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与辛亥革命

姚锡佩

今年是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又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发生时,鲁迅刚好三十岁,即所谓的“而立”之年。这场遍及全国的革命浪潮对鲁迅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过什么影响呢?

震天动地的辛亥革命打破了鲁迅回国后沉寂的生活,使他又一次直接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并力图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鲁迅最初和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关系,是在他早年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时候。1902年,他初到东京时,正值孙中山和章太炎等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与清、日反动派进行斗争。在推翻清王朝这般革命热潮的推动下,鲁迅经常参加集会,听讲演,跑书店,如饥似渴地接受了革命思想,剪掉了象征清王朝统治下顺民的辫子,壮怀激烈地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①【①《集外集·自题小像》。】的誓言,决心献身祖国。他先后参加革命组织浙学会及其后身光复会。继而为了唤醒中国人民的觉悟,毅然弃医从文,投身于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运动。他积极介绍俄国和东欧等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②【②《坟·杂忆》。】;同时配合革命派对改良派的论战,写下《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等长篇文言论文,从科学和民主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精神文明的“人国”。

由于鲁迅是家中长子,日趋困难的家庭急需他回国去谋生。1909年秋,他回到国内,先后在杭州、绍兴执教。在教学活动中,他仍坚持传播现代科学知识,破除传统观念。可是,国内的黑暗政治和社会

环境,使他感到窒息,只见“人人心中存一界或”③【③一九一一年四月十二日致许寿裳。】,相互间隔膜得很;自己“闭居越中,与新颢气久不相接,未二载遽成村人”④【④一九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致汁寿裳。】,不禁发出了“悲悼”的感叹。终于,在辛亥革命前夕他离开了学校。

当时他曾想继续译介新文艺,但胆小的大书店却不接受。正当他陷入苦闷时,在他的故乡绍兴成立了一个新的革命组织——越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关于越社成立的时间、性质及与鲁迅的关

系,过去众说纷纭。最近,笔者访得越社创始人宋紫佩作于1914年的“自述”:《二十年来之回首》手稿,证实越社成立于1911年春夏间。宋紫佩是鲁迅的学生,是同盟会会员,后又参加柳亚子等创立的南

社。他组织与南社性质一致的越社,目的是“遥与南社相呼应”,共同以文字鼓吹革命。据宋紫佩“自述”。越社一成立,鲁迅就参加了。辛亥革命前后鲁迅进行的革命活动都与越社有着密切的关系。

越社筹建之初,本想“集资刊越先正著述,次第流布”①【①一九一一年四月十二日致许寿裳。】,鲁迅热情支持这项工作,他当时正在辑录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挖掘祖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民主性精华,奋发人民的精神,为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后来因革命的迅速到来,越杜来及做这一刊布工作,仅由鲁迅主编出版了《越社丛刊》第一集,鲁迅所作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序》即发表于其中。

越社成立后不久,武昌起义就爆发了。绍兴城也为之震动。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学生的坚决请求下回校主持工作,他以空前的热情和行动组织学生参加越社,为光复绍兴城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1月5日,隔江传来了浙江省城杭州光复的消息,绍兴官府惶恐万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②【②《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密谋对策,自谓迎接革命,组织了一个以原绍兴知府为首的军政分府。这时,绍兴城内谣言纷纷,人心惶惶。

为了捍卫革命,越社立刻召开百余人的群众大会,公推鲁迅为主席。在会上,鲁迅提议组织武装演讲队,向民众宣传革命的意义,并强调武装起来的必要性。他把练操时用的毛瑟枪发给学生,亲自率领

他们上街巡行,他手拿一把钢刀说:“遇到万一,这把刀准能砍杀几下。”③【③据周建人《绍兴光复前鲁迅的一小段事情》,见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第七、八期。】在他们的宣传下,顿使浮动的人心安定了。

越社又派人去省城请秋瑾生前的战友王金发前来光复绍兴。鲁迅兴高采烈地与群众一起,连日守候在江边迎接王金发的部队。在“革命胜利”和“中国万岁”的口号声中,11月9日绍兴全县光复。三天

后,王金发改组了军政分府,自任都督,撤除了官僚劣绅的职务。他委任鲁迅为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

鲁迅满怀革命豪情接办了学校,渴望实践自己历来的主张,为建设共和国培养人材。他一如既往,提倡科学和民主。据说鲁迅第一天到校时头戴陆军帽,发表了简明有力的演讲,谈到剪辫子时,他说:“剪辫子,自由剪,不强迫,但以后总是要剪的。”①【①据金学曾讲、周芾堂记《鲁迅在绍兴师范片断》,见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二日《文汇报》。】充满了民主精神,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许多学生在当天就剪了发辩。当时学校的经费很少,但鲁迅坚毅地对学生说:“钱只有这么一些,但山会两县难道办个师范都办不好吗?一定要办下去。”②【②同上】他办学决心很大,经常住在学校里,工作十分认真,在师生关系上一扫过去封建式的家长作风。他经常和青年淡心,鼓励他们学好一门外国语,专心一门科学,因为他在日本留学时就感到,只有提倡科学,才能培养和提高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只有不断学习别国的长处,才能避免走向没落和衰亡,而且只有在跟别的国家比较以后,才能够去掉盲目自大的情绪,产生自觉前进的要求。他把这看成是“欲扬宗邦之真大”③【③《坟·摩罗诗力说》。】的途径。

