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迁台殷墟玉石器述略

导  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史语所考古组中断了在安阳长达10年的发掘工作,随中央研究院辗转迁移,最后来到台湾。安阳发掘的重要田野材料也随之几经战乱、流转最终到达台湾。史语所在安阳发掘的成果在台湾也陆续出版,成为了解商代文明的重要依据。本文现将迁台殷墟玉石器及相关基本问题做初步介绍。

01

迁台殷墟玉石器概况

迁台殷墟玉石器主要出土于M1001、M1002、M1003、M1004、M1129、M1217、M1400、M1443、M1500、M1590九座墓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多样。按照功能可分为礼器、仪仗(或武器)、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七大类。

西北岗大墓出土主要器类统计表

1

玉器

迁台殷墟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多样。参考夏鼐先生对商代玉器的研究成果,将迁台殷墟玉器分为礼器、仪仗(或武器)、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七大类。其中礼器2件,仪仗(或武器)157件,工具14件,生活用具26件,装饰品240余件,还有艺术品3件,杂器47件以及大量装饰嵌片。

部分玉器

2

石器

石器数量相当可观,类别与玉器大致相同,引人瞩目的是各种形象的大理石雕及建筑构件,端庄的容礼器及雕琢精细的石雕绝大部分用白色大理石制成,其它器物质料包括蛇纹岩、砂岩、石灰岩、石英岩、绿岩等。其中,礼器47件,乐器19件,仪仗(或武器)25件,生产工具66件,生活用具1件,装饰品35件,大理石雕与建筑构件73件,杂器60余件,另有大量装饰嵌片。

部分石器

值得注意的是,大理石雕在劫余的西北冈大墓中,显得尤为普遍。以大理石材质雕刻出人、卧牛、虎、龙、枭、鸟嘴兽、龟等形象。从“虎首跪坐大理石雕”“枭形立雕”“鸟嘴双面兽首管”等石雕中凹槽和穿孔来看,部分大理石雕可能应用在墓室建筑结构当中这批大理石雕显现出大型且重的特质,罕见于西北冈大墓之外的墓葬中。

部分石雕及建筑构件

3

宝石器

主要包括由绿松石、孔雀石等质料制成的雕刻品和镶嵌片。绿松石制品有泡、珠、佩坠、镶嵌片等。孔雀石制品有镶嵌片和蝉等。其中,绿松石装饰品12件,各类装饰嵌片479件;孔雀石装饰品3件,各类装饰嵌片5件。

02

迁台殷墟玉石器的制作工艺与装饰分析

1

玉石器制作工艺

殷墟玉石器的制作大致要经过选料、开料、造型、钻孔、抛光等一系列工序。

选料

侯家庄出土的玉石器在选料、用料上善于根据造型母题而利用玉石料的自然形态、颜色及纹理常以同一石玉料或颜色相近的石玉料雕琢成成对之物。

开料

通过对侯家庄出土部分玉石器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玉石片上还保存有当时锯切加工的痕迹,并发现锯切痕迹多集中于各种形状的玉石嵌片上。

造型

造型丰富多样,有立体的圆雕、片状的浮雕,还有部分浮雕与圆雕相结的玉石作品,使浮雕具有立体效果。

钻孔

侯家庄玉石器的钻孔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管钻,二是两面对钻。从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壁、玉环等使用管钻技术的玉器来看,管钻孔的特点是孔壁垂直,光滑,两面孔径大小相差不大,也不见对钻的“台痕”。两面对钻的玉石器发现较多,漏斗形穿孔均为两面对钻。

抛光

抛光是玉石器加工的最后一个步骤,磨光程度往往反映一件玉石器的珍贵程度。不同种类的玉石器,磨光程度不同,侯家庄玉石器磨光程度分为粗磨、细磨、磨光(或者称精磨)三种。比如石铲、石斧等生产工具磨制较为粗糙在琢制成型后表面粗磨或者是仅对局部进行磨制;簋、盘豆、尊等礼仪器不仅表面雕刻精美,而且磨制极精。

2

装饰艺术

殷墟玉石器的造型丰富多彩,尤其是人、兽、禽的形象更为突出。这些作品以浮雕居多,圆雕较少,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更少。玉石器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受质料的制约,其造型手法有些是沿袭传统的造型,有些是创新之作,少数则模仿商代青铜器的形制。

稿本

当一块玉石料按照造型设计雕成型坯,进而在其表面琢雕花纹,应该有 “稿本”以供玉工参考、模仿。侯家庄大墓出土的玉器各自的两面纹饰基本相同,在造型和刻纹之前,可能有一幅比较详细的“稿本”。玉工根据“稿本”,在已经磨平的玉版上勾画轮廓,塚出成型,然后再细部雕琢。完成一面后,再在另一面勾画纹饰。此外,也有作品是两面纹饰雕琢到一定程度后,再分别加以精琢。也有少数作品两面纹饰并不完全一致,但均图案结构严谨,仅个别纹饰“元件”有所不同,也应该有“稿本”的参与。

