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香交大

今日正式登陆魔都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时间:2017年06月29日- 10月08日

09:00 - 17:00

地点:人民大道201号 上海博物馆

免费!免费!免费!

播放GIF

本次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中国深圳生产的太阳能充电电灯,纵横200万年,横跨5大洲,向世界观众讲述人类文明历程。那么大英博物馆有哪些吸睛展品?娇薇已经给你们罗列好了~

青铜簋

这件青铜器皿叫做簋,是中国商、周时代用来盛食物祭品的礼器。簋内部的铭文记载了武王的兄弟康侯(康国的君主)和沬司徒因论功行赏分封到卫国(今河南省)。铭文还记载了商朝残存者发动的叛乱,周王成功将其镇压。在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 年),偶尔会制作有铭文的青铜器来纪念重大事件。这些青铜铭文用来传达青铜器主人的政治和社会功绩。公元前1050 年,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这个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变得更加普遍。今天,这些有铭文的青铜器都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大英博物馆最古老的展品

这一石质砍砸工具,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工具是大英博物馆最古老的藏品。这些石质工具制作于大约两百万年前,是我们人类祖先所制作的最古老的物品,一直保存至今。这些石质工具是技术产生的证明,对工具的使用表明我们是人类而不是其他动物。它们证明了不仅人类起源 于非洲,而且人类文明也起源于非洲

这一石质工具是路易斯·利基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一个人类早期的露营地遗址发现的。这个工具的制作者使用了另一种坚硬的石头把一块玄武岩(火山岩)卵石两边的碎片敲掉,做出了一个锋利的边缘。 这个边缘是经过一系列用力的均匀打击而形成的。这种均匀的打击是经过训练的。这表明它是刻意制成的人工制品而不是偶然天成的。这一工具有很多用途,例如从树上砍树枝,从大型动物身上割肉,或者为获取骨髓脂肪粉碎骨头——这是早期人类饮食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类最早的史诗:洪水石板

这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的楔形文字碑。它是《吉尔伽美什史 诗》的第 11 块石板。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一位传奇的乌鲁克统治者的冒险故事。这块石板描述了吉尔伽美什是如何碰到乌塔那匹兹姆的。乌塔那匹兹姆就如同《圣经》中的诺亚,被预先告知将会有一场大洪水。他造了一艘船,装载了他 能够找到的并且能够 在人类毁灭后能在洪 水中生存下来的所有东西。他在一座叫尼西尔的山上停下,放开了一只鸽子和一只燕子,但它们都回来了,并没有找到干的土地。后来,他又放开了一只大乌鸦,乌鸦没有回来,这表明洪水一定已经退去了。 1872年,大英博物馆的研究员乔治·史 密斯确认了这个版本的《圣经》似的洪水故事, 在读到文本的时候“他 兴奋得跳了起来,满屋子乱跑,并且因为惊讶,他开始脱衣服”。

沃伦杯

这个罗马银质饮水杯用同性恋的画面做装饰。罗马人对性有着和现代人完全不同的观点。在希腊社会中,年长男人和年轻男人之间的伙伴关系是被普遍接受的。在罗马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玻璃、陶器、赤陶灯以及公共建筑、私人建筑的壁画上可以找到很多性行为的装饰。这些形象可以被所有年龄和社会阶层的男人和女人看到。这个杯子因为其现代的第一个拥有者,即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爱德华· 佩里· 沃伦(1860~1928年)而得名。沃伦死后,这个杯子仍然在私人收藏家手上,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主题的性质。直至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个杯子才得以向大众展示。1999年,大英博物馆在公共领域给了这件重要作品一个永久的家。

羽毛软帽

这顶华丽的羽毛头饰属于耶鲁· 卡夫( Yellow Calf),他是阿拉帕霍族最后一位传统的首领。1927 年,他戴着这顶头饰拍了张照片,之后在1935 年去世。阿拉帕霍人自称“Inuna-ina”(我们的人),他们拥有高度组织性的军事社会,强调年龄等级和战功的重要性。他们的传统服饰包括带边饰的战争服装以及羽毛头饰等。最初这些是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例如从打败的敌人那里获取的头顶发绺等,以此来彰显穿戴者的英勇。这顶软帽由布的无沿便帽组成,周围环绕了一圈彩色的复杂的珠饰带子。通常这样的帽子会附有羽毛,在这里附上的是受到高度推崇金鹰未成熟的尾羽,末端装饰有头发,象征着头顶发绺。在19世纪,羽毛是十分珍贵的,一组12根羽毛在当时的价值相当于一匹小马。

阿拉伯铭文青铜手

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西欧的器物上开始装饰新的宗教符号,曾经流行整个帝国的旧信仰开始衰落。与此类似,在中东地区,新宗教的出现导致了地方信仰的消失。随着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尤其是最终改变整个地区宗教版图的伊斯兰教的到来,阿拉伯半岛上曾存在的数百本土神灵被遗忘了。公元2至3世纪的阿拉伯铭文青铜手,展现了伊斯兰教到来前也门地区独特

的宗教信仰。

丢勒的木版画作品《犀牛》

《犀牛》和下一页的大象都由从未真正看到过这些动物的艺术家所创作。这幅木板画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画家、版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我们不知道谁创作了下一页中的大象。这幅木板画记录的是 1515年 5 月 20 日,一头印度犀牛作为葡萄牙国王的礼物到达里斯本的情景。

