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角度解读《山海经》

《文汇读书周报》第1781号第八版“图与文”

(2019年9月23日发行)

《山海经全集精绘》

王红旗编译

孙晓琴绘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多角度解读《山海经》

《山海经全集精绘》作者精耕《山海经》30多年,用近700幅彩色插图复原再现《山海经》时代华夏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包括追溯远古文明的《帝禹山河图》及20幅山海经艺术地理方位复原图、多幅远古部落景观图等。

本书对《山海经》全文从信息学及历史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精辟解读,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对《五藏山经》26条山脉447座山的地理方位进行全面文献考证,也是学习、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读书之一。

南山经图

《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创作于1997 年,其地理方位依据《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

在绘画作品分类上,《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属于“艺术地图”,既有艺术的成分,又包含地理、地质、地图的信息。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创作过艺术地图或具有艺术地图性质的作品。但是,大规模绘制艺术地图,在中国现代是从山海经的艺术地理复原图的创作开始的。由于《山海经》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其文字内容存在着相当多的经文错位之处,而在绘制复原图时,又必须把每一座山、每条水系的位置确定在画面上,因此,画面上山与山的位置、山与水系的位置、水系与水系的位置与《山海经》原文所述并不完全一致。事实上,如果完全按照《山海经》原文记述的位置关系,是不可能绘制出复原图的,因为它们的相互位置往往是彼此矛盾的。

《山海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山海经》第一篇是《南山经》。《南山经图》是《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之一,它描绘的是《南山经》的内容。

《南山经》既是《山海经》的第一篇,也是《五藏山经》的第一卷。它记述有南次一经、南次二经、南次三经共计三条自西向东的山脉或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和物产、当地居民供奉祭祀的山神或祖先神以及祭神的仪式和祭品祭物。

具体到《南山经》,南次一经的位置应当与《中山经》最后一条山脉(位于洞庭山、庐山一带)的位置相衔接,大体在今日湖南和江西的衡山、九党荆山、罗霄山、武功山、玉华山一带。南次二经的位置应在南次一经的南面或东面,大体在今日江西东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以及浙江境内。南次三经的位置应在上述两条山脉的南面,大体在今日南岭和武夷山一带,以及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西王母

又西350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 状如犬而豹文,其 角如牛,其名曰狡, 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 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译:继续向西350 里是玉山,这里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样子像人,披着长发,头戴装饰物,牙齿像虎的牙齿,身后有豹尾,发出悠长的声音,负责预警天灾和惩戒那些触怒天意天威的人。

有一种名叫狡的野兽,像犬,有着豹的花纹,角像牛角,叫声像狗吠,它的出现预兆当地农作物大丰收。

有一种名叫胜遇的鸟,像翟,但羽毛是红色的,吃鱼,发出“录”的声音,它的出现预兆当地有大水灾。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居住在西部地区的著名部落首领 兼巫师。此处的西王母,头戴辟邪物或象征权力和法力的装饰物,满头的头发蓬松、随意披下来,身着豹尾服,嘴里镶着老虎的牙齿或戴着虎牙项链,拉长了声调边唱边诉说着什么事情。她的职责是预警天灾和惩戒那些触怒天意天威的人,从而成为秋冬肃杀之神的代言人。

有趣的是,西王母有两个助手,其中狡能预报丰收,胜遇可预报水灾。这些都是农业社会关心的事情, 似乎表明西王母部落已进入农业社会。

帝之二女

 又东南120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柚,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 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译:继续向东南120里是洞庭山,山上多黄金,山下多银、铁。树木以山楂、梨树、橘树、柚树为多,草类以兰草、蘪芜、芍药、川芎为多。尧帝的两个女儿居住在这里,她们常游走于江渊。澧水、沅水上游吹来的风,交汇在潇水、湘水聚集的江渊之上,处于九江之间。她们的出入必定伴随着疾风暴雨。这里有许多怪神,样子像人而佩戴着蛇,左右手各操一蛇。还有许多怪鸟。 