装饰手法

双勾线。双勾线技术是商代普遍使用的雕刻技法,普遍出现在商代后期的玉器上。是用小型勾砣旋刻而成的两条均匀平行相距约0.1厘米的阴线组成,在视觉上给人以两条阴线中间“凸起”阳线的感觉。

镂空技术镂空技术在这批平雕玉器和镶嵌片中较多的被采用。其中镂空有两种,一种为“全封闭式”,另一种为“半封闭式”。“全封闭式”镂空在相应部分钻孔,然后向外侧加工出所需的形状,在对镂空处磨平、抛光。“半封闭式”镂空从相应处钻孔,向孔的外侧加工到一定程度后再从玉“板”外侧向内加工,使两者相接。

镶嵌。M1001木室顶面南部发现有3件镶嵌玉石嵌片的抬盘。器表东西两端各饰一兽头及两足,兽头为半立体雕刻,弯角形角,额心饰菱形纹,两眼皆石片镶嵌,牙齿为蚌片制成,镶嵌片间刻制纹饰。兽足为两条弯曲的夔龙,伸出成为柄部,头面上的重要线条及身形轮廓均为饰片镶嵌而成并辅以刻制纹饰。與两边下折的立面两端均有起棱的石片镶嵌,有纹饰部分全部涂红色。

常见纹饰

商代玉器除少数武器及礼仪玉器没有全部饰纹以外,其余玉器多饰华美的纹饰。常见的几种纹饰有直线纹、斜线纹、三角纹、菱形纹、龙鳞纹、勾云纹、扉棱、“臣”字形眼纹、変龙纹等。玉工在琢磨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时,将图像化的观念符号刻在具有象征意义的雕琢对象上,使每一件器物具有文化和宗教意义。

艺术风格

商代玉器的总体风格表现为崇尚自然,玉工将阴阳刻线浅浮雕、圆雕有机结合制作出的礼仪玉石器端庄、典雅,装饰玉器雍容华丽,人物、动物造型玉石器质朴古拙,集神秘化、神圣化、礼仪化为一体。具有超强的写实性,概括与夸张相结合的造型特征。

不同质料艺术间的互相联通

侯家庄大墓出土的这批玉石器中出现了一些仿铜礼器及同时代陶器的玉石质作品,开玉石容器之先河。玉石容器与青铜礼器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簋、豆、盘、瓿等几种器型上。

在纹饰方面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蘷龙纹、凤鸟纹等在玉石容器上也大量发现。双勾线的装饰手法明显是对同期青铜器装饰的效仿,但由于纹饰线条无论阴线或是凸起,工艺上更为困难,琢磨起来难度更大,相较同类青铜器纹饰略有简化。

M1004出土的石簋与郭家庄M26:26出土的铜簋

从形制上来看侯家庄M1004翻葬坑出土的石簋与郭家庄东南M26:26铜簋器型相同,均为侈口、敛颈、鼓腹高圈足。此种簋常见于殷墟青铜器二期晚段至三期早段。从纹饰上来看,石簋在纹饰布局上与铜簋一样,自上而下分颈部、腹部、圈足部三段纹饰带,分别装饰风鸟纹、三角纹、兽面纹。青铜簋的颈部多装饰表现精美细腻的三角形蝉纹,因此石簋颈部的三角纹饰极有可能是简化的蝉纹。

承前启后

晚商时期大部分玉器类型,如琮、壁、瑗、环、璜、玦、笄、钺、刀、斧、凿、动物形饰等,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都已出现。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代表性的龙及动物形状的配饰、钩形器柄等与殷墟大墓出土的同类玉器很相似,很明显殷墟的这类玉器祖型是来源于北方的红山文化。此外,殷墟玉器典型的勾云纹饰也受到红山文化的影响。

晚商的玉琮很多可以在良渚玉器中找到祖型。侯家庄大墓出土玉琮多饰体型矮,射亦较矮,内圆外方,素面的玉琮,其形制与良渚文化的短筒型玉琮正好相似。此外,兽面纹和玉石镶嵌技术也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

晚商文化玉器同样受到龙山文化的影响,殷墟出现的大量“牙壁”(璇玑)的形制就可以在龙山文化的玉器中找到祖型。

03

迁台殷墟玉石器的分布与功能

1

M1001

保存情形比较好,坑内的木室在各大墓中残存的最多。早期盗掘坑填土中所含古代遗物之多为西北冈各大墓早期盗掘坑之冠,M1001的玉器绝大多数出自这个早期盗坑。器物大多数为经过盗掘者扰动破坏后随意埋在坑内的劫后残遗,堆积凌乱,已不清楚器物原来的摆放位置。