丢勒在纽伦堡只是听到了他人对犀牛的描述,就据此创作了这幅木板画,可能还有一幅素描。这并不是对动物的准确描述,但是他充满想 象的创作是如此具有说服力,以至于接下来的 300 年中,欧洲的插图画家们即便见到真正的犀牛是没有鳞片和铠甲的,他们还是一直模仿丢勒的 木板画。它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犀牛形象,部分是因为丢勒作为艺术家的 名望和声誉。这幅木板画是大英博物馆目前保存的全世界上百万件画作 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镀金木乃伊面具

古埃及人用木乃伊面具来保护死者的面部,如果木乃伊的头部已经毁坏或遗失的话,也可以作为其头部的替代物。古埃及人认为灵魂(ba)不会死,并且可以离开坟墓,但为了能够回归,必须能识别它的主人。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木乃伊面具很少是符合其实际形象的肖像,却常常具有理想化的特征,就如同这个面具一样。这个面具由好几层亚麻布制成,外部有一层薄薄的石膏(木乃伊盒),可能在当时经过油漆或者镀金。对黄金的使用是与太阳神拉(Re)的信仰密切相关的,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神拉有着纯金的肉体,木乃伊希望与太阳神拉联系起来。这个镀金木乃伊面具上的束发带刻有祭文,面具的顶部有一只带翅膀的圣甲虫做装饰,通过它来和太阳神联系。

守护者木雕

这一罕见的木雕有近2500年的历史。这类雕像在中国古代的楚国通常作为守护者被放置于墓穴中。楚国相当于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省。在这个雕像制作的年代,楚国统治着中国一片广大的地域。楚人尊崇并敬畏很多神灵,通过巫师与神灵沟通和协调。头戴鹿角似乎在萨满教仪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类似干漆鹿角的木雕可能代表了巫师,或者他们的权力。楚人以其悠久的雕刻传统和木雕工艺而闻名,其中包括许多现实动物的雕塑,例如鹤和鹿等。

黄金剑柄

在中国古代,黄金并不如玉或青铜那样地位高。黄金主要用于装饰,例如镶嵌,或者在青铜、漆器上做涂层,很少单独用来制作某种物品。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21年)开始大规模使用黄金,然而制作黄金的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已经固定的青铜技术,例如用模具浇铸物品。这件黄金剑柄的两面都有明显的线条,表明它可能是在两个模具中浇铸的。剑柄是镂空的,两面都装饰有著名的“蟠龙纹”。黄金剑柄非常脆弱,极有可能不能装在真正的剑上。制作这个剑柄可能是用作炫耀或者是放在坟墓中陪葬。

有了它,就可以把大英展直接带回家!

立即购买

长按识别

J.D. 希尔 主 编

陈超群 译

定价:68.00 元

内容提要大英博物馆馆藏丰富,其中不乏精美藏品,它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从史前到现代的各种藏品。本 书 展 示 了 从 博 物 馆 遴 选 出 来 的 最 精 美 、最 重 要 的 2 5 0 件 珍 品 。 从 沃 伦 杯 到 丢 勒 的《 犀 牛 》,从 路 易 斯 西 洋棋到阿兹特克的绿松石双头蛇,以及盖尔安的猫,大英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杰作都在这里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新方式展现。本书编排独特,按照跨文化的主题分章节,使得不同时期、地点的藏品可以互相 对话,为读者欣赏这些杰作提供一种有意思的新见解。

更有系列丛书

大英博物馆古希腊、古罗马系列

等你来读

立即购买

长按识别

[英] 珍妮弗·尼尔斯 著

朱敏琦 译

定价:49. 00 元

内容提要在大英博物馆读古希腊》为《世界著名博物馆之旅系列》之一。古希腊最著名的成就不仅在于它辉煌的建筑、艺术和戏剧,其民主体制的建立和逻辑原则的发展也令人惊叹不已,它的遗产至今仍影响着现今世界。

立即购买

长按识别

内容提要《在大英博物馆读古罗马(大英博物馆原版引进) 》(作者南希·H.拉梅奇、安德鲁·拉梅奇)围绕大英 博物馆的收藏物,探索了古罗马人的起源,再通过其 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发展讨论罗 马文明的独特之处。

为了全方面满足大家对这次

主题: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博物馆

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高校博物馆育 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

支持单位: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演讲嘉宾

贝琳达·克里勒Belinda Crerar

大英博物馆国际事务部策展人。工作内容主要是利用跨学科方法进行跨类别藏品展览的策划。自2012年进入大英博物馆工作,负责管理罗马不列颠文物收藏,并担任跨类别研究项目“信仰的帝国”的核心成员。在剑桥大学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后,她对宗教图像学和罗马帝国的艺术与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

讲座简介

本次讲座将对上海博物馆即将进行的展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展开深度解读。主讲人将介绍展览形成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如何从一台备受欢迎的BBC广播节目,克服重重挑战,发展成为一场实物展览并进行全球巡展。同时,主讲人也将带领大家通过这100件珍贵展品,领略200万年中伟大的人类文明,追寻人类探索世界的伟大足迹。

展览背后的更多精彩故事

630日文治堂

Belinda将为你现场讲述

期待大家的到来


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者|李仲谋: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巡回多次,为何从来不见《女史箴图》和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鸟形杵
大英百物展8件中国文物:能否回家
这一次,大英博物馆哪些好东西没来
珍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里的十大中国宝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