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印谱收藏第一人林章松先生谈印谱(下)——“i书计划(第一季)·我是藏书家”第2辑

——

 i书计划(第一季)·我是藏书家(第2辑)

中国印谱收藏第一人

林章松先生谈印谱(下)



林章松先生谈《史部》印谱

林章松先生谈《子部》印谱

精 彩 内 容


印谱漫谈(下)
林章松

1

昨天向大家简单绍介了印谱发展情况,让大家对印谱发展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今天我们就真正进入主题中去。

印谱不管是归入《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的“集古玺印印谱”或是归入《子部》—《艺术类》之属的“流派印谱”,这均是印谱这个大族群的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类,此印谱族群就会变成一个非完整族群,对于《史部》及《子部》这两类印谱,以下逐一向大家详细绍介。

先说第一类是归入《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大凡属于古玺印或古代之官私印,以古玺原印钤拓而成之印谱,称之为“集古玺印印谱”;所有用古玺印钤拓,不管是个人或汇集数家之藏印所钤成之印谱均列入“集古玺印印谱》这一个系列,摹刻古玺印所钤拓而成之古玺印谱不归入《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

以古玺印钤拓而成归入《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之印谱,是必须有特定条件,它必须是古玺印,古玺印是不分官印或私印,官印由三代起至清末止,而私印则由三代起至元朝止,元以后私印所钤拓而成之印谱不归入《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即明以后私印钤成之印谱均归入归入《子部》—《艺术类》之属之“流派印谱”。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集古玺印印谱”这一个系列中,若再将以《集古玺印印谱》再细分,于“集古玺印印谱”中再可以分两个小分类,第一种分类为以自藏印钤拓成谱者谓之“古玺印印谱”,而第二种分类是汇辑各家藏古玺印钤拓而成之“汇集古玺印印谱”,第一种分类属以个人所藏印钤拓而成之印谱,而第二种分类是集各家所藏印钤拓而成之印谱。

何谓“集古玺印印谱”,所谓“集古玺印印谱”以古玺印作为印谱内容之印谱;以汇辑战国古玺、秦、汉、至宋、元、明、清历朝官印为主要著录对象。

集古印谱之汇辑,非但有艺术价值,且有学术价值及历史价值,正如罗福颐先生所称:“予于前代遗物,尤嗜古玺印,非但重其雕篆之工、冶铸之精,可考见古代技术也,古玺文字与传世之金石刻辞或异,有关于考证者至巨,艺苑之精华,学术之重宝,无待赘言者也。”


汇集古玺印印谱

何谓“汇集古玺印印谱”,所谓“汇集古玺印印谱”是指汇多家所藏古玺印而钤拓为谱。最早一位可以说是明代顾汝修,顾氏曾商借了项元汴及一些朋友之藏印合辑成《集古印谱》。而真正地汇辑数家藏印为谱,当数陈介祺所集辑之《十钟山房印举》。此谱汇集了李璋煜、吴云、吴式芬、吴大澄、李佐贤、鲍康及自藏的数家古印,于同治十一年(1872)成谱,全谱一百九十一册,存印一万零二百八十四方,成为轰动印坛之壮举。在九百年的印谱史上,至今,它依然是空前的、无匹的。

“汇集古玺印印谱”就以顾汝修所辑之《顾氏集古印谱》及陈介祺所辑之《十钟山房印举》为例向大家简单说明一下。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以古玺原印钤拓之印谱名为《顾氏集古印谱》,这是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印谱,明代顾从德于隆庆六年(1572)辑成,此谱开以古玺印原钤印谱之先河,不仅将古玺印之艺术特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并引领风尚,开启有明一代文人集印成谱之风气,在推动晚明流派篆刻学习借鉴上古优秀传统,濯古来新,使印学走向辉煌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山之功。

《顾氏集古印谱》原谱一函六册,当时祗钤拓二十套,印谱一经面世,即受到了篆刻爱好者及藏家们热烈追捧,这二十套印谱转瞬即售罄,因这套印谱之古玺原印一部分是顾从德自藏印,一部分是顾从德向友人商借,可能商借部分古玺原印返还友人,无法再从新钤拓,因此这套印谱售罄后再没有再版。

第二种要绍介集数家藏古玺印而成之“汇集古玺印印谱”,就必须要说到陈介祺所辑成之《十钟山房印举》。

为何要绍介这套印谱呢,因为此种《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寿卿)晚年宏幅巨制,毕其一生心力辑录而成,印谱编纂采用举类分列之编排方式,故名之为“印举”;此谱开集各家收藏古玺印于一谱之先例,辑录古玺印之多之精,前所未有,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是中国印学史上一部空前巨著,陈介祺(寿卿)不但对这些玺印编次分类,还加以考释,代表了先生对古玺研究之最高成就。

