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儿科咳嗽证治

一、概述

  小儿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咳嗽系由于病邪刺激气管而出现的一种证候。如外感风寒或者风热、内热或者形体虚弱,皆能使气管受到刺激而引起咳嗽。所以,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他脏腑都有关系。也即是说,由于其他脏腑的多种因素都能影响到肺气而发生咳嗽。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容易引起咳嗽。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肺气不宣而发生咳嗽。至于形体虚弱,久咳伤津,必致虚火上泛而肾气亏损,肾气不纳,则肺气更虚而咳嗽加剧。这是属于内伤。咳嗽的情况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二、治法述要

  关于小儿咳嗽的治疗,基本上不外三法,即:“风则散之”,“盛则下之”,“久则补之”。也就是:有发汗者,有下泻者,有清补者。

  一般风寒或者风热引起的咳嗽,主要都属于表证,在治疗上,应宣发肺气,疏通腠理,使病邪外达,风从表散,可以用解表法;如果没有汗,也可以发汗,使寒从汗解。也即是“风则散之”之意。

  小儿多胃肠病,如积食化热、腹胀食减、痰湿阻滞,咳即作呕作吐。又:“五更嗽多者为胃中有食积”。“上半日嗽多者此属胃中有火”。(《丹溪治法心要》)这类咳嗽,属于肺胃不和,积热内盛。如兼有大便干燥,可用下法,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积食不消或胃火太盛,往往一经泻下而热去咳止。也即是“盛则下之”。而泻下之义不单系通大便,清热、泻火、利小便,使邪从下达,都为泻下,如用泻白散、导赤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等,都属于“盛则下之”。至于久咳不止,虚热上泛,口燥咽干,出现潮热,“午后嗽多者属阴虚”(《丹溪治法心要》),则宜养阴清肺。如咳嗽气短,食减腹泻,则宜补脾益气。也即是“久则补之”。小儿抵抗力低,容易感冒,更容易引起咳嗽,所以表证多。而小儿“阳常有余”,生长力旺盛,所以又是热证多、实证多。但是,多和少,只是相对的,阴阳也是如此,“阳常有余,则阴常不足”,因此,解表不宜过于发散,泻热要注意存阴。有可下之证,也只宜轻下,而不要峻下。咳嗽有久暂之分,新咳多为外感,久咳多为内伤。外感咳嗽着重解表,但应佐以清热,内热与外邪方能同时清除。内伤咳嗽着重于补,但如有浮热,也应佐以清解。小儿肺气不宣,容易引起脾胃郁热,湿热生痰,又影响肺气,湿重脾必困,热重胃必伤。因此,必须肺胃兼顾,还要照顾到脾,除清热而外,还须除湿豁痰。如系久咳不愈,更应注意到脾。因为久咳不止,肺气必虚,肺主气,肺虚会导致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脾虚而痰湿阻滞,又反过来影响到肺的肃降,因此',肺与脾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较为密切的。

  除肺脾而外,还可以出现肺虚及肾而形成肺肾两虚;肺虚肝逆而形成肝火灼肺,逆传心包而形成心火伤肺。又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也会使传导和排泄失调。因此,凡是表现以咳嗽为主证的疾病,必须注意到其他的兼证,从而考虑到肺和其他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不会顾此失彼。而在治疗方法上,仍然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而泻不单纯是泻肺,如有心火则泻心火,如有肝热则泻肝热,如有肠热则泻肠热。补也是这样,不是单纯地补肺,而是脾虚则补脾,肾虚则补肾。当然,咳嗽毕竟是以肺为主体,无论是泻或者是补,应当是有主有从,主次兼顾。总的说来,不外解表、泻下、清补三法,而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清燥、除湿、滋阴、降火、扶脾、补肾、泻大肠、利水道,都须加以配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例方选介

1. 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发热,畏寒,头痛,有汗或无汗,喷嚏,鼻塞,痰清,脉浮紧或缓,舌苔薄白。

     【治法】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例方】杏苏散加减(习用方): 苦杏仁二钱,紫苏二钱,桔梗二钱,炒枳壳二钱,前胡二钱,荆芥穗二钱,薄荷一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

  冬季无汗,加炙麻黄一克;热甚,加知母二钱,淡竹叶二钱;痰多,加橘红二钱,瓜蒌二钱。

2. 风热咳嗽

  【主证】咳嗽,微热或发热,有汗,咽干,痰黄稠,脉数,舌苔薄白或黄。

     【治法】祛风清热,止咳化痰。

    【例方】桔甘汤加味(习用方): 桔梗二钱,甘草一钱,荆芥穗二钱,薄荷一钱,苦杏仁二钱,瓜蒌二钱,黄芩二钱,连翘二钱。

  咽部红肿,加牛蒡子二钱,大青叶三钱;气粗、口渴,加生石膏四钱,知母二钱;鼻衄,加丹皮二钱,焦山栀二钱;痰多,加枳壳二钱,莱菔子二钱;咳甚作呕,加枇杷叶三钱,竹茹二钱;大便干燥,加熟大黄一钱。

3. 积食咳嗽

  【主证】咳嗽,作呕,口臭,痰稠,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脉数,舌苔黄腻。

      【治法】消食导滞,清肺和胃。

  【例方】双解汤加减(习用方): 桔梗二钱,枳壳二钱,苦杏仁二钱,瓜蒌二钱,焦三仙各二钱,黄芩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

