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水的钞本-蜗寄庐主人孙家溎的藏书故事

蜗寄庐,位于宁波市区塔前街23-24号,是甬上著名私家藏书楼,也是名人孙传哲的故居。蜗寄庐,意为狭小如蜗牛壳的屋子。第一代户主孙家溎,就是借这个典故来称呼自己的居舍。


孙家溎(1879—1945),字翔熊。祖籍慈溪龙南,原是三国孙权之后,清代中期迁入宁波城内“道署后”,即原中山公园。清晚期,在上海经商的孙家溎父亲一支,迁居镇明路三支街,后来孙家溎又迁居于“天封寺前”,在此修缮居舍,筹建书楼,即今天封塔南的塔前街(塔影巷),原有楼房近800平方米,至今尚存二层楼三合院近400平方米,四周有高墙围护,楼前有60余平方米的明堂,用作养花种草。


孙家溎曾在上海当过小职员。他生性好学,关心文献,省吃俭用购藏书籍而不惜家财,将楼上的卧室大部分辟为藏书专用,额曰“蜗寄庐”。特别在20世纪初期的兵荒马乱之中,孙家溎先生竭尽全力抢救收藏行将灭绝的善本,甚至包括宁波“天一阁”、卢氏“抱经楼”、徐氏“烟屿楼”散失于民间的珍本,其中著名的有元刻《隋书》、《范文正公全集》,明刻本《蔡中郎集》、明抄本《圣宋名贤四六丛珠》等,约有447部,共约二万卷,其中珍贵的善本占一半。此外,如不能购到的,就动手抄录。


对于“蜗寄庐”之藏书,民国《鄞县通志》有记载:“专讲版刻,初收艺术小品,渐及四部,遇有精本则以前蓄新媵以银币易而得之,故其所藏版本精美,而数量不多。尝出百金兑初印本《庚子消厦记》二册。书友以其能出高价也,于是故家散出之书,莫不先往孙氏家。”由此可见,“蜗寄庐”之每一本古籍,是一位并不富裕的小职员,呕心沥血铸成,而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月,妥善保护也备尝艰辛。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宁波城被日本人占领,为保古籍之安全,年过六旬的孙家溎与大儿子一起偷偷雇船,将藏书一批一批运到鄞县山区。有一次两麻袋书落水,父子俩好不容易捞起,翻晒一页页的湿书。当时又有国民党军队残部发现了藏书,竟要把古书烧掉,虽既送钱又求情,不幸四麻袋书已经半焦,孙家溎为此悲痛不已。


“蜗庐主人”孙家溎的三个儿子中,孙定观为老大,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次子孙传豪攻学理工科,长期离家在外,68岁就过世。老三孙传哲,生于1915年,比大哥小12岁,由于在上海工作,因此藏书都由一直居守在“蜗寄庐”旧宅的孙定观来继承。


1964年,孙定观先生逐步将整理好的藏书低价出让或捐赠天一阁。1966年文化革命浪潮袭来,为防止古籍损失,孙定观先生又将一批古籍和字画捐赠给天一阁。至今,我们在天一阁的千晋斋陈列室,可看到孙定观先生于1979年10月15日亲笔书写的《孙氏蜗寄庐捐赠图书文物记》,记录了该批捐献的古籍538种、954部,即5287卷,共1670册及字画86件。与此前捐赠的古籍,共计达14947卷,成为天一阁30万卷藏宝之组成部分。


这部1940年孙家溎手抄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虽仅有第一卷51页,但首有序言,尾有款识,拍场未见。更耐人寻味的是,全书有被水浸泡后晒干的痕迹,会不会是那两袋落水后被捞起晾晒过的古籍之一?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它已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孔网拍卖链接:http://www.kongfz.cn/30123913/,欢迎参拍,无托保真!


=================

东北莽夫,寓居上海,杭州工作。

孔网上有个书摊叫“之江飞雪”,是我藏书贩书的中转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好造假的藏书人:丰道生
【书楼】孙氏蜗寄庐:两代递藏,终归天一(上)
丰坊 万卷楼
寻访蜗寄庐
大有可为的古书收藏
宁波学研究→藏书文化→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