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目录

该书摒弃传统的关于中国上古文明与夏商周历史观的既有成见和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本着考古材料、历史史实和神话资料给出的线索,提出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见解,重新建构了中国上古史发展的脉络与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认为,盘龙城是代表殷商之前的本土古国,其诸多文化因素在被殷商征服后融入到殷商文化的脉络里古云梦大泽周边之洞庭澧阳和汉北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摇篮,从屈家岭到盘龙城是一脉相承的先楚文明,其地位类似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郭氏认为,从世界史的背景来看,亚非地区早期原生文明的发生地,都在北纬26——32度之间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而32度以北地区的文明化时间则较晚;同时,农作的发祥地与大文明的发生地,皆是在同一个大的自然区域内。以此观之,主要流经温带地区的黄河流域不太可能是原生文明的发生地,而更象是文明扩展时代不同生活方式族群来往的交通要道。文献所载之“中原”,反映的是周秦汉唐之际人们的地理观念;若溯及更早时代,从纯粹自然地理而言,中国之“中原”,应指以大巴山和大别山为西、东界的宽阔平原地,北缘到黄河南岸,而南边经汉江中下游江汉平原,直达澧阳和洞庭平原。从考古文化发展来看,中原之源更可溯及长江中游。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从彭头山和皂市下层,到汤家岗和大溪,再到屈家岭和石家河,下迄盘龙城,构成了一脉相承,以自主内生发展为主的完整脉络。该地区一直致力于发展稻作农业生活方式,在屈家岭、石家河时期相继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出现了以云梦大泽和江、汉、澧诸水为枢纽的连城邦国和交换贸易网络,从而开启了东亚最早的文明化进程,其情形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非常相似,年代亦相同。
  作者认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将“中原”之北界,拓展至豫西南和豫中地区,最北达到黄河南岸,这种鄂豫文化趋同格局一直延续至二里头——盘龙城时期。
  对于盘龙城与二里头、郑州和偃师“商”城(下简称“郑偃”)的关系,一般认为盘龙城是“商人南土”。但是,郭氏却认为,在今日的发现中,盘龙城是同时代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城邦,且在诸多方面与同地区石家河文化有继承关系,故不能将其视为二里岗文化传播的结果,商人南土的说法不能成立,盘龙城应是当时最大集权政体国文明的中央。这大国或称为“商”、或有别的自称,但这就是符合北方殷墟建都前的“商文明”,《楚辞》和《越绝书》里的汤是此地的英雄,当时石家河古城衰退而盘龙城兴盛,或许恰恰正好是汤克夏故事中所隐藏的现实,是楚这个大文明中的“商”或“汤”的朝代阶段,或谓之为“南商”,其影响力的北界到达郑州。所以,郑偃为此文明之北界,而非中央。
  在距今3500年后,北方族群来到殷墟建都,大约又再过了百年,打败盘龙城而自立为“商”,并且逐步将“南商”的故事与自己的家谱合并,以此强调“殷宗”政权的正统性,以及对于本土政权的传承。自此,原本存在于江汉流域的古老文明,淹没于后世文献之中。
  郭氏认为,这类例子在世界史中很多。失败者的神史往往变成胜利者的光荣历史。在西亚,比苏美尔文明起源晚的巴比伦亚摩利北方人也借用了苏美尔人的历史,将苏美尔的先王写成自己的圣王,以与自己的历史合并;后来赫梯人再次借用巴比伦的历史,于是两族历史便再次合并,以至于其先王的传记越加复杂化,直至现代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才逐渐还原这一历史真相。中国北方族群胜利后,不仅掌握了南方的领土和资源,同时也掌握了他们原来的文明成就、英雄故事。郭氏强调:“发展在同一的天地间的东西方文明,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

内容简介


该书运用不同的史料,从各种角度观察夏商周神话所隐藏及不予刊载的史实。作者着重于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将出土资料和传世史料相互对照,重新思考早期国家形成的历程。上编“多元文明与集权之滥觞”,由考古事实贪求中国集权政体的形成,包括殷商之前的中国记忆殷商建国的情形,并分析殷商王族的属性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中编“政权承前启后:殷周王室的关系”,从考古与传世文献探讨商周王室和两国历史阶段之间的关系;下编“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着重讨论古代历史观念的形成脉络。

