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在老师眼里和在学生眼里有什么不一样?

《论语》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化经典著作,目前,很多学校将《论语》列为“整本书阅读”的补充书目,要求学生完整阅读。《论语(中学生版)》因其注释、讲解更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需求,受到诸多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读完本书后,还写下了言辞恳切的读后感,今天我们选取其中的片段和大家分享。

讲了其他版本的《论语》不讲的内容

包晓宇(北京101中学石油分校教师)

从书的第一页《学而篇第一》开始,就很打动我:《论语(中学生版)》的每一篇都不是在篇名后直接进行逐章的讲解,而是在篇名后放了一页小序,介绍本篇的大体内容。

如《学而篇第一》的小序,首先为学生介绍了《论语》篇名的由来和《论语》中“篇、章、句”的概念,然后交代了《学而篇》的基本内容。前几天一个高中老师和我探讨说:“怎么学生读《论语》都快一个学期了,'篇、章、句’都分不清楚?”而程翔老师注解的《论语》,就帮助师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每一章的体例安排,程老师将它们设计为“原文”“注释”“译文”和“解读”四个部分。书中很多处的注释都提到了统编版语文教材相关内容的注解,这给了学生充分的对比空间,让学生去回忆教材所学并做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强化。同时,本书的注释对实词、虚词、语法结构、固定句式都是逐个注解。如学生学完前三篇之后,对虚词“而”“以”稍做整理,就会发现对于这两个虚词的理解一下子就清晰了,完全不需要老师再讲解。学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整理很多的实词、虚词和固定句式。

每一章的“解读”部分,程老师都会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这个“桥梁”涵盖了理解本章内容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核心理念、逻辑关系、前后章之间的联系,以及涉及的人物关系等内容。学生学习《论语》时,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是很大的障碍,而程老师的解读部分,看似小小一段,却是帮助学生打破这些障碍的重要法宝。举个例子,《里仁篇第四》的第16章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解读”,指出“利”和“义”原本的语境是在治国中,是指“让百姓衣食无忧,而对于君子,是要引导他们追求道义”。如果没有这些解读,没有关于孔子深受《尚书》影响的材料支撑,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很容易把“小人”做狭隘的理解。

除此以外,程老师这本《论语》注解,让我在很多时刻都感觉自己在阅读一本“对话录”,书中的很多“解读”都提到了程老师真实的教育经历。比如,他和学生对话,探讨如何看待那些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的人;他分享学生和父母吵架的故事;他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论语》的意义是提升自我修养……这些都给广大教师教学《论语》提供了新的思考,就是学习《论语》绝不仅仅是学习一本孔子语录,绝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净化自己的心灵。

这套书的另一册是一本薄薄的《专题学习》手册,里面包含了“整本书阅读建议、《论语》注译版本简介、《论语》中的修辞艺术”等十三个精选专题。在繁杂丰富的《论语》教学资料中,程老师选取了中学生极需要的十三个专题,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抓手。其中的自测题能让学生自主检测,帮助教师和学生达成学、思、教、测一体化。

值得信赖的《论语》注解本

杨邦俊(湖北宜都一中教师)

阅读《论语(中学生版)》,我的第一感受是无论是底本的选择,还是文本的注释和讲解,都非常尊重原著、重视故训,体现了中华书局一贯的风格。

据程翔先生介绍,这部《论语》以何(何晏)注本为底本。何注本《论语》,是历代《论语》注释的基点。再说注释。注音方面,《论语(中学生版)》尽量保留了古音。比如《述而篇第七》第19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程翔老师注释:“叶(shè)公: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王室的贵胄。楚昭王时封他到叶邑为尹,于是以封邑为姓。”释义方面,也尽量保留了故训的解读,如《八佾篇第三》第12章:“吾不与祭,如不祭。”本书注为:“如不祭:参照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 '不请别人代祭’。”本书依杨注,杨注依故训。此句何晏引故训:“包(咸)注:'孔子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使摄者为之,不致肃敬于心,与不祭同。’”程翔先生的这个注释既简洁,又守故训,便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原著。

