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

1. 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1)Ⅰ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Ⅱ类切口,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Ⅲ类切口,此类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2.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菌种类别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3.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大(失血量>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 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手术时间较短(手术时间<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 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4.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包括:①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③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④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和注射剂),两性霉素B 含脂制剂等。

 

此外,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文件指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携手同道,邀您参与,筑起我们防范医疗事故的长城!

我们为您提供专业资讯,致力于协助医护人员减少手术医疗事故,防范医患纠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四川省2023版)| 重要参考
【医院感控ABC】五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
陈椿教授: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管理与术后感染防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