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论:张炎《词源》

《词源》是一部有影响的词论专著,著者张炎(元代)。
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部分。
上卷是音乐论,其论词律尤为详赡;下卷为创作论,所论多为词的形式。


《词源》在词的形式研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

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

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分。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

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第二要择律。

       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官为宜也。

第三要填词按谱。

       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或谓善歌者,融化其字,则无疵。殊不知详制转折,用或不当,即失律,正旁偏侧,凌犯他宫,非复本调矣。

第四要随律押韵。

       如越调水龙吟、商调二郎神,皆合用平入声韵。古词俱押去声,所以转摺怪异,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称赏之,是真可解颐而启齿也。

第五要立新意。

       若用前人诗词意为之,则蹈袭无足奇者。须自作不经人道语,或翻前人意,便觉出奇。或只能炼字,诵才数过,便无精神,不可不知也。更须忌三重四同,始为具美。

《词源》下卷原文欣赏 (选录)

清空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梦窗声声慢云:“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前八字恐亦太涩。如唐多令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前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此词疎快,却不质实。如是者集中尚有,惜不多耳。

       白石词如疎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

简述

“清空”是张炎对姜夔、苏轼等人的词作风格评价的独特用语。

《词源·清空》称姜词“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意趣》称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洞仙歌·夏夜》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及姜夔《暗香》《疏影》等词为“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词源》以“清空”一词对上述词作风格的描述,究竟表现了上述词作的哪些审美特征,恐怕还要从厘清“清”与“空”的入手。目前对“清空”的释义不一,有的主张应该整体看待并解释“清空”二字,有的则主张把二字分开来看,即从“清”且“空”的角度细绎它的含义。

“清空”的字面含义很明确,即指明朗洁净的天空。苏轼《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诗:“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峰图〉》:“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所用皆是“清空”字面含义。而从字面引申出来的一层含义则是中空而一无所有。



意趣 

       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

如东坡中秋水调歌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珠帘,开绣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夏夜洞仙歌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疎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云:“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叹往昔豪华竞逐。怅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姜白石暗香赋梅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疎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疎影云:“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简述

“趣”作为反映诗歌审美范畴的用语,常被传统诗论言及,典型如宋代严羽论诗所云之“趣”,表达某些诗歌所具有的审美特性。

与“趣”处于同一评价层次的类似用语还有诸如钟嵘所言之“味”、司空图所言之“韵”等,与“趣”有着同一理论内涵,均是指诗境的创造赖于主体的心理体验。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特别指出诗歌要追求诗境的言外之意,寄托于“无”以创造“有”,这与《词源》“意趣”论词追求空灵澹宕,寄意于言外差似。《词源・意趣》云:“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水调歌・中秋》、《夏夜洞仙歌》;王荆公《桂枝香・金陵怀古》;姜白石《暗香・赋梅》、《疏影》。

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虽然,对于意趣,张炎没有做出进一步明确解释和论述,亦未在其他节中再论及。仅以在这一段话中所举词例来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洞仙歌・夏夜》,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姜白石《暗香》、《疏影》等词,被认为均是“清空”中有“意趣”之作。

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炎《词源》选录
词艺录丨清季词坛的美学认知转变:对梦窗词“涩”的美学再定义
冰粟
词艺录丨论姜夔《白石道人歌词》之声律、章法的特点
关于填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