本书目录


上编、多元文明与集权之滥觞
导论
壹、殷商文明的渊源问题
一、学界对殷商文明渊源的论辩
(一)中原说
(二)东来说
(三)西北说
(四)北来说
(五)东北说
(六)东南说
二、殷商文明多元的成分与整体化的趋势
三、郑偃与殷商文明的相异性
(一)出土兵器的情况及类型
(二)礼器类型及纹饰
(三)制作礼器的材料
(四)神兽崇拜
(五)王冢形状
(六)殉人和人牲
(七)人牲民族的属性
(八)马车的出现
(九)甲骨金文的出现
(十)郑偃和殷墟地的地理及路线关系
(十一)总结
贰、中原青铜早期的文明渊源
一、偃师二里头是中原文明发祥地吗?
二、江河之间青铜早期文化的背景
(一)新石器时代江北的农产演化及传播
甲、原始黍、稻农作区域,以及稻作北传的趋向
乙、沿海线
丙、淮河线
丁、汉水支流线
戊、河南新石器末期到青铜初期稻作的情况
(二)新石器南北文化的传播方向及路线
甲、文化北传和人门北移的趋势
乙、沿海线
丙、淮河线
丁、汉水流域线
(三)总结
三、“云梦泽的苏美尔”:江河联合城邦国家文明之形成
(一)长江中游新石器、青铜之际文化概述
(二)新石器晚期、青铜早期的长江中游古城文化
(三)汉水古国的社会生活
甲、考古文化类型
乙、灌溉与洪水防御
丙、农耕社会信仰、共同祭礼与神权
丁、联合城邦国家的统一性
戊、人口扩展与开拓河汉平原
己、汉水人开拓河汉平原的北界
(四)汉水古国的继承者
甲、石家河全灭之说
乙、石家河文化变迁史实背景
丙、汉水古国文明的再兴与继承者
(五)“中原”定义为“江河中原”的概念
四、江河中原:青铜早期的南北关系
(一)二里头农产
(二)“二里头类型”:文化的地理范围以及发祥地的问题
甲、江河中原青铜早期文化的共同性
乙、郑洛、江汉、成都平原地区三角形的关系
(三)江汉与郑洛地区的资源来源问题
甲、农作物和生活物品
乙、玉料和绿松石
丙、金属料
丁、总结
五、盘龙城与郑偃:郑邑的南土或荆楚的北土
(一)商人南土之说的矛盾
(二)盘龙城与早期汉水古国的关系
甲、文明的传承与信仰的演变
乙、器型的传承与演化
丙、铸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丁、建筑的传承
戊、丧礼的传承
己、总结
(三)盘龙城考古类型:殷商之前“先楚”文化的范围
六、三代、三苗、九黎与荆楚:文献的蛛丝马迹
(一)阅读屈原的疑难
(二)传世正统历史中的蛛丝马迹
甲、五帝的故事
乙、夏的传说
(三)殷商集权与古楚文明的衰落阶段
甲、殷商灭楚:汉北考古的反映
乙、殷周灭楚:甲骨金文的线索
(四)萌芽与没落:零散出土遗物之隐意
(五)总结
余论:殷商之前几种江河文明的范围及其国家化的程度
(一)青铜早期先楚、先吴、先越、先蜀文明的范围
(二)郑邑、偃邑在江河大文明的角色
参、青铜早期西北文化的历史意义
一、夏为西北古国说的矛盾
二、夏墟陶寺古国
(一)陶寺来源问题与汾河流域地区的特质
(二)陶寺铜器来源的问题
(三)陶寺出土南方文化的遗物
(四)陶寺古国兴废与气候变化
三、黄河北游“先戎”类型的族群
(一)陜北出土玉器之谜
(二)牙璋起原之谜
(三)上古文明与“先戎”掠夺集团
四、二里头:边界地区的城堡
五、总结
肆、殷商文明形成与东北青铜早期文化的角色
一、东北文明的独特性与文明之间的来往
二、夏家店彩陶之谜
三、东北金属器与青铜文明的形成
(一)夏家店早期金属器
(二)东北铸、锻技术的与金属料来源
(三)多元族群的流动区
四、殷墟建都以前的东北及太行山以东之华北地区
(一)辽西地区
甲、本土制造与南北交易的问题
乙、最早的族徽铭文
(二)冀北刘家河
(三)河北平原与周围地区
(四)太行山
总结:东北青铜早期的文明与殷商的形成
伍、殷商集权国历史的新阶段
一、独特与集权
二、异族通亲
三、神权与政权;巫师和王位
四、信仰之合
五、斩首之礼
(一)上古文明中人牲的身份
(二)先楚文明人牲斩首之礼
(三)神兽噬人头的造型与斩首礼的关联性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牲斩首礼的特点
(五)头骨饮器的问题
(六)殷商文明人牲斩首礼的演变
六、集权国家的王族问题
陆、古亚洲驾马历史和游战的生活方式
一、从驾驭马车推论殷商王族的民族属性
(一)乘马为殷商王族的特征
(二)从汉文文献看马车来源
(三)有马、有车、有马车三种情况之区分
(四)“游民”的人类属性相当殷商王族
(五)两河流域的东源与中国的西源
(六)殷商王族的关键角色
二、青铜时期亚洲乘马游战族群的活动
三、从驯马到乘马
(一)柏台文化:驯化马匹的第一阶段
(二)辛塔施塔文化与乘马车战争的起源
四、加喜特族发源地之谜
(一)哈萨克草原和两河流域的空间关系
(二)里海东岸的路线与哥诺尔土丘文化
(三)里海西岸路线与鲁查申文化
五、殷商王族与西亚文明来往之依据
(一)亚美尼亚山脉在乘马文化中的作用
(二)马商对“汉高加索大语系”形成的作用
(三)殷人与白种人接触的依据
(四)殷商王族将麦子视为赐福天瑞
(五)殷商王族对大理石的重视
(六)牛角礼器
(七)日辰的来源问题
甲、十日名号为殷商王族的标志
