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著名诗人廖树蘅楹联辑注出版

廖树蘅(18401923),字荪畡,一字笙陔,晚号“珠泉老人”。湖南宁乡县七都四区横田村(今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横田湾村)人。湖南近代著名诗人、实业家,水口山矿开拓者,中国近代铅锌矿业先驱,素有“湖南近现代矿业第一人”之誉。

廖树蘅(右八,靠树的老者)与湖南名流






从落第秀才、陈宝箴家西席、湘军将领周达武幕僚、宁乡玉潭书院山长,到投身实业出任水口山矿务局首任总办,开启湖南近代矿业之先河,再到执掌湖南全省矿业,全力打造湖南矿业探、采、炼、销、贸一体化体系,廖树蘅始终不懈奋进,淡泊而坚韧地丰满着自我人生。其足迹所至,从湘中起步,历涉西北边陲、东南沿海、首善京师、湘南衡岳诸地。对于廖树蘅来说,无论是闲居家乡、游历吴越、幕游西北,还是主管矿务,他所走过的路,就是一条诗文之路。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包括公牍、文钞、诗钞和楹联、信札、日记、笔记等共计一百余卷。这些著作是他一生思想和经世实践的忠实记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作为湖南近代文学名士,廖树蘅不仅热衷于楹联创作,而且自辑有《联语摭余》一书,此书于“己未仲秋印于衡田之崇睦堂”,为后世留下了一批楹联佳作。从青少年时期到八十四岁辞世,廖树蘅的楹联创作活动伴其一生,对此,他在《联语摭余序》中如此说道:“奇偶相生,妙合成文,肇始《六经》,梁太子所选连珠类也。顾自来无辑为楹联者,吴任臣《十国春秋》载孟蜀桃符十字始滥觞焉。以后作者接踵,莫盛于清之中叶,福州梁章钜《楹联丛话》搜辑尤多。昔年游虎林,凡名胜之区,穹宫巨观、山楼坞壁、江湖桥柱,皆有佳联,动人忻赏,固由江表多才,山川秀丽之气足以发之,抑亦六飞频莅,士人争相濯磨,冀得当以动天鉴耳。挽联盛于近代成庙时,曾文正官京朝弥工此体,沈雄浑雅,并世惟左文襄庶几,他人无此灏气。流风所扇,人争效之。投赠往来,几同羔雁。由是受挽不必有道,撰句不必中郎,用稍滥矣。自惭襟情欠雅,不敢效颦,及与世周旋,东涂西抹,正复难免,过而存之,缀之以语,聊资笑噱而已。”

当代湖湘著名楹联家胡静怡先生著有《三湘联坛点将录》,此书共遴选一百零八位“三湘联坛英雄”,而廖树蘅列于第二十一位,从中亦可见其在湖湘楹联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联坛名家易仲威先生在《湖湘名联集粹·品联呓语(二八)廖荪畡》一文中如此评点:“廖荪畡开湖南采矿先河,为实业巨子。但其《珠泉草庐诗集》尤脍炙人口,推为吟坛高手。撰联甚多,因视为余事,未曾存稿,散佚不少。”

梳理可见,廖树蘅的楹联活动轨迹与其人生轨迹大致重合。除游历东南吴越没有留下楹联记录外,其他廖树蘅足迹经行之处,均有楹联作品存世。其楹联活动轨迹,大致可分为五个板块:

其一,以故里衡田为中心而展开,活动半径涉及宁乡、湘乡、新化、湘潭等地。廖树蘅主要与杨运昌、张发浚、廖祖桢、隆观易、刘倬云、李瀚昌、卢泳清、谭钟钧、洪彭述、成克襄、洪汝源、廖润鸿、陈方赞、刘宗向、崔鼎荣、邓承鼎、丁焕奎、黄述藻、黄显瓒、黄应周、廖楚璜、刘翰良、梅英杰、杨文锴、叶世敦、岳翰东、岳障东、张俊昌、张铣、周汉等诗朋联友答赠往来,彼此切磋技艺。其楹联内容包括对衡田老屋、梽木山住宅,洞冲、大雾山、梽木山、桂馨堂、崇睦堂、如在堂、乌牛山及湘乡金鸡山等地祖祠,大雾寺、乡贤祠、五神庙等处的题联,对当地及周边人物的悼挽。廖树蘅的这一部分楹联创作,时间跨度最大,前后长达60年之久;其作品现今存世最多,撰联49副,辑联11副。这些楹联作品,被多种选集收录、推介,或被联家研究。例如:

题宁乡县治城骆公祠旁诗社联

拓地数弓,连楹有丞相祠堂,一般隔叶黄鹂,映阶碧草;