因此,鲁迅十分重视学校教育,认为这直接关系到共和国建设的好坏,因为“共和之事,重在自治,而治之良否,则以公民程度为差,故国民教育,实其本柢”。有鉴于此,他作《维持小学之意见》,反映当地小学教育的衰落,指出;“今之所急,惟在能造成人民,为国柱石,即小学及通俗教育是也”,建议新政府“即组织区学,简任高明,速日开学”。这个意见得到了社会上的重视,促使绍兴军政分府“通令各县自治会,立予筹备”④【④据扬瑾琤《鲁迅的一份意见书》,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九日《文汇报》。】。

正当鲁迅努力建设共和国时,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在全国充分暴露,在绍兴也是如此。绰士以至庶民用祖传的捧法对王金发大捧特捧,王金发及其部下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了。越社决定

创办《越铎日报》来监督军政分府,鲁迅是发起人之一。“越铎”之名就是鲁迅取的,“越”是绍兴的古称,“铎”为报警之铃,其意就是要给以王金发为首的军政分府敲响政治上的警钟。

鲁迅为1912年1月3日创刊的《越铎日报》撰写了《<越锋>出世辞》,声明办报宗旨是“抒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复,振勇毅之精神”,这一目的再现了他那民主主义的政治理想。早在日本时,他就拥护孙中山提出的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主张,但同时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众治”,实际上“压制尤烈于暴君”,因此他提出要吸取中外古今的优点,建立一个空前的、崭新的“人国”,认为只有让每个“人”都自觉地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充分发挥人的天才,解放个性,“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①【①《坟·文化偏至论》。】。革命后的现实,更使他看到中国“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封建桎梏顿解,卷挛尚多”,要实现真正民主自由的共和体制,重要的问题仍在培养人们敢说敢做的精神,使人民竭尽国家主人公的职责,所以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启蒙,振奋人民与封建专制主义作斗争的勇毅精神。为此,《越铎日报》开辟了“黄钟”、“自由言论”、“禹域秋阳”、“稽山镜水”等专栏。

据说,在这些专栏上,鲁迅写了不少针砭时政的杂文。如最近发现的一篇佚文——署名“树”的的短论《痛言军界》,内容就是抨击执政的所谓“革命军队”的种种腐败现象,盼望建立一支“完全义勇之军队”。可以说,鲁迅以短小犀利的杂文进行社会斗争,乃始于辛亥革命,这些文言杂文和他以后的白话杂文一样,饱蘸战斗的激情。

正是伟大的辛亥革命,又一次激发了他的刨作情绪,在革命的高潮中,产生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小说描述风传某革命军即将到来的时候,封建势力对革命的仇恨,恐惧和假意逢迎,而一般劳动者却对革命不理解,唯有年青一代渴望革命早日到来。其对辛亥革命反映的及时性和深刻性,在近代小说史上是值得重视的。

然而,鲁迅所反映的革命中的问题非但未收任何效果,反而促使王金发扬言要杀死他;越铎日报社的某些人员也被劣绅收买,越社和南社一样发生了分化。鲁迅再也不能在故乡呆下去了,他只得去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辛亥革命的成果也为袁世凯全部窃取了。

目睹辛亥革命失败的现实,又经历了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鲁迅的思想更趋于深沉。到了“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他的思想就如一江春水,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他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就是他思想的源头,创作的源头。

鲁迅收在《呐喊》和《彷徨》中的短篇小说,大多数是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现实。在散文《范爱农》中,更是详细记述了自己在辛亥革命中的某些经历。他的杂文,不论是前期或后期,都有不少议及辛亥革命的。在这些作品中他冷静地总结了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他充分肯定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伟大历史功绩,他钦敬地称孙中山是“永远的革命者”①【①《集外集拾遗·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深情地怀念邹容、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先烈;同时他又深刻地揭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缺点,批判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妥协性和软弱性,造成辛亥革命“只枉然失了一条辫子”②【②《二心集·习惯与改革》。】,农民“却还未得到一点什么新的有益的东西”③【③《花边文学·迎神利咬人》。】,而“对于鬼蜮的慈悲”,使他们“帮着袁世凯唆死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④【④《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此,鲁迅悲愤地说:“我觉得什么都要从新做过”,“我希望有人好好地傲一个民国的建国史给少年看”⑤【⑤《华盖集·忽然想到(一至四)》。】,使新的一代从中探索一条新的革命之路。

鲁迅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因为他深感只有和封建传统思想作不调和斗争的新型革命者才能挽救中国。所以他一方面发出振聋发聩的“救救孩予”的呼声,同时比过去更执着地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更加坚韧地以文艺为武器,无情揭露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所谓“仁义道德”,画出种种黑暗势力的鬼脸,并以科学来扫荡愚弄人民的一切鬼话。这种思想启蒙工作,贯穿于鲁迅的一生,使他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成为中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辛亥革命不仅使鲁迅参加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实践,而且孕育了鲁迅的伟大事业,不论是他的生活、思想还是创作,都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因此,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一个重要开端。

写于一九八一年六月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名人】孙中山在南京的秘密卫士王金发:被称为“今之聂政”
鲁迅的失望,从南到北
140年了,他还是中国最狂的文人
东南一英杰——王金发
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_辛亥革命纪念文章_辛亥革命网
范爱农人物形象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