 中次十二经虽未提及某山出某水流向某地,但洞庭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据此可知中次十二经诸山位于长江中游以南。

澧水发源于武陵山东段北麓,主峰天门山海拔 1518米,张家界风景区就在这里。沅水发源于贵州苗岭的雷公山(海拔2178米)和广西南岭的猫儿山(海拔2141米)。湘水发源于南岭海洋山(主峰1935米)。潇水是湘水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两广丘陵的萌渚岭(主峰1787米)。

此处九江指流入洞庭湖的所有主要水系(九为最大的单数),亦代指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 泽,其地域非常宽广,雨水充沛时或可囊括今日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的低洼地。

 此处帝之二女,郭璞认为指天帝之女,汪绂认为是“尧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传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二妃奔赴哭之,陨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

袁珂认为尧之二女即天帝之二女。从帝之二女的活动范围来看,她们已成为云梦泽的主神,而众多怪神则是其随从。

凤凰

又东500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 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继续向东500里是丹穴山,山上有许多金属矿和玉石矿。丹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渤海。有一种名叫凤凰的鸟,像雉鸡,有着美丽的五彩花纹;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义”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形状,胸部花纹是“仁”字形状,腹部花纹是“信”字形状。南部山区第三条山脉的第一座山是天虞山,山下水很多,不要轻易上山。

此处渤海即我国北方的渤海,按地理方位丹穴山应当归属北次三经,由于竹简错乱而误蹿入南次三经之中(《五藏山经》文字载体最初不一定是竹简,但它在流传过程中曾以竹简为载体,而竹简很易脱落错位)。

所谓凤凰“首文曰德”云云,当是春秋战国或秦汉时人的注释文字而被后人误认成了《山海经》正文。这种情况在古代经常发生。

凤凰是一种比野鸡更大、更漂亮的鸟,十二生肖里的鸡原本应当是指凤凰。凤凰是飞禽类的总代表,正如龙是水族类的总代表一样。

女娃(精卫)填海

又北200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 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继续向北200里是发鸠山,山上多柘木。有一种名叫精卫的鸟,样子像乌鸦,头部毛羽有纹理,喙是白色的,足是红色的,人们用它的叫声称呼它。炎帝的少女名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她变成精卫鸟,经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石块,投入东海,希望把东海填平。漳水从这继续向北200里是谒戾山,山上多松树、柏树,有金属矿、玉石矿。漳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漳水在安阳殷墟以北处向东流入黄河,漳水的上游有两个支流,分别称之为清漳水和浊漳水。发鸠山当在此地不远。

《山海经》全书中,只有《北山经》《大荒西经》和《海内经》提及炎帝,但都没有直接记述炎帝的事迹,只 是记述炎帝后裔的故事。此外,《中山经》记述的帝女名曰女尸,以及帝女之桑的故事, 她们可能也是炎帝后裔。 

在华夏民族的古老记忆里,炎帝有三种身份。其一是南方兼夏季之帝,又称赤帝。《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二是神农,即农作物和草药的发明者。其三是与黄帝争夺天下的部落联盟首领,即此处的炎帝。

在一万年前,由于海平面比今日低数十米到上百米,我国渤海的全部以及黄海、东海的大陆架均为陆地。“女娃游于东海”,即炎帝部落的一支嫡系部落向东部拓疆,迁徙到当时的海边居住。“溺而不 返”,是说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灭顶之灾。“故为精卫”云云, 是说女娃部落的幸存者退到太行山脉居住,他们举行巫术仪式,将太行山的木石投入东海,以期将海水堙平,恢复往日的美好家园。

事实上,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长期战争和冲突,正是在上述海侵事件导致的生存地域减缩的大环境变迁的基础上展开的。

九尾狐+灌灌+赤鱬(rú)

又东300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huò)。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ú),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译:继续向东300里是青丘山,向阳面多玉石矿,背阴面多青色彩石矿。有一种野兽,样子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它发出的声音犹如人类的婴儿发出的声音,它能够给人送去食物,人吃了它送来的食物就不会患蛊病。

