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速针刺法

张连鹏教授理疗培训材料之一

快速针刺法

第一节 头颈常用穴位 1、升阳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直上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处,双耳共联处的中1-2cm(1)处。

局部解剖:局部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进针1-2寸没有明显针感.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左右.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1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痛为主。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体,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主治:以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可用于治疗阳萎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

1/71页

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腰腿痛。

2、印堂穴 (腰部)

穴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将前额人为的划一个十字,中间十字交叉点即为此穴。

局部解剖:局部布有眉间肌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神经分布。亦是督脉的循行线。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的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患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垂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患者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

2/71页

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发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合针刺相关穴位肩贞穴,曲池穴,大陵穴,效果更为显著,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要卧床休息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3、鼻隔穴(急救穴)

穴位:此穴位于鼻沟与鼻中隔连接的中点。

局部解剖:布有口轮匝肌后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进针0.5寸)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解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船、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慢性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

4、地仓穴(胃部)

穴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

3/71页

3cm(1.5)处。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额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分支(额神经)及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进针1-1.5寸。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疾病,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船、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

按语: 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用于其它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并可代替痛经穴,用于妇科痛经。

,5、运动穴(偏瘫部),

穴位:此穴位于耳尖上3cm(1.5)

局部解剖: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分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左侧取左穴,右侧取右穴

4/71页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

点出现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手法或到位针刺手法,向太阳穴

方向进针,进针2寸左右。

1. 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

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逆时针方向

捻转退出针体,

2. 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

出现针感后即可出针。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沉为主。 功能:益气壮骨,化痰袪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神经,扩张血管。解痉消炎止痛。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按语:该穴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亦采用偏三针,即运动穴,丰隆穴,曲池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三针基础上加肩贞穴,大陵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以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肢体出现肌内萎

5/7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穴位详解,原穴,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
平衡针灸临床常用穴位(三)——杂病穴组
募穴
针刺时重点危险穴位介绍(四)
经外奇穴qi转载
第7讲0323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