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姬周为例说世系
公众号2017-07-18

世人修谱尝试寻找完整世系,略精明的则按照史书记载相关时间来计算凑合,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其实,上古祖先只需溯源正确就行,何必一定要完整世系呢!不仅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将空缺者填补,给祖先安排世系,给祖先取名讳,到头来自撰了祖先历史,徒劳一场,还留给后人作误导。

许多姬姓分支姓氏都尝试着从黄帝到周文王的完整世系,笔者见过多种版本并不统一,而且与史书记载的都有出入。现以姬姓为例,世系谱按照史书记载的为准才是上策。

姬周先祖史书记载世系如下:

《山海经》第十六《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一作“漦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传说中帝俊化身为帝喾高辛氏和帝舜两个帝王。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按照两本文献,整理姬周先祖人物世系为:

帝俊与元妃姜嫄,生子:长子后稷名弃(帝喾嫡脉之首),次子台玺(生子叔均);

姬弃(姬周首任后稷官职的先祖)……后稷(夏朝世袭后稷官职的先祖)……不窋(姬周夏朝末任后稷官职的先祖)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与妃有邰氏之女太姜,生子:长子泰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妊,生子:长子昌(周文王),次子东虢仲,三子西虢叔,四子煇(耀)。

1、姬周先祖有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姜嫄

姜,姜水(居地名);嫄,本义为“起初”。“姜嫄”是后人对先祖的一种后加称谓,体现人类的尊母情怀。而围绕姬周始祖母姜嫄的历史争议焦点无异于“后稷遭弃的原因”。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关于后稷遭弃的原因,史上有数十种观点,其共同之处,即均认为后稷遭弃乃因其生而无父或不能确定其乃姜嫄与帝喾所生。其中,以肇始于汉代王逸的“生而无父”观点影响最大、从者最众。而只有一种观点最客观反映历史和体现历史文献。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纪晓建《后稷无父遭弃说质疑》有明确论证,摘要如下:

《楚辞·天问》: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王夫之《楚辞通释》释“既惊帝切激,何逢昌之?”云:“惊帝切激,谓稷为高辛所骇异,激怒而弃之,何卒逢天佑,而福泽之长如此?天祚有德,祸福不测,存乎其人而已。”

……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说,《天问》之后四句“是后稷降生神话之异闻。似后稷之初生,即有‘冯弓挟矢’之奇才异能,而此‘冯弓挟矢’又似对天帝反抗之表现,故后云‘惊帝切激’。后稷虽使天帝受‘惊’而至于‘切激’,然天帝仍使之繁荣昌盛。……惜此神话古己佚亡,……其详不可得知。”

……以《楚辞·天问》中保存了不见于其他任何典籍的后稷生而能“冯弓挟矢”的神异武功的记载。

因此,后稷遭弃的原因既不是“生而无父”,也不是为了“彰显灵异”,更不是“生而不呱”(死活不定)或“时代习俗”(体质检验),而是因为其“生而灵异”。后稷出生时无论在型体、力量和智力上都大大超出了一般的新生儿,从而使其父帝喾惊恐万分,认为这是一个怪胎,于是才出现屡屡遭弃而又屡遭神灵庇护的神话传说。

2、姬周先祖有记载的第一位男性——后稷姬弃

“后”本义为号令四方,与“司”相对。“稷”为种植五谷,“后稷”也就是种植五谷的主管负责人。后稷是“农官之君”,相当于主管;农正为“后稷之佐”,相当于副主管;农师则相当于办事员。

姬周先祖“后稷”以官职代指“姬弃”是中国传统的称谓习惯。姬弃则既是谷神,又是战神。姬弃任过武官的根据: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结合上下文,是说后稷生下来以后就能拉弓射箭乃极为特殊奇怪之事。

《史记·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诗经·鲁颂·闷宫》郑玄笺:“后稷生而名弃,长大尧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赖其功。后虽作司马,天下犹以后稷称焉。”孔颖达疏引《尚书·刑德故》:“稷为司马。”王充《论衡·初禀篇》:“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

《史记·周本纪》:“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附:姬姓-【麒麟图腾】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而麒麟为天上神物,神之坐骑,伴神乃出,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主聪慧、祥瑞。另,麒麟幼时不能飞,成年方能翱翔。如,郑氏溯源姬姓,图腾相承麒麟。麒麟图腾的缘由为:

《诗经·大雅·生民》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王国维解:“帝者蒂也,像花萼全形”,“武”即兽类足迹,故“帝武”就是花萼形的兽类足印,即图腾兽麒麟。

白话释译:姜嫄(炎帝后代有邰氏之女,为黄帝曾孙帝喾元妃)踩在麒麟的足迹上有感致孕,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后稷,后稷长大后,以他为首领的部族便以麒为图腾。