M1001残存木室保留着顶面层所放置的仪仗器物等,除少数的石刀和石质、牙质镶嵌片,全部木及其他易腐朽物均腐化无迹,仅剩下些平面轮廓,颜色及刻纹痕迹。南墓道北端西边浅槽中,东端放有两件臼形石器,西端约在槽底正中有角质短圆柱形带柄棒槌类器一件,槽底似曾铺有木板,痕迹隐约可辨。

2

M1217

除早期盗掘坑外,还发现十处近代盗掘坑,大多集中在墓葬东部。在没有经过后世盗扰的地方除了墓道内发现的一个石磬、一个木腔皮面鼓的遗迹、一个石蚌嵌饰的木架子遗迹、两个大理石质的半圆球形石眼外,几乎没有发现其他遗物。

3

M1500

M1500大墓只有南、西墓道的夯土中还保持着极少数埋葬时原摆放位置的遗物。南墓道中部偏东,高于墓底2.5米的夯土中发现白大理石刻石兽三对。它们的作用似与后代墓前的翁仲像牲十分相同。

在石兽南部平面距离约4米处,发现一件白大理石俎。西墓道最内端发现一对白大理石门臼。墓道西段还发现仪仗痕迹,仅存表面涂红的雕花纹饰及玉石蚌镶嵌饰片。

4

M1550

M1550墓坑中早期盗掘没有破坏的地方只有北部一小部分及东北、东南、西南三隅。其中,墓坑东北角殉葬坑M1550:49出土玉器较多。殉葬者为一贵族妇女,赭石撒尸,骨骼已朽。头顶有骨笄一丛,其中最上一排骨笄之间有细碎的绿松石嵌片。右鬓角上有细小绿松石片贴成的圆片一面。头左上侧骨笄下有白玉“琴拨”。还发现有玉兔、玉蛙、凸边壁、玉玦等佩玉,以及白玉戈、四贝、铜觚、爵、铜鼎各一件。

殷墟时期随葬器物的摆放具有一定的规律,陶器常置于二层台上,棺椁上方。铜器多见于棺外椁内或棺椁外二层台上、填土中。玉器则常出自棺内。玉、石器出土的层位和空间关系,玉、石器与共出土的其他类型器物的关系,可以反映社会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东周时期的墓道具有一定的祭祀功能。M1001墓道内的殉人坑和铜器,显然是祭祀后的遗物。M1004南墓道北段的牛鼎和鹿鼎,也应是在墓道口祭祀时所使用的祭器。M1500南墓道石兽及石俎也有着特殊的功用与象征意义。

04

对殷墟玉石器的初步认识

种类

西北冈大墓出土玉石器种类有数十种,出现了几种新的玉器种类。这些精美的玉石器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丰富,生产方式、坐式、服饰、宗教神话、祭祀、礼乐、祖先崇拜等内容均有涉及。

产地

殷墟出土的玉器产地并不在安阳附近。依产地分,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和新疆和田玉。只有王室贵族才有力量把这些地方的玉料用交换的方式运到安阳,并在王室的玉器作坊中加工成各类玉器。

质料

结合妇好墓及安阳花园庄M54出土玉器来看,殷墟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广义玉器中软玉占大多数。大型礼器几乎均以软玉制作,绿松石、石英等材质矿物多用作管珠类饰品或部分戈、璋、壁等礼器。这充分说明了商人对于不同质料的认识并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含义。而墓葬中出现的对玉器半成品、边角料、残损器的改造和利用也足以说明商人对于玉料的珍视。

此外,随着迁台殷墟出土材料的公布和大量新时期的发掘工作为我们探讨殷墟玉石器的制作风格、溯源等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殷墟所出玉器反映了生产和器类的多源性,很多玉器可能是与其他地区交换所得或是仿造“外来品”,也有些是传世品。如果不考虑时代和区域风格所指示的这些问题,纯粹对玉料产地的讨论往往会失去其意义。将墓葬中出土的玉、石器放入其特定的墓葬背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中观察,这样才能复原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目前由于材料的缺乏,殷墟时期小至各类玉器的选择、使用方式、器物组合,大至整个社会用玉行为都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改编自《迁台殷墟玉石器述略

本文改编自《迁台殷墟玉石器述略》,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18年第5期(总第11期)。作者:钱益汇 朱雪峰 首都师范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昌平:论殷墟文化的镶嵌绿松石青铜器——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镶嵌绿松石方缶和兵器谈起
繁荣发达的商殷玉器
震撼 | 妇好老公的珍宝,你见过吗?
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大墓出土玉器和石器
西北岗殷商遗址 (壹)- 1001墓 (石器与玉器)(1)
古玉界:国家宝藏—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大墓出土玉器和石器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