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品:中医临证处方入门图解!
龙野一雄先生的《中医临证处方入门》一书,虽然没有汤本求真先生的《皇汉医学》出名,但是,也算是影响了蛮多人。矢数道明先生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对于处方的解读和应用,摘录龙野一雄先生的很多。我是从娄老师的文章中了解到这本书,进而阅读。现将其书第十三章之处方的详细说明,利用思维导视图进行摘录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重点在于应用与鉴别。 

葛根汤
葛根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辛温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效。是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的常用方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歌诀: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组成:葛根四两(12g),麻黄三两(9g),桂枝二两(6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二两(6g),大枣十二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义:本方是桂枝汤加入葛根、麻黄而成。方中葛根解肌散邪,生津通络;辅以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诸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经之功效。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下。为理血剂。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现于纠正胎位。

歌诀: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同;主治妊娠腹痛症,疏理肝脾有奇功。
组成:当归三两(9g)、芍药一斤(48g)、茯苓四两(12g)、白术四两(12g)、泽泻半斤(24g)、川芎半斤(一作三两)(10g)。
用法用量:每服1.5g,一日三次。

方义:此与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克,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予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盖内外之湿,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歌诀: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组成:麻黄15g,芍药15g,细辛3g,干姜15g,甘草(炙)15g,桂枝15g,五味子6g,半夏10g。
用法:水煎温服。

方义: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热入血室证,症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临床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歌诀: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组成:柴胡12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5g、生姜9g、大枣6g。
用法:水煎温服。



方义:
1、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2、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调和所致。正如《伤寒论》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属正胜邪却之征。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中医方剂名。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歌诀: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组成: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用法:水煎温服。

方义: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肾气丸
肾气丸,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证。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前列腺肥大等辨证属肾阳不足者。

歌诀:《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组成:干地黄24g、薯蓣、山茱萸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附子(炮)各3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6g),加至二十五丸(10g),酒送下,日再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义:本方为肾阳不足之证而设。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则腰脊膝胫酸痛乏力,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主水,肾阳虚弱,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则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

若阳虚膀胱失约,则小便反多,夜尿尤频。肾阳不足,水液失于蒸化,津不上承,则口渴不已。舌质淡而胖,尺脉沉细或沉弱而迟,皆为肾阳虚弱之象。诸症皆由肾阳不足,温煦无能,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而致,治宜补肾助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辅以化气利水。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桂枝辛甘而温,温通阳气,二药相合,补肾阳,助气化,共为君药。肾为水火之脏,内舍真阴真阳,阳气无阴则不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生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养脾益精,阴生则阳长,同为臣药。

方中补阳药少而滋阴药多,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于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活血散瘀,伍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此三味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碍湿之虞,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熬)、炙甘草组成。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用于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大便溏泄等症。

歌诀: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组成: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6克、瓜蒌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甘草6克(炙)。
用法:水煎温服。





方义:此少阳太阴并病治方,临床使用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 胸胁满结,心烦口渴,腹胀便溏为目标。本方系遵小柴胡汤增减法而成,因口渴不呕,加天花粉去半夏;因胸胁满结,去大枣加牡蛎;因发热,去人参加桂枝;因下后里寒,加干姜以温里。是方柴胡黄芩和解枢机,桂枝干姜温阳化气,天花粉止渴润燥,牡蛎软少阳之结,甘草和泥调诸药,为少阳太阴相兼、寒热互见之治方。

本方适用于少阳有热,中州呈寒,肝脾不和,运化无力者。少阳证表现有寒热往来,热多寒少,头汗出,或上半身出汗,胸胁满痛,眩晕,心悸,嗳逆,叹息,心烦,目赤,咽痛,口苦,口臭,口渴,口唇干燥等症状;脾家虚寒可见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神疲乏力,饮食不思,脐腹隐痛,腹胀,子夜尤甚,大便溏泻,得冷益甚,小便不利,下肢水肿,后背疼痛,手指不温,舌淡润,苔白滑,脉象弦细,或沉缓无力。似此肝郁脾虚之状,正乃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之临床表现。

仲圣《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篇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慢性肝炎、肝硬化之腹胀满,大便溏,为肝病传脾,脾虚中寒之象。此时之治,舍温阳健脾别无他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最为恰当。若囿于肝炎之炎,为火上之火,予以苦寒清利,必致病情恶化。是方桂枝干姜辛温散寒,可温益脾胃之阳,一如釜底加薪,薪高则火自旺,火旺则土自厚,土厚则万物生。临床证明,服本方三至五剂,阴寒诸症多能减轻,脾胃运化渐可复常。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腹症:腹肌无力,腹壁柔软,胸胁苦满,或可触及肝脾,脐上动气应手。脐腹部温度较低,或有腹水症者。条文谓初服微烦,再服汗出便愈。因本证之心烦,为火郁于内,桂姜辛温助火,故初服心益烦,再服则郁火发、汗出而愈。药后汗出非解表使然,乃少阳枢机通利、阳郁得宣,病愈之兆也。

文源/昆山云海中医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经方六病表之正药解析 许家栋
中药治疗各类感冒简易图表
【真传一刻】第169期:江海涛-通达表里话方剂
胡希恕讲伤寒论301条~320条
竹叶前胡汤
伤寒附翼(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