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穆旦,和他的抗战


中国远征军中校穆旦


了解历史,有什么用?


了解历史无益于工作赚钱,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抗战不过仅过八十年,这段锻造、启蒙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历史,为人所知,却远不如后宫历史里,真真假假的芈月、楚乔、甄嬛、窦漪房。


历史热衷她们,历史在淡漠他们——比如淞沪会战、南口会战死去的无名的战士,比如为八年战火为战争、逃亡、饥饿遇难的无名的平民。


横店影视剧以抗战为背景的神剧,有很多文化人从业,有海量的观众叫好。难道,标准化历史试卷和横店影视剧,就是抗战给现在留下什么人文遗产?


穆旦,一位以灵气和良心写诗的诗人。


为此,一些诗人朋友们对他膜拜有加。读过他的诗吗?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


这是一首为中国远征军由野人山撤退的诗歌。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还在读大学。瞬间,饱含泪水。


当时,我已经读过一些中国远征军的传记了,知道他们境遇很惨,但绝想不到那种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头颅已然开满野花的苍茫。


那时,我也写诗。被穆旦的诗作震撼,我开始渴望写一些关于抗战的东西。


抗战——无益于工作赚钱的历史,蜿蜒而来。站在今天,我似乎再也无法直视开满野花的头颅。


抗争八年,广袤、辽阔的土地上,何处不曾漫山遍野的野花。


然而,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在不经意的点滴间,抗战史终究像是一位由野人山爬涉过来的战士。


历史苍茫,望去的莽莽山峦,无边无际,野花灿烂开放,一如往昔。


那些驰骋横店抗战神剧里的编导、演员,以及那些按照课本,战战兢兢为试卷画圈的历史教师们,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曾经,民族的头颅那些明艳、怒放的野花?


为了理解抗战,我尽量去接触骡马化、机械化战争的知识,尽量去阅读更多的资料、文档和回忆录。


看得多了,再看淞沪会战,南口会战,字里行间,不仅鲜血淋漓,更有一种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头颅已然开满野花的感悟。


战争,是残酷的。


抗战是战争中极端残酷的战争。


在飞机、气球、间谍、斥候引导下,日军往往以10V1,甚至10V0等悬殊差距的轰炸机、重炮、战车等远程火力,向中国疯狂侵略。


为此,中国前后300多个缺枪少粮的步兵师有死无归地奔赴战场。


千万的头颅,开满鲜花。由此,阳光灿烂的歌唱,居然如此芬芳。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中会战、西峡口会战……


硝烟散却,山河壮丽。那些为国战死的亡灵,至今依然在明朗的天空中飘荡。


大地,处处正在热火朝天地拆迁、建设。人们早已慢慢习惯了在静好的岁月里,渐渐淡漠着往事。


穆旦是诗人,也曾经是战士。


人们容易知道查良镛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却不一定知道查良铮的诗歌,以及诗歌负载的民族的纯真、战斗和沉思。


……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穆旦在西南联大。帅气帅才,今天哪个偶像可以攀比。


查良铮就是穆旦。


抗战爆发,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穆旦由北京而长沙,又从长沙而昆明迁徙。


1937年秋冬,学校、文物、教师、学生、学者、工人、农民、家眷汇成洪流,艰苦爬涉,向西南大后方转移。


实际上,这次中国近现代史最为伟大的大迁徙、大移民,同样也是少见记载,远不如一个娱乐明星的移民、迁移的八卦,容易被人接受。


抗战爆发后的这次大迁徙,和多年前的永嘉南渡类似。承载着中国精英守护华夏文明的决心。


这次大迁徙,不仅在战乱中保护了华夏文明的火种,客观上,也为苦撑待变的八年抗战,奠定了持久作战,最后胜利的人文基础、工业基础。


当年,我祖父去广西桂林藏匿国民政府军资。我的祖母便独自携带尚是幼儿的家父、二叔,如此这般,随抗战大迁徙潮流,来到了重庆南泉。


天幸一路平安,才至于有我此刻在书房写字,与朋友隔空茶叙。


一路艰辛,家父曾经娓娓而谈。有意无心之间,我也就慢慢成年——每每在重庆朝天门向东凭眺,大江东去,我总会情不自禁追忆属于父辈、祖辈的不容易的旧时光。


西迁,沿途,很多人遇难。


他们不是战士,但是,他们在向大西南迁徙的路上,同样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前进头颅已然开满野花