陈介祺(寿卿)针对前人编辑古玺印谱杂乱无序、查阅不便的教训,立志开创新的分类编排方法。簠斋曾在光绪八年之《事记》中述及编纂《十钟山房印举》集古印谱的结构为:自叙、凡例、目录;印文并附分类考释;考释包括“考人、考姓、考篆、考官、考地、考奇字”分类。即性质、形式、质地、文字、时代等“三十举”,其中包括符节、封泥之类。

《十钟山房印举》自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十年(1884)十三年间,经陈介祺(寿卿)几次编订,数易其稿,苦心经营;然而,陈氏对此书的构想体大思精,搜集编次的任务极为繁重,直至陈介祺(寿卿)离世前都没有编纂完成,所以《十钟山房印举》没有定稿本。

《十钟山房印举》现存主要有两种版本:即“壬申本”与“癸未本”,均为陈介祺(寿卿)生前所钤印编定;壬申本有“壬一本”和“壬二本”之分;“壬一本”中,每举首叶刻有“十钟山房印举”、“同治壬申海滨病史六十岁作”字样。“壬一本”纸面光滑,色微黄,即何昆玉所言以“广纸”所印十部者,此本钤拓泥油过润,以致朱文失之于肥,白文又患之于瘦;“壬二本”中,每举首叶刻有“十钟山房印举”、“同治壬申海滨病史六十岁作”字样,白色厚棉料“苏纸”本,板框较“壬一本”略短狭一二分,此本纸张印泥配合得宜,较好地保存了原印字形。以上两本往往统称之为“壬申本”,“壬申本”收印大致为三千三百四十三方左右。

《十钟山房印举》一印一叶本,六吉绵连纸小本,板框表叶署“十钟山房印举”,里叶署“簠斋藏古之一”字样,简称一印一叶本,又称“癸未本”。

《十钟山房印举》以“癸未本”所收为全,体例又善,只是所用纸较薄,朱色易烘,少数印文略有漫浮,不甚明朗。“癸未本”收印大约在七千至八千方上下。

《十钟山房印举》钤印本版本众多,其中,光绪九年(1883)一百九十一册本经涵芬楼于民国十一年(1922)影印出版之版本最为流行,收印一万另二百八十四方(除却互见重复,大概收录印玺八千余方),据考订最为符合陈介祺(寿卿)修撰此书的本意。

此外,《十钟山房印举》至今可见之版本还有:八册本、十四册本、十六册本、二十册本、二十二册本、二十九册本、五十册本、六十三册本、七十二册本,八十一册本、一百另八册本、一百二十册本、一百三十六册、一百八十册本、一百九十册本、一百九十一册及一百九十二册本等。

《十钟山房印举》历来被学界认为“世无定本”,其版本混乱有三大原因:一是编纂时间长,期间陈介祺(寿卿)多有稿本,陈介祺(寿卿)去世时亦未定稿;二是编纂期间印蜕多有流散,坊间书商据己所得任意编次;三是后人对簠斋所遗印蜕多有整理,版本不一。

2

继续漫谈有关归入第二类《子部》—《艺术类》之属之印谱,于印谱族群中存世量占最多一种,归入《子部》—《艺术类》之属是有一定准则,大凡摹刻、木刻、流派或集印人自刻印、汇集数名家印或摹刻作品,不管是摹刻前人及摹刻官私印,均列入《子部》—《艺术类》,此类印谱我统称为“流派印谱”;而这归入《子部》—《艺术类》之属之印谱比归入《史部》古玺印谱更多,利用今天时间向大家一一细说。

归入《子部》—《艺术类》之“流派印谱”若要细分,可分为“摹刻古玺印谱”、“木刻印谱”、“印人自刻印谱”、“汇集数名家印谱”及“摹刻名家作品印谱”几个大类,若再详细划分的话,又可分为“地域”、“流派”、“断代”、“文赋”或“文言雅语”、“伪托”、“锌版”、“摹刻名家”、“分类”等等这若干个小分类。

那么我们就从第一种“摹刻古玺印印谱”开始讲,然后每一种类均配以图,希望尽量能做到图文并茂,让大家能对以下所讲各种归入《子部》—《艺术类》之小分类印谱加深了解。

何谓“摹古玺印印谱”,所谓“摹古玺印印谱”是指篆刻家摹刻古玺所汇录而成之印谱,就是所谓“摹古玺印印谱”,“摹古玺印印谱”是不包括摹名家印而成之“摹名家印谱”在内。

