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青出纤手,妙景传素心——《柳如是绘人物园景册》考

晚明金陵先后有八位艺妓扬名秦淮河畔,其中六位都擅长绘画,柳如是以其杰出才艺和高尚气节位居“八艳”之首。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获得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授权,以安徽高级手工宣纸按原大仿真彩印此图册,可以让国内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柳如是的画作,同时也是向360年前这位奇女子致敬。

《柳如是绘人物园景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漫长的古代,女性被剥夺了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故很少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过也有例外,少数豪门世家,女子接受父兄、家塾教育,也有卓然成家的。如班固之妹班昭、蔡邕之女蔡文姬、谢奕之女谢道蕴、李格非之女李清照等人,都是其中佼佼者;另外,部分卖艺不卖身的歌妓和青楼女子,为了接待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从小接受各种才艺教育,加之成年后与文化名流来往唱酬,遂培养起极高的艺术修养,能将自己的才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唐代薛涛、明代晚期的“秦淮八艳”都属于这样一类女性。这些杰出才女给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园地增添了几抹亮色。
明代江南,经济富庶,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传统诗文、戏剧、音乐之外,绘画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吴门派、松江派、浙派等各种流派,且绘画教学也在民间普及开来,各种画谱大量出版,学习绘画者已不局限于专业画家。绘画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几乎已成为文人标配。名门大族之女除了读书作诗,多习绘画;原本只学吹拉弹唱、吟诗填词的青楼女子,此时也开始学习绘画,以迎合时代的风尚。晚明金陵先后有八位艺妓扬名秦淮河畔,她们分别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被称为“秦淮八艳”,其中六位都擅长绘画。柳如是以其杰出才艺和高尚气节位居“八艳”之首。

柳如是生平

柳如是,浙江嘉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本名杨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意。又号河东君、蘼芜君等。因家贫,柳如是被掠卖到吴江盛泽归家院青楼,成为名妓徐佛的婢女,徐佛教以诗词、书画。稍长,柳如是又被卖给崇祯故相国周道登家做侍妾。周死后,十四岁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青楼为歌妓。崇祯五年(1632),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常穿儒服男装,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纵谈时事,互相唱和。这期间,与陈子龙来往甚密,在松江同居了一段时间,后因遭陈家人反对,这段恋情遂无疾而终。明崇祯十一年(1638),柳如是结识了文坛领袖钱谦益。两年后,她穿着男装去常熟半野堂拜访钱谦益,与他正式相恋。钱谦益为其筑我闻室,两人徜徉山水,诗酒唱和,相得甚欢。崇祯十四年(1641),24岁的柳如是嫁给60岁的钱谦益。婚后,钱谦益为她筑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读书吟诗,过了一段宁静安逸的生活。后北京失守,钱谦益携柳如是赴南京,做了弘光小朝廷的礼部尚书。清兵攻陷南京后,柳如是劝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国,钱胆怯未从,柳如是奋身欲跳,被钱抱住,故未死成。钱谦益一度降清,后又听从柳如是劝告,离开北京,回到南方,暗中参加抗清活动。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钱谦益死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的产业,上吊自尽。一代才女就这样以刚烈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图册赠送对象和创作时间考

