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看历史大家顾颉刚在临洮上课记

顾颉刚

字号: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
生卒:公历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
简评:著名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

师承关系

  师从:胡适先生。

  师兄弟

  罗尔纲(主治太平天国史、晚清史);
  傅斯年(主治先秦史、语言学、考据学);
  周汝昌(主治红学);
  唐德刚(主治晚清史、近代史);
  吴晗(主治明史);
  季羡林(主治印度学、梵文、佛学)。

  主要弟子

  谭其骧 (复旦大学 专攻历史地理学);
  童书业 (山东大学 专攻金石考古、先秦史;主编《古史辩》第七册);
  杨向奎 (山东大学 专攻国学、红学、中国哲学等)。

这里是临洮

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 顾颉刚受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的委托,到甘肃、青海考察教育,历经十九个县市,对各地教育事业、民族情况、民情风俗等考察甚详。

期间曾多次到临洮(包括当时的洮沙县),深入各学校、文教单位进行考察、研究、交流,并试办寒假小学教师讲习会,对临洮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行走路程 初到临洮

1937年10月,他从北平出发,取道绥远、南京、苏州等地迤逦考察,历时近半年时间,于9月下旬到达兰州,开始了他为时一年的西北教育考察工作。10月2日,顾颉刚从兰州出发,随行的有中英庚款会董事、燕京大学教授戴乐仁、庚款董事会助理员李锐才、农民银行司杨钟哲、教育厅督学丁玺等一行共8人,分乘三辆骡车前往此次考察的第一站临洮。

“3日11时20分登七道子梁,稍息即行。下午3时至中铺,以前行四十里始有客店,未能于日落前赶及,即宿小店……4日:早4时30分起身,6时出发。过巴下寺、李家湾、沙塄俱未停。11时45分至洮沙县……下午4时10分到康家崖,稍息。6时30分到新添铺……。”一路景色荒凉,民生维艰,所见所闻,徒增悲感,遂得一绝句云:

车走黄沙白石间,天低云压马头山。

江南河北知何似,凝目层峦不冁颜。

  实地考察 乡村教育现状

沿途边行边考察,为时五天,于7日始到达临洮县城。

2时许,抵临洮北门外,政学两界来迎者四五百人,城中商店为悬国旗……

8日:上午参观师范及女子师范两校。下午参观初级中学、职业学校、养正小学、师范附属小学。知临洮耆老对教育极重视,捐资兴学者多,略有资产之教员又肯义务授课,遂使全县男子无不受国民教育,而杨明堂先生(斋沐)费毕生之时间精力,复倾其家产,创办养正等中小学校,规模宏大,为尤可敬也。”对临洮的教育、文化及水利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考察。

这次,顾颉刚还参观考察了岳麓山椒山祠、道统祠、哥舒翰纪念碑等,又与当时的临洮教育家杨明堂、杨瑞五及《新临洮日报》记者李林漫(即李满天)进行了畅谈交流,详细掌握了临洮的文化教育现状,并应李林漫的要求,撰写了 4000多字的《编印通俗读物的经过》,同时为临洮各界人士进行演讲、挥毫写字,历时达六天,于13日离临洮返回兰州。

顾颉刚第二次来到临洮是在时隔两月以后的1938年1月4日。那时,顾颉刚在青海西宁考察一段时间后,回兰州后,应即将开学的临洮讲习会邀请,偕周志拯、王志梁、金素兰等8位讲师共9人乘汽车再次踏上了来临洮的路。

研究教育 留下500幅墨宝

到临洮后,顾颉刚一行立即投入到了讲习会的筹备工作中,“决定(开学)时间为星期三。自1月8日至27日,逢星期不停。”并制订了讲课内容:

时事知识方面有《国际情势》、《日本现状》、《国防地理》、《中国资源与抗战前途》、《国防教育》、《边疆问题》、《军事常识》、《战时地方自治》凡八门;