再说解读。《论语(中学生版)》也尽量参考了先贤的集解。比如《先进篇第十一》在解读第26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时说:“曾皙用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理想蓝图: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正是他礼乐治国、以德治国的梦境。”这一段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有过精彩的解读:“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程翔先生的这个解读应该参考了这些先贤的解读,有利于学生明白孔子的治国理想。

总之,中华书局出版的这部中学生版《论语》,值得信赖,程翔先生的解读非常切合学生实际。

程老师注解的《论语》清晰易懂

寇祎然(北京101中学高二学生)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爸爸妈妈可能会说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进入小学,老师也会教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高中生,要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程老师注解的《论语(中学生版)》让我读起来清晰易懂,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对《论语》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做了非常详细的注释,并对不同文言句式结构做了解释说明,令我读起来清晰易懂。比如,在其他版本的《论语》上读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时候,对于最后一句话,注释上只有“时”字单字的解释,意思是“农时”,“使民以时”也是采取了意译的方法,译为“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读起来有些许的困惑,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个文言句式的结构。阅读《论语(中学生版)》时,看到注释上写道:“使:驱使,役使。以:介词,按照;与'时’构成介词结构作补语。时:适宜的季节。”我这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要按照适宜的季节役使百姓。程老师的注释充分考虑了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学习水平,对文言句式以及单个文言字词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这样非常利于我们来理解《论语》更深层次的意思。此句话的意思引申来讲,就是统治者要不违农时,要按规律办事。我读懂了这句话,也就读懂了孔子提倡“仁”的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论语》了。

其次,这本书对《论语》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或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启发我们进行对学习和生活进行思考。对于师生关系,《论语》中有:“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程老师在“解读”中说:“颜渊的话发自肺腑,感人至深。颜渊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一个懵懂之人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贤达,这中间包含着孔子多少心血……颜渊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描述了孔子对他的深刻影响,字字句句敲打在心坎上。”在程老师的解读中,我仿佛站在了他的面前,聆听他讲述着感人的师生故事:一个优秀的学生,当初是怎样的幼稚、浅薄甚至缺乏教养,在老师的教育下逐步成长,在德、智、体、美、劳以及情感心灵诸方面都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启发我们,对老师,我们始终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学习《论语》,不仅是为了学习文言字词及句式来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学习孔子深刻的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启迪作用。

拿它来备考也是没有问题的

李一冉(北京101中学高二学生)

对于中学生,考试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当我一翻开这本书时,就感到了惊喜。相较于其他《论语》注解本,本书增加了“解读”这一部分。如果我读完原文和注释还不理解核心思想时,通过阅读“解读”便可抓住章旨,明白“弦外之音”。这对名著阅读的微写作很有帮助。注释不仅把重要字词做了解释,有些还与统编课本的书下注释进行联系,这方便我们记牢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对于《论语》中许多较艰涩的章节,程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联系其他名著或现实,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比如程翔老师在解读“己欲达而达人”时提到了杜甫及其作品,还有法国伏尔泰。解读“父子互隐”时引用了《孟子·尽心下》中的内容进一步解说,最后还联系到了我国刑法中的规定,如果证人是被告者的配偶、父母、子女,不出庭不会被强制其到庭作证。

这本书中附带的副册《专题学习》把《论语》分类拆分,让我们能把握核心概念,学习起来更轻松。配套精选的中、高考习题也加深了对《论语》考试的认识和理解。

滑动查看《专题学习》目录


因此,我们中学生来读程翔老师注解的《论语》非常合适。读好这本书,能促进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拿它来备考也是没有问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喻老师说:一本最适合中学生读的《论语》注释本
论语注释翻译欣赏(孔子论语全集)
论语——注释版
迁移与跃升:文言文复习的应有之义(蒋兴超)
《论语》先进篇第十二④
54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