有一种鸟,样子像鸠,发出呵呵的声音,名叫灌灌,佩戴它的羽毛就不会被迷惑。

英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即翼泽;水中有许多红色的美人鱼,它们长着鱼的身体、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像鸳鸯声,吃了它的肉就不会长疥疮。

雘是彩色之石,有青色者,有赤色者(赤石脂,善 丹)。

青丘山的九尾狐“能食人,食者不蛊”,通常都理解 为九尾狐能吃人,人吃了九尾狐的肉不患蛊病(避开妖邪之气)。但是《五藏山经》 记述其他食人兽时都说“是食人”,唯独这里用“能食人”;或许可以理解为九尾狐能够给人送来珍异的食物,人吃了这种食物就能够不中邪。

事实上, 在古代文化中,九尾狐是一种祯祥之物,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子孙昌盛;在汉代石刻画像砖上,九尾狐常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列于西王母座旁,属于四瑞之一。

夸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 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夸父追逐太阳,在接近太阳的地方,口渴想喝水,喝尽了渭河的水,又喝尽了黄河的水,仍然口渴。他想去北方的大湖泽喝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夸父抛弃的手杖,化成邓林。

 与日逐走或作与日竞走,入日或作日入。大泽,袁珂认 为即《大荒北经》《海内西经》所述大泽。邓林、毕沅认为即《中山经》夸父山的桃林。

如何解释夸父逐日的内涵?郭璞认为:“夸父者,盖神人之名也;其能及日景而倾河渭,岂以走饮哉,寄用于走饮耳。几乎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矣。此以一体为万殊,存亡代谢, 寄邓林而遁形,恶得寻其灵化哉!”

其实,夸父逐日是远古的一种驱逐“妖日”(包括太阳异常发光、新星爆发、特大流星等)的巫术活动或表演,届时巫师要表演追逐太阳、干渴而死的一系列场景,结束时众人要象征性地展现妖日被驱逐、万木复生的景象。

神于儿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 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 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 常游于江渊, 出入有光。

译:继续向东150里是夫夫山,山上多黄金,山下多青雄黄。树木以桑树、楮树为多,草类以竹、鸡谷草为多。神于儿居住在这里,他的样子是人的身体而手操两蛇,经常游走于江渊,出入伴随着光芒。

 鸡鼓或谓即鸡谷。此处江渊当属于古云梦泽。所谓 “身操”当为“手操”之误。

刑天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与黄帝在常羊山争夺统治权,黄帝斩断刑天的头颅,葬在常羊山。刑天以乳头为眼睛,以肚脐为嘴,一手持矛、一手持盾,继续战斗。

刑天又作形夭、刑夭、形天。袁珂认为刑天即断首之意、形夭即形体夭残之意,而形天、刑夭则不通。

郭璞注:“干,盾;戚,斧也;是为无首之民。”袁珂注谓:“刑天,炎帝之臣;刑天之神话,乃黄帝与炎帝斗争神话之一部分,状其斗志靡 懈,死犹未已也。”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黄帝先后战胜炎帝、蚩尤、夸父、刑天。

所谓刑天为炎帝之臣,出自《路史·后纪三》:“炎帝乃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 以荐釐来,是曰《下谋》。”

《路史》为宋代学者罗泌撰著,篇章包括前纪9卷、后纪13卷、余论10卷、发挥6卷,以及国名记 7卷;其内容以记述兼论述先夏时期的历史为主,因文字庞杂且多有它书未见之内容,而又难以考证核实, 故而学者引用不多。

常羊山是古史传说中的名山之一,《春秋纬·元命苞》云:“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 之于常羊,生神农。”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个国度,三部经典,召唤出《山海经》中的100个神祇异兽
首发 | 两个国度,三部经典,召唤出《山海经》中的100个神祇异兽
《山海经》三大尸王:一尸力挫天帝,一尸统领僵尸,一尸成为死神
中搜-深州社区-民间流传的十位魑魅魍魉 [10P
【自动保存】山海经——...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