后麒字“鹿”旁改作“女”旁,成“娸”,以此为族姓,姬、娸二字古文相通,故“姬”字为“麒”字变形,因而姬姓以“麒”图腾为象征。

《诗经》又在《国风·周南·麟之趾》中以“麟之趾”来喻称周文王子孙。“西狩获麟”,孔子因获麟而绝笔。唐诗人李白伤感时事,于《古风诗》中哀叹“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3、姬周先祖有记载的最后一任后稷——不窋

不窋,夏朝孔甲时期(公元前1708~前1677年)姬周部落首领。本义为“不出门”,引申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到不窋时已是“夏后氏政衰”,从姬弃到不窋,其间相距三百多年(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1年。传十九王,记471年),因此,“不窋”显然不是弃的儿子,应为最后一位担任过夏朝后稷的先人。

《史记·周本纪》:“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国语·周文》:“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公元前1600年前后,姬周开始时随夏人迁移,大抵在不窋之父逝世后,“不窋以失其官”即姬周与夏分开了,“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即在不窋的带领下姬周独自向东南迁移。

《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唐代的庆州即汉时北地郡、清代的甘肃庆阳府。此时,姬周迁到了甘肃省庆阳附近,并居住下来。

4、姬周先祖迁移后的改行者——鞠

鞠,又作“鞠陶”。夏朝末期姬周部落首领。据《元和姓纂》及《名贤氏族类稿》等古籍记载,姬周祖先后稷的孙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

《史记》载“鞠”是“不窋”之子。其父不窋率领周部族迁徙到北豳(今陕西省庆城县)的戎狄之间。鞠放弃了祖先的农业,和戎、狄学习畜牧业,直到其子公刘才恢复。

鞠陶,又是鞠氏的命姓始祖,姬周在北豳的第二代首领,人称“周老王”。鞠陶在开拓北豳事业中,功劳卓著,死后被当地人称为“三圣”之一(西周建国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把庆阳一带称北豳,把为北豳开发建立不朽功勋的周人先祖不窋、 鞠陶、公刘并称为“三王”或“三圣”)。

5、姬周复兴的开拓者及首位称“公”者——公刘

公,爵也;刘,名也。刘(劉),本义是斧钺一类的兵器,引申为“征服”。

公刘时期,周人经常受到戎狄侵扰,所居领地的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故公刘将国都南迁到豳。到达豳后,周人开始有计划的营建房屋,开垦荒地,不久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姬周的贵族们择吉日饮酒聚会,祭祀祈祷,正式推举公刘作宗主和国君。

《史记·周本纪》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之后周人开始制订历法并着手建立军队,亦积极发展农业,人口大增,以致四周人民纷纷前来归附。孟子肯定了他带领姬周人勤劳致富的功绩,称“公刘好货”。

《诗经·大雅·公刘》中公刘在北豳时候:“笃公刘,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积迺仓”,国于豳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迺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赞扬他勤劳忠厚。且姬周祭祀时“执豕于牢”,即公刘时姬周有了家畜养殖。

6、姬周居豳都时还有记载的首领

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即庆节至公叔祖类八位是姬周在公刘迁都于豳后,在古公亶父之前的周君,皆为父死子继。《史记·周本纪》仅载其世系而无载事迹。

毁隃,《史记集解》:世本作“榆”。索隐系本作“伪榆”。

公非,《史记索隐》: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也。”

高圉,《今本竹书纪年》:“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即祖乙十五年(前1389),册命邠侯高圉。高圉死后,被商王追命,褒称其德。高圉死后,由他的儿子亚圉继立。按商朝体制,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说明此时的“周”部族已经受命于商朝,称“邠方(即方国)”。卜辞亦有“侯邠”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冬,王归自东都。立高圉庙。”高圉和周太王是能遵循后稷功业的人,周人报祭他们。周成王七年冬,立高圉庙。

亚圉,《世本》作“亚圉云都”。《今本竹书纪年·盘庚》:“十九年,命邠侯亚圉。”即盘庚十九年(前1283),盘庚册命邠侯高圉。亚圉死后,由儿子公叔祖类继立。

公叔祖类,《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史记索隐》:系本云:“太公组绀诸盩。”三代世表称叔类,凡四名。皇甫谧云:“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曰太公”也。《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十三年,西戎来賔,命邠侯组绀。”即商祖甲十三年(前1169)。

7、周太王——亶父

亶父,又称“古公亶父”。因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周灭商朝后,认为“王气”始于亶父,故追尊为太王。《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民皆歌乐颂其德业,周朝兴久之因也。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岐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

王国维的《今本竹书纪年》:“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商王武乙(公元前1148~前1113年)。