柳如是精心创作的这套《人物园景册》今藏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柳如是在《人物园景册》图一左上角题“古彝词长先生为余作《西泠采菊》长卷,予临古八帧以报之”,意谓友人古彝词长送她画卷,她为了答谢,就模仿古人画作画了八幅画赠送给对方。“词长”是对文士的敬称。题款中“古彝”两字残损,“古”字易辨,“彝”字因大部分残缺,很难辨识。陈寅恪谓“止见影印本,作长卷者之名字甚不清晰,未易辨实”,就是说两个字都没辨认出来。按,陈寅恪未见原本,所谓“影印本”,是指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神州国光社珂罗版印本。现据高清图片反复辨认,应为“古彝”两字。后来我发现,早在民国八年(1919),张兰思就已辨认出“古彝”二字,见其所编《柳如是遗集》(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据稿本影印)。然遍查工具书,未见有“古彝”名号之人。笔者于是对与柳如是来往密切之人一一进行排查,也一无所获。那么古彝此人是被历史淹没的无名之辈?显然不会这样。因柳如是眼界极高,所交皆名流。于是我另辟蹊径,尝试从柳如是友人的字号上寻求突破:既然找不到同样的,就找相近的。古人给自己起字号有时比较随意,往往起了一个字号后,会换个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原来的字,如明唐寅字伯虎,也作“白虎”;明金光辰号双崖,也作“双岩”;明闵如霖字午堂,也作“午塘”等。假如能找到与“古彝”音、意相近的字号,也就有希望破解难题。
桐荫抚琴
古彝词长能画《西冷采菊》长卷,应该是位画家。我首先找出和柳如是有交往的三位擅长绘画的朋友:李流芳、程嘉燧、谢三宾,然此三人的字号、堂名均与“古彝”无关联,可以排除。接着我又寻找出和柳如是来往较为密切的人:陈子龙、宋征舆、李雯、宋征璧、汪汝谦等,但这些人的字号、堂名也与“古彝”毫无联系,也可以排除。无奈之下我忽然发现几社领袖之一夏允彝,字彝仲,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喜。柳如是与几社成员多有接触,她应该认识夏允彝。不过再一想,其名字中虽有“彝”字,但夏允彝不会作画,也未见史料中有他与柳如是交往的记载,故也只能排除。正当希望渺茫想放弃时,我发现柳如是的恋人陈子龙有一个别号,开始我没注意到,叫“大樽”,顿时恍然大悟,“古彝”找到了,就是他!因为“彝”可以指盛酒的樽,“樽”“彝”两字又可连用,指祭享用的盛酒器,如《国语·周语中》有“出其樽彝,陈其鼎俎”,因此,“大樽”与“古彝”词义恰好暗合。接下来就要问:陈子龙会画画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史料记载,他兼工书画,善山水、人物。只是作品传世很少。柳如是为何称陈子龙为古彝而不称卧子或大樽呢?自然是因为两人关系足够亲密,才不称对方名号而另起昵称。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柳如是的活泼机灵。陈子龙平时喜欢开玩笑,爱说谐辞隐语,柳如是正是投其所好。然而,“古彝”这个称呼只有柳、陈两位当事人知晓,且未见第二次使用,这就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今日揭开谜底,不亦快哉!
此图册未题具体作年。陈寅恪言柳如是在画上钤“柳隐书画”,“柳隐”乃“隐于章台柳之意”,也即尚未离开青楼,与钱谦益结合。笔者以为陈氏所言不确。以柳如是之清高,给自己起别号绝不会如此自贬身价。她所谓的隐,应是隐于江湖之意,不可能称自己隐于青楼。不过,陈寅恪认为“此画虽难确定为何年所作,但必在崇祯十三年冬季访半野堂以前”,笔者完全同意。因柳氏去常熟半野堂探访钱谦益后,两人确定了关系,柳与其他异性朋友交往的可能性就小了。当然还可以把作画时间推考得更精确些。图一题款谓陈子龙为她作《西冷采菊》图,按,西冷即西泠,指西泠桥一带,在西湖边。可见当时柳如是在杭州。根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考证,柳如是于崇祯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都曾游寓过杭州。作画时间应该就是这三年之内。陈寅恪根据柳如是《戊寅草》中《秋尽晚眺》第一首“为有秋容在画角”句,推测此画册可能是河东君(即柳如是)于崇祯十一年(1638)秋间游西湖时所作。按,此诗崇祯十一年作,这年柳如是21岁。笔者赞同此说。柳如是离开陈子龙,并非因为两人感情破裂,而是由于陈氏家庭不容,故两人分手后仍藕断丝连。崇祯十一年,陈子龙还曾为柳如是《戊寅草》作序并刊刻行世,可见两人关系还相当密切,互赠画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陈寅恪通过考证,推测陈子龙崇祯十一年秋到过杭州,并且有可能和柳如是见过面。现既已知赠柳如是《西冷采菊》长卷的人就是陈子龙,则两人极有可能曾经在杭州会面,且一起去西泠赏菊,归来后陈绘图赠柳,柳则以临古八帧回赠。
我推测,陈子龙赠给柳如是的画卷《西冷采菊》被柳如是带到了钱谦益家,很有可能就珍藏在绛云楼中,后来该楼失火,画卷和许多宋元善本一起化为了灰烬。柳如是这本图册遂成为他俩恋情的唯一见证。末幅“花丛听箫”画的或许就是柳、陈两人在松江南门外的南园同居时的一段经历。画中之楼或为南园内的读书楼,是陈子龙、柳如是与几社成员读书论文、吟咏游宴之处,也是他俩的居所。柳如是在楼中吹箫,陈子龙在楼外花丛中静听,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但好景不长,这样浓情蜜意的生活只持续了不到半年就戛然而止。
秋日荡舟