摹古玺印印谱
 “摹古玺印印谱”以明末为极盛时期,最早的摹古玺印印谱,是明代张学礼集辑之《考古正文印薮》;张氏一生嗜印成癖,尝游齐、梁、燕、赵间,积印蜕七千有奇,择其精者,出石属吴丘隅、董玉溪、何震等名手摹刻,获印一千三百三十八方,于万历十七年(1589)编辑成谱,名曰《考古正文印薮》。  

于明末以后,著名的“摹古玺印印谱”,尚有甘旸的《集古印正》、陈巨昌之《古印选》、程远之《古今印则》、潘云杰之《秦汉印笵》、赵宦光之《赵宦光先生印谱》、严明之《摹古印章》、胡之森之《青琅玕馆摹古印谱》,近现代则有吴云之《两罍轩印考漫存》、李阳之《汉铜印原》、罗福颐之《待时轩仿古印草》、谢庸之《梅石临百二古铜印谱》、张朴之《仿汉吉语印谱》及《仿古玺印谱》、吴朴堂之《小玺汇存》、叶为铭之《周秦古玺印谱》、尾崎苍石之《苍石摹古印存》等等这若干种,这类“摹古玺印印谱”存世量不少的,若要细数这类“摹古玺印印谱”亦是数半天亦数不完,那么就选最常见之二三例作说明。
 


自明以后,篆刻家摹刻古玺印成为风气,此风气一直延伸到现代,大凡习篆者均会以摹刻古玺印作为入门阶梯,就算如篆刻名家吴朴、罗福颐、谢庸等均曾进行过摹刻古玺印成谱。
 
现时于坊间能常见到之摹刻印谱计有罗福颐摹刻之《待时轩仿古印草》、谢庸摹刻之《梅石临百二古铜印谱》、张朴摹刻之《仿汉吉语印谱》及《仿古玺印谱》、吴朴堂摹刻之《小玺汇存》,其他还有如叶为铭、尾崎苍石、松井东鱼等均曾摹刻古玺印集结成谱。以下就选较为少予世人谈及张朴所辑之《仿汉吉语印谱》作为“摹古玺印印谱”第四例向大家绍介。
  

 
木刻印谱

所谓“木刻印谱”,是指采用枣梨木翻刻而成之印谱,可惜所录印章多失真,与原印神韵相去甚远,印章变得气象萎靡,浑朴流丽之意荡然无存。若从艺术借鉴角度来说,是失去了利用价值,但在印考据角度来说,是俱备一定之参考价值。“木刻印谱”著名的有顾氏之《集古印薮》、王厚之之《汉晋图章》、鲍钊之《印薮搜奇》。

大家都知道自从顾从德以原印钤拓成首部古铜印谱《顾氏集古印谱》后,谱一面世,迅速售罄,为满足世人所求,就以枣梨木按照原钤本《顾氏集古印谱》翻刻此谱,顾从德于〈刻集古印谱引〉中述及:“谱刻成,友人王伯谷氏复嘉其名曰《印薮》,而未遑更焉”。故知此谱版面仍刻“集古印谱”字样,《印薮》其名未及更版,惟后人即以《印薮》称之。又,此谱印文及板格均朱刷朱拓与朱墨相拓本之分。

按《印薮》此谱版本甚多,此谱明末及清代有多种翻刻本问世,如《印谱知见传本书目》载此谱云:“六卷.明太原王常延年编.武陵顾从德汝修校.明万历顾氏芸阁刊朱印棉纸六册本.黄皮纸朱印六册本.白纸六册本.翻印本.翻刻四卷本.即《印薮》”;经与原刻本《印薮》相校,可以肯定《渊雅堂刻本》是一部以节采、易名为手段之伪刻本;《渊雅堂刻本》剔删、窜叶现象十分严重,将《印薮》部分印蜕任意穿凿附会,零乱不堪,与原本《印薮》相较其收录二千一百五十二枚印蜕,剔删九百九十枚,已非《印薮》原书真面貎。


除了绍介上述予大家认识之《印薮》印谱外,还有王常所辑之《秦汉印统》、王厚之所辑之《汉晋图章》、鲍钊所辑之《印薮搜奇》、石成金所辑之《快乐印言》、甘旸所辑之《集古印谱》、日人默隐佚山所辑之《传家宝狐白》等等木刻印谱。