乙、殷人作谥名仅用十日,而不用十二辰
丙、十二辰来源的问题
丁、十二辰与十日相配意义
(八)帝星为崇高的对象
柒、殷商王族的发祥地和进入中原的路线
一、殷商马车传入中国的路线问题
二、中亚马和蒙古马的马类问题
三、殷人族群的成分研究
四、殷商崇拜老虎的渊源
五、总结
捌、殷商王族建国的动机、过程和历史意义
一、气候冷化的因素
二、殷商王族建都的考古线索:洹北古城的属性问题
三、文献线索
四、殷商王族统治中原的历史意义
五、“本土”与“外来”概念
结语
余论一、语言与文字:试论殷商文字之发源与形成
一、如何探索殷商文字的来源?
二、古文明文字产生的若干规律
(一)举例一:古埃及文字
(二)举例二:古地中海族群的文字
(三)举例三:埃兰、波斯文字的演化
(四)举例四:古西亚楔形文字
(五)多种种族、语言共享文字的若干规律
(六)总结
三、汉字文明的滥觞:神话线索
四、考古发现殷商之前文字的痕迹
(一)文字的属性问题
(二)长江、淮、汉流域早期文字雏形
甲、早期江淮文字
乙、早期江汉文字
丙、“祖”形之索隐
丁、“神”字来源之谜
戊、江河地区早期符号──兼谈眼形符号之谜
己、青铜早期时代几种线形文字的出现
庚、总结:长江流域为早期文字的发祥地
(三)黄河流域早期文字符号比南方晚出
(四)东北文明的因素
(五)河北台西文字符号
(六)长江中游文字传承的疑问
五、殷商文明的多元性、语言属性、文字系统
六、结语
余论二、殷商王族祭日与祖妣日名索隐
导论
一、十日系统的文化属性
二、学界针对日名问题的论辩
(一)生日或死日
(二)社会中的分组标志
(三)占卜选日
(四)死后卜选与生人已有日名的矛盾
三、探究日名的基本原则
(一)生人日名与日名庙号的区别
(二)不同受祀者的十日祭名
四、丧事中日象的隐义
(一)殷人十日信仰和十日一旬的时间概念
(二)殷人拜日观念
(三)日象和日名在丧葬信仰中的作用
(四)从入地到乘日升天而宾于帝——兼论“宾于帝”卜辞的隐义
五、生人日名的问题
结语
中编、政权承前启后:殷周王家的关系
导论
壹、出土史料中的商周王室关系
一、商末周初考古文物的相似性
二、语言、文字与家谱的纪录
三、殷周礼制
四、殷商甲骨卜辞中的“周”
贰、传世文献的蛛丝马迹:伯夷叔齐的故事索隐
一、《伯夷列传》为经学难题
二、夷齐传说的核心演变
三、伯夷齐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
参、从西周甲骨文看殷周王家关系
一、凤雏村甲骨文的属性问题
二、异地的文化传承
三、异氏、异姓和异族概念之区分
(一)周原卜辞的“王”是周王
(二)孤竹墨胎氏传统中属于殷人
(三)周姬氏:何以同类的殷王亲戚不属于殷人?
四、文王立殷先王宗庙的问题
(一)殷商亲属祭祖制度
(二)“多生”的身份
(三)文武帝乙宗庙的神主问题
(四)周武王日名和帝号的发现
五、“ 周方伯□”的释读问题
余论
一、殷周王室的传承
二、从殷周政变背景读宋微子开故事
三、周原政权中央的特殊性
下编、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
导论
壹、商周文献类型及历史记载的萌芽
一、甲骨刻辞
二、青铜明器之铭文
(一)族徽
(二)祭祖
(三)被赏赐后祭祖
(四)赏赐之礼与祭祖之礼
(五)祭礼记录与具体的历史背景
(六)西周中期后铭文的“历史化”
(七)散氏盘
(八)总结
三、简册
(一)甲骨卜辞里的“册”
(二)青铜器铭文里的“册”
(三)西周晚期“礼册”内容之发展
(四)总结
贰、历史时间观念之形成刍议
一、自然时间与历史时间的观念区分
二、商代文献中的历谱
(一)年
(二)岁
(三)祀
三、周代文献中的历谱
(一)祀
(二)年
四、总结
参、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
一、作册
二、史
(一)史
甲、殷商文献
乙、西周文献
丙、传世的先秦文献
(二)内史
(三)大史
甲、殷商文献
乙、西周文献
丙、传世的先秦文献
(四)御史
甲、殷商文献中的“御史”
乙、释“御”
丙、两周及传是文献中的“御事”
三、总结
余论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zptjya创建,zptjya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颠覆历史: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字都起源于长江流域
一口气讲清楚到底有没有夏朝,送给所有网友的打脸利器,给我使劲抽
郭静云:厘清时空范围以及认识古人精神文化的方法要点
中国古代文明的全新观察(蒋祖棣)
【从广汉三星堆说到武汉盘龙城:盘龙城不是...
【青铜的对话:黄河与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展开幕】让公众读懂青铜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