图画之内容及艺术特色

图册共八幅,原册页封面有藏家题“河东君仿古真迹”,题者不知何人,曰“仿古”,与柳如是自言“临古”倒也相合,然并未涉及图册内容。宣统元年上海神州国光社珂罗版印行时,命名为《柳如是山水册》。现在一般称为《柳如是人物山水册》。然细观所绘实际内容,山水画仅两幅,余皆园居图景,与文徵明《拙政园图册》类似,画中大多有篱笆、围栏或矮墙与外界相隔。这种隔断在传统绘画中具有象征性,是园林区别于纯自然的标志。故本图册命名为《柳如是绘人物园景册》似更贴切。柳如是描绘了文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居住在园林山水间,读书、写作、荡舟、垂钓、弹琴、养鹤、怀人、吹箫,宁静安逸,无世俗烟火气。她与陈子龙享受过一段才子佳人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后来嫁给钱谦益,居于红豆山庄、绛云楼,也部分实现了其理想。不过与陈子龙的恋情,成了她心底永远的痛。
花丛听箫
本图册柳如是自称临古,也即模仿古人画作,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有数端可为抉出:
一、采用平远视角,构图饱满,营造出小中见大的开阔空间感。景物边缘故意不绘完整,画外部分引人想象。如图一远景用水墨晕染出曲折的河滩沙渚,辽远清旷。画二左侧篱笆未画完整,竹林只见根部,显然是以留白来表现白色雾霭。
二、笔墨简省,以简驭繁,而神韵焕然。如画二绘竹叶,只疏疏几笔,竹之精神尽现。画三绘枫叶只用红色随意点染。画四绘两山夹一瀑,淡墨轻皴,焦墨点苔,远山近滩则用水墨渲染。瀑布三叠而下,如闻其声。图五绘梧桐叶只用水墨点染,清韵袭人;栏干附近则敷以淡墨,表示夜色,甚是巧妙。画七芭蕉只画大片蕉叶,不画细小筋脉,更让人感觉绿荫浓浓。
三、设色淡雅。以浅绿为主色调,辅以赭色、红色、墨色,显得十分素雅。画一、二、六、七用淡绿色来表现满地青苔,充满春天气息。画一、四以墨色来表现滩渚、远山,有一种深邃感。画八描绘春天繁花,采用点彩法,点绿为叶,点朱为花,繁而不乱。
四、整体风格高雅绝俗,明净无尘,览之顿觉清气逼人,非画匠之作可比。虽画风与倪云林有别,而论其超离尘上之致,则柳画不遑多让。柳如是虽有学文徵明《拙政园图册》的痕迹,而风格迥异。文画琐碎繁密,匠气过浓,不及柳画空灵高雅。
柳如是的艺术才华,得到时人和后人一致赞赏。明汪砢玉《珊瑚网》录鸳上老鳏题黄媛介《烟水疏林》幅,谓“松陵盛泽有杨影怜,能诗善画,余见其所作水仙竹石,淡墨淋漓,不减元吉、子固,书法亦佳”。易元吉、赵子固均为北宋著名花鸟画家,可见对柳画评价之高。明末著名诗人、画家程嘉燧称柳如是书法瘦劲。清厉鹗《玉台书史》称柳如是“赋诗辄工”“作书得虞、褚法”。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书法家翁同龢称赞柳如是书法 “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本册前瑞洵跋谓柳画雅秀绝伦,册后云翁跋谓柳如是“每于画眉余暇,偶作丹青,一草一木,一泉一石,无画家习染。虽规之六法,间有不合处,而雅静之致,淡然可爱”,评价均十分妥帖。清邹斯漪赞柳如是诗 “闲情澹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移用于其画作,也很精准。现代作家郁达夫称,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论,柳如是可推为“秦淮八艳”之首。王国维评其为女中丈夫。陈寅恪不仅誉其为“女侠名姝”,极赞其诗歌、书法,更在晚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花费十年时间,为柳撰写了八十余万字的专著《柳如是别传》,这当然不仅因为柳如是有文艺之才,更是被她在国家危难之际深明大义、坚守民族气节、巾帼不让须眉的豪侠气所感动。
柳如是的绘画成就固然依靠她的聪颖天资,但也与晚明时期江南浓郁艺术气息的熏染密不可分。当时以绘画驰名的女性很多,如山阴范道坤、吴中赵文俶、嘉兴黄媛介、金陵马湘兰、建宁林天素、钱塘杨云友、李因等,都名重一时。可以说是崇尚艺术的时代风潮推动了女性画家的诞生。像柳如是这样多才多艺的奇女子只能产生于晚明的江南。我生也晚,欲一见柳如是而不得,唯有长叹:“恨不早生三百年!”