《后汉书·西羌传》中也载有:“戎犬寇边,周古公亶父逾梁山而避于岐下。”

《诗经·大雅·緜》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因地处周原,定国号为“周”。而“自土沮漆”,“率西水浒”又可知姬周全部迁移路线为:邰敦煌—北豳—豳土(杜,杜水)沮(沮水)漆(漆溪)梁山—岐下。

古公亶父国于岐后,采取了新措施,《史记·周本纪》:“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开始了姬姓和姜姓的世代联姻——“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孟子曾赞太王不娶妻妾,专爱妃子太姜,故而“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古公长子泰伯,次虞仲;少子季历。季历娶太妊,皆贤妇人。太妊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太伯,亦作“泰伯”,《史记·太伯世家》:“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荆蛮领袖,吴国先祖,故后人称“吴泰(太)伯”。

仲雍,字仲雍,荆蛮领袖,吴国先祖。与兄泰伯同避荆地。武王灭商后,因其后人分别受封于“吴”和“虞”,故后人又称他“吴仲”、“虞仲”。

8、殷牧师加封西伯——季历

季历,字季历,商朝牧师(地方长官,掌管西部地区的征伐之事),故尊称“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关于公季事迹,《竹书纪年》记载有:

(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前1115),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

武乙三十五年(前1114),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太丁(即商王文丁)二年(前1112),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太丁四年(前1110),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太丁七年(前1107),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一年(前1103)》记载:“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

公季伐戎有功,商王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后监禁之,遂死。周武王灭商后,又追尊“王季”。

公季娶太妊,生子:昌(周文王)、东虢仲、西虢叔、煇(耀)。卒葬鄂县之南山,寿九十八岁。

9、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姬姓名昌,商末周部落首领。继承其父季历的伯爵,故称“西伯昌”。

任用太颠、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国力日盛,却为纣所忌,囚之于羑里,囚禁期间,写下周易一书。后献“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宝物及疏通朝臣始得获释。

先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邗,又击灭崇,修建都城丰邑,并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等流域,作灭商准备,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曰:“纣囚昌于羑里,昌为《易》卦辞。”苏辙《古史》曰:“文王方幽囚忧患,乃因古八卦为六十四,为之卦辞、爻辞,谓之《周易》。”传说现在通行之《易经》及《后天八卦》(故又名《文王八卦》)皆为文王所著(先天八卦则属于远古河图洛书)。

临终前嘱其次子姬发早图灭商。发继位后,秉承父志。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武王见时机己到,发兵行都朝歌,讨伐纣王。两军战于牧野,商军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首先追封父亲为“文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自称武家为周文王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荀子·儒效》载:“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大概共封了56个新国。姬姓诸侯国中,多为文、武、周公之胤,且多为周公旦摄政时所封(据福安蔡氏资料声辩,周公此行是为其儿子分封,所以引起管叔鲜、蔡叔度、霍叔三兄弟的不满,被周公以联合武庚殷民及东方夷族叛乱为名,兴师讨伐,处决、放逐等)。

周文王所封诸侯国主要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郇等。

武王所封诸侯国主要有:邗、晋、应、韩等。

周公旦所封诸侯国主要有:鲁、凡、蒋、邢、茅、胙、祭。

功臣、前代贤王及归附小国多为异姓诸侯国,主要有:齐、吕、申、陈、宋、蓟、焦、祝、杞、纪、许、楚等。

另外还有一些诸侯国,如越、英、舒、黄、江、息、徐、莒、奄、郯、莱、六、郧、孤竹、邾、缯、祝其、费、颛臾、鲜于等,或弱小附庸大国,或周初不承认周王室而遭到镇压为诸侯国,或有实力但并被不周王朝承认独立的邾国。

西周自康王之后封诸侯国逐渐减少,主要有:郑、梁、秦。

传承文脉延承血脉

因修撰者的水平差别,多数修谱只是延承血脉,并未把家族文化传承,甚或进行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使得原初的祖先崇拜信仰越来越衍化为宗教迷信。

一.章龙谱局的编撰风格

完整体例;规范书写;

统一格式;追溯祖源;

考证人文;一对一核对。

二.电子家谱与传统家谱的对比优点

利于保存;方便查看;

随时纠错;随时上谱;

照片留传;一次性花费。

三.章龙谱局的业务风格

拒绝史实编造;

不接低级编撰;

树立正确信仰。

点击播放GIF/1K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族和犬戎:谁才是黄帝的后裔
百姓之祖,姬姓起源探究
【家谱国际】弄懂了姓氏文化,才知道什么叫血脉相连
【 豫南杨先生】《谱牒历史 氏源姓始 华夏杨氏 专辑》【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2023100106
周太王姬亶(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小邦周”的发家史 作者:舒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