那时的国人,是如何的精神面貌。


我看过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讲述抗战大迁徙的视频。他在说到清华大学西迁时,抒发了精英无处不皆精英的感慨。


据他风趣解释,大学的夫子学生,除却搬迁了教学设备、器材,甚至农学系的猪羊鸡鸭等,也驱赶上路。


数千里转移,夫子与学生,与猪羊鸡鸭等,虽然流离颠沛、餐风露宿,然而,大家同样生龙活虎。


视频里,年轻的人们的笑声,如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穆旦西迁,便是在跟随闻一多、曾昭抡等北平清华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步行团”里。


徒步3000里,师生和猪羊鸡鸭到达昆明,中国近现代史最为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此成立。


在课本和互联网上,西南联大同样也是少见人介绍。


这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战乱中联合组建的大学,成为中国近代文化与传统文明在抗战年时期的最为珍贵的火种。


归国前的穆旦夫妇。


抗战到战后,甚至延续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几乎所有中国文化、科学界的大家、学者,均与西南联大有关。


穆旦亦然。


1940年,年仅22岁的穆旦自联大外文系毕业,留校任教。


当时西南联大教师们群英荟萃,比如陈寅恪,吴有训,梁思成,金岳霖,冯友兰,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吴宓,朱自清,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林徽因,吴晗等等。


与历史对比,现在大学里的教授、专家,或者频繁见诸报端的“潜规则”丑闻,更让人为之喟叹。


就此而言,有的历史确实被遗弃在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对于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的奋争,如是过眼烟云。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更没有人去注意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1942年,24岁的穆旦和更多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穆旦在杜聿明的第5军司令部,担任中校翻译官,随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


同年5月至9月,作战失败。中国远征军主力开始滇缅大撤退。


穆旦中校就此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行军。


数万中国青年军人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在疾病、迷路、饥饿、瘴魇等袭扰下,死伤累累。


野人山,经历与目睹,成为穆旦中校再成为诗人穆旦的内心淤积的苦难。


穆旦极少向人提及野人山。穆旦向他的老师吴宓稍有透露。吴宓听了,在日记记述: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抗战胜利后,穆旦由内心淤积的民族苦难,书写了关联滇缅作战主题的著名的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这首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歌,没有选入教材。


人们知道艾青和臧克家,以及他们的名篇。但是,知道穆旦的,读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的,真的不多。


后来,穆旦去了美国。


再后来,为热情洋溢的信件邀请,穆旦夫妇回到中国。


写到这里,再写,我的手指尖触碰键盘,窸窸窣窣间,磷火闪烁。


夜已经深了。我在茫然中,偶尔看到微信好友发来的信息。她是抗日名将吴绍周的侄女。信息是一位老兵给她的怀念长官的书信。


虽然一武一文看似甚远,叱咤风云于抗日战场的青年将领吴绍周,和同样年轻的穆旦,后半生的命运却非常类似。


他们在后来,夫妇被人为分隔,过得都很苦寒。


最后,他们都在苦寒中,黯然着无声无息离开我们。


他们的身躯离开了世界,但是头颅,依然开满了野花。


这是穆旦最后的全家福。穆旦夫妇眼神蕴藏的忧郁与孩子们的纯真的快乐,形成强烈的对比。


总是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写。偶尔孤独于夜之书房,冥想之后,也会感到徒劳、惆怅。


现在,对抗战史的了解、认知,较文革以前,人们多了一份理性和反思。


很多同龄人,年轻人在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中,执着呼吁,奔劳。很多媒体人、自媒体人也在致力抗战史的研究、传播。


然而,横店影视抗战神剧在黄金时段,铺天盖地席卷态势,终于不见稍缓。


穆旦去世前,留下了最后的悲声,如是白描:


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了解历史,有什么用呢?不过是为走向明天,去寻找我们曾经走来的路罢了。


我是平淡的常人。书写与回顾抗战,实则,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生活


那么多在苦寒中,黯然着无声无息离开我们的,头颅,依然开满了野花的抗日历史的经历者,无论有名,无名,都该为我们今天报以真诚的负疚,去祭奠。


为民族与家国而逝去的人们,是不朽的。


祭奠和怀念他们,不仅是普通的生活,同样也应该是民族的良心。




文章来自公众号“流浪的橡树”

已获得作者橡树的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穆旦:经历苦难却将诗歌引向希望与胜利
程光炜:无言的悲伤
想起了穆旦
穆旦 《赞美》
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姚丹:误读与传承——奥登《在战时》与1940年代中国诗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