图册递藏小考

本图册上有收藏者印章,前后有题跋,均只有字号,未留下任何姓名。藏印有“赐书楼” 白文长方印、 “韵涛珍赏” 白文方印。经查,韵涛乃蒋曾荣,庠名蒋曾荥,为苏州著名藏书家蒋重光之子。据清彭启丰《芝庭先生集》卷十六《赠奉直大夫蒋君墓志铭》载: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蒋重光已去世,其子献书百种以上,皇帝御赐《佩文韵府》一部,以示嘉奖。蒋曾荣改称其家族藏书楼为赐书楼,是十分自然的事。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称本图册为苏州藏书家蒋杲所藏,实乃误解。按,蒋杲死于雍正年间,乾隆尚未登基,也就不存在献书、赐书之事,更不可能将藏书楼改称“赐书楼”。蒋杲的藏书楼实名“贮书楼”。蒋曾荣是蒋杲的堂弟蒋重光(也是一位有名藏书家)的儿子,也即蒋杲的侄儿。图册中钤四枚 “韵涛珍赏” 白文方印、三枚“赐书楼” 白文长方印,册后蒋曾荣的朋友云翁跋又谓“韵涛老兄嘱题是册”,皆足以证明此册乃蒋曾荣收藏。而朱文 “吴中蒋氏珍藏”长方印应该是他的家藏印。
宣统元年神州国光社珂罗版黑白印本《柳如是山水册》末幅右侧题:“宣统元年得于都下,审其印章,知为高祖王父旧藏,摩挲手泽,喜而记之,斧。”按,斧为蒋斧,字伯斧,又名蒋黼,曾协助罗振玉创办农学会,作为该会的骨干,于1897年参与创办了《农学报》。后任职于晚清学部,与罗振玉同为四品咨议官,曾担任京师大学堂教习。与罗振玉合辑有《敦煌石室遗书》,编撰有《中国教育史资料》等,1911年病卒。图册于何年从蒋家散出,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在宣统元年(1909)又回到蒋家后人蒋斧手里。只可惜两年后,蒋斧病逝,图册又易主。
前跋二有朱文方印“井苏父”。查《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未见“井苏”,只有“井甦”,按“ 甦”为“苏”之异体,意同,而号“井甦”者为瑞洵。再查瑞洵(1858—1936),博尔济吉特氏,字信夫,号景苏、井苏,又号坦园、金山使者、天乞居士,满洲正黄旗人。为文渊阁大学士琦善之孙。父亲恭镗历任乌鲁木齐都统、西安将军、黑龙江将军、杭州将军。瑞洵于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中进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顺天乡试考官、国史馆协修、科布多参赞大臣等。主要著作有《散木居奏稿》二十五卷,《犬羊集》、《犬羊集续》各一卷。为官政绩颇著,然因直言敢谏,遭人忌恶,因案中伤,被革职遣戍,后交刑部严讯,奉旨仍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前跋二末有“九壹生”(即九死一生之意)、“累系余生”(即囚系余生),乃其生平真实写照。又前跋一有印“故将军”,盖因瑞洵父曾任将军。图一上方双龙拱字椭圆印为“郤特”两字,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异译,是蒙古成吉思汗一族的姓。以上诸印与瑞洵生平及其父职均相合,故前跋一、跋二与后跋二均可断为瑞洵手笔无疑。又从蒋斧题字被割去,盖上“郤特”姓氏印的情况来推断,显然图册从蒋斧家散出后,被瑞洵购入并重新装帧,原末幅图被移作首幅。
闭门吟诗
