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世文明史09

第四节经学、史学与文学艺术

一、经学的发展

随着两汉经学的衰微,玄、佛二家思想蓬勃发展,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取代居正统地位的儒家经学,因为儒家经籍宣扬的伦理道德既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又不像玄学那样带有消极因素,更不会像佛教那样影响国家的租赋收入与兵役来源。这样,经学在糅合了部分玄、佛思想后,又得以进一步发展。

       范晔(398年—445年)

曹魏代汉后,即多方搜集战乱中散佚的各种儒家经籍,藏之于秘书省的三个书库中,由秘书郎郑默予以校雠、分类、整理,制成图书目录《中经》。西晋秘书监荀勗,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新簿》,将群书分为四类,“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隋书·经籍志》)。后世称经、史、子、集为“四部”,即源于此。私家藏书也很丰富,如范蔚藏书7000余卷,张华搬家时,“载书三十乘”(《晋书·张华传》)。

典籍既富,魏晋文人学士,包括著名的玄学代表何晏、王弼等,又纷纷对儒家经典潜心研究,作了大量的诠释注疏、文字训诂等工作。如曹魏王朗、王肃、王弼,孙吴虞翻、陆绩等,均为《易》学名家。《古文尚书》据说即为晋人伪作。曹魏糜信,注《春秋谷梁传》12卷。魏晋间注《论语》者,多达十余家。今传儒家经典代表——《十三经注疏》中,就有多部为魏晋人注疏,如《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春秋左传》用晋杜预注;《论语》用曹魏何晏等注;《尔雅》用晋郭璞注。这就说明,魏晋时期的经学,不仅继续发展,而且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二、史地名著

这一时期的史学著作十分丰富,据后人统计,自班固以后,范晔以前,仅著述东汉这一时代的史书,就有18家之多,总计1000余卷。如孙吴谢承的《后汉书》,西晋薛莹的《后汉记》、华峤的《后汉书》、司马彪的《续汉书》等。另外,又有曹魏王粲的《汉末英雄记》、乐资的《山阳公(即汉献帝)载记》等。上述诸书,大部分惜已散佚,但却给以后范晔撰修《后汉书》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况且,范晔在完成1080列传后,即因事被杀,后人又将司马彪《续汉书》中的30卷志补充进去,这样,《后汉书》才得以完整的120卷本名列正史前四史之一。

在三国史方面,有西晋阴澹的《魏纪》、曹魏鱼豢的《魏略》、王沈的《魏书》,孙吴韦昭的《吴书》,蜀汉王崇的《蜀书》、谯周的《蜀本纪》等十多种,最著名的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为博采众书之长的集大成者。陈寿是蜀汉巴西人,入晋后为著作郎。他用了一二十年时间,才先后完成了《蜀书》15篇,《魏书》30篇,《吴书》20篇,共65篇,合成《三国志》。《三国志》不但保存了三国时的史料,而且“文质辨洽”(《文心雕龙·史传篇》),当时便有人将陈寿与司马迁、班固称为良史。难怪《三国志》一出,其他的同类众史皆废,唯独陈寿此书加上裴松之注流传至今,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

杂史方面,尚有谯周的《古史考》,属于历史考证的性质,开古史考证之先河,并提出对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在史籍中有一定的地位与价值。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原书已佚,后人辑出佚文10卷,自开辟至三皇五帝,下迄汉魏,另有《补遗》、《考异》各一卷,可补充正史之不足,是继《古史考》后又一部史考著作。

汉魏时期,地理著作刚开始出现,《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地理志》,尚未出现系统的地理学专著。西晋挚虞可以说是中国地理学的创始者,他修撰了一部《畿服经》,内分州郡、封略、国邑、山陵、水泉、城郭、道里、土田、民物、风俗等十余门,计170卷。从此往后,地理志一类的书籍才有编著体例可循。随之出现于晋代的地理书籍有周处记风俗的《风土记》,陆翙(音huì)记宫室冢墓的《邺中记》,佚名的又有《太康土地记》、《三辅故事》、《三辅黄图》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时期思想史料介绍(赵岂之(中国思想史)部分粘贴)
胡宝国:《三国志》裴注研究
《易经百题》(61) 易律夫撰
重探汉代经学中的赋比兴说 | 张健
【书版】诂经精舍:刊刻《经籍纂诂》,校勘十三经注(上)
经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