而“流派印谱”是收录自明文彭、何震为起点,以历来篆刻家个人作品之专集或汇集之谱;若要仔细将“流派印谱”分类,则可以分为以下数种“自刻印谱”、“摹印印谱”、“分类印谱”、“断代印谱”、“文赋印谱”、“汇集印谱”等等,当然若要细分,还可以的,例如可以以地域、派别、家族等等区分,但在今次闲谈,就不作如此仔细区分。
 
以下就用图片来绍介一下“自刻印谱”、“摹印印谱”、“分类印谱”、“断代印谱”、“文赋印谱”、“汇集印谱”此数种:

自刻印谱
何谓“自刻印谱”,所谓“自刻印谱”是指篆刻家将自己作品汇聚而成之谱。由于明代文人士大夫介入印坛,使印坛起了极大变化,主导了其后数百年之印坛。由文人治印始,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果,就是造成后世印谱中为数最多之一类。

在这类印谱里,印文内容最为丰富多彩,计有姓氏、斋室、里藉、官衔、诗词、格言、吉语、鉴藏、图案等多种形式内容,而印章边款的内容或叙情记事,或行文咏诗,或鉴真别伪,或施展书法和绘画的技能,它不仅是印文内容的补充,且为印人提供一个足以发挥才智的理想场所。


摹名家印谱
所谓“摹刻印谱”就是摹名家印谱,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山寨版”,此类摹刻名家印谱存世量十分庞大,因此就只选一二种绍介。

文、何作为明代流派印章之开山鼻祖而享有盛名,深夺晚明印人之心,一些印人以至放弃秦汉而取法文、何。特别是何震之印作得力于汉印,又亲灸文彭;于当时对印坛影响尤烈,拥有大批私淑弟子,诸如,海阳程基于天启元年(1621),摹刻何震的印作八十四方,成《何雪渔印证》一册,嗣后歙县程原、程朴父子更变本加厉,于天启六年(1626),多方集辑,得何震印蜕五千余,由程朴摹刻一千余方,编辑而成《忍草堂印选》。
  


分类印谱
何谓“分类印谱”,所谓“分类印谱”汇辑印材之印谱。这类印谱旨在搜集印材中珍奇品种,甚至有时很少顾及篆刻作品本身艺术性。在这方面搜索枯肠、标新立异当数乾隆时代之汪启淑;汪启淑一生汇辑印谱达二十八种,有一些即是从印材着眼的,特别是成书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之《退斋印类》十卷,分别为金银、宝石、晶玉、名刻、冻石、牙角、瓷器、名印、竹木、砻石十大类;诸如玉类收有白玉、黑玉、黄玉、晶、茶晶、玛瑙、珍珠、蜜腊等多种;牙角类收有象牙、犀角、雕漆、小鸡骨、羚骨、驼骨、虎牙、鹤项骨、鱼骨等多种;杂石类则收集了寿山、青田、昌化、楚石、辽石等多省市多品种的石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足以令人大长见识、叹为观止。

继汪启淑后,还有一位印人参考汪启淑之行径,亦以另类印材辑成一谱,名为《试篆印存》,是谱所用印材大都以晶、铜、玛瑙、玉等各种珍奇异类为镂凿印材,可谓别开生面。

存世这类非以印章石材作为篆刻材料者,最著名的有一套以犀角及象牙作为印材之名谱,而这套印谱更引为艺林笑柄者名为《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印谱,按此谱印材全为犀角及象牙,印材质量极佳,但印面全系伪造。
  


断代印谱
何谓“断代印谱”,所谓“断代印谱”以时代断期的印谱。印章广泛使用于社会约有两千七百年的历史,不同时代的印章,用字不同,制作不同,形式不同,风貌也不同。诸如采用金文,形式奇诡,风貌高古的东周战国的古钵、小玺,采用缪篆,形式庄重,气格宏恢的两汉印章;采用楷书标姓,以花押标名,形式生动简漫,气格浑朴成之宋元花押,均为特定时代的必然产物,各具神理,各具特色。


文赋印谱
何谓“文赋印谱”,所谓“文赋印谱”是以文言雅语为印文内容所刻成之印谱。

在未谈及何谓“文赋印谱”前,首先让大家明白“文赋印谱”之前因后果,因为不了解“文赋印谱”成谱之起源,会对何谓“文赋印谱”有一种一头雾水感觉,说到“文赋印谱”之源头要推回到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去,因古人敬天地,信鬼神,尚吉祥,故此,带有吉祥意义之词语作为印文刻印章,以图吉利;因此,“箴言”玺及“吉语”玺,再加上官印、私印共同组成了独特之古代玺印文化。
 
