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生成论

宇宙生成论——形与质

2014-08-11 王立平 文化传统

点击上方标题下「文化传统」可快捷订阅

推荐序:

一九九二年春,在西安召开的“老子思想研讨会”上,王力平先生提交了一篇论文:《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其中,他阐述了两个非常新颖的理论:“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在宇宙生成论中,王老先生谈及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形”与“质”,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甚为精彩。

这里节录部分内容,供参与本平台《道德经》微学课程的学员们和喜欢探究世界本源的朋友们参读,更多详解,大家可阅读我们课程中《大道篇》和《演化篇》的内容。

文化传统

2014811

宇宙生成论——形与质


【宇宙生成图】

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本体是虚无,道的派生物“一”、“二”、“三”和“万物”是有,有生于无,是回归于宇宙的本体――道。这是宇宙生成的过程。道本不可言,但为了能对它有所理解,又不能不对它加以描述。就宇宙的形质而言,可以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用图表示为:

无形无质】

“无形无质”为上层即最高层次、最高状态,老子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在这对“道”的描述,我们称之为“无形无质”。对此可作如下引申的理解:

1. 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没有发现的,而在这个世界中固有的物质和境界。

2. 一种由物质转变为非物质与无物质的能力和能量。如:自从发明了原子能,事实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那么,我们设想,能不能由能力、能量转变为物质呢?能不能用日光(日光是能力)造成物质,能不能用地球、月球、日球的自转、位能来造成物质呢?

3. 一种思维、精神所创立的境界。

4. 宇宙的空的空间,无用而有用之地。宇宙和物质中的空的空间,是大有可为之地。“无形无质”构成了非物质世界。“无形无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存在着一种力量。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老子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老子在这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之为“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

1. 人们用感觉器官和种种方法风险了物质的存在,但说不出道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物质和境界。

2. 人们发现了物质,但结构不完整、不成形,而且名不可定。

3. 人们发现了在宇宙中有形而无质的物质和境界。如:思维、思想、温度、日光,地球、月球和日球的自转、公转的轨道和规律。

4. 人们发现有物质在人体内外,在物质内外,在宇宙内外运行着,而看不见摸不着,有物而无象的物质和境界。

5. 人们努力探究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物质和新境界。

【有形有质】

“有形有质”为下层。这就是常人所说的万物世界。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通过人的五觉能感知到的并能出生“五色”、“五音”、“五味”,以及“五触”的世界为“有形有质”的。老子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在这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之为“有形有质”的状态。

1.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能把握住的物质和境界。

2. 在这个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和境界。

3. 人们用思维、精神所创立,而又能以物质手段达到的状态和境界。 有形有质构成了物质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起源于意识,万物皆有意识,世界乃意识之幻象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
破译老子第一章
古典宇宙整体观:从《道德经》说起
无形是高级的存在,有形是低级的存在
问道老子46:什么是“大成若缺”的“大象无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