图册最后一次现身市场是1992年12月2日纽约苏富比拍卖会,拍品编号31,出自Jean-Pierre Dubosc(让-皮埃尔·杜博斯克)的收藏。杜博斯克(1904—1988),中文名杜伯秋,法国人,著名古董商卢芹斋的女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驻北京的法国大使馆任职,兼任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总务长。他精通中文,喜爱收藏和研究明清书画,与吴湖帆、王季迁、张珩等收藏家均有交往。1946年返回法国,致力于中国明清书画的鉴藏和买卖。推测瑞洵去世后不久,柳画再次流落市场,被杜伯秋购得,后带到法国。杜氏去世后,其藏品分批送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此图册被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今隶属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购得。
综上所述,本图册从乾隆以来的收藏链条已非常清晰:
蒋曾荣(韵涛)——蒋斧——瑞洵——杜伯秋——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而乾隆以前的递藏情况因资料缺乏而难以追踪。
柳如是是位极富灵性的才女,留下的诗歌作品有《湖上草》《戊寅草》,另有尺牍若干。她的绘画作品传世不多,且真赝难辨。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一书中曾六次提及本图册,但他只见到清宣统元年神州国光社珂罗版黑白印本(名《柳如是山水册》),印刷不够清晰。陈寅恪虽然将图册作为研究材料来使用,但对其真伪并未作出明确结论。笔者以为,作伪一般以单幅作品为多,而整套册页作伪,每幅均题原创之诗,难度高,除非有真本可临。而本图册绘画、书法、诗作水平都不一般,不似临摹而来。且前述“古彝”乃柳如是给陈子龙所起昵称,不见于他处,更非造假者所能知晓。有人指出,画上题字与通常所见柳如是书法相差较远。笔者以为,究其原因,一者可能柳如是书写时年岁尚少,书法未脱青涩,二者因系蝇头小楷,用硬毫笔书写,故笔画线条难以变化,显得有骨乏肉。这种差异反而更能证明此册为柳如是真迹,因为仿者总是仿典型字体,那样更容易让人相信。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此图册应为柳如是真迹无疑。
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获得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授权,以安徽高级手工宣纸按原大仿真彩印此图册,可以永久保存。为方便今人欣赏,给每幅图拟出标题,并添加释文、注释与赏析。出版本图册,相当于把漂泊海外的河东君接回家,可以让国内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柳如是的画作,同时也是向360年前这位奇女子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湖图册,好清新
宋懋晋《西湖胜迹图册》欣赏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陈枚(约1694—1745年),字载东,号殿
陈寅恪《赠蒋秉南序》
陈寅恪|赠蒋秉南序
陈寅恪:赠蒋秉南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