谈天半日,相与论乡关烟景,最好楼台晓色,飞凤朝阳。

此联创作于清光绪六年(1880),联语极言宁乡县邑人文之盛、景物之幽,酣畅淋漓,寄意高远,被认为宁乡人文、风景尽在联中。

其二,以益阳县衙的幕僚生活展开,活动半径仅限于益阳县境。光绪五年(1879)三月,廖树蘅受益阳知县唐步瀛之请,启程赴益阳县署,“司教读,兼阅课卷”。其时间跨度为三年,即从光绪五年(1879)至七年(1881)。廖树蘅的楹联基本上为应酬之作,其往来诗朋联友,主要有唐步瀛、周瑞松、吴超然、刘筠、王德基、陶必良等。廖树蘅有诗《蓬洲明府于署园葺屋一区,竹树蒙翳,甚凉适也。六月二十四日,招同吴韵庭超然、陶俊元必良落之》记其集事。而据《珠泉草庐师友录》载:“瑰钦为益阳王先生德基字,公(指廖树蘅)馆益阳县廨时,尝与论交者也。”廖树蘅《联语摭余》云:“辛巳秋,巡抚李巡阅过境,县令例支供,集幕客拟馆联,求雅切。客所拟有'气壮山河’字样。大令笑曰:'此关壮缪庙中语也。’时巡抚车驾已抵宁乡,逾日至沧水铺,归益阳办治。馆人拂笺濡管以待,亟来就余,口授云……巡抚赏其雅切。过后大令来谢,谓:'此番非公速藻,几误乃公。’答曰:'此种应酬,如南斋翰林应制之作,专工谀美,何足奇?不料既为食客解嘲,复为大官括目也。昆山顾氏有云:凡以文字谀人,即犯圣人巧言之戒。吾安所免哉?’相与大笑。”廖树蘅除口授楹联,“此外尚有十数联集《焦氏易林》及汉碑字了之”,如此算来,其在益阳期间创作的楹联至少在20副左右,现存世者共5副。如:

题益阳县馆联

清可濯缨,歌传孺子;

厅容旋马,业绍肥乡。

此联作于清光绪七年(1881)秋间。联语共四句十六字,皆从典籍及史书中集句而来,词雅而意切,读来让人击节称叹。又如:

题署廨三堂联

行部憩甘棠,驻节正当诸葛井;

诘戎屯细柳,筹边还上赞皇楼。

此联同样作于清光绪七年(1881)秋间。从联中“甘棠”“诸葛井”“细柳”“赞皇楼”等看,历史典故与现实情境完美融合,虽为应酬之作,亦可称为联中佳品。

其三,以甘州提督署戎幕生活展开,活动半径是以张掖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受著名湘军将领、甘州提督周达武之聘,清光绪九年七月二十五日(1883827日),廖树蘅由家别母起程,远赴甘肃入周达武幕。是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226日)抵张掖,至即下榻提督署一园中之肖虹亭。“主人导游各处,所至请书联匾。”廖树蘅为甘州提督署一园桥亭、肖虹亭、蔬香亭、披香榭、石假山亭、毅武营及甘州提督署大堂等处题联。在甘州,廖树蘅主要与周达武、潘效苏、施补华、张璪光等诗友相与唱酬。这段戎幕生活期间,廖树蘅现存楹联虽然只有8副,但是多副作为近现代名联而被联家推崇,并被多种楹联选集收录。如:

题甘州提督署一园桥亭联

胭脂在北,祁连在南,四郡襟喉归揽结;

旅宿非舟,陆居非屋,三山楼阁浸虚无。

此联作于清光绪九年(1883)冬间。廖树蘅自注云:“甘州,汉之张掖,为河西四郡之一,晋称北凉,为沮渠蒙逊所据,古之居延塞也。祁连、胭脂南北蜿蜒千里,中空不过百余里,五凉之绾毂也。地饶水草,黑水支流穿城入,潴为湖荡,遍生菰芦,凉气袭人。若无风沙时起,风景不减江湖。提标占地宽,乾隆时提督法灵阿圈余地为园,园中有湖,周围约三十亩。近夏,绿波沄沄,秋深即冻,来年冰泮,始可胜船。沿湖亭馆十数,道光时果勇侯杨芳官此,署曰'一园’。……中为广亭,直栏横槛,觚棱四映,亭上可望城外,天山晴雪,光摇银海,真奇观也。”品读此联,河西走廊上雪山绵延、峡谷深邃的雄浑气象顿时扑面而来,瞬间把读者的情思带到了万里之外的雄关边塞。又如:

题一园肖虹亭门联

碧树摇苍空,喜四面阴浓,云气暗遮楼阁;

名园依绿水,爱一奁波浄,月明如坐潇湘。

廖树蘅自注云:“(一园桥亭)迤北有沜,纵横约三十丈,水四面环之。沜上有屋数间,榆柳大皆数围,间以文杏,浓荫亏蔽。门外菊畦,五月即花。门书'宛在中央’四字。”试想,在广袤无垠的苍穹之下,楼亭耸峙,画阁雕梁,再加上风和日丽,树影婆娑,满湖清波微荡,眼前风韵恰似一派湖湘景致,哪能不激起廖树蘅的思乡之感和诗情联意呢?

