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十四课阳旦3方

汉传弟子刘逍 汉传中医师承 8月1日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阳旦汤类方中的最后三个方剂
真武汤
大黄附子汤
八味肾气丸
先来看真武汤: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 白术 生姜
平性药:茯苓
阴性药:芍药

四象解析法
君:附子(热  辛苦) 一枚
臣: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 2两
生姜(大温 辛) 3两
佐:茯苓(平 甘淡) 3两
使:芍药(凉 酸苦) 3两

真武汤,被称作去水饮的组方,就像桂枝汤一样,是标准公式,不可轻易更改,哪怕换一味药,方意就变了,先看一下条文。
280、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宋316)《伤寒论类编补遗》
315、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宋82)《伤寒论类编补遗》
真武汤是阳旦汤类方,对治的,是厥阴病,阴痞证。
第一个条文说的少阴病,可以是少阴外感病,也可以是少阴本病,发生传变,出现了太阴里证,病理产物为结聚的水饮。水饮不化,则会出现腹痛,小便频,以及悸眩喘呕,下利等或然证,四肢沉重也是在表的水饮不化导致的。
第二个条文是太阳病发汗未的法,导致病邪未去,表证未除,伤了津液,筋脉失养而发生震颤甚至痉挛抽搐。发汗过度,导致了下焦的水饮不受制约而上逆,出现了心悸,头眩等证,这种情况是太阳太阴合病,属厥阴,五证上为阴痞证,病理产物为水饮,这两种情况都是以水饮为主,所以正是真武汤的方证。

来看药症:
君药:
附子 热 苦辛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臣药:
生姜 大温 辛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佐药:
茯苓 平 甘淡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使药:
芍药 凉 酸苦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附子温阳解表去除风寒痹阻拘挛疼痛。生姜温中降逆止呕,温中化水饮为津液。茯苓淡渗去饮。芍药。止腹痛,破水饮积聚
芍药的使用,有系阳明的用法,水饮结聚不通,会有少许郁热,使药芍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有其他温热药制约,不必担心其寒凉之性造成病情加重。 

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附子 细辛
平性药:
阴性药:大黄

四象解析法
君:附子(热  辛苦) 三枚
臣:细辛(大温 辛) 2两
佐:
使:大黄(大寒 咸苦) 3两

先来看条文:
12.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条文说的太简单,还要根据解析法和药症来帮助分析,看一下细辛和大黄的药症:
臣药:
细辛 大温 辛
《神农》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使药:
大黄 大寒 咸苦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 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脉弦而紧,说明有寒饮,寒饮结聚造成的“胁下偏痛”,所以用温热药来对治,那么为何用了大黄作为使药呢。原理同真武汤用芍药类似,有系阳明攻逐水饮的意思,再从大黄药症分析,患者有阳明里实热,同时还会有发热,类似阳明潮热,一味使药,2种用途,所以说使药的使用灵活而广泛。
大黄去实邪,附子和细辛温化寒饮,对治很多中焦寒热互结的证候,这种寒热互结在中焦,在胃则左胁疼痛。在肝胆,则右胁疼痛,比如肝硬化,一些肝胆部的肿瘤就有机会用到此方。
像这种有方无证的情况,汉传经方解析法能够帮助推导病症,同样,有证无方,也可以推导方剂,这就是经方解析法的多种作用。

八味肾气丸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

三才解析法
阳性:桂枝(温,除滞)山茱萸(温,除滞)附子(热,除饮)
中性:茯苓(平,淡渗化饮)
阴性:生地(寒,除燥)薯蓣(凉,除烦)泽泻(凉,除烦)丹皮(凉,除烦)

四象解析法
君:附子1
臣:山茱萸4 桂枝1 
佐:茯苓2
使:生地8 薯蓣4 泽泻3 丹皮3

肾气丸的条文较多,我们选了几条易于理解的: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首先肾气丸治疗的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厥阴病,从条文看,主要是以虚寒水饮不化为主,从解析法分析,还有阳明里热,津亏口渴多饮,所以表现出“消渴”饮水多,小便不利等症状。腰痛,少腹拘急是下焦寒饮结聚不通导致的

下面看药症:
附子 热 苦辛
《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臣药。
山茱萸 温 酸微苦涩
《神农》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桂枝 温 辛甘滋
《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附子去寒饮结聚,山萸肉酸温,辅助附子敛化水饮,“逐寒湿痹”,桂枝温中降逆,还能补虚劳。君臣共同温化水饮,通经脉。
佐药
茯苓 平 甘淡
《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甘淡助阳,去水饮,固护中土胃气。
使药
生地 寒 甘滋苦
《神农》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生地甘滋,清热养血,对治上焦的阳明津亏燥热。
薯蓣 凉 微酸甘滋
《神农》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能补虚劳,补津液,养胃气。
泽泻 凉 咸
《神农》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上焦阳明热,饮水多,会有水热互结,泽泻能够对治。
丹皮 凉 辛苦
《神农》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藏,疗痈疮。
丹皮和赤芍功效差不多,有去湿热水饮,活血通络。
所以肾气丸的应用,只要是上热下寒,口渴多饮,小便多或者不利,腰痛,心烦,气短微喘,就可以使用。
后面说“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
五味子 温 辛酸甘滋微苦
《神农》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能敛化水饮,降逆,补精气,长期服用去掉附子,也是怕附子攻逐过度,伤了胃气。
肾气丸对治消渴,效果是确切的,但是一定要符合其对治的病机。
阳旦汤类方内容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汉传弟子刘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类方讲伤寒》--理中类方之四
【新提醒】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验一例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8-59(肾气丸及辅行决用药规律)
救脱第一要药之山茱萸
看不懂仲景方?《神农本草经》中或许有答案!
关于妇科几个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