  腹胀痞满,加厚朴二钱,青皮二钱;口渴喜饮,加天花粉二钱,石斛二钱;发热较甚,加知母二钱,生石膏四钱;烦躁、津少,加葛根二钱,麦冬二钱;大便干燥,加熟大黄二钱;小便短黄,加车前草二钱,滑石粉三钱;潮热、汗多,加地骨皮三钱,桑白皮三钱。

4. 暑湿咳嗽

  【主证】伤暑,咳嗽,痰多,倦怠,汗多,低热,脉沉缓,舌苔白腻。

     【治法】清暑祛湿,止咳化痰。

  【例方】清肺汤加减(习用方): 苦杏仁二钱,冬瓜仁三钱,连翘三钱,桑叶二钱,茯苓二钱,桔梗二钱,橘红二钱,甘草一钱,鲜荷叶二钱。

  气短、虚烦,加沙参三钱,麦冬二钱,五味子一钱;咳甚、痰甚,加川贝母二钱,知母二钱;腹胀、胸闷,加厚朴花二钱,大腹皮二钱;小便短黄,加木通一钱,滑石粉三钱。

5. 肺虚久咳

  【主证】经常咳嗽,痰清,低热,不耐风寒,脉细数,舌苔薄白。

     【治法】养阴清燥,润肺止咳。

  【例方】紫菀汤加减(习用方): 炙紫菀三钱,款冬花三钱,沙参三钱,麦冬三钱,知母三钱,茯苓三钱,川贝母二钱,甘草一钱,地骨皮三钱。

  气虚汗多,加黄芪三钱,五味子二钱;口渴,加天花粉三钱,石斛三钱;纳差,加生稻芽三钱,山楂肉二钱;咳痰不爽,加桔梗二钱。

6. 肺燥久咳

  【主证】咳嗽,低热,胸闷,痰清,痰中带血,或经常流鼻血,脉浮细,舌红少苔。

     【治法】清燥润肺,滋阴降火。

   【例方】清肺汤加减(习用方): 茯苓三钱,鲜生地五钱,苦杏仁三钱,浙贝母二钱,焦山栀二钱,炒知母二钱,天冬、麦冬各二钱,桑白皮三钱,地骨皮三钱,甘草一钱。

  潮热不退,加嫩青蒿三钱,炙鳖甲三钱;血出不止,加生地榆三钱,侧柏叶三钱;两胁作痛,加青皮三钱,郁金二钱。

7. 脾虚久咳

  【主证】久咳,痰多,纳差,腹胀满,面黄肌瘦,大便溏,唇白,脉沉缓,舌苔薄。

     【治法】补脾益肺,止咳化痰。

  【例方】百合汤加减(习用方): 百合三钱,炙紫菀三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陈皮二钱,五味子二钱,款冬花三钱,炙甘草二钱。

  怕冷恶风,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气短、多汗,加黄芪三钱,浮小麦三钱;腹胀不消,加大腹皮三钱,枳壳二钱。

8. 肾虚久咳

    【主证】咳嗽不爽,腰背酸痛,小便频数,潮热,津少,脉沉细,舌质淡,少苔。

     【治法】滋阴纳肾,润肺止咳。

    【例方】地黄汤加味(习用方):生地黄三钱,山药三钱,丹皮二钱,茯苓三钱,山萸肉三钱,泽泻二钱,白前三钱,炙紫菀三钱,百部三钱。

    四肢发凉,加制附片二钱,桂枝二钱;腰酸痛,加补骨脂三钱,菟丝子三钱;烦躁、夜眠不安,加知母二钱,黄柏二钱。

四、简易方选介

   1. 桔梗二钱,甘草一钱,水煎,当茶饮。

   2. 鲜桑叶三钱,鲜枇杷叶(刷净)三钱,煎水服,日服2次。

  3. 青果5枚,白萝卜半个,煎水服,日服2次。治咳嗽、咽红肿有效。

  4. 蜜饯橘饼,每用半个,煎水频服。治幼儿慢性气管炎、喉中痰声辘辘有效。

五、成药选介

1. 通宣理肺丸(《六科准绳》方)

    【功能】清热解表,宣肺止嗽。

   【主治】风寒闭肺、脾湿内蕴引起之咳嗽气促、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

蜜丸,每服1丸,日服2次。小儿减半。

​2. 橘红丸(《古今医鉴》方)

     【功能】清肺祛湿,止嗽化痰。

  【主治】肺胃湿热引起之咳嗽痰多、呼吸气促、胸中结满、口苦咽干等症。

蜜丸,每服2丸,日服2次。小儿减半。

3. 二陈丸(《局方》)

     【功能】祛湿消痰,和中调气。

  【主治】肺热脾湿引起之咳嗽痰盛、咳吐白痰、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等症。

  水丸,每服六钱,日服2次。小儿减半。小儿服成药,可用开水化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咳嗽,会不会治?不会,看这里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小儿咳嗽难治,先别着急,看这里
当代儿科名家治疗  小儿哮喘经验与义释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诊断治疗方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太有用了,全是名医验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