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游自称“书痴”、黄丕烈自称“书魔”,中国无限有趣的藏书文化
2017-07-11

翻开中国古代的藏书史,会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无限有趣的藏书文化,所谓文化实际上就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礼仪、习俗和习惯。第一就是藏书楼和藏书章。古些时候藏书比较少,藏书楼就无从谈起,慢慢积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在北齐就出现了藏书楼,到了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且藏书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

关于藏书楼如何选址,结构是什么样,要盖多大的规模,藏书家都有讲究,其中特别带有文化意味的就是藏书楼号的命取。藏书楼的名称能够反映出这个藏书家的藏书志向、兴趣和爱好。有些藏书家称呼他的藏书楼为“尊经阁”或“读书堂”,反映出他爱读书,或崇敬经典这样的志向。有些藏书家给藏书楼起名字则比较喜欢“夸奇斗富”,就是炫耀藏书特别厉害,如有人叫他的藏书楼“万卷堂”,还有“十万卷堂”,甚至有人就叫“五十万卷堂”。还有一些书楼的名字是用来表示他藏书的精良的。如黄丕烈的藏书楼号叫“百宋一廛”,意思是一百部宋版书藏到一个屋子里,实际上他曾经收藏过两百多部宋版书,“百宋一廛”是一个书号。有一个和黄丕烈同时代的藏书家叫吴骞,他的藏书楼号叫“千元十驾”,典故出自荀子《劝学篇》,“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表示一种锲而不舍、赶超的心情。黄丕烈看了这个“千元十驾”以后也很高兴,他写了一首诗说“千元百宋竞相夸,引得吴人道是娃”。

藏书家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藏书章,每一个藏书家都有几方藏书章,甚至有些人有一两百个藏书章。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随着藏书文化的发展,藏书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甚至宣泄一些情绪,所以藏书章就越来越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清朝后期有个藏书家叫杨继振,喜欢在他的藏书上盖满藏书章,所以他的藏书是“钤朱累累”。少量的藏书印可以达到一种美的效果,但如果你盖得很多就会影响对书的内容的阅读,所以叶德辉就批评杨继振这种“钤朱累累”的做法,认为这是“美人黥面”、“佛头着粪”,煞风景的事情。叶德辉主张藏书章要“去闲文”,“寻隙处”。

藏书章的印文也是反映藏书家思想和文化意蕴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印文的内容分为:以姓名字号来入印,这是最简单的。以印主的里爵来入印。还有一种办法是比较有学术价值的,以鉴赏的标志来入印,如明末清初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他把书鉴定为宋版书以后,会盖上“宋本”二字,元版书他会盖上“元本”二字,这就给后人鉴别版本提供了一种依据。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是以箴言警句来入印,表达自己的一种志向和爱好。如毛晋有一个印叫“开卷一乐”,表示他读书的心情;清代藏书家席鉴有一个印叫“学然后知不足”;清初学者黄宗羲的印文说“难不忘携,贫不忘买,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此心曲”等。还有的是对子孙后代很严厉的教训,如清代藏书家王昶有一章印,印文说“如不材,敢卖弃,是非人,犬豕类,屏出族,加鞭箠”,措辞非常严厉。

古代藏书家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一些藏书的习俗,有些我们现在看来很古怪离奇,但反映了他们爱书惜书这种深厚的感情。这类习俗嗜好里,首先就是绘画。古人得到一部稀见的书,经常要绘画,好多藏书家有这个习惯,如毛晋和黄丕烈。第二就是征诗,得了好书以后招朋唤友,大家聚在一起作诗唱和,来吟诵这本书,或得书过程的艰辛、离奇。黄丕烈就有唱和诗,在他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里有二十多首藏书的诗,记载他得书的艰辛。其实藏书征诗的这个习俗在宋朝就有了,南宋诗人陆游,就有不少藏书和读书的诗。第三个习惯就是有赛书会,温汝遂在《剑光楼笔记》就记载了清朝时候广州的一个赛书会。总的来说,古代私人藏书的藏书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书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很多藏书家自称为“书痴”,如陆游,还有黄丕烈自称“书魔”,孙从添自称“老蠹鱼”,这都反映了藏书家用情于书、执着专注的感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诗人、藏书家,南宋文人尤袤
吴骞与拜经楼
藏书家的心事
谈藏书印的使用
海外遗珍 ——清代摹抄明写本《永乐大典》
煌煌古籍累累朱迹 古籍善本上的藏书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