教育方面有《教育通论》、《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实行中心教育制》、《物理常识及教学法》、《化学常识及教学法》、《史地及教学法》凡七门;

农业知识有《农业知识》、《农田水利》、《农村经济》、《合作论》、《甘肃合作事业》、《农村劳作教育》、《保甲制度》、《防疫常识》凡八门,

由顾颉刚、王树民、金素兰等十多人任教。又决定每晚开小组讨论会,讨论内容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农村经济及合作、边疆问题、时事座谈共八类,由顾颉刚、李林漫、周志拯等8人召集。“8日:小学教员讲习会行开学礼……予为会长,亦致辞。学员140人,讲师及来宾约30人。12时,摄影而散。”

开学后,顾先生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一边讲课一边继续考察、研究临洮教育情况。这段时间内,他给临洮各界挥毫留下了大量书法作品“终日为人写屏联,一日近百件,合前数日为学员所写者合计之,殆逾五百件……临洮市上宣纸,其将为予涂尽。”

自小在南方苏州长大的顾先生第一次在西北边城临洮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对临洮民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7日起,四大街每夜有社火,舞龙灯,四岔路口三龙会集,燃放花炮,列队歌唱,煞是热闹。”

10日,应渭源县政府和教育界的邀请,乘骡车离开临洮,取道会川赴渭源考察讲学。

24日,顾颉刚再从渭源起程取道东峪沟返临洮,于途中考察了窑店小学,并夜宿于此,次日到临洮县城。这次,本来打算回兰州去料理庚款会事务,但由于他的行动受到当时省教育厅厅长的嫉妒,加之甘肃学院正闹风潮,恐此去搅入旋涡而取消回兰计划。此时,又闻日军在老家苏州投掷炸弹,乡人死伤惨重,“我家久无消息,不知人与屋尚存否也。”心情郁闷,“姑且徘徊于洮水之上”,与临洮诸友人喝酒消遣两天,于28日一行7人又应邀去了康乐。

  永久遗憾 未实施的设计

顾颉刚在康乐考察数日后,3月6日又冒着漫天飞雪自康乐回到临洮。

眼底名山皆属我,天中皓月好分君。

他把全部身心倾注到对西北教育事业的研究和思考之中,提出了以职业教育推动西北经济的设想“欲改变此风气,惟有提倡职业教育。”

这段时间,顾先生带着牙痛病编写完 6000多字的《讲习会讲义》,接着又借用西北防疫处后院僻室,闭门谢客,夜以继日地花了将近一月时间,草拟了4万多字的《补助西北教育设计报告书》。《报告书》中在对甘、青地区自然、经济、文化现状调查、剖析的基础上,为西北教育提出了科学、具体的改进设计方案和全面、细致的财政预算。临洮农校邀其作对联,顾先生口占一联曰:

当求征服自然,莫说靠天吃饭;宁舍现成产业,必须努力开山。

这是顾先生在临洮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他在为时一年的西北考察之中花费精力最多也最难忘的一段时间。顾颉刚最后一次到临洮,是在相隔5个月后的 1938年7月30日。当时先生历时近半年考察了甘南、陇南、临夏地区的十多个县,自宁定(今广河县)取道洮沙(今临洮太石镇一带)返回兰州途中只停留一天,“向在县受训之学生及保长作讲演……下午为人作字三十余件。”后匆匆离去。


顾颉刚书法

顾颉刚在西北考察历时整整一年,历经甘肃、青海的十九个县市,加上最后一次途经洮沙时的停留,先后来临洮达五次,在临洮住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合计约93天)。顾颉刚在为时一年的西北考察工作中,给包括临洮在内的甘肃、青海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陈维山、赵怀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5)《顾颉刚自传》笔记
蒙古回回、烟鬼、浆水面:1939年临夏教育培训见闻
【档案史话】顾颉刚兰州之行及其亲笔信札
顾颉刚陇右之行 ※李军强
走进兰州一中百年史丨第三辑
理工科小伙很牛逼的博士论文致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