其四,以水口山治矿及清泉学署的督学生活展开,活动区间主要集中在水口山矿厂、常宁县境及衡阳市等地。在此八年间,廖树蘅与王闿运、王良弼、陈兆奎、程崇信、李次山、谭启瑞、王镇兴、邬同寿、夏寿田、姚庭熙、张康拔、张振襄、赵润生、周榥荣、廖润鸿、龙起涛等诗朋联友往来酬唱。如,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一日(1897630日)前后,廖树蘅答常宁县令龙起涛书云:“人来奉手教,兼拜楹联之赐,谨即悬之楣间,增宠多矣。”是年夏末初秋时,廖树蘅曾作和诗寄龙起涛,随后龙即复书云:“又承赐和章,奕奕有神。朱衣帘影一联,尤令我口角流沫也。阁下气魄才情,似左文襄一流,终当以此发迹。天之所眷,必因其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初夏,廖树蘅出任清泉训导,自题学署楹柱及客座联,当时王闿运赴清泉学署相访,见廖树蘅所撰楹联,称赞不已,谓“联语不类校官所拟,且不似湖南人吐属”。当即与廖树蘅欢然订交。廖树蘅于水口山矿厂、常宁及衡阳等地现存楹联20副,主要为水口山矿局大门、屏,松柏临湘楼、紫宸宫,清泉学署大堂、客座,衡州莲湖书院,衡阳长沙会馆中堂、戏台等处题联,以及当地往来人物的挽联。其中《题水口山矿局门联》《题松柏临湘楼联》《题衡州清泉学署大堂联》《题衡州莲湖书院联》《题衡阳长沙会馆戏台联》等被多种楹联选集收录。如:

题水口山矿局门联

惟精诚所感,能开金石;

兴山泽之利,以致富强。

此联作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月,时水口山矿务局公所建成,矿局办公地即由常宁县松柏镇迁至水口山矿区,廖树蘅自题局楼门联、屏联。此联现悬于湖南省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第三厅——“中国铅锌工业从这里走来:水口山矿冶史陈列馆”。

其五,以在城南书院、岳麓书院求学,长沙陈氏闲园、贡院西街罗逢元府教学以及湘矿总局矿务督办生活而展开。其活动区间包括善化、长沙、武昌、汉口等地。其交游往来的诗朋联友最多,吟咏活动亦最为稠密,谈诗论联已成家常。其诗友涵盖近现代湖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文学等诸多领域的著名人物,如陈宝箴、陈三立、王闿运、曾广钧、陈鋭、范当世、范钟、柯劭忞、梁焕奎、罗正钧、释芳圃、释敬安、释默安、释永光、汪诒书、文廷式、杜俞、朱应庚、曹典球、陈庆年、成邦干、成本璞、程颂万、胡元仪、黄运藩、黄自元、蒋德钧、李宝洤、李葆恂、廖树勋、皮锡瑞、王先谦、瞿鸿禨、沈祖燕、谭延闿、谭泽闿、王之春、吴庆坻、杨度、赵启霖、赵上达、周大烈、邹彦、袁绪钦、张祖同、张剑秋,等等。

这一时期的诗联活动,在廖树蘅的诗文、日记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如清宣统元年十月二十一日(1909123日)廖树蘅《珠泉草庐日记》云:“赴梅根燕席,他客未到,邀至书室,相与谈诗文,其家有字少莲者,赏吾所制联语,取纸亟录之。”又,宣统三年(1911)夏末初秋间,梁焕奎致廖树蘅书札中云:“《联语》笏老一联,早所佩服,近作以陶、李二联为最,其他亦非羌无故实者所可能,殆曾湘乡所谓一卷挽联行世者矣。”

廖树蘅以长沙为中心的楹联活动,整体时间跨度约为15年,其现存的楹联作品中,包括撰联41副、辑联4副。其中为长沙黎家坡湘矿总局大门、长沙天心阁等处题联及挽陈启泰、张之洞、席汇湘、张百熙等人之联,被收录到多种楹联专集中。如:

题长沙黎家坡湘矿总局门联

凭他好手仇唐,岳雪湘烟难著笔;

到此兴思屈贾,碧波香草最销魂。

此联作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廖树蘅自注云:“湘矿总汇之所,在长沙郡学后之黎家坡,所中有楼,高七十级,宴客多在楼上,窃取柳子厚记中语意题曰'高明游息之楼’。风景甚佳,雪尤增兴。”

可以说,楹联创作是廖树蘅经世思想、学术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对廖树蘅本人,而且对宁乡地方乡土文化史,西北地区湘军史,湖南矿业史、经济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坛骄子·湖湘楹联七子之五——石印文
林庆铨·楹联述录|卷四(八)
经典对联100
楹联自选
《随园诗话》中的对联录赏(三)
2020年度中国对联超级联赛战队风采——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