这些源于春秋战国、秦、汉私印中,存在不少是镌刻“箴言”及“吉语”玺,于印坛中这类古玺印,藏印家或篆刻家统称为“成语”或“吉语”印。


汇集印谱
何谓“汇集名家印谱”,所谓“汇集印谱”是指汇集各家印人篆刻作品而成谱,因明代石章之广泛使用,文人耕石不息,乐此不疲,从而涌现出了一批批之印人,除却印人以自刻印独自汇谱的,也不乏汇集各家印人印为谱的。
 
最早汇集各家印人篆刻作品而成谱,应推成谱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张灏辑文彭、何震、苏宣、李流芳、归昌世、沈野等二十二位印人之篆刻作品而成之《承清馆印谱》;嗣后,在崇祯四年(1631),又辑成《学山堂印谱》,此谱汇辑约六十家印人之篆刻作品近二千方,开创了“汇集名家印谱”之先河,无啻于是以印作撰成的明代印史。
 
其二要算是周亮工所辑之《赖古堂印谱》,此谱成谱于康熙六年(1667),是谱分元、亨、利、贞四册,总录印一千三百余方。
 
汇辑各家印人印为谱的巨著,当推汪启淑成谱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飞鸿堂印谱》,此谱汇辑了彼时印人的印作近四千方,全谱二十册,洋洋大观。
 
上述所谈到之《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艺林称之为“三堂印谱”,是“汇集名家印谱”当中之佼佼者。
 
近代有名于世之“汇集名家印谱”,莫过于丁丙所辑之《西泠四家附四家印谱》、《西泠四家印谱附存三家》、丁辅之所辑之《泉唐丁氏八家印谱》、吴熊所辑之《一百名家印谱》、葛昌楹所辑之《传朴堂藏印菁华》、《吴赵印存》、《明清名人刻印汇存》、高时敷所辑之《二陈印则》、《乐只室印选初集》、顾湘所辑之《名印传真》、《小石山房印谱》、《小石山房印苑》等等都是有名于世之“汇集名家印谱”。
 


这类“汇集名家印谱”存世量是非常庞大,这些“汇集名家印谱”在近现代印坛中如雷贯耳,所收名家作品之伙,鉴别之严,拓制之精,足以流传千古。 

(本次视频、文字与印谱图片均由林章松先生提供,特别鸣谢!)

印 谱 之 最

最早一本原钤印谱,是隆庆六年(1572)顾从德所辑之《顾氏集古印谱》;

最早摹刻古印谱,是万历十七年(1589)张学礼所辑之《考古正文印薮》;

最早汇集印人成谱,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张灏所辑之《承清馆印谱》;

最早个人篆刻集,是天启元年(1621)何震自辑之《何雪渔印海》;

最早一种断代之古铜印谱,是乾隆十七年(1752)汪启淑所辑之《汉铜印丛》;

最早以古玺入谱,是道光二十年(1840)吴式芬所辑之《双虞壸斋印存》;

最早以花押印入谱,是光绪三年(1877)杨守敬所辑之《印林》;

最早一本玉印谱,是光绪十三年(1887)何昆玉所辑之《簠斋藏古玉印》;

最早释出“私鉨”二字者,是程瑶田在《看篆楼古铜印谱·序》中记述;

最著名作伪印谱,乾隆四十四年(1779)严筠轩所辑之《文三桥先生印谱》;

出品最多锌版印谱行世者是上海西泠印社之吴潜《潜泉印丛》;

最大规模专题印谱,是同治十一年(1872)陈介祺所辑之《十钟山房印举》。


关于i书计划·我是藏书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直想为大家做些什么,于是,“i书计划”应运而生,以线上分享为形式,以名家引领为开始,以奉上“耳边的藏书有声记录”为理想,力争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呈上一份力量。当我们偶尔或感觉不安,或感觉有些慌乱,或感觉些许孤独的时候,一起聆听,总有书籍相伴。“i”书计划,是一份“爱书”计划,也是一份有关我们每个人的“书”计划,让我们一同开启我们的“i书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谱概说:印谱起源发展、印谱的分类、印谱研究
九百年印谱史考略
西冷八家佳作所摹刻印选
巨帙蔚观,空前绝后
当代名家高式熊的篆刻,一刀一刻,出规入矩!
九百多年的印谱史,这些关于印谱种类的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