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访英语辞书泰斗葛传椝

据本文记载推算,今天是葛传椝先生诞辰109周年。葛先生生于190695日,逝于1992729日。95日是个很重要的发现,因为室女座*的星相很好地解释了葛先生meticulous**的治学风格。为了纪念今天这个日子,转发这篇我也是第一次读到的回忆文章,略有修改。

* 别再处女座处女座的了,lowlow啊?

** “锱铢必较,这是我大学时读他文章学到的形容词。

夜访英语辞书泰斗葛传椝

作者施行

我第一次听到葛传椝的名字是在南洋,那时使用他参编的《英汉四用词典》。第二次是60年代在洛阳工作期间,那时外语教研室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往往争论一个问题,吵得不亦乐乎,面红耳赤也不得解决,最后便抬出葛传椝编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一锤定音,一场争论才算化解。因此,葛传椝就成为了我心仪已久的权威。

90年代初,我在西安开会,认识了一位从福建来的教育杂志编辑,他问我,到上海,你想不想与我一起去见葛传椝老教授。我一听,简直乐开了花。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两个不速之客便来到了这位老者家中。

我向周围张望了一下,这里好像是个厨房。老先生对于我们的到来,不感到意外,而且一见如故。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知道我是福建长乐人,很幽默地对我说,你家乡是long happiness,意思是永远的快乐。他知道我是离休干部,就说,现在对离休干部这个词,英语翻译老是不很理想。在葛老家中,我感到很茫然,因为在复旦教授多如牛毛,葛教授也没有特别被关照,家中也没有出现其他人。他似乎过得很孤独,很寂寞。因此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很兴奋,话也多起来了。


作者(左)与葛先生

葛传椝,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上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三巨头之一,中国研究英语惯用法的先驱,著有久负盛名的《英汉四用词典》(参编,同事有朱生豪),《新英汉词典》(主要编纂者之一)、《英语惯用法词典》。

葛传椝教授的人生就是一个神话。他在190695日生于上海。没有进过任何大学,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外语教育,硬是靠在商务印书馆做学徒自学成才,变成了英语泰斗,乃至后来成为复旦大学英文系的三巨头,另两位是系主任杨岂深和教授徐燕谋。


《英汉大词典》第二版

葛传椝最厉害的一次是在1933年和英国英语权威词典《简明牛津当代英语词典》一位主编的通信。葛传椝给出版社写信,挑出词典里几十处错误,主编回信称赞他:你的信用准确无误的英语写成,虽然很长,却没有露出任何母语非英语的痕迹,而大多数母语非英语的外国人来信,一般都存在一些习惯语上的细微差错。我曾经收到过很多外国人用英语写的信,不记得哪一次能有机会说出我跟你说的这些话。

他的学生陆谷孙以前上课,每当说起一个词时,就能顺口拖出词典里的一大堆例句。《英汉大词典》里的每个例句,都是他和同事从各种报刊杂志书本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十分辛苦。但他说最辛苦的还是帮葛传椝编《新英汉词典》。那时还没有电脑,所有字词例句都抄在小纸条上,布满整个房间。夏天,每个人汗流浃背,却不敢开电扇,怕把几万张小纸条吹飞了。陆谷孙常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再也没有他们当年的耐心和吃苦精神,干不了编词典的苦差使。


《英汉大词典》第一版词条资料卡片

葛传椝一生专注于研究英语习惯用法,成为此方面专家。学生戏称葛传椝有三件宝:

第一宝:断定名词是可数不可数;

第二宝:断定前面应加定冠词或加不定冠词;

第三宝:断定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

后人回忆他,也说他爱读书,但是只是爱好字词。每当发现一个新用法,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也可以从他编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中看出来。这本书是他的心血结晶,据说曾经是英语学习界神话中的神话。有人撰文说过自己是如何逐字逐句抄写这本词典的。还有个例子是,有个人的父亲就读于同济大学数学系期间,曾经去复旦拜访过葛先生。据他说,交谈内容虽已不记得,但对老先生在英语词汇方面无所不知的风范崇拜得五体投地。这本书被他提起,他立刻到处找,忽然发现这本书虽然出了新版,但是很难买到。问了外语书店老板,据说此书很不好卖,所以曾经来过也被退货,遑论再进了。说到,红卫兵在斗争他时,他忽然问红卫兵:“‘帝修反是单数名词还是复数名词?弄得红卫兵哭笑不得。


《英语惯用法词典》

我国原外交部长钱其琛的儿子钱宁曾著文回忆舅公葛传椝:从小听说,舅公葛传椝是一个奇人。说是奇人,有两个意思:一是有些名,二是有些怪。先说,舅公生前是著名的英文专家,有活字典之称,是《新英汉词典》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再说,舅公虽是复旦大学的英文教授,自己却从未上过大学,他的专业是英文,一生又从未出国留过洋,连一张克莱登大学的文凭也没有。这里所指的克莱登大学原本是钱锺书先生小说《围城》里虚构的骗子学校。

用今天的话来说,舅公是自学成才。他的英文完全是自己在家里学的,还有就是在街上听外国传教士布道,当作听力练习。父亲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学校学英文,回到家里讲,舅公一听就说:不对,不对。然后,马上找出一份香皂的英文说明书,当作教材,亲自来教甥辈。他40年代编纂出版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参考书。

说舅公没有出过国,还不够夸张,实际上,他连上海以外的地方也没去过——除了去过一次黄山休养。不过,据说他根本没有上山,只在山脚下的旅馆读了几天英文,就回沪了。有趣的是,80年代后,他为许多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写过许多推荐信,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之美者,赴美也。英文是舅公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在阁楼上阅读英文报刊。他的阅读,真是不求甚解,全不管内容,只看句型和用法。每当发现文章中有新的短语和用法,并出现两次以上,他就会像发现新的行星一样兴奋,认真记录下来。因此,他的英文有时会比英美人还时尚,而这日积月累的记录,就是一部新英文词典的坚实基础。


日本电影《编舟记》剧照:主人公正在编写词条

舅公一生的心血集中在了《新英汉词典》。词典在197612月第一次出版时,没有编写者,署名为《英汉词典》编写组。开篇的前言是这样写的:《新英汉词典》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的鼓舞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编写、出版的。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新版的《新英汉词典》发行时,词典上才印上了编写者们的名字。舅公的名字被排在了第一。

我只见过舅公一次。那是在80年代初期。印象中,换乘了好几趟公共汽车,到了当时很是偏远的复旦校园,又费了些时间,才找到舅公的住所。舅公刚好工作完,从阁楼上下来。他人高且瘦,以前家里人都称他为高娘舅,我循例,叫他高舅公。那天,在舅公家,我吃了午饭,菜很丰盛,又听他谈了许多当时我完全不懂的英文。

再见舅公的时候,已是1997年的岁末了,他的骨灰在家乡嘉定的一个墓园里入葬。那年,《新英汉词典》已经重印了40多次,发行了800多万册,如今,词典的印数,快要突破1000万册了。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文冤阁大学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定名人—葛传槼
part of,a part of,many parts of的用法与区别
你“啃”过字典吗?
11种常用工具书便携缩印本
一道湖南高考题的两处命题失误
英语最牛的中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