,满满都是乱世中的深情。他只是将所有爱慕都给了她。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十八线的杜甫是怎么成一个龙套变为与李白齐名的大明星的。

公元 735 年,在大唐帝国东都洛阳的一个小网吧内,一个二十四岁的小伙子正唉声

叹气、用河南话自怨自艾——他刚查询了自己在京兆尚书省的高考成绩,400 分。这个落等的学渣,叫杜甫。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许多同时代的诗人都已扬名立方,在诗坛翻江倒海,散发着猛气。张九龄、王维、王昌龄、李白……他们早已成为大 V 博主,地位、名气全部秒杀屌丝青年杜甫。

后来,我们的杜甫挤入了唐诗俱乐部。在群星灿烂的唐诗俱乐部中,杜甫会对每一个大 V 礼貌友善。他陪过高适游山玩水,陪过李白喝酒撸串,他们的确把杜甫当作好朋友,可他们从未关注过杜甫的诗。其实,在当时,文人间互相唱和非常普遍,虽然杜甫也有几位朋反鼓励他、赞美他的作品,但那些一线大 V 却很少表扬他的诗,连客套都没有。大概,在他们眼里,杜甫真的只是一个小号。

很多年后,那个“多情种子”元稹偶然发现了杜甫这个小号。他随戳了进去,却发现这一千四百多首诗是关于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纪录片。这里面,有王朝的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也有时代的不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有恐怖的战乱:“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也有胜利的狂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也有麻木无奈的叹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老友重逢的感动:“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也有孤芳自赏的矜特:“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还有惊心的花,有欢喜的泪;有青春的泰山,有苍凉的洞庭,有公孙大娘的剑器,有鸭霸的画笔……

有人说,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是“青天里太阳月亮走碰了头”,那么我认为,如果李白是那光茫万丈的太阳,杜甫便是那银光挥洒的月亮。

杜甫,他穷其一生,将自己的大爱献给了所有人,他爱护他的亲人长辈,珍惜他的朋友粉丝,尊重他的夫人孩子,可是,他唯独没能照耀他自己。

我想,若李白是那一抹可望而不可及的白月光,那杜甫,不就是所有人都不愿失去的那颗朱砂痣吗?


情深何人知

2208班喻思哲

情深何人知

今天去桃子湖边走了一圈,阳光正好,暖风微曛,举目望去,水波潋滟,风景如画,心中不免欣喜,学习的压力像阀门被打开后转瞬而逝的流水,激烈地搏动着,逐渐变得轻盈。

我想,我对这美景的鉴赏也就止步于此了吧,可是,古往今来的浩瀚烟海中,那些璀璨的明星,那些才子才女,他们,又因何能对景物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呢?

苏轼,一个真性情的大文豪,一个最富人情味的才子,他在寂寂冷景中怀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年年断肠”;他在明月清露中思念兄弟亲人,“但愿人长久,长千里共婵娟”;他在料峭春风中诉豪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凋败春光中爽朗大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也在故垒西边,暗自叹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一个北宋太平盛世里为民谋利的政治家看到被葑草游塞的西湖,心中无限忧虑,“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他遣人挖葑泥筑堤,一条长堤——苏堤从此诞生;醉翁亭中,他与人开怀畅坎,看着这峰回路转的瑯环山,看着这翼然临于泉上的亭子,他不免自得其乐,自得其趣。

苏轼是一代才子,只可惜,有些不合时宜,时常遭贬,可是,他在忧心国事中又显得那么积极作为,在人生坎坷中又那么豁达、乐观,豪爽率真,他看得到美景和人生积极,也感受着难为人知的痛楚和忧思,亲近的人都相继离他而去,又有何人能够读懂他的心意,也罢,景中自含情。

辛弃疾,一位武将出身的大词人,快意沙场的日子不长,收复失地的愿望成为一种奢望,20 多年光景的闲置,他犹如一块未被打磨抛光的上等玉石,被人随意拾起又丢弃。他满腔满怀的壮志和宏愿,长久的地积压在心底,他火一般的热情无处发挥,于是,他登高,他梦回,他在本不该属于他的闲悠田园中举目回望;他无奈,他忧愤,他愁绪抑郁;他把“栏杆拍遍”,让泪水肆意;“辛酸”、“辛苦”、“艰辛”、“悲辛”、“辛辣”,五味杂陈,一时竟也品不出是何滋味了,是啊,“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谁说四十三年,就是百年、千年、万年,这痛、这愤、这痴,也会如滚滚波涛,永不绝断。

辛弃疾,你是如此的无奈和不甘,你用刀和剑,用血与泪,将心中所有情感写入景中,典故中,南宋统治者不懂你,闲置你,也罢,还有景能懂你,怜你。

李清照,一个集才气、美貌、风骨、傲气于一身的女子,从时光长廊中款步走来,一身傲气,乾坤立人间。

李清照,你不过是个养在深闺中的富家小姐,“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才应该是你的生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竟然出自你的笔下,你的才气与胆魄令人折服。好景不长,国破了,你漂泊流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浩浩乌江上,你一声声铿锵有力怎能不令你丈夫羞愧,谁说女子不如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你的丈夫离你而去了,无助的女子啊,你该何去何从?漂零坎坷,还要被第二任丈夫欺骗和欺负,你毅然决绝,快刀斩乱麻,保持着独立人格和风骨,却因此背负了本不该属于你的指责。你冷傲地挺直脊梁,只说,“这算得了什么?”你继续逃亡,继续漂泊。这次,除了你的书,再无旁人相伴。可是,你不放弃,不死心,“位卑未敢忘忧国”,你将这七个字诠释得淋滴尽致。终于你守着一孤清的小院,用文字写下诗篇,让景物承载愁思。“寻寻觅范,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你一个看似弱小的女子,坚强无畏地扛起了不该承受也不堪承受的重负,你的愁苦,到了最终,也只能独自咀嚼了。你的眼睛,以及你眼中的风景,终是都化作了愁,愁啊,愁啊,光是愁一个字却也不够用啊,罢了,罢了,眼前这景,不也是愁的吗?

这些人,或许不止这些,又或许是每一个人,他们的情感是如此丰富。如痴如狂,如泣如诉,或许无人能知,但愿,这大千世界,山川风景,总有一处,是心灵的安处,但愿吧,但愿。

雅礼

|2208班

图文编辑|徐静仪

审核|林雅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看点
感触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三?唐诗宋词——穿越时空的美
古代诗词排名前十的高手,您认为都有谁?
酒酿佳句芳千古 独领风骚数百年
十个最伟大的诗人你喜欢谁?
「第五部分 弄清背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